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哲学
-
什么是真实?
- 编辑推荐 -
★埃托雷·马约拉纳——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费米眼中“能与伽利略和牛顿比肩,却不通人情事理的天才”。
★他的离奇失踪事件引发了本书关于“真实”问题的精彩哲学讨论,是物理学与哲学的一次美妙邂逅。
★“我们一旦假定一个系统的真实状态本身是不可认知的,统计模型就变得不可或缺,并且只能取代现实。”
★堪称阿兰·巴迪欧《追寻消失的真实》“姊妹篇”。不同的是,巴迪欧运用了数学理论,阿甘本则从物理学角度切入。
★特别附录马约拉纳放弃发表的文章《统计规律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价值》。
- 内容简介 -
1938年3月25日晚上十点半,埃托雷·马约拉纳在那不勒斯登上了提莱尼亚公司的蒸汽船,出发前往巴勒莫。当时他已在那不勒斯大学教了一年的理论物理学。从船出发的那一刻起,这位同代物理学家中的佼佼者就消失了,仅留下些无从查证的传闻和推测。
我们想作出的假设是,如果量子力学有赖于实在必须被概率性遮蔽的惯例,那么失踪就是真实从概率计算中逃脱并不容置疑地被确定为真实的唯一方式。马约拉纳让自己成为真实的本质在当代物理学概率性的宇宙中一个典范的独特符号,并以这种方式制造了一个既绝对真实,又不太可能的事件。在1938年3月的夜晚,他决定消失得无影无踪,并让关于自己失踪的线索变得扑朔迷离、无法验证。他以此行动向科学提出了一个迄今仍然难以回答又无可逃避的问题:什么是真实?
-
相似之书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1.影响莫里斯·布朗肖、雅克·德里达、加布里埃尔·布努尔的法国诗人、作家、哲学大师埃德蒙·雅贝斯对文化审视及反思的实验文本。
2.诞生于苦难的经典之作,“跳跃—抽象”创作模式,马赛克式的诗歌及写作技巧,打通小说、诗歌、对话与文学、哲学、思想创作的复合文本。
3.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相似之书》《问题之书》《边缘之书》等七部之一。
《相似之书》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的思考,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从而无所顾忌,无所遵循,无所约束,达到了诗人为实现诗意语言,哲学人生的梦想的努力。
-
认识自我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认识自我”这句格言,最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认识自我”的历程。
编辑推荐:
★哥大艺术史权威学者沉淀多年,写给大众读者的文化史入门力作,简体版首度引进。西方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听劝,不信权威?本书用心理分析法来为你呈现。
★上溯3000年欧洲古代史,小到一个人、一群人,大到欧洲五大明时代的国家、民族对自我的心理认知,怎样凝结成无数精美的建筑、绘画、文学、哲学和影响至今的政体?
★为什么荷马史诗的主题是男人的自我成长?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罗马共和国的雕像体现了什么政治思想?为何米开朗基罗死之前会把年轻的自己放在《创世》的画面角落?
★《科克斯评论》2018年度好书 /《书单》《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期刊》星级推荐,美亚读者一致好评,打出4.5星。
-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
12次遛狗,12个哲思时刻。一个喋喋不休的主人,一个听到哲学术语就头疼的狗狗,一场有趣的哲学脱口秀。学哲学就像遛狗,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朝哪边走,走多远,甚至目的都可以不同。
这是一本狗狗也能“听”懂的哲学导读,当然,这本书是写给人的,而不是写给狗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做“对”的事?什么是美好生活?真的有自由存在吗?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作者用最生活化的例子讲述身边的哲学,用哲学来理解当下生活。
现在,让我们从“犬儒”开始,走进哲学的世界吧!读完后,你会发现哲学很简单,生活也是。
-
诱惑者日记
“爱只存在于自由之中。”
一部探讨“爱与诱惑”的哲学——如何以诱惑保持爱之不竭?
