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刘师培
-
国学发微(外五种)
刘师培编著的《国学发微(外五种)》主要包括《国学发微》、《周末学术史序》、《群经大义相通论》、《两汉学术发微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南北学派不同论》六种书。《国学发微》为作者对经史子集之学的论述阐发。《周末学术史序》以序的形式,综合论述周秦之际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群经大义相通论》汇齐、鲁学之大义辑为一编,辨析其异同,以为治经之一助。全书共包括《公羊孟子相通考》、《公羊齐诗相通考》、《毛诗荀子相通考》等八篇。《两汉学术发微论》分政治学、种族学、伦理学三类讨论两汉学术问题。《汉宋学术异同论》分义理学、章句学、象术学、小学等四类辨析汉宋学术异同。《南北学派不同论》分诸子学经学、理学、考证学文学等五个方面辨析南北学风的差异。 -
经学教科书
《经学教科书》分两册,第一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其内容为:第一课至第二课为经学总述、“经”字之定义,第三课至第八课论孔子以前之《六经》、孔子定《六经》、孔子弟子之传经及尊崇《六经》之原因,第九课至十五课论两汉经学及传授,第十六课至二十四课论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及传授,第二十五课至二十九课论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三十课至三十六课论清代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其内容为:第一课至第七课论《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第八课至二十一课释彖辞、爻辞、象、传、筮法、互体、卦变及比例,第二十二课至三十三课论《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第三十四课至三十六课释《易》之文词与音韵。 -
清儒得失论
刘师培是晚清著名学者,其祖父和父亲均为经学家,刘师培继承家学乃至大成。《清儒得失论:刘师培论学杂稿》辑其所作《清儒得失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字义起于字音说》、《群经大义相通论》等评论古今学术思想和小学、经学,校释群书等方面的著述,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本书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
刘师培史学论著选集
刘师培,字申叔,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本书共选编了刘师培的史学论著67篇,基本上反映了刘师培的史学研究成果。刘师培以西方进货论为思想武器,并与中国的经学、小学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史学特点,表现了当时历史研究中的一种进步倾向。此外,刘师培还继承家学,于《左传》研究,颇有心得。本书对读者了解刘师培的史学研究成果、了解清末民初史学研究状况颇有助益。本书编者还对刘氏论著重新加以标点。分段,以便阅读。 目录 前言 黄帝纪年说 万国历史汇编序 陈去病清秘史序 古学出于史官论 补古学出于史官论 读左札记 读书随笔 儒林、文苑、道学分传之由 景教源流 古代以黄色为重 析支即鲜卑 游牧之制至三代犹存 西域道路古今不同 西藏族正名 西周强大所由来 王季无迁周事 太康失邦非避羿乱 稷契非帝喾子 夙沙即肃慎 汉人名之称所自来 史记用古文尚书考略 孔子生卒年月 既生霸既死霸 哉生霸 周末学术史序 国学发微 南北学派不同论 谶纬论 古学起原论 颜李二先生传 古学出于官守论 编辑乡土志序例 春秋时代地方行政考 论孔子无改制之事 汉代古文学辨诬 答章太炎论左传书 古代镂金学发微 论历代中央官制之变迁 中国古用石器考 近儒学术统系论 氏姓学发微 清儒得失论 政治名词起原考 古代要服荒服建国考 春秋时代官制考 儒家出于司徒之官说 崔述传 鲍生学术发微 论考古学莫备于金石 司马迁左传义序例 司马迁述周易考 辽史地理考 秦四十郡考 辽史部族表书后 金史地理志书后 穆传补释自序 穆王西征年月考 六经残于秦火考 古春秋记事成法考 孔子作春秋说 春秋三传先后考 左氏不传春秋辨 周季诸子述左传考 左氏学行于西汉考 元太祖征西域年月考 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微 方伯考 王畿考 王畿田制考 附录刘师培著作系年目录 文章及专着 诗 -
刘申叔遗书
据民国廿五年版影印 -
刘师培辛亥前文选
刘师培在清末民初的政坛学界有重要影响,但他的著述结集,较完整的只是五十多年前钱玄同编定的《刘申叔先生选书》。该书既有遗漏。还有隐译。本书选辑刘师培一九一一年以前论学论证的文章和著作共三十八种(篇),分一般性政论、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清代学术专论和杂论古代中世纪学术文化四部分,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刘师培在晚清政治和学术方面论著的全貌。 -
刘申叔遗书补遗
本书收集了《刘申叔遗书》失收的文章,为编者在研究刘师培的过程中发现的佚文,主要包括《国文典问答》,安徽、江苏、江宁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以及发表在《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上的文章等等,是研究刘师培的重要资料,对于窥探刘师培思想、学术全貌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中古文学史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实际收录了《中国中古文学史》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两《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此书论从史出,极重史实,不作空泛之论,然其体例、视角、内容、和观点,无不与刘氏学养结构和学术倾向等内在因素存在着密切关系。 -
中古文学论著三种
本书是新世纪万有文库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刘师培所著的《中古文学论著三种》全书。 本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生动,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及可读性。读者通过该书,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中获益匪浅。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本书系国学大师刘师培的代表作。所谓“中古”也就是自汉末至宋、齐、梁、陈这一时期,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本书中采用甚见功力与识断的“摘录”的编纂手法,使众多相关资料各聚门类,在按语中作考镜源流、厘清流派、画龙点睛式的揭示。从而使错综复杂的文学变迁史变得一目了然。程千帆先生的《导读》对本书作了深入的评析。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中古文学史。理论丰富、观点新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更具真实性、鲜明性,着重研究了汉魏六朝专家文。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讲义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 “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接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