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宋代文学

  • 宋代文学通论

    作者:王水照 编

    后记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宋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展,但从总体水平来看,似乎仍显薄弱。与邻近的唐代文学研究相比,所得成果较少,投入人力不多,研究力量颇弱;与宋史研究相比,在专题的开拓、理论的探讨乃至基础文献的整理等方面,也难望其项背。从宋代文学自身的研究格局而言,也有一些不平衡或学术空白之处,如时代上的重北宋轻南宋,文体上的重词轻诗、文,课题上的重大作家、轻中小作家,以及对文学现象、文学事实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缺。这种情况,对宋代文学研究者是一种巨大的鞭策。 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办法之一,是调整研究观念,更新视角,开拓思路,以期有新的突破。我们的写作即是就此作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本书以专题的方式组织整体框架,用以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文学的概貌、特点、发展进程、历史地位和影响。这一条块明晰、各部分相对独立而又互为参证的有序结构,或可在现有通常流行的“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中心”的教科书体例之外,更便于集中探讨一些文学现象的底蕴,便于从理论上总结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也便于表达我们学习宋代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探讨文学史的发展结构和历史脉络,是一个头绪繁多、包涵庞杂的任务。任何一部文学史,即便是最理想的文学史,都不可能代替文学史的全部研究工作,这就决定了文学史的编写体例和方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编写方法总是各有长处和优点,也都不可避免地各有其局限和盲点(如分体合编、上论下史以及最流行的以时代为序的编写体例等),我们需要各种体例的文学史,以收互补交参、相得益彰之效。本书还不是一部宋代文学的断代史,但也希望能在用各种方式编写文学史方面积累一些经验。 我们的写作集体是个师生结合体。除我本人外,参加者都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我攻读唐宋文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虽然全书的宗旨要求、设计构思是我拟定的,并由我通稿、定稿,但本书也是教学相长的产物。这一二年来,他们每每来到我的堆放杂乱、色调沉重的书房,倾心畅谈,切磋琢磨,似乎忘掉外面商业浪潮的烦躁,重新体验一下读书人作为学术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角色,总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愿此书的出版,当作这段共同笔耕读写生活的温馨纪念。兹记各人分工执笔的情况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 王水照:绪论。文体篇。 吕肖奂:体派篇第一章。 聂安福:体派篇第二章。思想篇第一章。 杨庆存:体派篇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三章。 蒋安全:思想篇第二章、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二章。 朱 刚:题材体裁篇第一章。结束语。陈 磊:学术史篇第一章。 吴河清:学术史篇第二章。时至今日,同学们有的已毕业离校,有的仍在继续攻读,但我们的研究工作还远未结束,毋庸说正刚刚开始——这个“开始”,对于已逾花甲之年的我来说,为时已晚,因而寄予年轻学人的期望,其殷切是不用言说的了。 工水蔗1995年6月于复旦大学
  • 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

    作者:(日)东英寿 标点 洪本健 笺注

    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书简,由东英寿发现于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欧阳文忠公全集》中,为现今所知欧集其他版本所未有,对欧阳修研究及欧集版本研究来说有重要意义。东英寿对这些书简进行了初步标点、整理,洪本健为其做了笺注。洪本健的笺注着重于书简系年、书简所涉及人物事件的考证及特定词语和名物制度的解释。《新见九十六篇欧阳修书简笺注》较为全面且深入地整理了这些新发现的欧阳修书简,其先期成果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汴京与临安

    作者:刘芳

    此稿前半部分,主要从北宋都市政治事件、宗教建筑空间、皇家园林、市民生活等诸方面,讨论了北宋洛阳城内的都市生活,集中围绕汴京政治文化中就“制造天书”事件所引发的不同阶层者之文学书写、大相国寺所呈现的北宋宗教文化、艮岳园林所具有的艺术审美及政权合法性、节庆中折射出的都市文化特征与文学风貌、日常生活中的享乐之风等等。 后半部分则集中介绍了南宋临安(杭州)宗教结社、模拟北宋风俗、士人文化等与文学的相互影响,探索都市文学对于临安文化在想象与构建方面的复杂内涵和价值。 通过揭示宋代都市生活所酝酿出来的危险文学,归结出都市文化繁荣之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般理念,进而理解宋代士大夫精英们的精神焦虑和深层忧思。
  • 宋诗选

    作者:张鸣 选注

    《宋诗选》内容简介: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宋诗取得的高度成就,就是这一文化空前繁荣的表征之一。宋人对自己创造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朱熹有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楚辞后语》卷六苏轼《服胡麻赋》题解,见朱熹《楚辞集解》)近现代以来,朱熹对本朝文明成就的这一论断在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步和谐地发展为重要特征。宋诗的辉煌成就以及独特风貌,就是这一文化孕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