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论语

    作者:张燕婴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 呻吟语

    作者:吕坤

    《呻吟语》是一位饱经人世忧患、富有人生经验的儒哲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立足点,扬弃释道,冲破宋明理学的牢笼,独辟蹊径探索人生、思考宇宙的思想结晶。 《呻吟语》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作为一部探讨人生的哲学著作,作者说得最多的还是修身养性、处事应物的道理和方法,他从十几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他的体会和心得,或者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或者是深思熟虑的格言,读这样的书,你像听一位厚道正直的长者娓娓而谈,亲切有趣,个中意味,使人回味无穷。 《呻吟语》的很多人生观点和处世方法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
  • 菜根谭

    作者:洪应明

  • 庄子

    作者:王岩峻

  • 论语译注

    作者:杨伯峻

    《论语译注》内容包括:试论孔子、导言、例言、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
  • 老子

    作者:卫广来

    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也都耐人品味。
  • 胡塞尔词典

    作者:(爱尔兰)莫兰,(爱尔兰)科恩

    《胡塞尔词典》是一部有关现象学奠基者胡塞尔思想世界的包罗全面并具可读性的导引手册。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参照基础上完成的此独特手册,涉及了胡塞尔的主要著作、观念和影响,对于往往令读者颇感艰涩的术语系统提供了清晰而具可读性的说明,为胡塞尔思想的中心论题提供了坚实基础。本词典中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诸条目包括了胡塞尔著作中使用的一切关键术语及其主要著作的详细概要,也包括对胡塞尔产生过重要哲学影响的哲学家的条目,如布伦塔诺、休谟、狄尔泰、弗雷格和康德,以及受胡塞尔影响的哲学家的条目,如伽达默尔、海德格尔、莱维纳、萨特和梅洛·庞蒂。
  • 最美的哲学史

    作者:[法] 吕克•费希,[法]克劳德•卡佩里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两位作者深入浅出的对话,让读者,包括非专业的哲学爱好者,读来似品味美丽的思想盛宴,并且最终领悟那些过往的思想成就。 哲学史是一部漫长而波澜壮阔的史诗,始于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犹如一条奔放的大河,千折百回,气象万千。在作者眼中,哲学的历史就像是一场探险,在一批探索者的带领下,已经绵延数个世纪,最后找到的宝藏可能足以颠覆人们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让人类知道生存的终极意义。 什么是哲学?我们对它有何期待?其“用处”何在?我们是否还需要它?在这个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人类位于何方?如何面对我们内心的不安?面对这些问题,作者将哲学史划分五个伟大的时代,在书中娓娓展开,直至答案揭晓。 全书译稿流畅生动,文字颇为有味,且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十条“译者著”,在提升了该书的学术含量的同时,也可以让国内的读者更为顺畅地理解整部哲学史。
  • 气的思想

    作者:[日] 小野泽精一,[日] 福永光司,[

    本书旨在从我国古代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我国战国时代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我国古代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沟通了哲学和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的联系。如果说,概念和范畴是现实和历史关系的同象,那么,此书则从“气”概念这一点出发,再现了具体的历史场景,阐发了凝聚在抽象概念中现实的内涵。因此,这部著名决不是枯燥的、单一色调的;而是丰富的、色彩斑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它不仅是哲学的考究之作,而且是一部文化史的论著。
  • 禅学入门

    作者:铃木大拙

  • 幻想的瘟疫

    作者:斯拉沃热·齐泽克

    本书中,齐泽克提出,当前的时代正遭受着一场幻想的瘟疫。我们的生活的日益抽象化——从数码化到市场关系均如此——和我们周围的伪具体形象的泛滥之间,冲突正逐级增强。传统批评倾向于在抽象概念和具体社会现实之间建立联系,而齐泽克的看法却是,今天,正确的程序乃是从伪具体的形象中推导出抽象。他在书中举出遍及方方面面的例子,从各国对洗手间的不同设计到网络性爱,从波斯尼亚战争到罗伯特·舒曼的音乐,从中探完幻想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既促成快感又保证后者不至于过量的手段、拜物概念和幻想的引诱之间的联系,以及数码化和赛博空间对主体性地位的影响。在这些讨论中,齐泽克充分展现了他雄辩、博学、幽默又精辟的大师风范。 本书从拉康的视角,系统地分析“幻想的瘟疫”这一假设。第一章(《幻想的七具假面》)讨论了心理分析中的幻想概念的轮廓,还特别考虑了意识形态对某些幻想背景的依赖。第二章(《爱你的邻居?不,谢谢!》)讨论的是幻想和快感之间的模糊关系:幻想驱动和构筑快感,同时又像面保护盾一样防止快感过量。第三章(《拜物及其兴衰》)集中讨论了作为幻想诱惑的范例的拜物概念(从它的宗教起源到它的后现代剧变)的僵局。最后一章(《赛博空间,或者存在难以忍受的禁锢》)直接触及了作为“幻想的瘟疫”的最新版本的赛博空间话题,并试图探讨持续不断的数码化会如何影响主体性的地位。四个章节之后附加三篇附录,分析了作为“幻想的瘟疫”的内在实质的真实界的难以呈现性的三个例子:在电影中试图表现性行为时的失败(《从崇高到荒谬:电影中的性场面》);音乐旋律线的逐渐消失表现出的主体性(《罗伯特·舒曼:浪漫的反人文主义者》);以及现代(康德)伦理中对道德法则的排斥(《无意识的法则:论一种超越善的伦理》)。
  • 上帝唇边的长笛

