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依依故人

    作者:江青

    她活在传奇中,她自己更是传奇。 从上海到北京到香港到台湾到加州到纽约再嫁到瑞典。 在冷战时期,穿梭两岸三地之间,见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宋庆龄、宋美龄、蒋介石、蒋经国。 在嬉皮保钓年代,浸沉在多个艺术领域间,和那些文采风流的文人鸿儒大家们( 张大千、俞大纲、丁雄泉、三毛、高信疆、柯锡杰、韩湘宁、张北海、于梨华等) 酬酢往来。 那些影坛仙逝的传奇,李翰祥、胡金铨、宋存寿、张冲、张美瑶……个个是她的良师密友。还有到了舞蹈界以后的表演艺术世界大师们,到欧洲及瑞典以后的柏格曼演员们。 作者江青少年时在北京舞蹈学校接受专业训练,其后辗转香港、台湾,在纽约、瑞典长住,从事过演员、舞者、编舞、导演、写作、舞美设计等工作。曾获1967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高峰时急流勇退,前往美国学习现代舞,在纽约创立“江青舞蹈团”,任编舞兼主演,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创作了多部舞台和电影剧本,其中《童年》获1993年台湾优秀电影剧本奖。如此精彩的人生,又因众多艺术圈朋友的支持关爱而更见灿烂。有感于艺术家朋友的提点,演员朋友的默契,以及生活中普通朋友的温暖,江青用笔记录下21位“曾经在生命中点过一下、扫过几笔、发过温热、射过强光的故人”,是对人生的感悟,对友情的感恩,也是对这些艺术生命的纪念。
  • 西南联大行思录

    作者:张曼菱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 逝水年华

    作者:许渊冲

    许渊冲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作家。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从翩翩少年到“诗译英法唯一人”,《逝水年华》的追忆,记录了陈寅恪,吴宓、朱自清、叶恭超、钱锺书、沈从文等先生的谆谆教诲,记录了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 本书是许渊冲的自传,是一个中、英、法三种文字的诗人写下的回忆录。他在许多书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把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诗译成英文。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 本书记录了陈寅恪,吴宓、朱自清、叶恭超、钱锺书、沈从文等先生的谆谆教诲,记录了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
  • 报海旧闻(修订版)

    作者:徐铸成

    《报海旧闻(修订版)》是经作者生前修订过的《报海旧闻》和《新闻丛谈》第一部分的合刊本。在66篇专题回忆文字中,徐铸成先生追述了他自1927年步入新闻界到1949年从香港回国这二十多年间的新闻实践活动,对《大公报》和《文汇报》着墨尤多。作者自述其经历的“真正是一个不寻常的时代,又因职业的关系,交往一些不寻常的人物,看到一些不寻常的事件”,所以想“尽可能从记忆中把这些追记下来”,“可以作为一种‘野史’”。通过这样一位老报人的日常工作、社会交往乃至月旦人物,也可看出民国新闻圈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活与心态: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激情与无奈。而《报海旧闻(修订版)》所取的掌故定位、随笔文体,又使得“旧闻”意蕴,横生“报海”之间。作者生前曾称许它道:“这是我的代表作。”
  • 浮生後記

    作者:沈君山

    七○年代的保釣運動,影響海內外諸多菁英。四十初度的沈君山於美國接觸到兩岸學界對此一事件的種種論辯,自此啟蒙他的政治理想。一九七三年返國服務後,沈君山開始關注兩岸議題,先後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國統會委員等職,並在許多國際會議上,代表台灣奠定與對岸平等對話的基礎。不僅如此,沈君山也為台灣的人權自由貢獻心力,與七○年代黨外人士一同歷經台灣民主化的過程。 一九九九年,沈君山中風,紀政等老友的陪伴與關懷,讓他重獲生機,再度揮灑於所關心的兩岸與族群等領域,人生也開展了另一番境界。 本書縮影了數十年來沈君山的生活與理想;字�行間流露著才情與至情,令人低迴再三。 作者簡介 沈君山 浙江餘姚人,一九三二年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來台。一九五五年台大物理系畢業,一九五七年赴美得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後,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太空總署、普渡大學擔任研究工作及任教。七○年代受海外保釣運動的愛國思潮影響,辭去在美國的教職,於一九七三年返台,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生命科學院籌備主任委員、人文社會學院籌備主任委員及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選舉委員、中研院評議委員、國統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等職。曾獲美國圍棋冠軍、世界橋牌亞軍。著有《尋津集》(遠流出版)、《耕耘歲月》(正中書局出版)、《浮生三記》(九歌出版)等。 現任吳大猷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新台灣人基金會董事長。
  • 所谓草民

