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西西弗的神话

    作者:[法] 阿尔贝·加缪

    《西西弗的神话》这本哲学随笔是阐述加缪哲学理念和文学思想的简明读本,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永恒苦难命运蔑视和抗争的精神。本书语言简朴,风格淡雅,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艳丽的色彩,但在平淡之中.却能领略到作者清晰的思路;在近乎白描的叙述中,又可体会到火一般的热情。自1943年本书出版以来,世界各国几代的读者对它的热爱经久不衰。
  • 悲喜人生

    作者:[德] 叔本华

    《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收录叔本华的《幸福的三个来源》、《论荣誉》、《论幻想》、《论风格》、《论教育》、《论女人》等27篇文章。 这本书的内容是叔本华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广泛思考。其中既有难为人接受的惊世之谈,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诛心之论。 例如,叔本华论人生: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论社会:论社会:最虚伪的傲慢是民族的傲慢。论文学:为金钱和保留版权而写作,本质上是文学的堕落。论天才:天才是这样一种人,世界在其心中被呈现出来,就如同一个对象在一面镜子中被反映出来一样。论教育:教育意味着努力寻求严格而自然的求知途径,以便使教育得以循着一条正确途径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论女人:女人的生活远比男人更为现实,并且只要眼前尚能得过且过,她们就会心情享乐。
  •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此文是Benjamin, W.的作品Illuminations (1970)。全文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Benjamin, W.犀利思想的引介,吾人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中,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受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形成独特的文风,行文凝练,意象交叠;称为“意象的辩证法”,既为时人称叹,又不为时人理解。今天,大多数激进思想家和文人的身价都在下降,本雅明却独享出人意料的运气与声望,此中奥妙;颇堪回味。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 薄伽梵歌论

    作者:(印度)室利・阿罗频多

    前言 室利·阿罗频多的《薄伽梵歌论》(Essays on the Gita)原著英语,凡两系。皆发表于其个人杂志名《圣道》(Arya)者。第一系自1916年8月至1918年7月之文,经作者修订成书,为单行本,历其生平凡五版(1922、1926、1937、1944、1949)。第二系乃1918年8月至1920年7月所撰,亦修订单行,凡四版(1928、1942、1945、1949)。 此两系之论文综合为一册,则始于纽约之《室利·阿罗频多丛书》,时在1950。南印度国际教育中心,则亦出版两系综合之单行本,时在1959,再版于1966。后此,则有《室利·阿罗频多全集》三十巨册出版,乃纪念其百年诞辰者(1972)。此《薄伽梵歌论》在其中为第十三册。 此书中文译本,成于1953年。原意在“述”而非”译“。于是有合并之篇,有新编之节,有移置之句,有润色之文。其存而未出者,凡六章(在原文第一系中,为第二、三、五、六、七、十六章)。当时以为此诸章内容,与吾华现代思想相距过远,出之适成扞格,反累高明。故留之以俟来哲。姑求出其邃义弘旨,无损无讹。自第十三章之后,渐次遂字直译,直至全书之末。然非纯全译本也,故签署曰“述”。 《薄伽梵歌》中文译本,初版由香港发行,时在1957年2月,再版由北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印行,时在1990年6月,较初版于经文微有修订,余注释等为译者所加者,概仍其旧。 1992年秋 徐梵澄识于北京
  • 浪漫派风格

    作者:(德)施勒格尔

    悲剧使观众振奋,以此提升观众的品味,因而尽可能长久地阻止趣味的蜕变。喜剧则相反,它诱惑观众 堕落,加速趣味的蜕变。 中流作家们欢嘘一本小书的神态,宛若要把一巨著公诸于世一样,这种人应该让文学警察强迫他们在其作品上盖上这样的题词:这是除了他本从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大象。 一切会看腻的东西,是否一开始就有毛病抑或是平庸的? 对于美的或伟大的事物感到惊异,是不高雅的;仿佛它们应当是另外一副样子似的。 神话有一个伟大的优点,凡是意识永远抓不住的,在神话中都可以通过感官和精神看到,并且被留下来,就像灵魂留在包围着它的肉体中一样。而灵魂正是通过肉体闪进我们的眼睛,对我们的耳朵说话。
  • 诗学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理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为其中一册。
  • 异学杂著

    作者:徐梵澄

    《学术小品丛书》一种。
  • 艺境

    作者:宗白华

    本书收录了宗先生在报刊、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的学术作品。宗先生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自己在该领域独特的见解。论文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理论性强,独具见解,别具特色。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许多观点、论题值得广大读者、学者进一步探讨。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作者:周国平|绘画:砚子

