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S/Z
在这本书中,巴尔扎克的一篇不太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被罗兰·巴特切割成了561个基本语言单位,分别被纳入到了五种代码系列里,并在93个单元中得到了详细分析。这种做法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文学作品或文本最具有科学色彩的研究了,甚至于这 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一种这样从事学研究的理论性著作了。《S/Z》在内容上呈现为两种罗兰·巴特独有的区分,一种是基本的研究材料,一种是结论性的警句与格言,在这二者之间,是他所常用的符号学及结构主义的阐释工具。 众所周知的是,这是一本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它既是罗兰·巴特文学思想的一次发展,也是所谓的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这所谓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罗兰·巴特从过去那种单纯地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相关语言及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当作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和总体性的精神现象来看待的指导思想,转变成了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文本,一种文本的动态构形过程,更多地呈现为片断性、发散性和游戏性特征的解构观念,文本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游戏对象,而且它自身就处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次罗兰·巴特在基本文学思想观念上的著名转变,已经被写进了无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里。今天,对于这本被许多当代中国学人认为是迟到了的、在其思想价值上经贬值的著作,在经过一番研读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或如罗兰·巴特本人所说的那样,即思想的可写性,是需要技术的。 -
萨特精选集(上下)
《萨特精选集(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萨特是当代法国哲学界、文学界的首要人物,他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了法国以至全世界整整两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恶心》,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通过中心人物罗康丹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念——存在主义。 《萨特精选集(套装上下册)》除收录了他的小说《恶心》外,还有《墙》《艾罗斯特拉特》等小说,以及戏剧《苍蝇》《隔离审讯》等。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本书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别尔嘉耶夫从人、自由、恶、爱、革命、俄罗斯、神人、人神等问题出发,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认为,“思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 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同源,使得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意的激情。别尔嘉耶夫火一样的激情、旋风般的思考,带领我们饱尝了“思想盛宴”。 目录 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代序) 前言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形象 第二章 人 第三章 自由 第四章 恶 第五章 爱 第六章 革命。社会主义 第七章 俄罗斯 第八章 大法官。神人和人神 第九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我们 附录一 大法官 斯塔夫罗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关于人的启示 附录二 人名译名表 译后记 -
断片集
《冷记忆》系列中的这部《断片集——冷记忆3》精选自波德里亚写作《终结的幻象》与《完美的罪行》期间的笔记,书中充满了冥想与诗意的沉思,其凝练的光芒来自以下话题:沉默的智慧,客观进程的智慧,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充盈于世界中的神秘,政治、艺术与科学等各界的虚无;欧洲、东欧阵营、澳大利亚与纽约;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物顽固的无意义。 -
神圣真理的毁灭
.◆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具煽动性的文学批评家、当代文学批评领军人物 哈罗德•布鲁姆诺顿演讲精华结集 .◆明快流畅、深入浅出的布鲁姆读本 .◆信仰与文学,经典与焦虑 兼具《西方正典》与《影响的焦虑》双重视角,简笔勾勒西方文学文化史 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
云 马蜂
本书是“日知古典”系列之一,精选了雅典最有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的两部作品。阿里斯多芬被恩格斯称为“喜剧之父”,他写过44部喜剧,传世的有11部。其中暴露政治野心家利用民主制欺骗民众的有《骑士》和《马蜂》;描写教育和文坛上不良现象的有《云》和《蛙》;反映党派斗争和贫富不均的有《女公民大会》和《财神》;讽刺冒险家为雅典人带来灾难(当指西西里远征)的有《鸟》;反对内战、热望和平的有《阿卡奈人》《和平》和《吕西斯特拉塔》。其写作风格自由奔放,融雅致、诙谐、辛辣的讥讽为一体,创造出适于舞台表演、性格突出的表现形式。 本卷收录的《云》与《马蜂》系著名古典学家罗念生先生的译作,《云》采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阿里斯托分喜剧集》;《马蜂》采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除因排版致误外,对照本基本上保留了译作的原貌。 -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疾病的隐喻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
先知
纪伯伦一生都是爱与美的使者,他的一切字句,都是从心思的筵席上散落下来的残屑。《先知》讲述了爱、婚姻、孩子、自由、痛苦与欢乐等每个人都需面对的重要例命题,字字句句,打在眼里,落在心中。本书配有30幅作者的亲笔画作,大多为人体画,在那些神秘的形体背后,可悟见生命初始的灵性,体味人类永恒的精神之美。身在俗世,我们亦能在本书的字、画中修炼心灵,达到幸福的人生彼岸。 -
爱与寂寞
在《爱与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我们与自己、与别人、与团体的关系,指出只有认识自己,了解使个人与团体分化、孤立的制约因素,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关系”。只有当心灵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挑避时,我们才能与寂寞、孤独直接沟通。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热情,拥有爱。 -
纪伯伦全集
这套全集收入了纪伯伦的全部小说、诗歌、散文和绘画作品。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阿拉伯著名的作家、诗人、艺术家。 纪伯伦创作的全部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未来的爱,以画笔和文笔为武器同旧世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保护了受压迫最深的阿拉伯妇女,捍卫了她们的自由恋爱的权利。作品想象驰骋,感情深笃;言简意赅,富于哲理,韵味隽永;内容丰富,文字清新,说理透彻,充满了东方哲人的气息,书中还配有纪伯伦自己创 -
存在与虚无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 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
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是《醒客悦读丛书》之一,遵循“经典文本,轻松阅读”的宗旨,采用汉语翻译界的经典名译,所选内容均为培根作品中的经典性论述,充满了作者对人世的通透洞察,体现了作旨的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希望《培根论人生》成为普通读者和人文经典之间的一座桥梁,使更多的人品尝到读经典的愉快,也使更多的人文大师成为普通读者的心灵朋友。 《培根论人生》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的消化的书。你很难见到这么小一个盘子里盛这么多肉,而且烹制得如些色、香、味俱全 ——美 威尔·杜兰特 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 ——美 F.房龙 培根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有文艺复兴之风,他以《培根论人生》闻名于世。 ——英 贝特兰·罗素 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情感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英 雪莱 《培根论人生》体现了明智的处世本领,为世人所广泛传阅。 ——法 让·德·维莱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