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大成就者之歌(下:传承篇)

    作者:艾瑞克.貝瑪.昆桑/ 馬西亞.賓德.舒密

    ■本書目錄 早年的歲月 第1章〈我的童年〉 第2章〈瑜珈女的尼院〉 第3章〈我領受的第一部教法〉 第4章〈一場不尋常的演說〉 第5章〈我的前世〉 第6章〈我的寺院與陞座大典〉 第7章〈年少噶瑪巴〉 第8章〈祖母的過世〉 第9章〈有趣的慈克.秋林〉 第10章〈色芒寺傳法〉 第11章〈樹洞裏的大師〉 第12章〈特立獨行的國王〉 第13章〈與桑天.嘉措度過的最後時光〉 第14章〈上師的圓寂〉 第15章〈與一位非凡的老師見面〉 中藏 第1章〈與噶瑪巴在祖普寺的日子〉 第2章〈明月〉 第十八章〈最後一次造訪中藏〉 第3章〈拉薩令人稱奇的大師們〉 宗薩.欽哲 敦珠仁波切 雪謙.康楚 流亡的生活 第1章〈離開西藏〉 第2章〈錫金〉 第3章〈尼泊爾〉 第4章〈涅瓊寺的秋林〉 第5章〈邦塔堪布的口耳傳承〉 第6章〈結語〉 後記 致謝辭 附錄1:《新伏藏》的傳承 附錄2:秋林族譜 附錄3:秋林傳承簡史
  • 我在法國的歲月

    作者:茱莉雅柴爾,亞歷斯普魯

    一本記錄學習法式美食文化的回憶錄, 2006年四月份起在《紐約時報》美食雜誌連載, 並擠進《紐約時報》排行榜前十名; 亞馬遜網路書店予以五顆星的評價。 本書為美國著名法國料理烹飪家茱莉雅‧柴爾德(Julia Child)的回憶錄,介紹這位美食家在二次大戰後,隨著新婚夫婿旅居法國的生活(1948-1954)。這對新婚夫妻--太太天真爛漫,先生樸實老成的組合--從不會一句法文開始,漸漸接受法國人的生活習性,到在菜市場和攤販聊天,到開始學做法國家常菜,到決心接受法國傑出主廚Bugnard 的嚴格調教。她一步步收集各式法國料理食譜,在自家廚房的小世界裡嘗試烹調出一道道的法國料理,最後開班授課,並出版專門教導美國人如何烹調法式料理的書籍。 從每日三餐一窺法國文化的奧妙,從每一口自己動手烹飪的菜餚,沈浸在法國浪漫的生活步調;這是一本記錄學習法式美食文化的回憶錄,已經於2006年四月份起在《紐約時報》美食雜誌連載,並擠進《紐約時報》排行榜前十名;亞馬遜網路書店予以五顆星的評價。作者於2004年逝世,享年九十一歲,本書最後由其孫姪兒亞歷斯‧普魯道姆(Alex Prud'homme)所完成。 茱莉雅‧柴爾德用自己的詞彙與文句,娓娓描述她在法國度過的那一段令人迷醉的時光。在法國,她愛上了法國菜,也找到了一生的志業。
  • 我与悲鸿——蒋碧微回忆录

    作者:蒋碧微

    《蒋碧徽回忆录》1966年在台湾出版时,被《皇冠》杂志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成为众多读者追捧的畅销书。本书是《蒋碧微回忆录》的第一部。 蒋碧微出生于江苏宜兴书香名门,天生丽质,才艺俱佳,18岁时和徐悲鸿一见钟情。1917年,蒋碧微瞒着家人与徐悲鸿远赴日本、法国。1927年,蒋碧微随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回国,生下儿子伯阳。三年后,徐悲鸿因“师生恋”与蒋碧微的感情出现裂痕。1933年,蒋碧微随徐悲鸿第二次赴欧,她出色的交际才能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帮助徐悲鸿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近代名家绘画展及个人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迈出第一步。期间,徐悲鸿经过与法、德、比、意等国著名艺术家进行切磋和交流,逐渐形成融会古今中外技法的独特风格。此后,徐悲鸿声誉日隆。然而,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痛苦煎熬,仍未能破镜重圆。1945年,蒋碧微与徐悲鸿劳燕分飞。 蒋碧微用平实的语言,详实地记录了28年来她与徐悲鸿从相识、相知、相恋到分手的情感沉浮的心路历程。
  • 億萬光年的一瞬

    作者:孫元良

    紀念八一三淞滬戰役並毋忘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抗日史蹟。 孫元良將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畢業生。(影帝秦漢的父親) 享壽逾百的孫元良將軍,軍旅生涯中有兩段光耀史冊的輝煌經歷,其一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戰役,其二則是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戰役,也就是後人熟知,並贏得舉世讚揚的八百壯士的源起。 “億萬光年中的一瞬”書寫了孫元良將軍出生以至大陸易幟期間的思想進程,真情流露,感人至深,是當代傳記中之特異精品!
  • 這樣事和誰細講