“存在主义之父” 克尔凯郭尔经典著作,实验性十足的虚构小说,采日记及书信体,基于克氏亲身经历而作,亦是对他自身经历的辩白。近两个世纪之后,它仍是针对“爱”的剖析之作,一部对“爱”这一母题探讨得极为深刻的经典。
【内容简介】
本子摊开着,纸张上文字亲昵,我难抑内心悸动,翻开了他的日记……
他是高明的诱惑者,诱惑手段异于常人。他绝顶聪明、不落俗套,在实施过程中十分克制。他知道如何引诱,却又不沦为狭隘地占有;达到关系的顶点,却在那一刻毫无预兆地抽身离去。他从未说过爱,也不对两人关系做出任何宣示,这关系始终徒有象征,欠缺实质。他追求理想、纯粹、高尚的爱,美的永恒。他说:“我追求的,是两人真正为对方存在的永恒瞬间。”
-
王阳明:一切心法(修订版)
【新版平装全面修订上市】
剥除一切外衣,人世间所有的战斗都是心战。
★全面丰富的阳明传记,权威严谨的心学读本。
★中国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沉浸十年力作。
★不诋毁,不夸张,不曲解,一本让你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大书。
★著名学者 万维钢、「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 推荐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 个人专著,而与众手编纂有别;如果想要了解王阳明,阅读本书就够了。
◎与纯粹学术的呆板文风完全不同,《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集。
◎《王阳明:一切心法》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权威、有趣、真挚,易懂,只为让你了解真正的而不是为误解的王阳明,了解“心”在王阳明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是驱动整个世界总的发动机。不是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而是一场在针尖上飞旋的舞蹈,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保持平衡,同样让你了解心学的真谛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
-
【内容简介】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
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
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
如何成为一名存在主义者
这是一本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充满智慧、简明有趣的书,也是一本真正的自助书,为如何按照尼采、萨特、加缪和其他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制定的存在主义原则生活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存在主义不是阴郁悲观的思想,而是一种诚实的、令人振奋的、潜在的改变人生的哲学!
-
欲望·身份·生命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美国当代*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本书(《欲望·身份·生命——朱迪斯·巴特勒的主体之旅》)将以“主体”这一饱含矛盾的现代哲学概念为线索,勾勒这位哲学家的理论发展。阐释巴特勒的主体理论基础,分析巴特勒以主体理论出发“介入”性/别、女性主义等领域的过程,并探讨巴特勒近期的“伦理转向”,以此为巴特勒未竟的主体旅程划上暂时的句号。
本书内容属于跨学科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议题。其论述置身于全球话语的视野,力图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评价乃至批判西方理论的建树与不足,厘清其深层局限,去芜存菁,结合中国国情与现实需要,借鉴运用西方成果、批判审视西方霸权。
-
人论三题
编辑推荐
很难想象,一位哲学家的形象可以和枪联系起来,但在中国的一个复杂年代,务农、务工、武装斗争、“搞哲学”……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可以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从不可思议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剖析人性问题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哲学家是如何从他一波三 折的人生经历中养成的。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内容简介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
— 邓晓芒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随笔、评论文章结集,更像是一位哲学家的成长私家相册。“成人的哲学”“人生的功课”“人性的镜子”在本书的三个章节中既收录了作者少年岁月的私人回忆,也有成人之年的著名论战文章;故事之精彩,文笔之犀利,一位哲学家生动而逍遥的形象从书页间跳脱出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他走下哲学晦涩的讲坛,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
解码时间
