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不朽

    作者:米兰·昆德拉

    《不朽》是米兰•昆德拉移居法国后1990年所著重要小说代表作之一。这也是他的第六部小说。《不朽》的主人公阿涅丝,因为受到往事回忆的长久纠缠,陷于人生存在的无可奈何状态当中。故事通过一个在游泳池畔向游泳教练做手势打招呼的一个场景开始,精炼地体现了昆德拉的高妙小说艺术创造力。昆德拉在书中说:“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说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这本书利用小说的方式来谈不朽,而不是像谈哲学那样。他对不朽下的定义也很简单: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別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
  • 塞莱斯廷预言

    作者: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唐建清,张健民

    半个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意识进入人类社会,这是一种只能被视为超验的、精神的新意识。如果你开始读这本书,那也许你已经觉察到某种变化,内心已经感受到这一点。 这种意识源于我们对生活发展方式的更高层次的感悟。我们注意到那些偶然事件,在特定的时刻发生,引出特定的个体,猛然间将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的重要的方向。也许,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人更能感知到这些神秘事件的深刻意义。
  • Alchemist

    作者:Paulo Coelho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描述安达鲁西亚的牧童圣狄雅各布为着一个重复出现的梦而决定横渡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到埃及的金字塔中挖掘梦中的宝藏。一年多的寻宝历险﹐他遇到解梦的吉普赛人﹔指点预兆迷津的撒冷国王﹔骗取钱财的向导﹔收容他工作攒钱的水晶玻璃商人﹔远来研究炼金术的英国学者﹔教他体会天命﹐试炼他的智慧与毅力的炼金术士﹐还有令他滋生爱苗的沙漠女人法谛玛。就在预兆似乎应验之际﹐在他拼命往沙丘挖宝当儿﹐沙漠部落战争的首领夺走他随身的金子﹐讥笑他执着梦境的愚蠢﹐然牧童却从头子口中透露的梦顿悟宝藏就在故乡教堂废墟的无花果树下﹐他回到来时路﹐在原来熟悉的牧羊处挖出宝藏﹐实现犒赏吉普赛人的诺言﹐带着风中之吻奔向广漠中痴情等待的法谛玛。
  • 王阳明·龙场悟道

    作者:许葆云

    《王阳明》三部曲,以雄健的笔力,细致描写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对王阳明创立心学的精神历程做了深刻细腻地分析,同时生动再现了明朝弘治末年至嘉靖初期复杂多变的政局。 作者潜心研究王阳明及其思想多年,创作态度极其虔诚。在本书写作期间,他四处搜集散佚的史料,并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前后花费三十余万元,历时十年创作完成。 本书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明王朝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角逐,对各种权谋的描写尤为精彩,在此前提下,详细讲述了王阳明在宦海浮沉中高人一筹的处世智慧,堪称体悟心学智慧的最佳读物。 在许葆云看来,当今社会要取得成功,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而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强调自我价值的只有王阳明。——《华商报》 许葆云笔下,“阳明心学”教会人们重视良知,重视完善自我,重视对社会的责任,这些内容在当下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日报》 许葆云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书中情境带到众人面前。——《西安晚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阳明三部曲”这套历史小说中,除了王阳明的理论和经历之外,还特别描述了他的情感生活,“书中的两段情感生活是贯穿始终的,可以说是一条线索,同时这也是历史上可以查证的。”——《东方卫报》 内容简介 《王阳明•龙场悟道》讲述了王阳明如何被贬龙场而悟道的经历。正德初,宦官专权,王阳明因仗义执言,被廷杖、流放贵州龙场。一路上被追杀,遭遇海难,辗转江湖,生命受尽践踏,人生似乎已至绝境。这一切并没有熄灭王阳明心中的那盏明灯,奋力自救,于龙场一夜悟得“知行合一”的大道,在绝境中完成自救;与苗人交朋友,和土司交往,平定战祸;受邀去贵阳教书,曾经的“绝境”已变成了桃源。
  • 等待戈多

    作者:[法] 萨缪尔·贝克特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直接导致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实验。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三部曲比《等待戈多》更强有力更重要,很少有哪部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经验的理解如此深刻。
  • 务虚笔记

    作者:史铁生

    《务虚笔记》讲述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 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

    作者:[波兰] 莱·柯拉柯夫斯基

    《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在庄重而幽默的语气下,嘲笑了那些缺乏自知、却又自鸣得意的人,他们无视浅显明了的道理,硬是没完没了地在荒唐、愚蠢的怪圈里自我陶醉。十三个故事短巧有趣,却是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天堂的钥匙》虽是故事新编,却是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对《圣经· 旧约》作出解释,并且为每一篇故事得出结论,或者说“教训”,保持着超然的、争辩的、欲言又止的态度和不动声色的面孔。
  • 西西弗的神话

