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符号学与语言哲学
这是符号学大师翁贝尔托·埃科的代表作之一。本书由作者于1976年至1980年间为《埃伊那乌迪百科全书》所撰写的关于符号学的五个条目组成,并结合本书出版时(1984年)的学术发展情况,对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全面整理和调整。全书共五章,每一章分别考察了当前西方关于符号学争论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符号,意义,隐喻,象征和代码,并以历史的观点对他们逐一予以再认识。这五个论题,过去是、现在也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本书充分利用了从亚里斯多德到罗兰·巴特的理论成就,同时也对后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偏颇进行了批判,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
色诺芬的《会饮》
“色诺芬注疏集”乃汉译色诺芬著作全编。本书是此系列的第一本。柏拉图的《会饮》很著名,苏格拉底的另一著名学生色诺芬也写过《会饮》,记述的同样是有苏格拉底在场的一次“会饮”。色诺芬的史家笔法的苏格拉底撰述与柏拉图的诗人笔法的苏格拉底撰述一样,都是“诗化作品”,堪称古典诗学的经典,只不过各有不同的写作意图。 -
老庄心解
本书首次荟萃了范曾先生多年来对老庄的精心研究,诗词歌赋、论文绘画,以丰富的艺术形态、图文互动地展示了作为艺术大家和国学家的范曾与老子庄子的心灵对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
林中路
《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 -
尚书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代典章文献的汇编,保存了不少商代及西周初期的重要史料,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了给读者研究《尚书》提供方便,我们从历代注疏本中选出了九种较优、具有代表性的九种影印出版。 一、孔氏传尚书 二、尚书正义 三、书经传说�纂 四、尚书古文疏证 五、尚书集注音疏 六、古文尚书撰异 七、尚书今古文注疏 八、今文尚书考证 九、尚书孔传参正 -
墨子-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周易》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三百八十六交的交辞,《传》包括《象》上下、《象》上下、《文言》、《序辞》、《序卦》、《说卦》、《杂卦》十篇,也称《十翼》。 《周易》的作者是谁,至今尚无定论。相传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发展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交辞,孔子作《十翼》。据现代学者研究,《易经》乃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产生于殷周之际,是殷商时卜辞之官所收藏编辑的古人占卜情况的记录。《易传》的成书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由孔子及其后学所作。 《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迷信外衣的古代哲学著作,它保存了古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书中的内容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在肯定事物运动变化永无穷尽的基础上,猜测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成它的反面。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和“天地革即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等哲学命题,认为事物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由矛盾趋向于调和及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 对《周易》的研究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最热门的课题,几千年来研究注解《周易》的著作达几千种之多,这些著作大致可分为两派:义理派和象数派。象数派研究《周易》是运用八卦的变化,和其他一些神秘主义方法,来预测未来,参悟宇庙中的奥秘,以期逢凶化吉,避难呈祥,实现人类自身的愿望以理派则将《周易》看作成一部纯粹的哲学著作,运用理性的哲学方法来探讨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周易》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哲学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所提出的形而上学宇宙观成为了中华传统思想的思维方式,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是以《周易》的基本理论作为基石,我国古代各个门类的学术几乎都可以从《周易》中找到它们的源头。《周易》在战国时期就被儒家学派看作经典,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也一直被奉为群经之首。同时,《周易》也是道家和道家学派所信奉的经典。因此学习和了解《周易》,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理解我国古代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注译《周易》的目的和初衷。 自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将《经》和《传》合编在一起后,人们一般将《传》中的《彖》、《象》、《文言》附于《经》之下。为了遵循惯例,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读者参照阅读,本书在注译的过程中,亦将《象》、《象》、《文言》分别附在六十四卦的经文里,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则一并列于六十四卦之后。 -