阿德里安·巴登一步步将时间概念从哲学领域的演变中解析出来,用简洁的语言展示给读者。《解码时间:时间哲学简史》深入浅出,历史跨度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详细分析了2500多年思辨史中时间的关键位置,其中对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牛顿、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的时间观念的解读尤为精彩。巴登将时间哲学的历史与当代观点的辩论融为一体,清楚地介绍了时间和变化的关系、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时间有无边界这些时间哲学的核心问题。
-
齐泽克论媒介
齐泽克涵盖了其他理论家的理论所未能涵盖的部分媒体。从托马斯·阿奎那到昆汀·塔伦诺,从《绝望的主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齐泽克将高深的理论和通俗文化融合在一起,比当今任何思想家都更引人入胜。他的诸多作品包括电视连续剧《变态电影指南》、纪录片(齐泽克!)和大量YouTube视频。作为一名著名学者,他常在媒体上发表演讲。 《齐泽克论媒介》是一部系统介绍齐泽克提出的主要理论概念、理论主题及其对特定的媒体研究的影响的专著。这本书描述了齐泽克媒体政治的根本性质,见解深刻地揭露了传统媒体研究方法的知识局限性在传统,探索齐泽克作品中的精神分析和哲学根源,为读者提供了从日常媒体报道中发现隐藏的意识形态内容的“齐泽克工具”;像伊萨卡讨论荷马笔下的斯普林菲尔德一样,齐泽克的理论正适合当下的全媒体管理。
-
古代哲学导论
《古代哲学导论》梳理了自哲学开端起一千多年间的古代哲学传统,详尽地介绍了影响西方哲学走向的重点人物及其关键性的哲学贡献。从早期的泰勒斯及其他前苏格拉底学派哲学家,中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至晚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与怀疑论,作者通过重构每一位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核心论证,不仅展示了各位思想家在哲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还清晰地呈现了这些哲学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
本书对每一位重要哲学家或哲学流派的介绍,都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一份概括性的介绍;2. 重构其主要的哲学论点以及相关论证;3.一个简短的点评,有助于读者重新评估其合理性。作者在各章结尾还列出了相关研究主题的参考文献,可为古代哲学初学者与研究者提供很好的入门导引。
-
论家
“家”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学界悄然而成一重要论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如此显要的主题在近现代却迟迟难以进入主流话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立场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中国人进入现代世界的巨大障碍。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更从容地面对这个问题。针对以往或“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偏颇,本书以“双重本体”立意,坚持现代个体的自由,尊重传统亲亲的价值;以此“双重视野”重新审视“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个体”与“亲亲”以一种相反相成的方式确立其在现代世界的内在关系。
“家”在现代西方伦理中曾一度失落,从霍布斯到康德,现代个体的价值无疑取代了家庭的独到地位,但“家”的理念仍不时出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由“生生”而“亲亲”,由“孝”而“仁”,再到“家国天下”,这绝不是简单地建构一种伦理规范,“家”更具有一种本体论的地位。
-
重复
1840年克尔凯郭尔与美丽的瑞吉娜·欧尔森订婚,1841年解除婚约。这是克氏生活中谜一样的事件。他做出这个决定时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因为其宗教性的沉郁使然?对此克氏留给我们《诱惑者日记》、《有辜的?—无辜的?》、《重复》三部作品。
《重复》以文学的方式讨论了重复是否可能。这一重复既是婚约事件主题的重复,也是对生命和灵魂的存在方式的领会。在时间中重复不可能,在永恒中则没有重复。借助于重复悖论,克氏让我们隐约感知到了其生命中这一谜一样事件的意义。
-
从功利主义到早期分析哲学
难以超越的哲学史经典之作
哲学入门必读书目
科普勒斯顿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积淀带你进入智慧之门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
★媒体推荐
《思想》(Thought)杂志评价:“视野广阔而客观,综合而学术,统一而和谐,力荐。”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引导,其中第8卷检视了19世纪英国经验主义转向,分析了功利主义思想家诸如边沁、密尔的重要作品;追溯英美观念论的发展及 20 世纪摩尔和罗素对其的反叛;同样还介绍了皮尔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
-
行动、知识与意志
