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极权主义的起源

    作者:[美] 汉娜·阿伦特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 西方的没落(全二卷)[全译本]

    作者:[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斯宾格勒,这个现代德国心灵的重要表征,把歌德式的观相方法和尼采式的批判精神结合在一起,从宏大的文化比较形态学的角度,通过对西方文化的精神逻辑和时代症状的描述,预言西方文化终将走向没落。自他以后,这一末世启示录的论调就犹如一个原始的创伤,深深地刻印在20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路程中,其先知般的声音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仍可唤起一种自省的激情。 《西方的没落》是德国现代哲学家斯宾格勒(1880-1936)的历史哲学著作。本书的第一卷于1918年出版,第二卷于1922年出版。 斯宾格勒青年时代就读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一所中学。本书就是他在中学教书时写成的。作者说他于1911年已构思此书,当时他已感觉到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大战的爆发和进展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憾,促使他深深地思考现时代人类的生活,尤其是西方文化与历史的命运。 在《西方的没落》的一书中,斯宾格勒大胆地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新学说,即比较文化形态学的理论体系。他认为这是在西方现代社会的土壤中所能产生的唯一的新哲学,从这一世界历史形态学的观点出发,可以很好地审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现时代的文化定位,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斯宾格勒认为全人类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各个文化的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只能是研究各个文化的历史。每种文化都有其基本的个性特征,这些基本物征作为文化的灵魂从文化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不同的文化是互不理解的。因而,研究世界历史必须采用“文化形态学”的方法,从贯穿于每一文化的基本的个性特征去把握其形态。把握各个文化的基本特征不能靠自然科学的方法,要靠本能和直觉去理解。 比较文化形态学认为,历史是有逻辑的,有一种形而上学的结构贯穿于人类历史中。具体地说,人类历史是一个有机体,每种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生命周期,历经青春、生长、成熟和衰败四个阶段,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一样。各个文化中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只要属于文化形态学中的同一阶段,就是同时代的。 尽管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中仍然存在着“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但他确实是比较早地、比较自学地批判“西方中心论”的西方著名学者。他例举了人类历史上的八大文化,即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墨西哥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认为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并不比其它文化优越。他把“西欧中心论”问的世界史观视为“历史的托勒密体系”,认为它应该被他的哥白尼式的世界观所代替。不过,在他看来,除了西方文化,其它文化都已经死亡,只是一种无历史、无生气的存在。只剩下西方文化还处于文明发展的“战国时期”,虽然他也讲西方的没落。 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特别强调历史的宿命.他明确地说,《西方的没落》是他对历史和有关宿命的哲学的一种新的看法。由这种宿命的历史观所决定,虽然他也感叹西方的没落,却还是认为不论人类是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宿命.他的希望只是,这本书能打动他的读者,从而委身于技术、海洋、政治,而不是抒情诗、画笔、认识论,他认为人们只能适应这个技术的、物质的、政治的社会要求。 《西方的没落》一书问世以来,其影响是很复杂的。它既对汤因比这样的历史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又被纳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利用.我们今天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读这本书,进行批判的思考。建议重点阅读导言部分。
  •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 血酬定律

    作者:吴思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最新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
  •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作者:赫尔曼·黑塞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文集)》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具有多重释义的可能:它探讨了理性人生与感性人生之间的复杂关系;呼唤从父性文化向母性文化传统的回归;探求人性内部的和谐;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是一部在哲学层次上探讨生命永恒的意义的小说。
  • 有病的情诗

    作者:何袜皮

    人生就是一场不可逆转的疾病,秘密也是一种无可救药的恶性传染病。谢绝想像力过于丰富的人入内。 我在你的反面,审判在爱的背面,我随着你的脚步,却不带我的影子。 “我”是M&W心理咨询所的前台秘书,时刻窥探着来访者的秘密。某天,企图自杀的女病人吴天心把“我”错当成玛丽医生,告诉了“我”一场发生于她身上的巨大阴谋。阴谋真的存在吗?阴谋的主使者“尖头门”究竟是谁?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出自她的妄想?“我”为了占有吴天心的秘密,一步步踏进了这个没有谜底的圈套。 “我”用心理病人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同你们讨论着每个人都正在面对的死亡、衰老、过去、秘密、同性之情、孤独和宇宙。
  • 塞莱斯廷预言Ⅱ第十种洞察力

    作者:James Redfield

    秘鲁发现了一部古老的手稿,夏琳突然失踪,于是,令人激动、智慧的阿帕拉契山古老神秘的密林中的探寻开始了。当获知第十种洞察力后,您会发现自己能够回答以前从未回答、也无人向您提起过的问题了。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把往事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把个人的思想感情于周围人物的思想感情沟通融化。强调人的原始本能,并将恐惧心理作为压抑和扭曲天性的因素加以摒弃,主张让本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达到天性之完美。 书中所表达的激情、谅解和毅力,会使您的生活充满活力,会改变您的人生态度,或许,也会改变整个世界。
  • Flatland