    作者:章詒和

    中國民主同盟上層人士的故事和他們日常生活的種種細節,生動的描述出整個中國社會的精神氛圍和國人的生存狀態。可以說,在很長的一個時期,我們官府幹的事情,就是如何監管和便於監管百姓;而對知識分子幹的事情,就是讓他們不斷處於恐怖狀態。今天的情況,改善多了,但是,內心的不安全感並未徹底消除。過去經歷種種災難和不幸,改頭換面地傳承繁衍下來。大家或小心翼翼,或圓滑處世。民族和個人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生命之途。我們民族很偉大,也很悲哀。從思想意識到政治制度到心理情愫,有一條堅韌的臍帶維繫著內在連續性。沒有一個國家能滅絕它,也沒有一個國家能改變它。 章詒和在書中想說的是,中國只有從內部生發出的力量,才能逐步導致它產生實質性變化,達到洗心革面,煥然一新。而我們每一個人,就屬於這力量的一部分。 這樣的寫作,對於章詒和來說,是痛苦的,但又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字字連著血和肉。這本書,斷斷續續寫了六年,她說每次都由於傷心過度而擱筆。這樣的書,誰是它的讀者呢,作者遂有「這樣事和誰細講」的感歎。它是清人王慶瀾所作散曲中的一句,讀來很「水」,想來有味,便拿來做了書名。
  • 耿飚回忆录

    作者:耿飚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耿飚同志从童工走上革命道路,以及戎马生涯的回忆实录,下编记述了他解放以来各个时期的人生历程,尤其是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和外交战线鲜为人知的独特经历。
  • 父亲的荣耀

    作者:马塞尔·帕尼奥尔

    《父亲的荣耀》讲述了:他在六十岁前后追忆儿时,以“童年回忆录”为总题,一口气写了四本。《父亲的荣耀》是第一本,也是其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一本。……帕尼奥这部书主要采用童年视角,充溢一种童趣,少年与童心未泯的成人读来自能感到兴味。……我以为螳螂与蚂蚁血战那一段最为精彩,其惊心动魄不亚于雨果笔下的滑轶卢战场,其精确不让《昆虫记》,其幽默令人解颐。……每一代法国家长都让孩子读这本书,原因之一也是为了让他们以有趣的方式获得许多博物知识。
  • 忆往谈旧录

    作者:梁漱溟

    《忆往谈旧录》讲述了作者的父亲早年即热心于君主立宪,后又转而参加辛亥革命。在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之后,不久即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工作,前后凡八九年。1937年日寇入侵,又为抗战奔走,从事促进国内团结、一致对敌运动,因而有访问延安,参与创建民盟及巡历敌后等活动。至抗战胜利,又曾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而尽力。又因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的人”,是以“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行动之中自有其主见。凡此种种,此书所收录的文字多有所反映,故《忆往谈旧录》一书,可视为作者的父亲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的实录,其中辑录有其自述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与若干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个人见闻等。这些内容多有一定史料性质,因此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约半个世纪间的中国社会与历史,将不无帮助。
  • 韧的追求

    作者:侯外庐

  • 高宗武回忆录

    作者:高宗武

    抗战爆发后,高宗武接受蒋介石的指派,辞去外交部职务,在香港以日本问题研究所为掩护,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但是在这段时间,他一度背离蒋介石,为江精卫“和平运动”从事秘密外交活动,并追随汪精卫去上海,参与“汪日密约”的谈判。后来又与陶希圣一起逃离上海,制造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 “高陶事件”发生后,外界一直希望从高宗武口中,了解到汪精卫“和平运动”的真相,虽只言片语,亦必弥足珍贵。但是他始终守口如瓶,对当时的经历避而不谈。这本《高宗武回忆录》是他离开香港赴美国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但是书稿完成后,他很快放弃了出版意愿,以致许多与他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不知道有这部书稿存在。直到2005年6月底,这本回忆录的手稿才被意外发现,由陶恒生先生译成中文,并对相关史实做了详细的考订和注释。
  • 雪白血红

    作者:[德]京特·K·科朔雷克

    这本回忆录是二战期间服役于东线的一名德军士兵的第一人称记述。作者并未着眼于对战争原因或战术使用的审视。相反,他通过记录日期,着手呈现出德军士兵日复一日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通常横死战场的命运。科朔雷克的许多战友被苏军坦克碾死,或被炮弹炸成碎片。作为一本毫无保留地捕捉到战争的无常和恐怖的著作,强烈推荐给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
  • 我所緘默的事

