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舒芜口述自传

    作者:舒芜

    本书作者言:努力将一位老人的生平,用尽可能完整又遵从他本人的方式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连同他所走过的时代,一同陈列……老人身边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岁月、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物,让我许多日子夜不能寐。
  •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作者:李叔同

    自述·日记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西湖夜游记 余弘律之因缘 南闽十年之梦影 惠安弘法日记 壬丙南闽弘法略志 行脚散记 断食日志 书信是·来 致徐耀廷 致海上同人 致许幻园 致杨白民 致毛子坚 致周啸麟 致陆丹林 致叶舟 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书馆 致刘质平 致王仁安 致夏丐尊 致印心、宝善和尚 致李圣章 致李圆净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 致瑞今法师 致仁开法师 致林奉若 致律华法师 佛学·讲演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劝人听钟念佛文 净土法门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敬三宝 常随佛学 切莫误解佛教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律学要略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佛法大意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学习初步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人生之最后 改习惯 最后之口口 消息·杂志 日本文艺消息 《太平洋报》出版祝词 《太平洋报》破天荒最新式之广告 广告丛谈 醵纨阁李漱筒润格 李漱筒重订书例 李叔同书例 广告部消息 文美会消息 城东女学消息 征求滑稽讽刺画稿 征求小学校中学校女学校学生诸君毛笔画 征求学生毛笔画新规则 书刊介绍 乐石社记 乐石社社友小传 朽道人传 附录李叔同年谱 ……
  • 记忆红楼

    作者:欧阳奋强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策划、拍摄、制作长达三年之久。这部鸿篇巨制既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是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斑斓记忆。本书以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的自述,和大量经典珍藏剧照,回顾、还原了《红楼梦》这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的拍摄全过程。 作者回忆了当年“红楼”拍摄戏里戏外的点滴故事,选角、培训、拍摄,多情公子和大观园中的姐妹在镜头外,有竞争也有友爱。曹雪芹笔下的家族荣衰、多舛命途被搬上荧幕后,这些青年男女脱下凤冠霞帔,走出红楼,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黛玉”遁入佛门,芳华早逝,“宝钗”移居海外,孑然一身,他们的命运竟也如剧中一样令人唏嘘…… 作者携手当年参与电视剧拍摄的所有主要创作人员和演员,以第一手的资料与读者共同完成这场盛大的文化集体回忆。
  • 我的唐顿庄园

    作者:[英]卡纳文伯爵夫人

    编辑推荐: ★“唐顿庄园”现任女主人独家授权简体中文版,亲述发生在唐顿庄园的真实故事,《唐顿庄园》的剧情均由此而来。 ★如果你不能忍受新一季的《唐顿庄园》,那么这本书刚好就是为你准备的。它透露了在动荡的年代里的众生相。——《纽约邮报》 ★本书将告诉我们贵族贵在哪里,除了房子车子票子,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去追求。 ★《唐顿庄园》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英剧”“英国版《红楼梦》” ,横扫艾美奖 ★《唐顿庄园》的拍摄地,书中故事的发生地——海克利尔城堡受到英国首相赞许,是目前保存最完好、历史最悠久的古堡之一,是一战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 内容简介 海克利尔城堡第五代继承人卡纳文伯爵是英国上流社会的风云人物,而他的妻子阿尔米娜,则是银行大亨罗柴切尔德的私生女,也是其丰厚财产的继承人。两人婚后一直平静而幸福。但好景不长,一战爆发后,阿尔米娜为帮助那些归国的伤兵建立了医院,几乎倾尽所有;罗柴切尔德的逝世,更让整个家族陷入了财政危机。更可叹的是,战后醉心于古埃及文物发掘的伯爵也因病猝然离去,美好的岁月戛然而止…… 动荡终会结束,历史完好地保存了城堡里的一切,并由第八代继承人卡纳文伯爵夫人整理成本书。据此拍摄的《唐顿庄园》一经播出,就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而作为拍摄地的海克利尔城堡也因此誉满全球,成为探秘英伦范儿和贵族气质的最佳旅游地。
  • 彳亍躓頓七十年

