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胡晴舫

  • 人間喜劇

    作者:胡晴舫

    ◎聯合推薦 名作家/蔡康永 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 人性的運作方式如此奇特,這一幕幕身不由己的喜劇才能悲哀得如此精彩……。 兩個世紀前,法國有大作家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道盡十九世紀巴黎的人性興衰;兩個世紀後,旅居香港的胡晴舫,則寫出了屬於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時代下的《人間喜劇》。 十則短篇故事,跨越中、港、台及歐、亞各地,有人們在愛情、財富、權力、工作之間的種種掙扎,也有逃脫不了的貪婪、背叛與慾望。 以文化社會評論見長的胡晴舫,文學作品一向量少而質精,在一貫濃厚都會性及現代感的文字下,除了備受論者稱道的冷靜清明之外,這幕人間喜劇更多了一份對人性缺陷的同情與寬憫。
  • 濫情者

    作者:胡晴舫

    《濫情者》主要為胡晴舫2001年〈自由時報.當代濫情辭典〉的專欄結集,亦收錄其他小小說。 胡晴舫一直是個犀利的社會觀察者,尤其能敏銳地捕抓住.對現代都市文明中的各種荒謬性。正如胡晴舫在本書一開頭,引用佩索阿《惶然錄》的一句話:「我屬於的這一代,生於一個任何人擁有的心智和心性都缺乏確定性的世界。……在現代生活中,世界屬於愚蠢、麻木以及紛擾。在今天,正確的生活與成功,是爭得一個人進入瘋人院所需要的同等資格:不道德、輕度狂躁以及思考的無能。」 胡晴舫採用辭典的概念,將現代都市文明中各種流行的語彙重新定義、詮釋。在這個重新定義的過程中,也讓我們看到這些深入我們生活世界、意識中的流行語彙與觀念背後的空洞或矛盾性,或呈現一些重要價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被扭曲、消磨。 例如,她談「品味」這個概念時寫道: 「突然間,地球上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必須和『品味』扯上關係。……很多人想賣品味,更多人想買。有沒有品味,完全取決於一個掏錢的動作。都忘了品味怎麼來的,又究竟對人類生活有什麼用處。。」 她談「表演者」時說: 「大眾瘋狂愛戀表演者,同時強烈仇視著表演者。因為嫉妒。每一觀眾都想取代台上的那個人。每一個觀眾也都認為他們可以取代台上的那個人。」 透過胡晴舫犀利的眼睛以及精煉的文筆,現代文明中濫情眾生相背後的不道德、輕度狂躁以及思考的無能力,清楚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 懸浮

    作者:胡晴舫

    胡晴舫 全新小說力作 跨越台北、香港、澳門、東京、紐約,驚心動魄的戀人絮語 收集了這麼多世人的愛,要拿這大量的愛來做什麼? 人如基本粒子,懸浮在塵世 你要繼續跟我說,那座駐在你心頭的城市── 這座城市給了他們一切關於生活的想像 這是他們理解的城市,他們知道的唯一城市 那是他們稱之為家的地方 清晨的年輕男子之死。中年小說家身後的私密筆記。喪夫女子的異鄉邂逅。退休一族老愛跟自己唱反調的惡妻。延遲畢業的萬年研究生。返鄉落地失根的獨立書店老闆。高級飯店裡揮金如土的貴婦。菁英經理人即將飛往他方的最後一夜。 人人各自懷抱心事錯身而過。之間隔著的不僅生死,還有一種非常寂寞的東西。無論此刻何時,如何孤獨痛苦虛無,人對生的渴望如蜉蝣,再微小卻從不停止生息漂流。蛇樣蜿蜒,虛線般連結,命運將這些人生深深淺淺串聯相接,在最微眇之處。生命存在的本質就像在陽光下跳舞的灰塵,那般閃爍光亮,那麼耽美,卻又不可名狀地深深孤獨。 要不考慮後果地去活,不怕人生重組。 時間無論如何都會朝直線進行。 能夠改變心意隨時隨地過起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日子,那是活人的權利。 死了,便沒有三心二意的餘地了。
  • 作者:胡晴舫

    她也是我的『遠方』。 而我應該如何進入她的世界,我問我自己。 因為我是如此急切地想要結識她, 了解她對生命的期待與要求,什麼人讓她傷心, 什麼事令她發笑,什麼經驗教她念念不忘, 她最喜歡和討厭的活動又各是什麼, 乃至於她的星座、她的上帝,和她對男人的觀感。 我於是要求她跟我說故事。她的故事。 我並不想假裝自己是她失散多年、從未謀面的姐妹, 只因為我們都是所謂的亞洲女人, 我尊重她獨特的存在,不願妄加評斷。 她和我,兩個人,就如兩株從亞洲土壤冒出來的花草, 在熱帶太陽下,輕輕隨風搖晃,享受就這麼活著的簡單事實。 無須向任何人交代。
  • 辦公室 胡晴舫

