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我的丈夫马海德

    作者:苏菲

  • 我们一见钟情

    作者:叶华

    《我们一见钟情:我与萧三》内容简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种族、国界,也服从了政治。但他们自己却未必意识到这份爱情实质上超越了更多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种爱情方式本身充满一种超越时代的色彩,这种色彩通过他们婚姻生活中日常的琐碎和凡人的喜忧渗透出来——这样的爱似乎本应是未来的事,却发生在他们身上。
  • 光环与阴影

    作者:米鹤都

    黃春光 前總參謀黃永勝之子,文革中曾擔任西安大專院校紅衛兵造反司令部的第一任司令。他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和視角,對當年的軍委辦事組,毛、江的夫妻關係,“九一三事件”和自己的人生做一回顧。 胡 生 文革之初反對紅衛兵宣揚的“血統論”,遂另立“毛澤東主義紅衛兵”,後組建北京101中學“毛澤東主義公社”,并參與籌建“北京中學紅代會十五區縣委員會”,成為北京中學生“四三”派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金靖宇 清皇室後裔,曾祖父是道光的七子醇親王奕譞,祖父載濤是光緒皇帝的胞弟,末代皇帝溥儀的七叔。 李衡平 中國馬人,從“五七幹校”開始接觸馬,一輩子養馬、畫馬、在養馬、相馬、畫馬和馬心裡學上融貫中西,很有造詣,也是北京奧運会馬術紀念章的設計者。 柯馬凱(Michael Crook),父親為抗戰時來華的英共黨員。柯馬凱出生於北京,文革初期層參加北大附中“紅旗”戰鬥小組,是一個純粹的“老外”紅衛兵。
  • 永不可及的美好

    作者:毛大庆

    “童梦京华”系列为作者毛大庆回忆童年时代北京生活的散文文集,《永不可及的美好》为其中一册。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通过对童年时代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细节的追述,作者表达出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60后、70后、80后均能从中找到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同时本书也是一部了解北京近几十年变迁和老北京文化的读本。
  • 秦基伟回忆录

    作者:秦基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秦基伟回忆录。 秦基伟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坚贞不渝,百折不挠,无论是面临九死一生的战斗环境,还是在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之时,都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敢作敢为,正气浩然。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在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充满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 春华秋实

    作者:梁文蔷

    《春华秋实:梁实秋幼女忆往昔》讲述了:一般人会觉得梁、叶两人,一为古典,一为浪漫。其实不确。凡第一流人物必皆两者兼备。若有不同,不过是畸重畸轻有别而已。实秋老师崇尚古典,尤其推崇白璧德,对浪漫主义不敢恭维。大概认为古典主义是“全”(“各种原质的特点之相当的配合”),是“艺术的健康”。而浪漫主义应该是“偏”(“一切感情过度的病态”)。后来我读了欧洲文化史大师巴尊的书,他说:“欧文·白璧德在墨索里尼身上看到诋毁卢梭著作的希望,这完全合乎逻辑,一点也不意外。何况这个独裁者对英雄主义的煽动从表面上可能使人想起浪漫主义对勇气和冒险精神的赞美。”巴尊又说:“如果有人查寻公认的关于浪漫主义的信息,他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以个人主义为最显著的特征。”我们知道实秋师最反对用“集体主义”来压抑、否定个人的价值。那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与对卢梭的非难岂不矛盾?其实白璧德与巴尊都是可敬的学者与思想家,他们的理论一样有价值。理性与感情是建构“健康”的思想不可偏废的两大支柱。回头看梁、叶两人,表面上似乎有古典与浪漫的不同,骨子里却都既古典又浪漫。其实,古典与浪漫,理性与感情,节制与放逸,人在种种不同时空与处境中,在野在朝,或藏或行,各因其性格与才具而造成不同的光华与业报。实秋老师后半生不问世事,努力写作,留给后代大量隽永的文字。我深信单凭雅舍小品已足千秋。
  • 勇破坚冰的《未定稿》及其他