    作者:何榮幸

    葉啟政出生在日治時期末年的新竹,在肅殺的1950年代就讀於學風開放的新竹中學,培養了對於思想、電影的興趣,並不顧家庭反對,以優異的數學成績考入台大哲學系。 大二轉入心理系,跟著楊國樞先生讀書,當時正是行為主義與實證主義當道的年代,葉啟政一方面受實驗心理學的訓練,另一方面也種下日後出國改唸社會學博士的種子。 葉啟政赴美唸書時,正逢學生運動風起雲湧、西方馬克思主義左派理論勃興;回台任教,則碰上台灣經濟起飛、社會逐漸穩定、但文化認同的問題與自由民主的推動則漸漸浮上檯面的階段。葉啟政以台大社會系教授的身份向政府提出建言、興辦雜誌、發表文章、集會結社,更透過教學啟迪年輕的心靈──後來許多學生在1980年代末參與學運、投身媒體、從事政治。 儘管葉啟政在台灣社會轉型的眾聲喧嘩中曾經發出議論,但他最嚮往的還是獨自一人從事思想工作。從台大社會系退休之後,應世新大學之聘,擔任講座教授,帶領讀書會,潛心著述。 透過葉啟政學生何榮幸的整理執筆,捕捉了年屆七十的葉啟政回憶過往的點滴,把這個人的生命歷程,鑲嵌進台灣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軌跡。
  •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作者:吴荔明 著

    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已是众所周知。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不但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成功地把自己9个子女教育成出色的人才,其中有3位中科院院士,他们分别是建筑、考古、火箭专家,有社会活动家,有投奔新四军的女战士,有爱国军官,也有默默奉献甘当绿叶的专门人才。本书作者是梁启超的外孙女,史料真实,事例生动,生动勾勒出梁氏家族自强不息薪火
  • 未带地图的旅人

    作者:萧乾

  •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作者:钱穆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钱穆先生值80岁与88岁高龄时写作的,他将自己的家族与一生见闻娓娓道来。读罢此书,既在平凡的叙述中见到先生的学术传承脉络及思想的变化,并且对当时的一些文人,如熊十力、孟心史、吴晗、傅斯年、冯友兰、梁漱溟等等有一个特别的了解。如先生自己说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 从北京到华盛顿

    作者:王冀

    《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作者王冀出生于民国政要家庭,其父亲王树常系原东北军高级将领,与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张群、顾维钧、陈立夫、韩复榘等国民党政要,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林彪、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共领导人往来密切。作者从小耳濡目染留下了关于这些名人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记忆。 1949年作者来到美国求学,并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在此期间,作者频繁穿梭于中美两国和台湾、香港地区之间,不仅与台湾地区的国民党领导人交往密切,而且与美国政要、中共高层领导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者是尼克松访华后第一位具有官方背景返回大陆的华侨,亲身见证并参与了抗日战争、中美建交、中美学术文化交流、两岸会谈、1995年宋美龄国会演讲、江泽民、胡锦涛访美、连战访问大陆等重大历史事件,为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与张学良将军和宋美玲女士交往密切,曾经积极为张学良秘密访问大陆穿针引线,并成功地策划了1995年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第二次演讲,轰动世界。作者对这两段交往的回忆为我们揭示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
  • The Receptionist

    作者:Janet Groth

    Thanks to a successful interview with a painfully shy E. B. White, a beautiful nineteen-year-old hazel-eyed Midwesterner landed a job as receptionist at The New Yorker. There she stayed for two decades, becoming the general office factotum—watching and registering the comings and goings, marriages and divorces, scandalous affairs, failures, triumphs, and tragedies of the eccentric inhabitants of the eighteenth floor. In addition to taking their messages, Groth watered their plants, walked their dogs, boarded their cats, and sat their children (and houses) when they traveled. And although she dreamed of becoming a writer herself, she never advanced at the magazine. This memoir of a particular time and place is as much about why that was so as it is about Groth’s fascinating relationships with poet John Berryman (who proposed marriage), essayist Joseph Mitchell (who took her to lunch every Friday), and playwright Muriel Spark (who invited her to Christmas dinner in Tuscany), as well as E. J. Kahn, Calvin Trillin, Renata Adler, Peter Devries, Charles Addams, and many other New Yorker contributors and bohemian denizens of Greenwich Village in its heyday. During those single-in-the-city years, Groth tried on many identities—Nice Girl, Sex Pot, Dumb Blonde, World Traveler, Doctoral Candidate—but eventually she would have to leave The New Yorker to find her true self.
  • 盛成回忆录