    作者:胡晴舫

    本書乍看下像是一部以辦公室裡的上班族眾生相為描寫對象的經驗談散文集,但實際上卻是一篇篇故意模糊角色身世面貌,但讀者卻不可能不心頭雪亮──對書中人物經歷的,一面勞神理解、應付人際關係裡的鉤鬥算計,一面支絀心力在此險惡環境中發現自我存在價值、小小的溫暖與應該堅強的理由──但又能藉以自嘲自解的小說;且又與我們置身之時代的呼吸與風景如此聲氣相近。 女性作家的筆觸和視野就是不同。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活生生的素描:不誇張,不故意取悅讀者,也不故意賣弄文筆,卻留下不少極鮮明的印象。不論是悲是喜,敘述者的態度卻是同情的;更由於在這個「後現代」的世界裡,本書以辦公室這個「新世紀的工廠」為書寫對象,我更感到彌足珍貴,因為其價值已經越過文學想像的範圍,而更接近真實,但它仍然基於一種文學性的思考和文化的情操。 不同於維吉妮亞.吳爾芙,胡晴舫的提問更進一步:「女人有了自己的房間和自己的桌子」以後,是否已經圓滿解決了所有問題?──李歐梵 走進胡晴舫的《辦公室》,你/妳將發現: 辦公室是一座渾然天成的瘋人院。我們每一個在裡面工作的人都是瘋子。 我選擇來這裡工作,因為我沒有選擇。 我不能離開我的工作。可是我希望離開我的上司。 我給他們一天八個小時,夠了。不能再多了。 生命的虛無性讓我們繼續工作。他只是不敢多想,就跟我們這些傳言中即將失業的人一樣。 可是,他終究是個凡人,他終究要忍不住對著我問:「誰是你的老大?」 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只要你願意。代價算什麼,情感算什麼,健康算什麼,時間又算什麼…… 我異常感動於他當下的那點信念:只要他願意,什麼都可能發生。誰應該嘲笑這份幸福呢。 辦公室更像是一潭深藏在叢林的沼澤。在拯救與被拯救之間,叢林沼澤的生命不動聲色地循環著。 我要當我自己的救贖。 「你稍不注意,就已經攬了一堆事上身。」 沒有什麼比工作更珍貴的了,因為它給了人一個生活的目的。沒有什麼比工作更可厭的了,因為它時常讓你感覺自己的生命一文不值。 我已經好久不曾抬頭展望黑夜的蒼穹。夜空的黑色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一種顏色都澄淨、樸實。 我以為自己會辭職。依然,隔天九點,我準時上班。 誰先眨眼,誰先眼光流爍不定,誰就是對自己正在說的這件事不誠懇。我承認,我不誠懇的次數遠遠超過他。 然而,真正的地獄卻不是上帝搭建的。人類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折磨自己。 他們終究還是碰上了他們自己的街頭文化。在辦公室這條街上,什麼都可能失控。
  • 濫情者

    作者:胡晴舫

    21世紀最犀利的情書。 胡晴舫將她所看見、所經歷、所思索的年代以辭典的形式註解下來。她依舊以舞臺劇一般的寫作風格,不無諷刺和犀利的呈現出都會的濫情眾生之相:『那一天,慾望正在街上裸奔。毫無遮掩,一覽無遺。』而,『性,是一個疲於奔命的推銷員。早晚在機場趕搭班機,日夜在公路上穿梭;午夜,所有人入眠休息,卻是性最忙碌的時刻。』 透過胡晴舫犀利的眼睛以及精煉的文筆,我們看到了現代文明中的濫情眾生背後的空洞、荒謬或矛盾,而這正是我們享受於其中的世界。
  • 第三人