    作者:谢声显

    作为自传体回忆录,本书集中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作者生于1945年,记事的时候正逢时代转换,通过记叙一个小人物的成长与生存,生动地折射了大时代的波涛汹涌,不失为一部难得的百姓生活史。
  • 五十年前读北大

    作者:王则柯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9年入学的同学,在2009年有一次入学五十周年聚会。聚会前后,都有同学写了一些回忆,与大家交流。受到同好的鼓舞,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角度,点滴回忆差不多六年的大学生活。 在作者眼中,五十年前的北京大学是政治环境比较严酷的一所大学,而其中数学力学系总是最左,数学力学系又以作者所在的数学专业为甚。所以,“我的这些回忆,不以全面、准确反映当时的北大校园生活为己任,只是记录个人的点滴回忆,供有兴趣的读者,增加对于半个世纪以前北大生活一个末端的局部了解。” 全书采用文字结合老照片的体例形式。作者从宿舍、伙食、教室、讲座、体育、劳动、零食、电影等“专题”,谈自己当时在北大的学生生活。“专题”前面的一章“我的大学生活”,会提供将近六年大学生活的一个轮廓。“专题”之后,专门谈及北大校园最核心的部分——燕园,谈论北大人特有的一点精神。
  • 林家次女

    作者:林太乙

    童年是再也找不到的,我只有在記憶中能回到我的童年和少年,所以我把它寫出來,看看是否真有其事…… 在這本書裡作者描述她快樂的童年和微妙的成長過程。林太乙小時最受她父親的影響。倜儻不群的林語堂認為,女兒在學校裡能學到的東西不如在校外所見所聞的知識,何況一部字典在手,什麼學問都可以自修。他什麼地方都帶女兒去,在上海他們上館子叫條子;在美國他們飽受文化震撼,鬧出許多笑話;在歐洲,他們探火山口,上教堂看脫衣舞,在瑞士滑雪。太乙在紐約中學畢業之後,她父親卻認為她沒有上大學的必要,要她踏入社會做事,太乙竟然去耶魯大學任職教中文。 本書特色 ★前「讀者文摘」總編輯林太乙女士,以輕鬆筆調寫出與父親林語堂的生活點滴 ★最好看、難能可貴的傳記,重排新版,增訂新資料、新照片,書中收錄幽默文學大師林語堂與其家族的珍貴照片
  • 失焦

    作者:罗伯特·卡帕

    《失焦:卡帕传》是本摄影手记,记录了卡帕追随盟军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经历及其四海为家的一生。他用小说笔法记述自己的事情,文字直接、幽默,文风简洁明快。卡帕的摄影,没有太多的色调、裁切的技巧讲究,他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是他全身心投身战地摄影的真实呈现。《失焦:卡帕传》附录卡帕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及二战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 旧时宣武门前燕

