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红楼梦研究

  • 百家汇评本《红楼梦》(上下册)

    作者:辑评,陈文新,(清)曹雪芹

    本书以程伟元、高鹗于清乾隆壬子(1792)年用木活字排印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通称“程乙本”)为底本。 对底本(程乙本)的重要改动,无论是据脂本系统或程本系统,均在旁批中加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本书汇辑的评点资料,无论其原为回评、测评、眉评或夹评,均以旁批形式出现。 评语的选辑,以文本派的学术成果为主,兼及考据派和索隐派。是否具有代表性,是选录与否的核心标准。
  • 胡适点评红楼梦

    作者:胡适

    本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所选文章不以学术观点、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为取舍。   本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所选文章不以学术观点、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为取舍;在形式上也是长篇宏论与短篇杂感兼收;就时间来说,跨度较大,在做技术加工时,亦尽理保持其原貌;为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不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次。   作者做《红楼梦》的考证,只能在“著者”和“本子”两个问题上着手;只能运用力所能搜集的材料,参考互证,然后抽出一些比较的最近情理的结论。处处想撇开一切先入的成见,处处存一个搜求证据的目的,处处尊重证据,让证据做向导,引作者到相当的结论上去。
  • 红楼十二钗评传

    作者:曹立波

    《红楼十二钗评传》是一本从体例上和内容上有较多创新的红学著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比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女性人物正副十二钗,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和古诗词的意境,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度剖析了人物的身份、才、情、貌以及命运结局。
  • 三大师谈《红楼梦》

    作者:王国维 蔡元培 胡适

    《三大师谈〈红楼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 评论》、《 索隐》和《 考证》。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简洁的语言,从精神文化、审美学、伦理学诸方面,十分精辟地评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读者可以从不同视角来阅读我国这部古典名著《红楼梦》。   蔡元培的《 索隐》,以《石头记》的内容情节和人物作为主轴,作了周密的实证和评论,可谓“触类旁通”。他的结论是: “《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决非牵强附会。”后来胡适对该书进行了批评。在《 索隐》第六版出版时,作者以自序的形式作出回应。他肯定了胡适对考证提出的两个问题, “搜集许多材料,诚有功于《石头记》”,认为人们“与文学书最密切之接触,本不在作者的生平,而在其著作。著作之内容……决非无考证之价值”,据此反驳了胡适的考证, “没有道理之消与”。   胡适的《 索隐》的研究方法是“笨谜”。最后呼吁“打破从前的种种穿凿附会的‘红学’,创造科学方法的《红楼梦》研究”。
  • 红楼梦论稿

    作者:蒋和森

    《红楼梦》是小说,是作家的艺术创造,然而历史上的旧红学、新红学,它们共同的错误就是不承认《红楼梦》是文艺作品,这样就完全抹煞了它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论稿》则始终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文艺创作,从作品的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学理论,去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和他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同时阐述了作家塑造这些人物的艺术手法。作者的注意力只是放在《红楼梦》本身,议论的根据也只是《红楼梦》本身。
  • 敝帚集

    作者:冯其庸

    《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内容简介:我最初接触《红楼梦》是1943年我读无锡工专高中一年级时,那时有位范老师说《红楼梦》尽是讲做诗的,你喜欢做诗,去读《红楼梦》吧。但我读后却不感兴趣,因为《红楼梦》不是讲做诗的。1946年,我考入无锡国专,那时著名的老师很多,如王蘧常、朱东润、冯振心、吴白匐、周贻白等,1948年我转到上海无锡国专分校,由王蘧常先生授诸子学,讲《庄子》,由童书业先生讲秦汉史,由顾佛影先生讲诗学,由王佩垮先生讲地理学,由刘诗荪先生讲《红楼梦》。这是我在课堂上正式听讲《红楼梦》的惟一的一学期。但那时听课很自由,想不听就不听,而我正着迷于词学,整天在顾廷龙先生的合众图书馆里撰写《蒋鹿谭年谱》和《水云楼诗词辑校》,所以刘先生的课,听了开头几堂就没有再听,但研究《红楼梦》是一门学问这一认识,这时算是确立了。
  • 红楼梦哲学精神

    作者:梅新林

    本书探讨《红楼梦》的哲学内蕴,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是红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红楼梦》哲学研究专著。作者梅新林先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解读了《红楼梦》文本,提出《红楼梦》的本然结构源于远古神话原型,然后演绎为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与儒、佛、道三重哲理,由此逐步深入,终于解开了被列为《红楼梦》十大谜之最的主题之谜。 本书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哲学内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红楼梦悟

    作者:刘再复

    《红楼梦悟》主要内容:自序(一)以悟法读悟书;自序(二)尝试《红楼梦》阅读的第三种形态;《红楼梦》悟;《红楼梦》论;《红楼梦》论;论《红楼梦》的忏悔意识等。
  •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作者:王国维 著,苏缨 解说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既是作者王国维红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也为红学设定了一个高洁的标准,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背景里解读《红楼梦》的卓尔不群,在西方悲剧美学的框架下理解《红楼梦》的超然境界。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以通俗的语言和唯美的彩绘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文学论文学,以文学论人生。
  •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作者:(美)余英时

    本书取其中一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全书之名,实涵有两重意思。第一是“两个世界论”为全书的中心理论,其他诸篇多少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的。第二是作者曾指出,不但《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曹雪芹所在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的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点关注之所在。《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是分不开的,红学研究中的两个世界也同样无法截然划分。所以本书中有几篇讨论曹雪芹生平和所谓“脂批”的文字正是属于传统红学考证的范围。这些考证文学都是为“两个世界论”服务的,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摧破“自传说”的作用。自传派的红学考证从来就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它是在“自传说”大前提的指导之下搜罗所谓“证据”。因此有时不免曲解证据,甚至把完全不相干的历史资料当作“证据”来运用。在“自传说”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以考证破考证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作者:冯其庸

    该书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而如今这部《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则是冯老对《红楼梦》正文做了重新全面校订、将其几十年来评批《红楼梦》的全部成果皆融入一书之中的全新力作,可谓面貌焕然一新的《红楼梦》全新版本。第二,此乃相对前人的学术成就而言。《红楼梦》已然问世200余年,关于《红楼梦》的校订注释评批此前也有成果问世,故此书曰“重校评批”。 这部编辑、校对、排版用了五年多时间的评校本《红楼梦》之评批语词分三种形式:一是每页书眉处的眉批。眉批是针对《红楼梦》的段落文字所做的分析与评论,使读者晓明本段的意思。二是《红楼梦》正文中的小字夹批。这是针对某些有特殊含义的句子,或针对特别精彩的文字所做的分析与评论,使读者能够领会这些句子或字词的含义以及精彩之处。三是每回之后的回后批。即于每回之后,做本回之总评,分析、总结本回之要点和精义所在,使读者了解本回的要点和精义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本书的批语以朱砂红色区分于《红楼梦》的墨色正文,眉批、夹批和回后批各有侧重,合而为一,精辟而又全面地展示了《红楼梦》所蕴藏着的深刻内涵。读者把三种评批结合起来读,更能透彻地了解《红楼梦》作者隐寓在本书中的深意。 本书开篇为内容非常深刻而又流畅易读的导论――《解读〈红楼梦〉》,这是冯先生聚数十年的功力于一篇文章的精要之作,发前人之所未发,启读者之解悟。 本书还有工笔画家谭凤缳专为此书创作的30幅精妙绝伦的插图,更增加此书的欣赏功能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