    作者:奥修

  • 禅与中国

    作者:柳田圣山

  • 雅典政制

    作者:[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据说亚里士多德曾考察并记述了158个希腊城邦的历史与现状,《雅典政制》是其中惟一残存下来的篇章。
  •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作者:[日]中江兆民

    本书是近代日本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中江兆民(1847-1901)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一年有半》叙述作者的政治社会观点;《续一年有半》则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书中对宗教、有神论、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都作了批判,表现出唯物主义者的战斗的无神论的姿态。 本书是日本近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以前日本独特的唯物主义著作。中译本书后附有作者的著译目录和参考文献,可供深入研究时查考。
  • 无用术

    作者:加藤彻

    为什么匪警的电话是110,火警的电话是119?   所谓的无用,不过是相对于急功近利的作用而言的,是一种看不见的作用。这是中国的古文给我的启发。我发现,在中国的古文当中潜藏着深刻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只有深入地学习、体味、把玩其字句中的内涵,我们才能获得它的智慧和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只关注于英语、财会、电脑这些马上就能派得上用场的知识,而不大喜欢包括古汉语在内的人文知识。珠不知,虽然这类知识并不马上显现作用,但它所内涵的宝藏却是无尽的。   这本书本来是以日本读者为对象写的。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在本书中列举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和中国的古文进行比较。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作者:(法)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极大、流传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渗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本书由两篇文章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萨特此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而为它进行辩护”。同时指出它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澄清了各种无意的误解和恶意的歪曲。后篇发表于1980年萨特去世前不认,在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注:【ISBN】7-5327-0004-6
  • 禪者的初心 Zen Mind, Beginner's Mind

    作者:鈴木俊隆,譯/梁永安

    暢銷英語世界三十年的禪學著作。這本暢銷英語世界三十年的書,幾乎是西方所有對佛教或禪有興趣的人的入門書。它指導人們如何修行,說明何謂禪生活、說明禪修是以何種態度和了解為前提的書。它鼓勵讀者去實現自己的真實本性,自己的禪心。 禪心是禪門老師常用的謎樣字眼之一,他們用這字眼來提醒弟子們跳出文字障礙,刺激弟子對自身的心和存在產生驚奇。這也是所有禪訓練的目的──讓你產生驚奇,迫使你用你本性最深邃的表現來回答此一驚奇。 禪修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初學者的心)。那個質樸無知的第一探問(「我是誰?」)有必要貫徹整個禪修的歷程。初學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樣飽受各種習性的羈絆。他們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去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只有這樣的心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著一步前進,然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性。這種禪心的修行全書遍處可見。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直接或間接地碰觸到這個問題──如何才能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這是一種古老的教學法,利用的中介是最簡單的語言和日常生活的情境。它的精神是,學禪的人應該自己教育自己。 作者鈴木俊隆禪師入寂前四個月,麻省理工學院哲學系教授找到一個機會問他:「這本書為什麼沒有談到開悟?」禪師還未開口,他太太就湊過來,調皮地輕聲說︰「因為他還沒開悟嘛!」禪師裝出一臉驚恐的樣子,用扇子拍拍太太,一根手指豎在嘴邊說︰「噓,千萬別說出去!」大家都笑翻了。等到笑聲沉寂下來,禪師說出了真正的原因︰「開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它並非禪需要強調的部分。」這正是本書精神之所在。
  • 符号帝国

    作者:罗兰巴特

  • 西方哲学史

    作者:(挪)G・希尔贝克,N・伊耶

    本书通过对诸多哲学传统的比较来显示西方哲学的特点,通过对哲学历史的叙述来揭示哲学思维的特点,结合社会政治和科学人文背景来展开各个哲学学派的发展脉络,尤其是结合人类的现代处境来讨论一些重大的哲学问题。全书内容覆盖像罗尔斯、罗蒂和哈贝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大师的哲学讨论,其风格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