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回忆拿破仑
本书是拿破仑的私人秘书布里昂对拿破仑的回忆,时间跨度从拿破仑的童年直到去世。书中披露了许多详实而离奇的情况,作者在书稿中声称:“我耳闻目睹并且保存了大量札记,因而自信知道得很透彻的一切。非我亲身耳闻目睹的以及没有正式文件可资佐证的事情我都不讲。” 对拿破仑许多流传已久的故事,作者进行了辨伪,例如拿破仑指挥军校同学打雪仗的轶事,布里昂指出其实当时指挥者另有其人。大量的细节描写构成了书稿独特的魅力,例如拿破仑对自己四十岁之后发胖的深深担忧;拿破仑亲自写信给普通士兵在军队中赢得更大的支持,以便登上皇帝的宝座;拿破仑将办公地点迁往历代法国国王居住的杜伊勒里宫,以增加称帝的正统性,同时又让人从意大利带回刺杀过恺撒的布鲁图的胸像,标榜自己对专制的厌恶。 歌德评价这部作品:“新闻记者、史学家和诗人历来加于拿破仑的一切光轮和幻影,在本书的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将大为失色;但主人公并未因此缩小,反倒成长了。我们由此可知,凡是鼓足勇气道出的真相是多么壮观。” -
百年世事
《百年世事》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对话录,凭借赫尔穆特•施密特的丰富政治阅历和弗里茨•斯特恩的深厚历史素养,为回顾世界史提供了一种独具洞察力的眼光。两人相交已久,三天时间内促膝而谈,谈的都是上心话题:从历史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百年之末如何总结共同经历的20世纪?遇到的人里,谁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席谈同样成就了一本激动人心且风声水起、坦诚相见又不失幽默的书。书中政治家与史学家传球,讨论中求同存异,各自立场都经过深思熟虑,解释则入木三分,其间不乏名人轶事。两位耄耋智者谈天说地,跨越世纪,驰骋当今世界,成就了这部空前的史普著作,读者从中当能获取点滴智慧。 --------------------------------------------------------------------------------------------------------------------------------- 我们也清楚,高寿未必睿智。不过我们希望,题目的多姿多彩和双方的唇枪舌战能弥补读者可能感到的不足之处。一个根在德国的美国史学家和一个不在职的德国政治家围绕他们经历的世纪和世界的重大问题交流记忆、经验和观点。交谈伊始,我们就明白,不可能找到完满答案,但可能在探讨这个或那个问题时前进一步。到最后,我们感到彼此都受益匪浅。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 ﹝美﹞弗里茨•斯特恩 -
红尘冷眼
本书包括《桂林日记》、《昆明日记》、《北游日记》、《北京日记》、《杭州日记》、《甲午日记》、《乙未日记》、《日记》、《昨非庵日记》、《深柳读书堂日记》,真实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到300余位现代名人,反映了社会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直言无悔
《直言无悔:我的"右派"经历》讲述了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该有自己做人的准则。我是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注重气节,有自己的良知,有独立的人格。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纵使身处逆境,仍不失做人本色。当然这样,很可能要付出代价,甚至是沉重的代价,因为个人的命运并不完全决定于自身的行为,常常受客观的形势、特别是政治形势所左右。 -
西学东渐记
本书为容宏晚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书中回顾了容氏一生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饱含着他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心瞩望。作者纵横四海,遭遇众多世界大事,对祖国的忠诚却始终不渝,加之其在西学东渐与维新自强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触目所在,都是中国近代变革的丰富细节,本书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 -
我与古史辨
《我与古史辨》是20世纪学术大师的典范之作,精彩的导读,凝聚了当代学人的才胆学识6读他们的书,就像你和诸多高尚的人对话。 -
在历史巨人身边
这本回忆录重点刻画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准确、可靠。 -
变色龙才是政治的徽章
本书系塔列朗回忆录的简洁版。塔列朗在十九世纪初期是法国绝对的风云人物,法国政权的一次次更迭中他始终屹立不倒,甚至几乎每次政权更迭背后都能隐隐看到他的手腕。他总能在时势变动之际看到大势之所趋,然后在背后推动此大势,从而在新局面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经略手腕绝对一流。塔列朗在维也纳和会上凭一己之力,将众矢之的的战败国法国重新带入强国的行列,堪称奇迹。 -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以“批判口述史学”的方法,将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与档案资料的鉴别以及学者的研究相结合,对1950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思考。《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认为,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但到19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生并加深,以及对处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立场的不同,两国关系从蜜月走向破裂。由此,双方在和平环境中的军事合作再也没有呈现过令人满意的局面,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实际已趋向式微。 -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我寫《臺北人》,卷首即表示,是為了--紀念先父母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這部身影集,正是那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白先勇 《父親與民國》系列書為白崇禧將軍之子、知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為其父編著的畫傳,分上下兩冊,上冊為《戎馬生涯》,分〈北伐〉、〈蔣桂戰爭.建設廣西〉、〈抗戰〉、〈抗戰勝利.國共內戰〉四章;下冊為《台灣歲月》,分〈台灣歲月〉及〈家族親情〉兩章。全書收錄約600張白崇禧將軍的珍貴影像、報導剪影,並由白先勇先生撰寫圖說及一篇篇小故事。全書洋溢著深刻雋永的父子情,更有許多還原歷史現場的珍貴畫面與史實追記。 上冊【戎馬生涯】 父親一生參與了民國的興衰,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份。在卷帙浩繁的民國史冊中,父親的身影應當立在相當醒目的位置。 -白先勇 白崇禧,一八九三年三月十八日生,廣西臨桂縣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義那一槍,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十八歲的他,瞞著家人參加「廣西學生軍敢死隊」,隨軍北伐。兩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門去守候攔截,誰知他暗暗將武器裝備託付同學,自己卻輕裝從西門出去,翻山越嶺與大隊會合。十八歲踏出桂林西門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廣西,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 北伐軍興,他率部由廣州打到山海關,對完成北伐做出貢獻。抗日戰爭,他運籌幃幄,決戰疆場,抵抗異族入侵,立下汗馬功勞。國共內戰,他更率部與共軍戰至一兵一卒,是與共軍戰到最後的一支軍隊。為了保衛民國,他奉獻了一生。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他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之際,他選擇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用他自己的話,是「向歷史交代」。 下冊【台灣歲月】 台南天壇重修落成,他替鄭成功書下「仰不愧天」的匾額。綜觀父親一生,這四個字他自己也足以當之。 -白先勇 白崇禧將軍在台的十七年,雖然過著平淡日子,但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 民國五十五年,離過世前不久,他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 他在台灣的晚年也過得並不平靖,沒有受到一個曾經對國家有過重大貢獻的軍人應該獲得的尊重。但他並未因此懷憂喪志。 在台灣,他於逆境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凜然的尊嚴,因為他深信自己的功在黨國,他的歷史地位絕不是一些猥瑣的特務跟監動作所能撼搖。最後他死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是他求仁得仁。 -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II:噩梦年代
当纽伦堡大游行希特勒嘶喊口号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当张伯伦在慕尼黑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当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实现德奥合并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当希特勒下令闪击波兰,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这是一本让人痛心的第一手资料集,也是一本个人故事集, 一位年轻的美国记者渴望让自己、妻子和刚刚降世的女儿过上平静的生活, 却被卷入了欧洲的政治大潮。 本书是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二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旅人迟归:1945—1988》。 面对纳粹魔鬼突然出现的严峻考验,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报道。他亲眼见证希特勒攫取权力,横扫欧洲,在与纳粹新闻审查机制的斗争中跟踪报道了把世界拖向战争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并随德军的铁骑前往比利时、法国。文字中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和临场感,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导演评论音轨”。 如果真的存在20世纪版的尤利西斯,他必是威廉·夏伊勒无疑。身兼记者、作家、历史学家于一身的夏伊勒亲眼见证了20世纪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值得庆幸的是,他把那些事件全都用文字记述了下来……一部非凡的著作。——《休士顿纪事报》 夏伊勒先生生于美国中西部,他伴着20世纪的脚步长大,他熟知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他熟悉印度的甘地,他是现存世界秩序创立时期的亲历者……这部著作为读者开启了许多管窥历史渊源的通道。——《华尔街日报》 夏伊勒留给世人的绝响。对世界上的大事,夏伊勒以其独特的视角进行了大胆的报道,他让人们以非同凡响的方式记住了——因而也真正了解了——过去。——《旧金山纪事报》 在这本书里,夏伊勒讲述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他向读者炫耀他的巨大成功,以及成功背后的艰辛。——《波士顿环球报》 -
市民底层笔记
历史是英雄伟人书写的;也是小人物书写的。阅读伟人传记,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理想;阅读小人物回忆录,可以从中见到自己的影子。鲁迅说过:有谁从小康而坠入困顿的么,在这途路上,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作者的人生轨迹与此差相仿佛。作者出生在一个旧银行高级职员家庭,1949年7岁。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历经家庭波折、社会动荡,坎坷一生。以作者的眼光观察这六七十年,主色调的灰暗的。尽管灰色只是社会万花筒的一种色彩,但它绝对是真实的一种。阅读此书,或可引发一笑一叹。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特别是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回放自己的人生历程;今天的年轻人,可以从中读到最亲近真实的父辈历史——比电影电视小说历史书要真实得多。 -