人类能动性有四个不同的且不可还原的维度:心理的、伦理的、理智的和物理的。传统的意志观念倾向于混淆这四个维度。20世纪的哲学家对行为是由“意愿”或“意志力”引起的这个观点进行了批判,但是,混淆能动性的这些维度或者将其中一个还原为另一个维度的倾向却持续存在。英国哲学家约翰•海曼打破了哲学所有分支之间的界线,从逻辑学和知识论到伦理学和法学的多重视角,认为这四个维度的能动性深化了我们对人类行为及其原因的理解,《行动、知识与意志》一书,完整地阐述了这一思考过程。
-
探索人性
麦奎利是当代杰出的神学家兼哲学家,在因“探索神性”而登上吉福德讲座之前,麦奎利进行了另一项探索,即“探索人性”,从而有了读者手里这本精彩的书。其实,这两项探索的顺序,是同麦奎利一贯的思考方法及其整体思想一致的,那就是先对人的实存进行现象学描述,在发现人生的局限性、依赖性等等之后,自然地引向或探索存在启示或上帝神启的意义,最后达致对人性的深度高度或人生另一维度的认识,达致对宇宙本源或存在本身的领悟。
为了进行这项探索,麦奎利采用了各种哲学的方法,借鉴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成果,分别就一个个的人性问题进行了思考。尽管原来是为吉福德讲座做准备而后来换了题目,他还是就此问题包括各个子问题在欧洲、北美、亚洲等地不少国家的大学进行演讲,对听众的反应和评论者的批评进行了反思,用了好些年才写成此书。
在书中,麦奎利在详尽而又深入地剖析人生各个侧面的基础上,麦奎利最后表明,人生的种种现象都指向了上帝的存在。在本书的结束处,他将此表述为关于上帝存在的六项人类学论证。他总结说:对人生不同方面的研究“引导我们走向了同时成为人性之根源、支持和目标的一种精神实在”。
-
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系统阐述从古希腊到黑格尔时期的哲学史发展进程,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等38位哲学家的思想精髓;集中梳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理性主义、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哲学流派的核心逻辑脉络。
四大篇章:
希腊的智慧:世界本原丨古希腊哲学丨三大主义
信仰的时代:基督教起源丨教父哲学丨经院哲学
理性的光辉:唯理论丨经验论丨文艺复兴丨启蒙哲学
古典的魅力:德国古典哲学
哲学家: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培根、霍布斯、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贝克莱、休谟、孟德斯鸠、卢梭、康德、黑格尔等。
-
本雅明论媒介
本书旨在提供对本雅明媒介批判的详细重构和分析。它显示了本雅明如何批判性地分析了各种通信技术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媒介如何塑造人类经验、商品文化、都市空间和政治。有四个关键主题构成了主要章节:传播的危机、媒介化的讲故事;技术上的可复制性;媒介城市。每一章都试图阐明本雅明对特定传播媒介(书籍、报纸、广播、摄影和电影)与相应形式的经验之间关系的描述。
在第二章中,作者将从资产阶级文学文化的消亡和公共领域的角度来考察传播的危机。我探讨了本雅明如何将讲故事的衰落与十九世纪欧洲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第三章侧重于本雅明的媒体实践,涉及他对无线电广播的参与。这将展示他在自己的儿童和其他节目中如何试验当代理论问题(例如教育、娱乐和一种电子大众媒介化讲故事的新形式)。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本雅明最著名的文章《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文密切关注影像体验的关键主题,比如光晕的消亡、摄影图像的光学无意识以及震惊、分心和触觉。本雅明对艺术和政治的分析将阐明政治景观的复杂维度以及现代媒介时代新公众的形成。
第五章追溯了本雅明的巨著《拱廊街计划》的理论意义,以便我们理解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相关的现代媒介。本章还圈定了一些本雅明为媒介研究而分析通信技术和都市空间的方法论含义。
在结论中,本书希望通过与最近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进行简要比较来评价本雅明的媒介批判。借此,作者希望澄清本雅明之于当代媒介研究的独特贡献,并帮助读者进一步提出他们自己的批判性探究。
-
永夜微光
佛洛伊德留給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遺產,是對於精神的提問方式能夠不斷翻新的知識力量。拉岡重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因,在於他肯定精神分析是具有前瞻視野的理論,但這個應當對人類知識與實踐帶來革命的理論,本身卻建立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因此,拉岡的理論工作可喻為是對佛洛伊德這棟百年建築的二次施工。只是原本應是美化、修補的二次施工,卻變成了地基的全面翻新。本書的目的不僅是闡釋拉岡的理論觀點,更希望洞察拉岡如何重新賦予精神分析這棟百年建築新的生命。
本書為「拉岡學」研究的重要學術基礎,提取拉岡從1950年代起,橫跨二十多年系列講座(Séminaires)的核心概念,試圖以拉岡橫跨時代的講座論述,提出拉岡研究的主體性。作者以永夜微光的比喻,顯示拉岡的未竟革命大業,嘗試點出拉岡是在思考時代的暗影。閱讀拉岡,不是去追逐真理,而是如何在搜尋暗影中,生成人文思想和臨床實踐。只有透過此種策略,以一個綜觀式方法來閱讀拉岡,儘管可能只是微光,都可帶來深切的學術價值與影響力。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