    作者:胡晴舫

    不要再跟下一代喊話了 請看看你們手中的權力,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 每一個人的前途,就從這一刻開始倒數 ★知識分子的良心思索,全球性犀利的時論觀點 ★作家 胡晴舫 年度重磅文集 跨越世紀第一個十年,歷經全球化神話崩解、世代正義、金融海嘯、地球暖化、娛樂八卦風、中產階級消失、青年失業潮席捲而至。我們活在名為焦慮的年代。 我們的世代,群眾面貌多元而繽紛。這些臉孔可以是青年學子,世界的未來與可能性,與他們緊密相連;可以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一代人,面臨的是世代正義的問題,抵擋經濟崩壞的強大無力感,仍舊欲望行動,懷抱改變社會的理想;可以是如你我他的青壯年族群,中產階級,該是安身立命的時候;更有的是為生活打拚一輩子的年長者,他們關心未來,關心下一代的生活。不分世代,所有人都在面臨變化,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浪潮衝撞動搖,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作家胡晴舫做為一名思想者,長期在各大報刊專欄冷眼熱心剖析,身為此代人,我們所熱切的、我們的責任、我們追求的自由等種種公民倫理課題。人類總是預言世界的毀滅,指出現今體制的崩壞,並一再強調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如何之不可行。但世界崩毀或不崩毀,假設人類仍將繼續活下去,就算我們是最壞的一代人類,我們該當如何? 世界已然改變,觀念才是革命,思想就是力量。 在新的世界裡,無人是真正的孤島。 「改變社會現狀,不代表要發起一場革命,而是要靠所有人一點一滴把自己的社會角色扮演好。尤其是握有權力的人,他們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更值得期待。一個人在他的權力位置願意堅持一件事,就會改變一個社會細節。即使是一點點,都是開始。 我的中心思想無非就是思索在如此時代中當『人』的意義。資訊瘋狂流通,人群不停碰撞,許多道德倫理每天不斷調整變化,我就是一直在思考這些新道德、新倫理的要求與合理性,而作為一個『人』,我如何安身立命。 我想,重點是改變議題的方向。」 ──胡晴舫
  • 我這一代人

    作者:胡晴舫

    作者在長達5年後再次推出人文類新書《我這一代人》, 可以說構成了人文書寫的三部曲。 這一次,胡晴舫把鏡頭轉向了台灣的中生代,這一代人成長於七八十年代迅速現代化的台灣,不管有無中國背景,都乘坐全球化這趟列車往返於臺北、上海、北京和香港之間。經由記錄、拍照,加以比較和反省,思考自己到底是誰? 胡晴舫寫道,『引我好奇的卻是一個人如何在所謂兩岸三地的社會中游走。當他撘上飛機、飛機落地後的每一次旅程,他如何維持、或重新塑造他的社會身分;他如何說服陌生人,他就是他所說的那個人。』 而她自己,又是如何的看上海、北京、香港這些形形色色戴著不同印記的中國人,以及,從台灣出發,如何穿梭往返後,再度返回臺北。思考島嶼台灣這塊土地的價值,思考人類到底該如何面對它的神祇。 作者在2005年以後,首度推出人文類新著,思考她這一代台灣人所共同面臨的問題。關於中國,以及台灣人的身份,這一議題在當下廣泛被討論,但作者以其特有的風格,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思考。
  • 城市的憂鬱

    作者:胡晴舫

    在土星的坐標下,在憂鬱的城市裡 欲從中窺探城市的肉身,他人的面孔,但鏡像中出現了卑微狂妄的自己。 一本關於繁華和腐爛、毀滅和復活的城市之書。 《城市的憂鬱》是當代華人作家裡少見的城市書寫,富有睿智和洞察力。她延續了西方作家,如波德萊爾、班雅明,以及卡爾維諾的系列城市觀察,但更具當下氣質,再現了我們自己這個時代的城市現代性。 這不是《巴黎的憂鬱》,胡晴舫在書中沒有明確點出哪一座城市的名字,雖然你一定可以從中看到踪影。從企圖活在過去的城市,到想要擺脫過去的城市,再到未來之城,我們可以從它們的不確切身世中,看到橫流的慾望或普世的哀傷,還有幾些難得的快樂。 這不只是《看不見的城市》,胡晴舫讓我們換了一副眼光,在熟悉的場景中尋找陌生,在無處無家的所在不安於室,在窺視別人的時候看到了自己,從最不起眼的細節,偵探出城市寓言的最關鍵拼圖。 這不是一篇<都市的生理學研究>,胡晴舫除了診斷街道的健康狀況、塞車人生外,更去分析了在其中人們的所有心理徵候,從強迫性精神官能症、躁鬱症到文青的憂鬱症,還有對世界抗議的歇斯底里,不一而足。 這也不僅僅是某一段的<歷史哲學論綱>,胡晴舫行文中,除了以「新天使」之眼在從未來俯望著過去,更多的時候她化身為一個潛水採珠人,跳入大藍之深海中,告訴我們City Blue的千年繁華與百年孤寂。 這是一個多年來隱居、遊走於城市裡的作家,出沒於城市周而復始的繁華和淒涼裡,熱心冷眼,慨然又漠然,在斷章中洞察,在片刻間領悟,在風景外感想,呈現給我們的畫作和散文詩。城市的隱秘內心,潛伏和淪落在忙碌倉促的現代生活中。城市的末日和復活,周而復始,在一瞥之間,胡晴舫點化出城市人自己那具既迷戀又鄙棄的的肉身。城市好像一頭巨大怪獸,誘惑我們沉溺其中,迷失其中。然而,寂寞、孤獨、憂鬱的我們都無可奈何的愛上了它。
  • 旅人