    作者:[法] 加缪

    这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谬”。人生就是荒谬,正如日复一日滚石上山的西西弗。加缪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是作为起点而提出的,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心灵进行探索。
  • 失落的玫瑰

    作者:[土耳其] 沙尔达·奥兹坎

    狄安娜刚从顶尖法学院毕业,她年轻貌美、聪慧过人,是人人称羡的“女神”,自己却不快乐。她忙于追求着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反而离真正的自我越来越远。直到母亲临终前说出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她有一个孪生姊妹。狄安娜展开一场寻找手足的旅程,也彷佛是一趟追寻自我的心灵之旅。 “失落的玫瑰”这句话背后充满了无限情感,阅读时,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潮澎湃,主人公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刺激你的每一处感官。在亲情、友情、同情的作用下,书中角色引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无助感。或许我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可是,你至少能做到的是,珍惜,珍惜你所拥有的,更加爱自己,爱生活,更加幸福的活着。 媒体评论: ……玫瑰,永不凋落,这本书值得看。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一部重量级的文学处女作。在奥兹坎的笔下,小说寓意清楚并具有感染力——长久阅读后,文风依旧清楚透明。 ——《芝加哥论坛报》 他的语言使你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合上书本,不禁让您感慨万千。 ——《西雅图邮讯报》 这是一部震撼心灵,令人难忘的作品。作者在《失落的玫瑰》中,情感细腻,是一本影响深远、行文造诣高超与极富感染力的小说。奥兹坎是个极具天赋与人文关怀深远的作家。 ——泰晤士报
  • 笑忘录

    作者:米兰·昆德拉

    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 整个这本书就是变奏形式的一部小说。相互接续的各个部分就像是一次旅行的各个阶段,这旅行贯穿着一个内在主题,一个内在思想,一种独一无二的内在情境,其中的真义已迷失在广袤无际之中,不复为我所辨。 这是关于塔米娜的一部小说,而当塔米娜不在幕前的时候,这就是为塔米娜而写的一部小说。她是主要人物也是主要听众,所有其他的故事都是她自己这一故事的变奏,它们聚合到她的生命之中,宛如出现在一面镜子里一样。 这是一部关于笑和忘的小说,关于遗忘和布拉格,关于布拉格和天使们。
  • 亲吻与诉说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多少年來,我一直想著托馬斯,似乎只有憑藉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這個人。我看見他站在公寓的窗台前不知所措,越過庭院的目光,落在對面的牆上。他與特麗莎初識於三個星期前捷克的一個小鎮上,兩人待在一起還不到一個鐘頭,她就陪他去了車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車。十天後她去看他,而且兩人當天便做愛。不料夜裡她發起燒來,是感冒,她在他的公寓待了一個星期。他不可思議地愛上了這個完全陌生的人,卻很不習慣。 . 由於歷史事件的不復回歸,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過變成了文字、理論和研討而已,變得比鴻毛還輕,嚇不了誰。回歸的不存在,暴露了道德上深刻的墮落。因為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許了……。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

    作者:[美] 丹·米尔曼

    一本改变生命的书! 作者丹•米尔曼是一个非常会说故事的人,在这本半自传体小说中,活灵活现地创造出三个让人一看就难忘的角色,一是代表作者本人,也同时代表无数对世界迷惘的年轻心灵,渴望了解存在的终极意义;二是那位荒诞有趣,却时时句句真言、灵光涌现的深夜加油站的老工人,也就是作者昵称的苏格拉底,他视之为上师;第三位人物是古怪精灵的女友乔依,代表着作者失落了一半的灵魂伴侣。阅读《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会产生很愉悦的体验,有一种有人正在为你加持气场的感受,内在的能量会变得很高昂,脑子会变得很清明,尤其当书中的加油站工人苏格拉底提出独特的反问时,读者会跟随着叙述走,一起思考,也一起展开心智与心灵的神秘探索。
  • 相约星期二

    作者:(美)米奇·阿尔博姆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学心理教授,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因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与自己的学生,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的内容是这位社会学教授对人生宝贵的思考,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老人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书中涉及有关世界与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该书一出,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中译本出版后,也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召力是没有国界的。 作家余秋雨在此书的序言中说:“他把课堂留下了,课堂越变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
  • 阿特拉斯耸耸肩