    作者:维一

  • 周策纵作品集1:忆己怀人

    作者:周策纵

    本书包含“自传及人事记忆”与“周策纵教授著述目录”两部分。作者通过数篇文章回忆了他的童年、青年时期,以及八年抗战时的亲身经历,同时也回忆了他与几位好友的相识、交往经过。著述目录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教授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专著与论文、讲演等分类明确,并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以便读者查阅。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代汉学大师的成长经历及研究成果。通过作者的回忆,也可窥见作者幼年时代的社会风俗、民生百态,以及八年抗战期间百姓的艰苦。而在作者回忆与友人交往的文章中,我们可从侧面看到这些知识分子的为人处世及治学精神。 策纵先生久居美国,为中外咸知的名教授,博学而多才,思深而文密,我曾称他是一位综合性学者,因为学者兼中西,又通古今。他作七律诗极有精思新句,不落巢臼,然而也善于写写“白话新体诗”,都有雅人深致而无时俗庸陋气。盖根底厚,天赋高,又非常用功,精力充沛——我没见过他在百端忙碌中有过一回露出倦容。所以学有成就,总非偶然之事。 ——周汝昌
  • 文坛五十年

    作者:曹聚仁

    《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为《文坛五十年》(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4年初版)及其《续集》(香港世界出版社1955年初版)的合集。作者自己说,这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书”,“和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相仿佛”。所不同的是,作者“以四围师友生活为中心”,“以史人的地位,在文坛一角上作一孤立的看客”。这种既身历其间,又抽身旁观的双重身份,使得《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兼具回忆录与文学史的定位和特性。《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描叙了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貌。依时间脉络先后为顺序,以五十七个专题,追述了五十年间的文学社团、流派、思潮、报刊载体、重要作家和深具影响的作品。由于作者身在文坛、学界和新闻圈三界游走,与《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中谈论到的梁启超、章太炎、李叔同、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陈望道、夏丐尊等,多有过直接交往,《新青年》、五四运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也是他身历或熟悉的,所以,他的追述不乏第一手的信史资料,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独具只眼,既不仰视,也非俯瞰,而取当事人之平视。这些可说都是《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优长。娓娓道来如述掌故的随笔风格以及个性化的臧否人物,读来亲切随和且感性有趣。
  • 妞妞

    作者:周国平,砚子(插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全彩纪念版)》内容简介:妞妞完全是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可是,世上有谁的降生是必然的呢?即使在一个选定的时刻播种,究竟哪一颗种子被播下仍然全凭机遇。每想到造成我的那颗精子和那颗卵子相遇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一旦错过,世上便根本不会有我,我就感到不可思议。始终使我惊奇不已的另一件事是,尽管孩子是某次做爱的产物,但是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端详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蛋,没有哪一对父母会回想起交媾时的喘息声。我不得不设想,诞生必定有着更神圣的原因,它担保每一只生命小舟的航行具有某种命定的性质。
  • 三毛,你为什么失约

    作者:梅子

    《三毛,你为什么失约》内容简介:她曾说:“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朋友们说,是的。但她却悄然走了,在一个朝阳即起的早晨……丝绸之路,有神话、有传说、有挥洒浪漫的千古轶事,有世人瞩目的古道烽火,也记下了这样一位女人:她云游人世纷繁,两次来到中国西部世界……曾留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书院:曾担任过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分类图书馆员;加纳利群岛美国领事馆秘书、西班牙学校的英文教师,回台以后曾任教于文化大学中文系…… 精神是永恒的。 她——三毛,曾经诚诚实实地快乐过,大哭也大笑;她凄凄婉婉地怨过,死里又逃脱,但终究未逃出自己心灵里的那一片海…… 朋友,咏叹生命吧、咏叹曾经有过的春华秋实、咏叹泯灭、咏叹那必定将永生的…… 1990年,三毛到新疆旅游,采访了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了一段真挚的忘年情。作为三毛与王洛宾共同的好友,回族女作家、诗人梅子(郭秀梅)和他们一起共同度过了那段温馨时光。作者回忆了三毛在新疆的点滴,记录了三毛去世之后朋友们对她的想念之情。离开新疆前,三毛对梅子说:“我明年春天一定会再来,请你的朋友一起去跳华尔兹,好吗?”10多年后,梅子揭开尘封的秘密,把深藏于内心的记忆公之于世,伤心之时不禁痛问:“三毛,你为什么失约?”
  • 从未名到未名