    作者:胡晴舫

    作為一個卑微的旅人,我沒有能力詮釋我旅行過的世界,我只能觀察、記錄、理解,試圖參與。我也清楚的知道:無論我是否安全抵達我的目的地,我都已經回不去了。——胡晴舫 香港中環的一位婦人,點了一杯熱咖啡和中式炸豆腐,配了一小碟辣椒蘸醬,作為她的下午茶。——你應該驚奇嗎?『香港是個國際化大都市,炸豆腐當然可以和著熱咖啡下肚』。我的朋友說。沒問題,我收起愚蠢的表情。 胡晴舫看到這一幕,最後總結到:食物,成為最後一種辨識文化的方法。你對異質文化的容忍程度有多高,端看你對陌生食物的接受態度。 火車進入巴黎市郊時,許多巴黎人跳馬背式的越過捷運票口。我的朋友滿懷浪漫的說,『瞧!法國人就是這樣自由不拘!』而胡晴舫看到的是:旅人帶著他的偏見上路,有些舊偏見被印證,成為真理;有些被修正,形成新的偏見。經由旅人的闖入,則影響了沒有離家的人們看待世界的態度——或,另一面的偏見。 這顯然不是一本坊間常見的私人旅游記錄,而是透過旅行現象窺視本質,如詹宏志先生所評價的,是作者對旅行和旅人(包括她自己)的行為和意義加以反省的書。她表達了對時下流行觀念的質疑,也悲觀的認為文化在旅游市場裡逐漸櫥窗化,成為一種能夠媚俗的商品。所以,你不要忘記了,峇里島當地人,是因為旅人的闖入,才搖身變成舞臺上的演員。而我們還在大聲抱怨巴厘島為何喪失了淳樸的風情。 旅行的本質是什麼?其實是他者眼光與自我倒影的彼此窺視,是日常文化與異國情調的互相挑逗,也是文化強弱和階級高低的權利關系。只是,本書用戲劇般的場景和精闢的話語輕鬆呈現。
  • 作者:胡晴舫

    《她》究竟是什么书,要等你自己来定义。开玩笑地说:这绝不是一本"厕所书",相反地,在坐马桶时看的书,很可能会让你解不出大便来。这也不是一本"美容院书",在洗头或烫发的时候看它,会让你觉得时日漫漫,而烫发成为一种酷刑。这也不是一本咖啡书,喝咖啡的时候读它,会让你觉得咖啡失去了香味,而室内的情调音乐令人苦恼。这也绝不是床头书,它让你看了睡不好觉,不想做爱做的事。
  • 办公室

    作者:胡晴舫

    《办公室》作者胡晴舫说,世界上没有伟大的办公室文学,大部分的作家不是拒绝上班,厌恶上班,就是压根儿瞧不起上班这件事。遇上了灰色单调的现代办公室,看见一大群中午时间从各个大楼涌出来进食的制服乌鸦,听见那些人谈房屋贷款和休假规划的对话,他们的想象力只能一片空白。但是,我观看我的经理像一只志得意满的蝴蝶在办公室盘旋,来回舞动,同事们带着固定到有点呆滞的笑容跟在他身后,我不由地想,这已经是最伟大的文学主题了。
  • 旅人

    作者:胡晴舫

    这本书是胡晴舫专事写作后的第一部作品集。经常游历各国的她,有着与寻常游客不同的行径路线、目的地,和观察沿途事物的视角。在《旅人》这本书中,她走访东西大小国家,带着自己的阅历和性格观察万事万物,写出来的作品,可以归为“游记”类,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游记”的书写。在这个个人背包自由行或驴友相伴自由行盛行的时代,胡晴舫的足迹却仍然是超前的,这不仅仅在于她对于目的地的选择,更在于她对于各国各地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于传统“行记”的一次质疑。她也是一个旅人,却在这件事上唱了一次反调。
  • 办公室

    作者:胡晴舫

    在这个“后现代”的世界里,本书以办公室这个“新世纪的工厂”为书写对象,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活生生的素描:不故意取悦读者,也不故意买弄文笔,却留下不少极鲜明的印象。从二十五岁的秘书到半老徐娘的女强人和得了忧郁病的女清洁工,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书是一本描述办公室悲喜剧的小说,但是其价值已经越过文学想象的范围,而更接近真实。共包括45篇短文,约13万字。它是由一位女性作家写出来的,其笔下着墨最多的也是上班族的女性。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活生生的素描:不故意取悦读者,也不故意买弄文笔,却留下不少极鲜明的印象。从二十五岁的秘书到半老徐娘的女强人和得了忧郁病的女清洁工,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