    作者:阿颯兒·納菲西,Nafisi, Azar

    阿颯兒.納菲西:「誰都不曾真正的緘默。你、我都透過自己所成為的人,多少道出了我們的經歷。」 一部完整深刻直搗人心的回憶錄, 寫家庭、國家,寫政治、文化, 最重要的是,寫過去與現在個人感受的昇華。 阿颯兒.納菲西繼《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又一代表作! 在高壓統治的伊朗長大,納菲西曾將她不可說出的祕密,列成一份名為「我所緘默的事」的清單。其中一個祕密《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多年前已付梓成書,獨樹一幟的回憶錄手法在國際間獲得廣大迴響。 這一次,作者探訪的主題不是文學名著,而是她成長記憶中的人與事。納菲西生在一個喜歡說故事的家庭,雙親說著相同的故事,彼此卻有不同版本。有生之年,她始終深陷於雙親各自建造的虛構世界。直到複雜難懂又權威的母親去世後,自認是叛逆女兒的她,發現自己對母親的感受始終無法平靜。她開始從舊照片中竊取往事,試圖用說故事的方式釐清對母親、父親、前夫、乃至一些她從沒想過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的感受。不過照片、文字、甚至事實都不夠,都是沒有生命的片段,而納菲西尋尋覓覓的,毋寧是夾在片段之間的空白--那些緘默的部分。 在伊朗,個人是瑣碎的,私密是不可說的。納菲西藉由撥擾最深處的記憶,挑戰了私密即禁忌的伊朗習俗。在書中她坦言自己的祕密,拼湊母親的祕密,甚至發現了父親、乃至更多意外之人留下的空白,整個過程讓她從別人加諸於己身的世界掙脫,終於說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原來,故事的終點不是完結,而是理解。
  • 李敖回忆录

    作者:李敖

    《李敖大全集2·李敖回忆录》收录李敖先生的著述更为丰富、全面。与十年前出版的“大全集”相比,增加的篇目文章字数总计一百四十余万言。新版《李敖大全集》的编撰,仍沿袭与李敖先生约定的基本原则,即“只删不改”“删节段落用省略号表示,并标明“编者略”“未采用之篇章在卷首目录中标明”,以期尽可能保持李敖先生著述的全貌和原貌。 新版《李敖大全集》的编撰,遵循有关规定,对涉及不能为大陆读者认同的政治取向的内容做了技术处理;对学术思想及观念上的差异则保持原貌;对台湾党政机构名称和职务称谓,采用加引号的处理方式,但引文内和引号内的则不再加引号。特此说明。
  • 远去的先生

    作者:《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这是一部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史研究领域的特殊传记。曾在文史领域中历经辉煌的开拓者、登峰者已经远去,如今他们的学生、亲友、承衣钵者,通过对他们生平故事的追述,书写出这一代大师的风采;每篇传记所配的背景资料、相关材料,则通过对他们治学成果的梳理,勾勒出中国现当代学术史的脉络。 本书是《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学林漫话”书系的第一册,精选1998年至2010年间于“学林漫话”栏目刊登的学人追思文章41篇,追思41位学林大师。本书将确立“学林漫话”书系的风格及出版体例。
  • 我的家庭回忆录

    作者:钱理群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一本家庭回忆录。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中国20世纪云谲波诡的历史变迁中坎坷曲折与探索奋斗的人生,文字情真意切,故事真挚感人。钱氏家族成员的人生经历,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的缩影,足以让读者了解到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 激剧变革时期的迷茫与探索、坚守与反思。
  • 张世英回忆录

    作者:张世英

  • 张政烺先生学行录

    作者:张永山编

    张政烺先生(1912—2005),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学家、古典小说专家和版本目录学家。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同年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6年之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张政烺先生一生以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为己任,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商周历史、考古、古文字、汉简到碑刻和版本目录等,其他如书法、篆刻、摄影等方面的作品也是技艺非凡。本书收入朋友、弟子所写回忆及学习研究文章四十二篇,反映了不同侧面的张政烺先生。
  •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

    作者:向继东 主编

    《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读《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所收文章,既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要,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尽管作者都是从个人角度回忆叙事的,但值得每一位关心国事者细读与深思。1978年是个具有历史转折和里程碑意义的年份,《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通过葛剑雄、吴思、何方等民间人士的回顾、审视和记述,有追忆故人,也有感怀自身,关于吃饭、关于思想、关于命运的变奏等等,在微观层面展示了我国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关头的断面,发人深省。
  • 沈醉回忆录

    作者:沈醉

    《沈醉回忆录:人鬼之间》为沈醉本人撰写的回忆录,描述了他在军统任职期间、解放后改造期间及特赦后与唐生明、杜聿明、溥仪、张国焘、卢汉、徐远举、周佛海等人的交往经历。他们或为军统同僚,或为旧时故交,或为因颠沛流离而相逢的同路人,一段段个人命运的交集,还原出那个前所未有、也永不再现的特殊年代。
  • 容闳回忆录

    作者:容闳

    本书是容闳1901年用英文写成的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的中文版本,由恽铁樵,徐凤石译成中文,名为《我在中国与美国的生活》。作者讲述了自己初蒙教育,学成归国后,从事经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受阻;寄妄于太平天国能够重建一个“新政”失败;入曾国藩幕,派往美国购买机器,建成江南制造局;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事宜;出任留美学生监督时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副公使;参与“戊戌变法”的经历,一一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