我的医务生涯
陈存仁,早年抗议国民政府“废止中医案”五位赴南京请愿代表之一,陆小曼,杜月笙、张学良、袁雪芬、戴笠等都曾求治于他,香港《星岛晚报》为其开设专栏十七年,他的诊所在满仓开业时,费穆、白沉、王人美、鲍方、王丹凤等众多电影界名人前去道贺…… 这是作者继《银元时代生活史》以及《抗战时代生活史》之后的又一本札记类作品。书稿展示了作者行医几十年所见所闻社会各阶层人士鲜活的生存状态,并由此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书里附录的《叶天士事迹考》则是一篇考证文字,引用了诸多古籍,但作者运用幽默的文笔,使许多文言文字读来也充满趣味。 《我的医务生涯》在描述社会众生相的同时,笔墨也放在了对作者个人从医经历的叙述。从这一点来说,本书又可以作为作者的一个小传来读。 -
儿时“民国”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什么?谁来写历史?历史,其实就是发生在无数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人身上的故事的集合。本书作者的童年,说平凡,和当时大多数因抗战而流亡的家庭的孩子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说不平凡,他的童年充满了不安定的色彩,可能因为战火丧命。他给我们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一个童年! 我一开始看伯威写的回忆,是出于好奇——曾经看过一个朋友的家族回忆,里面提到,她的一个美丽姑姑闺居云南深宅大院,却被一个上海来的‘小白脸”“拐跑了”。而伯威,就是这段浪漫史的硕果。读伯威的文字,能读出他的得天独厚,读出这段浪漫姻缘的绵绵延延。他的文字平和得体,正是越过了革命年代之后,父母的家庭教养,又从很深的地方,自然而然在走出来。 想到伯威肯写下这部回忆,我觉得真是一个幸运。人们因此得到一部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而亲人们的音容笑貌留下来,自己把心又稳稳地放回原处,对伯威,对其亲人的在天之灵,都是一个永恒的安慰。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回忆了自1935年出生至1949年的人生经历。 这是动荡年代的缩影。作者出生不久,即赶上抗战爆发,跟随父母颠沛流离,从南京而昆明,而重庆,又昆明,又重庆,历尽波折,直到抗战胜利后始返上海。其间,作者以一个童稚的眼光目睹了抗战大后方之种种,并亲历了上海解放前夕面临时代转折的社会百象。 这也是民国日常生活的感性记忆。作者的父母曾分别供职于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家庭一直在随着民国政府的迁移而流动,举凡首都市民的日常忧乐,民国公职人员的处身境况,乃至陪都重庆的市井生活,作者都有感性而细致的记述。 -
新疆五十年
《新疆五十年:包尔汉回忆录》为《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系列之一,由包尔汉著。《新疆五十年:包尔汉回忆录》主要内容包括我的青少年时代、杨增新统治时期、金树仁统治时期、盛世才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新疆和平解放等。 -
阎明复回忆录
《阎明复回忆录》(一)(二)两卷,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大学岁月、翻译生涯、文革遭遇以及恢复工作后的许多往事。全书跨越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从九一八事变到新中国改革开放,涉及众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阎明复是中共谍报英雄阎宝航之子,在书中,作者亲切回忆起自己自幼随父母频繁接触中共早期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周恩来等曾是“阎家老店”常客)的别样年少时光,回忆起抗战岁月父亲身边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毅然决然献身民族解放事业。书中详细记述了作者从“哈外专”毕业后,在全总和中办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彭真等领导人做了17年俄文翻译的非凡经历,其间亲历国际共运的转折历程和中苏关系由“蜜月”走向分裂的全过程;书中还有作者对“文化大革命”中自己受迫害被关进秦城监狱的痛苦回忆,直至恢复工作后任大百科出版社副总编时,积极选调大批尚未摘帽的“右派”高级知识分子参与编撰大百科全书的诸多往事。本书饱含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拳拳深情,具有独特的文献史料价值,其中首次公开许多有关国际共运和中苏关系的史料尚属。 -
汪东兴回忆
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ISBN:9787801702869,作者:汪东兴著 -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ISBN:9787503409707,作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 -
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
《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讲述了:20世纪50—60年代,中苏两党由意识形态的分歧发展为历时十余年的公开论战,导致两党关系断绝,国际共运分裂。1962年底,钓鱼台写作班子成立,负责起草论战文章和文件。论战期间,苏共发表文章和文件上千篇。中共发表文章30余篇。作为钓鱼台写作班子的助理人员、“前七篇”、“二十五条”、“九评”等重要文章和文件的起草入之一和惟一在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者以大量独家的一手资料和真实生动的讲述,披露了当时中苏关系演变和中苏大论战全过程的内幕及一些领导人的轶事……毛泽东60年代曾说过:苏联领导搞大国沙文主义,……就是因为这个实质问题不能解决,所以连带许多问题都不得不在公开论战中展开了。……我们争的不是居人之上,而是平等的地位。邓小平80年代曾指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真正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