    作者:李凌

    这本《勇破坚冰的《未定稿》及其他》是作者的自选集。所以命名为《勇破坚冰的(未定稿)及其他》,是由于作者在197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时曾主编《未定稿》刊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刊物所刊登的文章对文、史、哲、经、政、法等社会科学各个学术领域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有理有力的批判,对“文革”后思想理论界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放思想、冲破禁区、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1年,社科院文学所靳大成向志约作者写一篇关于《未定稿》的回忆录,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作者写成《勇破坚冰的(未定稿)》一文。对《未定稿》曾经发表过的一些重要文章进行综合介绍。此文后被收人靳大成主编的《生机——新时期著名人文期刊素描》一书中。
  • 我不能不探索

    作者:彭燕郊 口述,易彬 整理

    本书是当代文学青年批评家、研究者易彬在著名诗人彭燕郊先生晚年(2005—2008)与彭先生所作对谈的辑录。内容涵盖彭燕郊先生对自己生平、创作经历的回顾,文坛师友的回忆与评论,他本人的诗学思想等等内容,可谓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当代文坛思想回忆录。
  • 流氓的归来

    作者:[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一位罗马尼亚流亡作家的自画像,两个迥异时代的精妙剪影 ◎一部获得评论界普遍喝彩的传记,多项欧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全文修订,新增专栏作家李静睿导读 【内容简介】 《流氓的归来》是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回忆录,书中他对自己的经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包括对人生最隐私的部分:性恋、恋母情结、婚姻、家族秘密、犹太身份的认同、流亡者的归属、自我的认可等方面的叙述,坦诚深刻得到令人惊叹的地步。马内阿以自己两次被迫离开罗马尼亚,又两次回归为主线,转换于时间与空间、生活与文学、梦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叙述了一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挣扎与迷茫。他的创作由此超越通俗意义上的是非褒贬,最终超越自我,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代表了人性。 我的放逐境遇,反映了这个正在不断缩小的世界上成千上万受排斥人的处境。我也代表了那些在自己土地上被驱逐的人,这些人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讲的也是本社会的语言,但他们不幸失落在混沌的林丛里,他们在其中深感孤独。——诺曼·马内阿 【媒体及名人推荐】 凭着他的天才和创造力,他让自己列于罗马尼亚最伟大的人之中。 ——奥尔罕•帕慕克 他书呆子似的思虑、他知识分子式的敏锐、他对复杂性的偏好、他沉静的智慧未必是对抗制度化的罪行最好的武器。这不是一场英勇者的战斗,而是脆弱者和怯懦者的,他们坚持着,顽强地、不畏艰难地地抵抗着自身的堕落,抵抗着马内阿所说的“人性自身的脱轨”。没有任何道德努力比这更让人震动的了。 ——菲利普·罗斯 我们遇到一部文学作品,它将改变我们余生中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对以前自以为理解的事物的理解。以前是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诃夫的《六号病房》、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现在则是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我深深感谢这部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而又神秘的传记。 ——辛西娅·奥兹克 诺曼·马内阿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了汉娜·阿伦特的发现。 ——王晓渔,学者 他叙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那里所有的人都懂得无望是什么,正如摩西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达到许诺的领地那样。 ——克劳迪奥·马格利斯,评论家 对知识分子的流亡有着切身之痛的萨义德曾经说,我们都是在远方写作。身在远方的我们,安逸而乐观,沉浸在无比愉悦自鸣得意的轻逸写作中。而马内阿的远方写作衬托出了我们自甘堕落的嘴脸,他告诉我们在另一个远方,另一个世界中的真相。 ——思郁,书评人 成熟,困苦,充满讥讽与矛盾——《流氓的归来》庖丁解牛般剖析着过去。它是种既令人极度痛苦,又残忍地予以节制的表演。其结果也许是,使之跻身于这一代最优秀的传记作品之列。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真正伟大的著作,一段完整丰富的生活,抓住了永恒,并制造了永恒。 ——《新共和》
  • 时光如此轻柔

