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晉南北朝
-
王弼集校释(上下)
本书校释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几种。 -
北魏胡族体制論
4~6世紀、中国華北を支配した北方遊牧民族の鮮卑拓跋部。鮮卑拓跋部を中心とする北族は北魏の支配層「代人集団」を形成する。北魏のもうひとつの国号「大代」は代人集団における統合原意「代人意識」の表出である。本書は、「代人集団」と「代人意識」の形成と変容の過程を代国から隋唐までの時間枠で論じる。 -
《魏書》<釋老志>釋部撰述原因研究
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八月十三日(550.9.9),文宣帝頒佈的〈修史詔〉,規範兼修魏史、北齊國史,並把魏、齊佛教載入魏、齊史,以「弘嗣」魏天命正統。這就是追尋《魏書》〈釋老志〉撰著原因的關鍵線索。 -
《魏書》<釋老志>論拓跋氏佛教溯源西域的研究
本書研究之對象:「《魏書》〈釋老志〉論拓跋佛教溯源西域」,係指〈釋老志〉的一段文字「魏先建國於玄朔,風俗淳一,無為以自守,與西域殊絕,莫能往來。故浮圖之教,未之得聞,或聞而未信也」所構成之研究課題。 -
Early Medieval China
Edited by leading figures in the fields of early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religion, this is a truly outstanding volume--beautifully conceived and superbly organized, with excellent selections of sources, careful translations. and informative introductions. (Michael Puett, author of 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 ) -
魏書釋老志研究
釋老志,是以北魏、東魏帝王及政治中心所撰寫的佛、道二教歷史,也是中國唯一載入正史的佛教歷史。本書歷史簡則由日本知名學者塚本善隆教授一一補充註解,帶領讀者全面了解佛教進入中國後,如何成為貴族所信仰,隨之開創漢傳佛教的根基。 本書是當代最重要的佛教歷史經典作品,由台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精心翻譯而成,詳列北朝佛教年代表、搜羅相關論文,方便大家對照閱讀。 -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
《生命医疗史系列: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所收录的17篇论文中可以得到解答了:中国的政治由大一统的格局走向分裂与多元。而在宗教方面,新兴的本土道教和外来的佛教逐渐茁壮长大,传统的巫觋信仰则大力推动厉鬼崇拜,并广设祠庙与神像的现象。 -
公主政治
本書主要以「情兼家園」為突破點,探討以公主為中心所建立的各種政治關係。魏晉南北朝的公主,由於獲得制度及文化的支持,得以名正言順地干預政治上「廣義的家事」,這或許能為漢唐之間頻繁出現的女性參政現象,提供一扇理解的窗口。然而公主預政基於家庭倫理與家居情感而生,因此很難超脫父系家族倫理的限制,只能游走於文化結構的間隙中。階級與性別之間相生相剋的各種互動關係,便藉著公主政治的研究,具體而微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繁体竖排版)》共收论文13篇,大部分为作者20世纪50年代以前所作,论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对前人鲜及或者悬而未决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不仅得出一系列极富启迪性的新结论,广为国内外学者征引,而且开辟出了一大批新课题,惠及后学。《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繁体竖排版)》至今仍是魏晋南北朝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之作。《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繁体竖排版)》使用的是中华书局2009年版本。 -
再造封建
中國中古時期的「封建」,與西周的「封建」,乃至於現代認知的封建,實為不同的概念;本書對於魏晉南北朝的封建制度與政治秩序,有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本書以爵制為研究重心,探討中國中古時期封建的意涵,以及爵制與政治秩序的關係。中國中古封建體系,名義上遵循西周封建制度,實際是經由戰國兩漢以來儒生、士人不斷追溯重構,形塑出一套關於西周封建的「歷史記憶」。中國中古封建以王爵與五等爵替代西周諸侯,建立天子冊命諸侯統治封國的架構,並藉由儒家經典與漢魏故事,制定專屬諸侯的「開國」制度與「茅土」儀式。各王朝也藉由冊封周邊勢力,建構天下秩序,彰顯政權居於天下共主的地位。本書不僅關注封建體制的具體實踐方式,也重新考察中國中古時期的政局與制度變遷。 -
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
本书是2010年11月6-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 “中古文史之学”,是亦古亦今、亦新亦旧、亦中亦西的学问。近百年来,在新材料和新理论的推动下,海内外学界运用文献、考古、艺术相结合的方法,融烁古今,会通中西,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然而在学术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重建解释性框架?如何开拓新疆域?如何寻求和实践新工具?国际共同研究和代际学术对话是否可能?活跃在中古史前锋线上的学者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思考?为了能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些国际学界共同关切的基本问题,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了这一学术会议。 会议旨在推动两个对话:中外对话,即促进大陆、港台、日本、欧美活跃在学术前沿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代际对话,即推动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坚学术力量与1940-50年代出生的著名学者之间的对话。会议有来自海内外中国中古史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了25篇报告,涉及出土文献辑考、仪式与制度析、宗教社会史、学术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研究诸多领域,并邀请了8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评议人,以一种新的学术“生成模式”实现了中古史研究者的国际交流,促进了学术取向有所异同的两代学者间的代际对话,这些新求索和新风雷,将生成新的“大地之肖像”,汇入新世代历史学的学术脉络之中。 