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波斯文学

  • 蔷薇园

    作者:[波斯]萨迪

    《蔷薇园》为伊斯兰教劝谕性的故事诗集,写了各地奇闻、圣人训谕、故事诗歌、帝王言行,以及作者萨迪本人的部分宝贵的生活经验。《蔷薇园》数百年来广传于世界各地,被译为几十种语言,是穆斯林修身养性的必读著作;而作者萨迪则为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该书是叙事、诗文相间的佳作,共分为8篇。主要内容为帝王言行、宗教学者言行、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交往之道、论教育的功效。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凝炼而精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许多故事轶闻,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暴君和宗教伪善者的揭露和讽刺。
  • 鲁达基、海亚姆、萨迪、哈菲兹作品选

    作者:鲁达基

    《鲁达基 海亚姆 萨迪 哈菲兹作品选》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的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文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的成就的长篇小说的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的时限,外国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中史诗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 波斯文学,专指用达里波斯语创作的文学。 公元六五一年,阿拉伯人灭萨珊王朝,把波斯置于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的版图内,伊斯兰教取代了波斯的祅教,阿拉伯语成为官方语言。波斯民间通用的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经过演变,到八世纪末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达里波斯语,它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并引进阿拉伯词汇,到十世纪,它已经成为波斯人通用的语言。运用这种现代波斯语创作的文学,就是波斯文学,最早于九世纪初出现在今伊朗东北部霍拉桑地区,之后在地中海东岸以及中亚地区,今俄罗斯的高加索、阿富汗和印度北部都有过著名的波斯语诗人和作家。公元十世纪,波斯文学进入荣期,并一直延续到十五世纪。
  • 杜拉克插图本鲁拜集

    作者:[波斯]莪默·伽亚谟

    《鲁拜集》是11世纪著名的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所作。它其实是一些零散的笔记,莪默·伽亚谟过世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来。诗中大部分关于死亡与享乐,用了很多笔墨来讽刺来世以及神,这与当时的世俗风尚相去甚远。本版本集这部伟大诗集之费兹吉拉德英译、郭沫若中译以及杜拉克为《鲁拜集》所作所有20幅彩色插图为一书。
  • 波斯古代诗选

    作者:张鸿年编选

  • 鲁拜集

    作者:[波斯]奥玛·海亚姆,[英]爱德华·菲茨

    全世界必读的50本书之首 【编辑推荐】 ◎ “古波斯诗歌的最高典范”,版本之多仅次于《圣经》。海亚姆写作的情感时而反叛,时而谦逊,却在这种矛盾中创造了诗的美感,富于哲理,耐人寻味。曾被一批近代国际学者列为全世界必读的50本书之首,并誉为“信仰的 归宿,灵魂的良药”。 ◎ 终其一生,造就了一部不朽的复活之作。在两个世纪以前,英国作家爱德华·菲茨吉拉德用一生的时间把这部原本是波斯文的诗作翻译成英文。人们将《鲁拜集》的英译本作者称为奥玛—菲茨吉拉德,足见菲茨吉拉德译文的不朽,这位著名的英国诗人使波斯的、伊壁鸠鲁式的诗人的诗句复活,并流传于世,经久不衰。菲本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英语文学中不朽的杰作。 ◎ 当代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在《倚天屠龙记》所引“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即出自《鲁拜集》中第29首。创立“乾坤大挪移”神功的波斯“山中老人”霍山也与海亚姆有着极深的渊源。 ◎ 鹤西先生用数十年功力完成此译稿,语言优美流畅,文辞清新,与此前十余个译本迥然不同。 【内容简介】 《鲁拜集》是11世纪著名波斯诗人海亚姆所做。诗中大部分关于死亡与享乐,用了很多笔墨来讽刺来世以及神,这与当时的世俗风尚相去甚远。 《鲁拜集》其实是一些零散的笔记,海亚姆死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来。19世纪,英国作家爱德华·菲茨吉拉德将《鲁拜集》翻译成英文,因其译文精彩,从此《鲁拜集》不再仅是历史笔记,而作为著名诗集为整个世界所接受。 其中译本版本有十余种,但鹤西先生严谨的翻译风格更使这一版本的译文声音韵律与内容表达几近完美。
  • 列王纪选

    作者:菲尔多西

    《列王纪》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六五一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列王纪》问世以后,直到十八世纪末,都被认为是伊朗的史书。十九世纪伊朗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确定了《列王纪》的民族史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