    作者:[加拿大] 杰里米·莫塞尔

    巴黎左岸的一个小书店,何以成为文艺青年的乌托邦? 莫塞尔是一名加拿大记者,负责报道犯罪新闻,在千禧年前夕,因不慎透露一个线人的信息而受到对方威胁。他仓皇逃往巴黎,在囊中羞涩之际偶然走进乔治·惠特曼的莎士比亚书店,他只是为了躲雨,没成想却在楼上的藏书室免费住了四个月。 这个位于左岸的小书店是乔治搭建的乌托邦,收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青年。莫塞尔白天写作并协助乔治打理书店,夜晚则和书店的朋友们或流连于酒吧,或沿着塞纳河漫步。在书店度过的这段柔软时光让他找到心灵的宁静。在与性情古怪而又魅力非凡的乔治相处的过程中,他也逐渐了解了乔治的经历与莎士比亚书店的传奇。 《时光如此轻柔》是一个乔治·惠特曼与他挚爱的书店的故事,常有出人意料之处,因为莫塞尔讲述了乔治那萍踪不定的真实人生经历,那令人神往的书店在过去的两万零一夜里发生的故事。对莎士比亚书店的旅居者和创办者来说,这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劳伦斯·费林盖蒂,“城市之光”书店创办人 《时光如此轻柔》不仅仅是发生在千禧年来临之际的轶事,不仅仅是波西米亚式的巴黎文学。它更是有关传奇的莎士比亚书店的第一手资料。 ——《新闻周刊》 这是一部绘声绘色的惠特曼传记,是一部关于巴黎左岸激进主义文学的回忆录,结构紧凑且富有洞察力。一部了不起的佳作,内容风趣,于平静叙述中打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本书所呈现的那种氛围,虽与《迷惘的一代》不同,却自有魅力。 ——《华尔街日报》 莫塞尔是一个好作家,目光敏锐、视角独特。 ——《芝加哥论坛报》
  • 生命

    作者:"写作之夜"丛书编委会 编

    《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自设难度,集合独立,个性、参差、自由、开放、多元的记忆述写,以或质朴或纤致或浪漫或滂沛或幽默或博远的文字,直抵其本真本色,还原一个曾经恶作剧,曾经起哄咋呼而又胆虚,曾经性爱禁锢年代偷看裸体油画,曾经初恋被当笑料,曾经特别脆弱,曾经因为失恋几乎彻底崩溃,曾经数次试图轻生,曾经绝地卓然自拔的可亲可爱、可感可触、灵肉鲜活的史铁生;直抵其自然属性、青春传奇、独立人格、精神衍化、文学高度、灵魂向度、人生极地、血肉体悟、大爱怀远,还原一个来自人造洪荒、来自信天游深处、来自历史伤口的史铁生;直抵其根本境遇,还原一个有着彻骨疼痛、凄美绝恋、灵魂寓托,以及接受命运全部难度、强度的史铁生;直抵其命运底部,直抵其最丰富、最鲜活、最深隐处,直抵其生命最后一刻灵魂依然相爱相依美丽灵魂的宇宙永恒瞬间,以及迫人正视而又纤毫毕呈、惊心动魄的离世细节,还原一个参透生死而又生命传奇,精神无限富有的史铁生;读之,五内俱炽,难禁泪下。
  • 金魯賢回憶錄上卷

    作者:金魯賢

    金魯賢是中國最具爭議的宗教領袖之一。他青年時即接受耶穌會教育,後加入耶穌會,1945年獲祝聖為神父,隨赴歐洲深造。1951年,他毅然冒險回到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終與千萬計天主教徒一樣,難以避免被拘判刑的命運,以從事反革命活動及叛國罪判囚二十七年,至1982年始獲釋。出獄後,接受政府邀請出任上海神學院院長,復出任上海主教而事前未獲梵蒂岡任命,天主教友為此議論紛紜。 事隔三十年,仍執主教權杖、為中國天主教會頭號人物之一的金魯賢,回溯生平,縷述上世紀中至末葉藉信仰與情操渡過驚濤歲月的經歷。 本卷由童年及入學說起,至入耶穌會受嚴格學術及靈修訓練,及於新中國成立之際應命由外國返回內地,入獄,釋放及回到上海,總結了一個大時代中的不凡經歷。
  • 淡淡的幽默

    作者:(苏)契诃夫 等

  • 一个被扣留的传教士的自述

    作者:薄复礼,Rudolf Alfred Bo

  • 过河卒

    作者:戴习为

    一个普通人,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通向成功的历程。创业微软,一位IT人在太平洋两岸的50年。 这里讲述的是一位拥有丰富人生经历者的真实故事。作者34岁出国,38岁在美国拿到学位,凭借自己的执着在美国艰苦创业,终于成功地将自己的专利出售给软件帝国微软公司,并因此而成为微软公司中技术级别最高的华人之一。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大半生的丰富经历,阐发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对IT软件的独特感受。书中细节性故事较多,均为作者人生的真实写照,读来引人深思。特别是对于在商品化、市场化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IT人,他的经历有着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Persepolis 2