    作者:Edwin A. Abbott

    'Upward, yet not Northward.' How would a creature limited to two dimensions be able to grasp the possibility of a third? Edwin A. Abbott's droll and delightful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 explores this conundrum in the experiences of his protagonist, A Square, whose linear world is invaded by an emissary Sphere bringing the gospel of the third dimension on the eve of the new millennium. Part geometry lesson, part social satire, this classic work of science fiction brilliantly succeeds in enlarging all readers' imaginations beyond the limits of our 'respective dimensional prejudices'. In a world where class is determined by how many sides you possess, and women are straight lines, the prospects for enlightenment are boundless, and Abbott's hypotheses about a fourth and higher dimensions seem startlingly relevant today. This new edition of Flatland illuminates the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context that produced the work as well as the timeless questions that it raises about the limits of our perception and knowledge.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 永恒的灵性

    作者:[挪] 乔斯坦·贾德

    南太平洋的塔弗尼岛上,丧妻的年老作家与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遇到一对神秘夫妻。 这位西班牙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人都觉得他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 《永恒的灵性》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还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至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还是关心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说?正确的答案是:以上皆是。
  • 堕落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 萨特小说集(上下)

    作者:让-保罗・萨特

    伟大的思想家萨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其中《厌恶》(1938)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他通过主人公――一个知识分子单身汉安东纳・洛根丁,细腻地描写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恶心感受,表现了萨特本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长篇三部曲《自由之路》,第一部《理智之年》和第二部《延缓》都发表于1945年,第三部《心灵之死》发表于1949年。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萨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初期的岁月为背景,通过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选择,揭示他的“自由选择”的哲学主张的积极意义。《文字生涯》(1964)是萨特的自传,萨特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述了他童年的经历,深刻地分析了这不平常的经历对他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Siddhartha

    作者:Hermann Hesse

    A young Indian mystic, a contemporary of Buddha, sacrifices everything to search for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作者:(美)丹尼尔•克莱恩

    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本人其实是一个生活放荡享乐的伪君子。——在最烧脑的哲学生涯中,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是如何思考人生意义的呢? 从伊壁鸠鲁到尼采,从叔本华到萨特,关于“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藏在39个哲学金句里的生活智慧。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二卷)

    作者:邓晓芒

    本书是十卷本《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之第二卷,是对这本经典著作导论和意识部分的解读。黑格尔的这部著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③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该句读不仅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这本名著重新根据德文翻译,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卷约60万字。
  • 行走,一堂哲学课

    作者:[法] 弗里德里克·格鲁

    ★ 改变世界的创新思想,都是走出来的! ★ 现在就开始行走吧!去感受最原始自然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去发现生命的轻盈与灵魂的柔和。 ★ 行走让每一天呈现出新的面貌,行走让时间变得可逆。 ★ 最美哲思散文,风靡欧洲。 ================================================================ 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还有走进大自然去冥想的梭罗……这些伟人因为行走变得更加伟大! 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困惑的灵魂获得平静。 “走路”确实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朝圣的心路

    作者:周国平

    收录散文约40篇,包括《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救世与自救》、《在义与利之外》、《人是地球的客人》、《精神的故乡》等。
  • 法国哲学史

    作者:[法] 丹尼斯·于斯曼 主编

    全书从中世纪一直论述到二十世纪。外文篇幅达600多页,译成中文接近50万字。介绍了从中世纪法国成为独立国家之后直到当代整个波澜壮阔的思想史,按时间顺序共分为六大部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其间异彩纷呈的学派、烟波浩渺的哲学家及其理论得到了权威而严谨的分析和阐述,逻辑清晰,论述详尽,使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九百年来法国哲学思想的脉络。即使是在分析一些最深奥隐晦的哲学学说时,也尽可能优先考虑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 世界哲学史

    作者:(德)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

    本书叙述了东西方哲学发展通史,内容涵盖古代印度哲学、古代中国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哲学、19世纪哲学以及20世纪世界哲学思想的主流。该书初版于1950年,后经多次修订和增补。1999年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重新撰写了涉及当代世界哲学的第七部分,是为本书第17版。本书德文版的销售量迄今已超过60万册,被翻译成8种语言文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好评,成为德国学术著作通俗化、公众化的范例。
  • 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康德

    本书分为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两部分,涉及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先验分析论、先验辨证论等内容。
  • 历史哲学

    作者:[德] 黑格尔

    历史哲学,ISBN:9787806784754,作者:(德)黑格尔 著,王造时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