Things Hidden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An astonishing work of cultural criticism, this book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brilliant and devastating challenge to conventional views of literature, anthropology, religion, and psychoanalysis. In its scope and itnerest it can be compared with Freud's "Totem and Taboo, the subtext Girard refutes with polemic daring, vast erudition, and a persuasiveness that leaves the reader compelled to respond, one way or another. This is the single fullest summation of Girard's ideas to date, the book by which they will stand or fall. In a dialogue with two psychiatrists (Jean-Michel Oughourlian and Guy Lefort), Girard probes an encyclopedic array of topics, ranging across the entire spectrum of anthropology, psychoanalysis,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Girard's point o departure is what he calles "mimesis," the conflict that arises when human rivals compete to differentiate themselves from each other, yet succeed only i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like. At certain points in the life of a society, according to Girard, this mimetic conflict erupts into a crisis in which all difference dissolves in indiscriminate violence. In primitive societies, such crises were resolved by the "scapegoating mechanism," in which the community, en masse, turned on an unpremeditated victim. The repression of this collective murder and its repetition in ritual sacrifice then formed the foundations of both religion and the restored social order. How does Christianity, at once the most "sacrificial" of religions and a faith with a non-violent ideology, fit into this scheme? Girard grants Freud's point, in "Totem and Taboo, that Christianity is similar to primitive religion, but only to refute Freud--if Christ is sacrificed, Girard argues, it is not becuase God willed it, but becaus ehuman beings "wanted it. The book is not merely, or perhaps not mainly, biblical exegesis, for within its scope fall some of the most vexing problems of social history--the paradox that violance has social efficacy, the function of the scapegoat, the mechanism of anti-semitism. -
The Prophet
In a distant, timeless place, a mysterious prophet walks the sands. At the moment of his departure, he wishes to offer the people gifts but possesses nothing. The people gather round, each asks a question of the heart, and the man's wisdom is his gift. It is Gibran's gift to us, as well, for Gibran's prophet is rivaled in his wisdom only by the founders of the world's great religions. On the most basic topics--marriage, children, friendship, work, pleasure--his words have a power and lucidity that in another era would surely have provoked the description "divinely inspired." Free of dogma, free of power structures and metaphysics, consider these poetic, moving aphorisms a 20th-century supplement to all sacred traditions--as millions of other readers already have. --Brian Bruya -
Illuminations
Walter Benjamin wa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cultural critic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lluminations includes his views on Kafka, with whom he felt a close personal affinity; his studies on Baudelaire and Proust; and his essays on Leskov and on Brecht's Epic Theater. Also included are his penetrating study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an enlightening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s a literary mode, and Benjamin's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nnah Arendt selected the essays for this volume and introduces them with a classic essay about Benjamin's life in dark times. Also included is a new preface by Leon Wieseltier that explores Benjamin's continued relevance for our times. -
朝话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负责。 -
道、自然与人