    作者:Satrapi, Marjane

    In Persepolis, heralded by the Los Angeles Times as “one of the freshest and most original memoirs of our day,” Marjane Satrapi dazzled us with her heartrending memoir-in-comic-strips about growing up in Iran during the Islamic Revolution. Here is the continuation of her fascinating story. In 1984, Marjane flees fundamentalism and the war with Iraq to begin a new life in Vienna. Once there, she faces the trials of adolescence far from her friends and family, and while she soon carves out a place for herself among a group of fellow outsiders, she continues to struggle for a sense of belonging. Finding that she misses her home more than she can stand, Marjane returns to Iran after graduation. Her difficult homecoming forces her to confront the changes both she and her country have undergone in her absence and her shame at what she perceives as her failure in Austria. Marjane allows her past to weigh heavily on her until she finds some like-minded friends, falls in love, and begins studying art at a university. However, the repression and state-sanctioned chauvinism eventually lead her to question whether she can have a future in Iran. As funny and poignant as its predecessor, Persepolis 2 is another clear-eyed and searing condemnation of the human cost of fundamentalism. In its depiction of the struggles of growing up—here compounded by Marjane’s status as an outsider both abroad and at home—it is raw, honest, and incredibly illuminating.
  • 寒風集: 陳公博回憶錄

    作者:陳公博

    陳公博的回憶錄《寒風集》分為甲篇、乙篇兩部分。甲篇是陳公博寫的自傳性回憶文章:〈少年時代的回憶〉(寫於一九三五年);〈我的生平一角〉(寫於一九三三年);〈軍中瑣記〉(關於一九二六年北伐的,寫於一九三六年);〈我與共產黨〉(寫於一九四三年);〈改組派史實〉(寫於一九四四年);〈補記丁未一件事〉(寫於一九四四年)。乙篇則是陳公博的文學作品,收入〈我的詩〉、〈偏見〉、〈了解〉、〈貧賤交與富貴交〉、〈不可為的官〉、〈上海的市長〉、〈海異〉。書中他敘述他的少年、讀書、參加共產黨(他是中共第一次大會十二個代表之一)、參加國民政府北伐……直到擔任汪精衛政府上海市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極具史料價值。
  • 克里姆林宫秘史(上下册)

    作者:[英] 列奥耐德.亨德林

    维娜·达维多娃是斯大林最得宠的情妇,她同斯大林的关系持续了二十年。本书通过她的观察和感受,叙述了斯大林和他的高级同僚们,在政治生活中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他们在政治舞台上掀起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惊涛恶浪,以及在生活上的享乐和玩弄女性的凶残手段。达维多娃虽然拥有生活上的荣华富贵 ,却在精神上受非人的折磨。作者不重词藻,不求修饰雕琢,据实娓娓道来。因此本书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译者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在翻译本书时进行了史料的核对,文笔流畅自然,有较高的可读性。
  • 我的爸爸邵洵美

    作者:邵绡红

    邵洵美,鲁迅笔下的“富家翁女婿”,与徐志摩并称为“诗坛双璧”,享誉海上的“文坛孟尝君”,死后却备受非议和冷落。其女邵绡红历经十年倾心打造此书,解密一个真实的邵洵美。许多资料均属首次披露。《时代画报》、《时代漫画》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漫画的发展也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洵美,没有时代图书公司,中国的漫画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黄苗子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里,邵洵美(1906—1968)比大部分作家都不为人知,因为他最不符合有社会良知的“五四”作家之典型。作为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出版家以及招摇的文学纨绔子,邵洵美酷肖他的朋友徐志摩;徐志摩是新月社的重要诗人,而且他的死后声名也一样盖过了邵洵美。——李欧梵 我觉得洵美一个人有三个人格,一是诗人,二是大少爷,三是出版家。他一身在这三个人格当中穿梭往来,盘回往复,非常忙碌,又有矛盾,又有调和,因之,他这个人实在是很难以捉牢的,也就是很难以抒写的。——章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