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宏杰

  • 中国人的家当

    作者:马宏杰

    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后,加速了社会肌体的变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面貌全非。这样的语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它要求于当下艺术的,不单单是形式的跟进,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对社会场域变迁的感应和心理体验,也就是本真的生活呼唤着一种思考型的艺术。 《家当》系列影像作品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转换,去捕捉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本身,以物的形态去透射寄 寓其中的人的内在属性。这样,《家当》系列作品就成为检视中国生活情境的视觉图景。它们不仅是解读当下中国社会生活在场的图像文本,也昭示了影像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这个拍摄题材介乎于摄影艺术和装置艺术之间,并且兼有田野人类学调查的意味。所以毋庸置疑,在题材的选择上是很有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研究史料的。本书的结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0家中国人的家底展示;第二部分是摄影师的拍摄手记和更加细致的介绍,以及与这个拍摄项目相关的信息。
  • 西部招妻

    作者:马宏杰

    ★柴静、杨锦麟 作序力荐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行走江湖30年,零距离记录两个农民“招妻”的离奇曲折经历,一个大时代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首部当代中国长篇人文故事&摄影作品史诗力作,绝对真实,却难以置信 ★凤凰卫视多次跟随作者走南闯北,只为记录最真实,最震撼人心的当代中国!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马宏杰没有把这个词诗化,照片里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样,笨重粗粝,人的心里都磨着沙石,吃着劲,但活着。——柴静 我知道 他的每一次跟拍、记录,几乎都是在燃烧生命的一部分去完成,他的记录对象,几乎都是社会最底层、最贫困、最无助的个体和人群。他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他选择了最难的。也因为最难,才会有如此的灿烂和精彩。——杨锦麟 不给自己拍摄的选题有预设判断,不干预被拍者在事件进行中的言行举止,力求真实讲述一个又一个中国底层百姓的故事,这是马宏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他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彼此信任,于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组又一组真实的图片。 ——《新京报》 马宏杰镜头前的这些人,是“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的”。他一张张照片呈现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表情。马宏杰讲求慢工出细活,他的每一组照片都至少跟拍了六年,他更下定决心将这些作品“做到他们死,或我死”。 ——《新世纪周刊》 马宏杰用近三十年时间,跟拍了河南残疾人老三找媳妇的过程。 老三先娶了个“憨姑娘”,不肯跟他过夜,只好离婚,随后三次去宁夏“招妻”,几经周折,总算定下一个媳妇,但与家里人处不来,只好让她走了。老三接着找媳妇,不幸遭遇“放鹰”,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老父亲也气病身亡。最后他只好再去宁夏,终于招来一个叫红梅的媳妇,生了小孩。可是两年后,红梅就喝了农药,想回家…… 湖北青年刘祥武跟老三有着相同的需求,看到马宏杰的作品后主动联系,希望马宏杰帮他找媳妇……
  • 最后的耍猴人

    作者:马宏杰

    ★柴静、杨锦麟 作序推荐 ★CCTV、凤凰卫视 专题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12年跟拍记录 【真实的影像,自有万钧之力】 【一部史诗级长篇人文摄影纪实力作】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记录一个消失中的民间中国】 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 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马宏杰用12年时间,跟拍了中国最后一代民间耍猴艺人在全国及边境地区行走江湖的故事。 作者跟着耍猴人一起四处游走,一起扒火车,一起卖艺,和猴子一起打地铺露宿,记录了耍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记录了耍猴人云游海外,以及上当受骗、倾家荡产,被刑拘的各种离奇遭遇,从一个特殊的群体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与变化。在作者的镜头和文字里,猴子和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结一辈子的伴,行走江湖, 赚钱养家,猴子和人养育各自的儿女,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老去,一起消逝于这个时代。 ----------------------------------------------------------------------------------------------------------- 【柴静序】 马宏杰拍耍猴人,一开始是在街上遇见,感兴趣,就陆续跟拍了近十年。马宏杰跟他们一起扒火车,带着馒头和十公斤自来水,众人躲在下雨的敞篷车厢里,头顶塑料布站着。猴子套着绳索,钻进人堆里避雨,都瑟缩着。晚上,马宏杰跟他们一块儿睡在立交桥下。 有张照片是耍猴人鞭打猴子,鞭子抽得山响,一个路人上前指责猴戏艺人虐待动物,要驱逐他们。下一张是猴子像被打急的样子,捡起一块砖头向耍猴人老杨扔过来,又从地上操起刀子和棒子反击,撵得老杨满场跑,围观者开始喝彩,把石头和水果放在猴子手里。收工之后,老杨说这是他和猴子的共同表演,鞭子响,不会打到猴子身上,否则打坏了,靠什么吃饭?这场戏有个名字,叫“放下你的鞭子”。 收的钱里有张50元的假币,老杨心情不好,盛了一碗饭蹲在窝棚边吃,大公猴拿起一块石头扔到锅里,把一锅饭菜都打翻了。——每天回来吃饭,猴子都是要吃第一碗的,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老杨这一天忘了。 马宏杰拍耍猴人的女人——她用乳房给小猴喂奶,小猴子亲吻她。耍猴人的小儿子最爱其中一只小猴,有张照片是熟睡中的小猴子躺在小男孩胸膛上,在被子里露个头,一只细小的黑毛手掌搁在孩子脸蛋上。 这些细节,看见一点,蒙在人心上的成见就掉了一些。 -----------------------------------------------------------------------------------------------------------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马宏杰没有把这个词诗化,照片里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样,笨重粗粝,人的心里都磨着沙石,吃着劲,但活着。 ——柴静 我知道他的每一次跟拍、记录,几乎都是在燃烧生命的一部分去完成,他的记录对象,几乎都是社会最底层、最贫困、最无助的个体和人群。他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他选择了最难的。也因为最难,才会有如此的灿烂和精彩。——杨锦麟 《读库》选马宏杰的作品,主要不是因为马宏杰花的“时间”和“心血”比别人多,而是往往大家都认为,拍弱者,拍穷人,拍底层的人,都要把他们拍成高尚的,或者让人同情心酸的人,“预设主题进行创作,这是一种可怕的习惯”,但是马宏杰超越了这种“政治正确”。 ——张立宪 不给自己拍摄的选题有预设判断,不干预被拍者在事件进行中的言行举止,力求真实讲述一个又一个中国底层百姓的故事,这是马宏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多年的跟踪报道中,他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彼此信任,于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组又一组真实的图片。 ——《新京报》 马宏杰镜头前的这些人,是“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的”。他一张张照片呈现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表情。马宏杰讲求慢工出细活,他的每一组照片都至少跟拍了六年,他更下定决心将这些作品“做到他们死,或我死”。 ——《新世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