金岳霖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习惯于用英文思考问题,一生中用英文撰写了许多重要论著。现在我们把金先生的全部英文论著译成中文,编成此书。译文按内容分为哲学、逻辑学、政治学和其他四类,每类译文依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悲剧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中英文合本,ISBN:9787533602543,作者:朱光潜著 -
身体活:现代叙述中的欲望对象
从卢梭、巴尔扎克、玛丽・雪莱、福楼拜,到乔治・爱略特、左拉、亨利・詹姆斯和玛格丽特・杜拉斯,从马奈和高更到梅普尔索普,作家和艺术家们都迷恋于身体――灵魂的无可回避的他者。布鲁克斯谙熟精神分析,这充实了他的论证,那就是:“认知癖冲动”――认识的欲望――如何引导着小说情节和我们的阅读。 正是以两性的身体为象征、并最终为语言本身提供了构件,而象征和语言又使我们离开了身体。然而心灵和语言需要恢复身体,作为对于它们的定义而言最主要的另一领域。布兽克斯展示了女性的身体为何、如何变成了展现整个社会的渴望、焦虑和矛盾冲突的场所。他还说明了作家和艺术家们如何在女人的身体中发现了讲故事的动力学原理和原动力。 -
薄伽梵歌
弥漫着金色烟尘的华丽的插图,悠扬清新一如天籁的诗句。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宗教和文学名著,也是古代印度经典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最精彩的哲理插话和印度教最负盛名的经典。 《薄伽梵歌》这个书名是由“薄伽梵”(Bhagavat,“世尊”之意)和“歌”(Gita,“颂歌”)组成的,全意就是《神之歌》,堪称古印度的《神曲》。 这部圣诗是以《摩诃婆罗多》中的俱卢和般度两个亲族大战为背景的。般度族的第三子阿周那面对即将被屠杀的亲族充满悲伤怜悯之情,黑天神化身为阿周那的车夫克里希纳,与王子做了一番关于宗教、信仰、生命和死亡的对话。 简言之,就是一篇深奥优美的战前动员。 -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是辜式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
物性论
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1473年整理出版。是现存唯一系统阐述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唯物论的著作。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及神创论,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与唯心主义学说的斗争中丰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1卷批驳了宗教和神创论,论述原子与虚空。指责宗教蒙蔽人们的理智,贬低人的尊严,唆使人类作出不道德的行为,使人们陷于极端的贫困。他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了原子和虚空的实在性,但没有用“原子”这个词,而是用“本原 ”、“原初物体”、“物体”、“种子”、“元素”以及“物质形体”来代替。与德谟克利特不同,他认为原初物体的形状是有限的,他从物体的多孔性和比重的不同论证虚空的存在。他把原子论和感觉结合起来,提出可能性表明性质,不可能性表明虚空。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物质和空间都是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世界在形成、发展和消亡,我们的世界并非唯一存在的世界。在第2卷中,他阐述了原子运动的规律性,他还说明了世界和万物形成的原因,指出了为德谟克利特所忽视的偶然性的存在。在第3卷中,他论述了灵魂的本性,区分了灵魂和精神。他认为灵魂是生命的本原,精神是意识和理智,二者都是物质的,是由极其精细的原子所构成的。在第5卷中 ,他描述了宇宙、生物和社会的形成过程,并着重描绘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图景。他还推测到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理性能找到满足需要的手段。这些看法既表现出肯定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思想萌芽,也混夹有唯心主义的观点。在第6卷中 ,他研究了当时的各门学科,并用原子唯物论观点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书中还表现出生物进化论的思想。《物性论》一书对研究原子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以后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内容简介: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对诗人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二十世纪的“荷尔德林热”,也使得“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成为当代哲学和诗学的一个重要论题。 -
宽容
《宽容:西方人文经典》内容简介:人类思想的历史,一直是的迫害与反迫害的历史,对抗与融合的历史。房龙以其饱含深情的文笔叙述这一精神文化命运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他开阔的胸襟与远大的视界。 -
柏拉图对话录
现在看一下,如果这些囚徒被解释,纠正自己的错误,那自然会有什么结果。首先,当他们中有人解放了,突然完全站起来,四顾四周,走了几步,看见光亮,极感不适;光使他十分痛苦,他看真实的光反不如以前看影像舒适,倘若这时有人告诉他,他以前所见的皆是虚幻的,而现在,他比较接近真正的存在,他的眼睛朝向比较真实的存在,他有比较清晰的所见,那么,他会怎样回答呢?你可以再设想,他的指导者又指出他们见过的物体,要他说出名字,他不是更加迷惑吗?他不是疑虑现在所见之物反不如过去所见其影像清楚吗? -
人生论
《人生论》该书是这位智者的思想记录。于80年代的中国曾风靡一时,对当时的人文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著者与他人殊异的论人生的角度。其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对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以及其建立的根基,既包含了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展示出一种反省和思辨的力量。其思想之博大精深,足可使人们汲取人生路上的精神养分。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人生论》凝聚了作者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表达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诗人雪莱曾这样赞扬培根的这部散文集:“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