    作者:李肇星

    《从未名到未名:李肇星感言录》共收录作者多年来撰写的随笔与杂感、书评等文章70余篇,分“说心里的话”、“读喜欢的书”、“论身边的事”、“走自己的路”四部分。其中有怀念母亲的文章,有记述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经历,有几十年外交工作的感悟,也有对大学师长的回忆和对自己学习成长经历的记述,还有近年撰写的读书感想和笔记。同时,书中还收入了作者由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而触发的精辟幽默的杂感。作者的文笔真挚而质朴、平易而风趣,乍看上去写的都是平常事,说的都是百姓话,但仔细想想却又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字里行间充溢着亲情、友情、祖国情和对国事、家事和天下事的牵挂。
  • 齐如山回忆录:清宫史话

    作者:齐如山

    在宫里,妃嫔不能与皇帝同桌用膳;上朝前,官员都在街边小馆吃早饭;有人坐火车去祈雨,结果掉了脑袋;有人在如意馆画画,后来平步青云;南书房里最多的不是书而是酱菜;内务府里管事的绝不是太监而是皇室贵胄……《齐如山回忆录:清宫史话》一书细腻生动的还原了齐如山先生记忆中的清朝宫廷。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制度,书里的内容有的是齐先生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有的是他查阅内务府、敬事房、御膳房的档案后得来的第一手资料。齐先生就像一个极好的解说员,带领读者遍游神秘的皇家禁地。
  • 张家旧事

    作者:张允和口述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 《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文笔……还有六兄弟的故事、四女婿的故事、儿女孙辈的故事,这些照片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八十多年的历史的一个侧面,其中有苦难,有亲情,也有生活的韵味。 正如叶稚珊先生所说,“不折不扣的隔世。张先生讲的都是些上一世的故事。那时没有我,但我不觉得陌生。我喜欢那种感觉,那种情调,那种牛奶中加一匙咖啡后以淡咖啡色为基调的雅致的老照片似的风格”。绣花鞋,精致合体的滚边中式大襟小袄,独一无二的盘发,精美的脸庞,精致的鼻子,精巧的薄嘴唇,一双精明无比的眼睛,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象也不会过分。年近九十岁的白发才女张允和先生娓娓道出她自己、家人、师友的故事,尽管此时陪伴她的只有她的丈夫周有光先生了,尽管姐姐元和、妹妹兆和、充和以及许多亲人都已远离她……
  • 苦茶

    作者:周作人

  • 文人的另一面

    作者:温梓川

    《文人的另一面》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了,温梓川去世也已近二十年,但他笔下的那些文采飞扬、神态各异的前辈文人,那些精彩纷呈、有声有色的文坛往事,却还是那样地令人悠然神往。这当然不仅是那些文人文事自身的魅力,无疑也有作者温梓川辛勤耕耘、妙笔天成之功。他为我们在往昔与现今、中国与南洋之间搭建了一条文学对话的桥梁,为我们了解文坛的过去、了解他本人的生命历程,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新文学自五四以来,波澜壮阔,而文坛风景也随之竞具百态。马来西亚前辈作家温梓川早年负笈广州中山大学及上海暨南大学时,与汪静之、曹聚仁、章衣萍等一大批师友交谊颇笃,并和鲁迅、梁实秋、徐志摩、沈从文等也过从甚密。其文坛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一道别样的民国风景……
  • 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作者:包益民

    如果你是13岁-30岁,这本书将彻底改变你的一生! 包益民,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华人设计师及成功企业家,他从一无所有,到开办四家公司、创办四本杂志、经营三家设计精品店、打造两大时装品牌,以及创办全球首创的24小时博物馆,都是他走过的极富创意的丰富精彩的“路”。然而,这“路”背后的“道”仅只一句话而已——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这句话简单又丰富,浅显又深奥。悟了这“道”,便有后面精彩的“路”。如果你还年轻,也能悟得明白,这句话将彻底改变你的一生。 才不才,人也;遇不遇,时也。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送给怀才不遇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