此次结集,将所提交的论文修订本辑为“中国中古文史之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出土文献所见学术与信仰”、“国家祭祀、礼仪空间与礼制呈现”、“历史书写、祥瑞灾异与政治架构”四编出版。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本书共收作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撰写的8篇论文,对魏晋至唐代之经济及阶级关系、工匠身份的变化、南朝寒人的兴起、拓跋族的汉化过程、科举制的萌芽诸问题详加论证和阐发,获得一系列重要结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则收入作者1958至1982年间论文15篇,分别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中西交通、宗教等专题,详为论证。两书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次一并收入《唐长孺文集》。 -
北魏平城时代
《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由李凭所著。 《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论述的是公元398年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所建北魏平城政权的发展历程。 以道武帝为首的一批在中原流亡过的拓跋贵族,由于感受过中原封建制度和文化的影响,积极地推行离散诸部措施,以剥夺部落酋帅的特权,促使拓跋部落联盟迅速解体,建立起新型的平城政权。随后,道武帝推行了一系列仿效中原传统制度的政治、经济措施,特别是建立皇权和官僚系统,以取代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度,从而将拓跋部推进封建体制的门槛。不过,拓跋部落的遗制仍然顽固地影响着平城政权,在皇位继承中兄终弟及遗制的干扰就是突出的反映,而且由此引发了道武帝末年的动乱。 平息动乱以后即位的明元帝,采纳汉族士人崔浩的建议,以太子监国制消除兄终弟及制的影响,,确立了父子相承的皇位继承制,使其长子太武帝顺利地继承皇位。太武帝即位后继续实行太子监国制,但结果却使太子集团膨胀为与皇权对抗的势力,酿成了太武帝末年的正平事变。事变的结果,皇权与太子势力两败俱伤,母后势力乘机抬头。 由于建立平城政权之前拓跋部尚处于脱离母系氏族社会不久的父系家长制时代,母权制在拓跋部的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影响,道武帝为了预防母后干预政治,建立起矫枉过正的子贵母死制度。然而,子贵母死却派生出来保母抚养太子的惯例,进而发展成为保母干预政治的现象。太武帝保母窦氏、文成帝乳母常氏都曾干预朝政。乳母常氏的干政最终导致文明太后的临朝听政,出现了与道武帝建立子贵母死制度的初衷恰恰相反的结果。 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是母后权力的特大伸张。不过,它的产生虽然与母权制遗俗相关,却并不意味历史的倒退。此时的拓跋社会脱离部落联盟而在封建轨道上运行已近八十年,所以当文明太后凌驾于皇权之上时,她自己就成了封建专制集权的统治者,而非母系氏族时代部落联盟的代表人物。而且,文明太后推行的太和改制运动使得平城政权基本完成封建化过程,并为其全面汉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父子相承已经成为传统制度的封建社会里,虽然文明太后可以使她的政治权力膨胀到超越帝王的地步,却无法将这种母后至高的权力像皇权那样自然地传承下去。公元490年文明太后去世,意味太后临朝听政时期结束,标志拓跋皇权重新伸张。但北魏平城时代还延续了四年,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为开拓新的政治局面,将国都迁到洛阳,才结柬了平城时代。 北魏政权的演变利用了平城这个政治舞台,平城则借助于北魏政权演变的契机获得跃进式的发展。处于那个时代最突出地位的平城,从介于农耕区与草原区的边陲军镇,一变而成为新兴王朝的京师。当长安和洛阳两大文明古都屡遭战马铁蹄践踏而成为废墟之后,平城迅速聚焦百万人口,形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在此基础上,平城政权在中原推行宗主督护制以羁縻汉族地主豪强,创造了内和外辑的安定局面。 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南的巴蜀,从西北的贝加尔湖到东南的江淮,各族政权络绎不绝地朝贡拓跋王朝,各族人民纷至沓来地会合平城大古都。传统的农耕文明渗透人强劲的游牧文明之新鲜活力,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运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随着安定统一局面的逐步形成而得到整体的升华。北魏在平城经营的一个世纪,是拓跋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 -
手帖:南朝歲月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王薈《癤腫帖》●王慈《?酒帖》●王珣《伯遠帖》●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
风流绝
“风流”这个词语,早在无数凡夫俗子的意淫下变得庸俗,甚至有些下流。想当年,“风流”是孔融让梨的风度,是阮籍赶着牛车直到穷途末路之际的泣血哭嚎,是嵇康临终回望落日的一曲《广陵散》,是曹丕在王粲坟前为亡友学的一声驴叫,是王徽之为弟弟献之最后调的一次琴弦。 弦音断,风流绝。 所幸,我们还有《世说新语》,我们还有《风流绝》。 本书可以看作是魏晋文人的风流志,亦可看成是另类青年的展览秀。他们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是历史上最“装”与最不“装”的那群人。 孔融装狂、阮籍装傻、刘伶装浑、谢安装镇定、王导装受气的小媳妇;卫玢不装,他不用装,他就是那么帅;桓温不装,他不用装,他就是那么拽;嵇康不装,他不用装,结果被自己的不装害死了。 但似乎,装与不装的人,都成了贴在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审美标本。 -
虚实之间
本书收录的文字“一类与史学有关,一类则与史学无关”。前者主要是几篇书评,由小及大,由近至远,既不失史家的深刻,又兼顾读者的趣味。后者属于作者的业余爱好,有回忆性的写实之作,也有纯属虚构的“文学”小品。作者在中古史领域有上佳表现,而这些“与史学无关”的文字则非常“有趣”,而在有趣之外,还能体味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洞察与睿智的思考。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