    作者:(美)安·兰德

    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千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在她看来,财富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妨碍竞争、扼杀创意、执意维护既得垄断利益的资本家是可耻的;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赚取的金钱则值得尊重。 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兰德借书中主人公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财富观——财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当你判断某人德性的时候,请听他对金钱的理解:诅咒金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尊敬金钱的人则依自己的本事赚取金钱。金钱是社会美德的气压计,远离告诉你钱是万恶之源的人。 历史观——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人天生便会思考,让那些叫嚣说人的思想自由在创建工业文明后便毫无用处的吃人者从大学的经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让他们拿起弓箭,穿起兽皮。每个独裁者都是神秘论者,每个神秘论者都是潜在的独裁者。 道德观——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获得幸福,让自己得到快乐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标。“牺牲”就是为了你并不在乎的东西而放弃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标准,在生命里,快乐是成功的状态,痛苦则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对大自然进行伪装一样,你同样也不能对人的品格进行假造。武力与头脑是截然对立的;枪声一响,道德无存。 价值观——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性的成就作为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为自己唯一的主宰。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也不应该要求他人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认你是自己的最高价值,这和一个人所有的价值一样,需要去赢得。 哲学观——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识是鉴明。存在是存在着的。每个问题都有两面,一面是正确,一面是错误,夹在对与错中间的则是邪恶。 2006年,好莱坞明星安吉妮亚·朱莉爆出希望出演即将拍摄的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并自称是安·兰德(Ayn Rand,1905-1982)的粉丝,还希望男友布莱恩·匹特出演男主角,顿时吸引了不少眼球,也使得这部在半个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2007年,这条消息已经得到证实,影片《阿特拉斯耸耸肩》最后确定的男、女主角为布莱恩·匹特、安吉妮亚·朱莉。 对于所有发现了《源泉》,并且就进一步扩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许多问题的读者们,我想说,我是在这部小说中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源泉》只是《耸肩的阿特拉斯神》的序曲而已。 —— 安· 兰德
  •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精)》(乔斯坦·贾德)内容介绍: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 The Fountainhead

    作者:Ayn Rand

    建筑学专业的洛克先生从大学开始就因为不遵循传统说教而被开掉,而听话的另一位先生顺利的毕业并且找到一份好差事。所有人都不喜欢洛克先生,甚至专栏作家也时不时的老羞辱他,洛克爱着的姑娘——也不出所料的跟了那位听话的好好先生……洛克先生活着就是麻烦不断。 在一次政府建筑项目中,那位他的同学,听话的好好先生居然同意了洛克先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如果洛克先生能因此获得荣誉,获得成功,并获得尊敬,由此改变世界对他的看法,那真是美好的生活啊。可洛克先生并为因此获得好运气:公众一如既往的反对混子洛克设计建设的这个项目,政府也因此推翻了这个项目,而两位设计者也无法控告政府,政府是无权被告的。洛克先生又一次显示了他混子本色,他搞了一些炸药把那做了一半的楼给炸成一堆碎瓦片子。他也因此而上了法庭,对于自己的行为,他是这么说的:创造是自己的私事,是天赋的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样的天赋个人的权力…… Howard Roark is an architect whose genius and integrity will not be comprised. He has ideas that work against conventional standards.
  • 索拉里斯星

    作者:[波]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小说以一个被神秘大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演绎了人类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莱姆笔下的神秘大洋似乎是有智慧的,能够物化人类头脑中的隐私和邪念。科学家们围绕这个不解之谜作出种种推测,却难以自圆其说。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过是用“一个更费解的谜代替另一个谜而已”。
  • 玛雅

    作者:(挪)乔斯坦·贾德

    在南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法兰克,遇到一对西班牙籍的神秘夫妻。他们以一种箴言式的语言交谈,听来直击心灵却又难以理解;更奇异的是,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见到她的人都觉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 《玛雅》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天使与蟾蜍之间,抒发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还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至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还是关心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设?全书以生物学与哲学聚焦人生意义,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天使与蟾蜍之间,抒发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作者乔斯坦·贾德保持一向的作风,除了一颗赤子之心,在故事中注入哲学的思想让人堕入扑朔迷离的故事之馀,也不断反思人生的问题,发人深省。
  • 生活在别处

    作者:[捷] 米兰·昆德拉

    书名页著者原题:米兰·昆德拉:内部发行:本书记叙了一位天才的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短暂的悲剧的一生。通过他与几个女人微妙的、含糊不清的关系写出了他怎样力图摆脱畸形的母爱,怎样渴望外部世界,怎样渴望女人的身心,怎样写诗,怎样走向了死神……对诗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成长给予了精湛、深刻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