    《妞妞(附光盘一个父亲的札记)(精)》作者周国平的女儿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至情至性的周国平却用他的笔在《妞妞(附光盘一个父亲的札记)(精)》中留住了和妞妞相处了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留下了满纸的冷峻与温柔。
  • 余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

    二十载一纸风行,几代人经典再现。执笔35周年纪念! 余秋雨,开创文化大散文之先河,集中国当代文史领域之大成。《余秋雨散文》,由余秋雨先生亲自甄选经典篇目,全新结集出版。该散文集收录了余秋雨三十多年创作的代表作,累积了作者二十年走遍世界的文化考察,三十年的学术研究,四十年的持续创作,五十年的古典文化修养,堪称余秋雨三十年来文化思索的完美结晶。《道士塔》《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中国文脉》等篇目,均已成为当代经典,《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中的最经典的篇目悉数收录。《中国文脉》,探寻中国人的精神主脉,《道士塔》,重现敦煌文化的历史沧桑,《风雨天一阁》,读懂中国文化精神内核,《黄州突围》探析中国文人人格理想……解读中国文化,追寻人类文明。值得一读再读的文化与文学经典!余光中、星云法师、金庸、贾平凹、白先勇诚意推荐!
  • 写作与救赎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写作与救赎:本雅明文选》内容简介:书名之所以定为《写作与救赎》,是考虑到救赎思想乃是本雅明纷繁奇诡、变幻莫测的思想中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即使到后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日深,试图借鉴犹太教救赎思想以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努力也未曾稍减,而本雅明对文学形式、现代作家作品的论析,大都与其救赎思想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循此思路,将译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试图概略地展示本雅明的救赎思想,而第二、三部分则是本雅明救赎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里的展开。要说明的是,或由于力有不逮,或由于篇幅限制,或由于国内已有多个译本,因而与此主题相关的某些重要篇什没有收录翻译。
  • 中性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本书为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 罗兰•巴尔特去世前在法兰西学院讲授了三年“文学符号学”讲座,“中性”是第二年的课程主题。在这部迟至2002年才发表的讲稿里,巴尔特秉承其在就职演讲中预告的创新精神,把“中性”这个语法概念延伸到哲学、意识形态、社会行为、性观念等不同领域,即一切能够破除或避开以二分法为标志的聚合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巴尔特解构了“中性”的23种正面和负面的表征或“闪现”,并广征博引老子、古希腊哲人、卢梭、波德莱尔、托尔斯泰、本雅明、纪德、尼采和凯奇等人的思想,从而揭示了非冲突性的“中性”对于西方伦理学、哲学、政治学和语言学话语中的习常观念所具有的丰富意义。
  • 生活的艺术

    作者:林语堂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本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达五十二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数十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魔鬼家书

    作者:(英)C.S.路易斯

    《魔鬼家书》,亦译《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瘟木鬼”,二者乃叔侄关系。二鬼以书信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两个鬼虽表面惺惺作态,暗地里却也尔虞我诈,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以魔鬼之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挖掘,让人在捧腹后亦自省,透视自己意识中的真实动机,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魔鬼家书》展现了C.S.路易斯洞察人性的深刻与老练,及他对世间虚假叫嚣的清晰透视。
  • 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修订版)》内容简介: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地度过每一天,在前行的途中,不要因纤芥之微而改变初衷:让我们早早起床,用或不用早餐,都优雅从容而无丝毫不安:任熙熙攘攘,人往人来,由钟声鸣响,孩子哭喊,决意过好每一天。我们为什么要随波逐流,让步屈从?……不要松弛了你的胆气,要充满清晨的朝气.去远航,去寻找另一条道路。如果你端庄正立,直面逼真的事实,你就会看到太阳的两面都在放光,不管是生是死,我们只求真实,如果我们正处在弥留之际,就让我们谛听喉头急促的喘息,感受大限来临的幽冷;如果我们活着,好,继续我们的事业吧。
  • 中国文化的命运

    作者:梁漱溟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 尼采著作全集·第4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德】尼采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1885年之间。是国内最完备的译本。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本书既被当做哲学名著,更被视作德语美文学的经典,尼采自己把它看作是超越歌德和莎士比亚的旷世之作。本书以科利/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4卷为底本,又据第14卷补充翻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中译者注释。
  • 孟子

    作者: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约请专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译;每章都作题解,概述该章主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最新研究成果。 《孟子》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装帧精致,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必备书。
  • 风中的纸屑

    作者:周国平

    《风中的纸屑》贯穿着对人生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诸如生命,痛苦,爱……周国平的文字是送给热爱生活,情感深沉丰富,追寻人生价值探求生命意义的读者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作者:赵一凡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