    作者:盛成

    《盛成回忆录》从盛成留法归来写起,回忆了他与章太炎、欧阳竟无等人的交往,又有与友人徐悲鸿的大量友谊描述。作为跻身民国高层的人物,甚至在九一八事变当晚,盛成还亲自见到了戏院里听戏的张学良,并把东北军情告急的急件送到张学良手里。及至全面抗战爆发,盛成又亲赴台儿庄,被李宗仁特批为战地记者,留下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宝贵历史资料。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盛成投身教育界,对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的建设功不可没。抗战胜利前夕,盛成远赴台湾,却被当做中共地下党而被当局软禁,他与陈诚的一次矛盾甚至惊动了蒋介石,最后不得不由蒋介石来裁决。蒋经国上台后,特许盛成自由活动,盛成得以远赴欧美,在那里受到法国戴高乐总统、西班牙总统的盛情款待。1976年,盛成返回大陆,后来被法国政府颁赐“荣誉军团勋章”,这是继巴金后,国内得此殊荣的第二人。
  • 思亲补读录

    作者:钱行

    钱行编著的《思亲补读录》是钱穆先生次子钱行近二十年来阅读父亲著作、理解父亲思想、思考文化人生所写下的若干短篇汇集。作者还在《思亲补读录》中追叙了钱穆先生生平略历与一些不为人知的家庭轶事,针对他认为读书界对钱穆生平、学术思想存在误解的一些文字和观点,作出了更正或商榷。对研究钱穆其人和其思想,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维特伯爵回忆录

    作者:[俄]维特伯爵

    维特伯爵是沙俄帝国末期的朝廷重臣,开明派政治家、改革家,直接参与了沙俄帝国一系列外交政策、经济与政治改革方略的制订。李鸿章对俄交涉中的对手就是他;日俄战争后,正是维特伯爵代表战败的俄国与日本和谈,结果出人意料,赢得了外交胜利。 维特伯爵忠于沙皇,但深切地认识到俄国问题是根本性的体制问题。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美国的崛起已经让欧洲丧失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为这两个巨大的难题,维特伯爵贡献了他的所思所想,进行了种种艰苦的尝试和努力。 本书是维特伯爵在1912年时所写的回忆录,记述了他一生重大的经历与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俄国、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很有助益。
  • 大雅宝旧事

    作者:张郎郎

    本书作者张郎郎,他根据自己的“文革”经历写成的《宁静的地平线》一文曾收入《七十年代》(香港牛津、北京三联版)一书中,反响极大。本书叙述的则是发生在《宁静的地平线》之前的故事——记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作者随父母居住于东城区大雅宝胡同甲二号中央美院宿舍时期的生活片段和见闻,文字鲜活生动,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也感染着特定年代的气氛。
  • 精神的雕像

    作者:李洪涛

    本书讲述了1937年,中华民族再次遭受外来强敌的入侵,半壁河山沦陷时,中国学子们的故事,包括“中国没有最后一课”、“警报声中的西南联大”等16章内容。
  • 殷海光学记

    作者:殷夏君璐

    殷海光在中国20世纪思想史上有着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20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从这本《殷海光学记》里,我们可以看到殷海光的学术思想的理论支点,可以见出殷海光思想形成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在继承大师思想时体现出的“批判精神”。
  • 回首残阳已含山

    作者:殷毅

    全书以翔实丰富的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反右”运动中,一名忠于职守的年轻记者的不幸遭遇,和此后二十余年的坎坷经历。讲述了北大荒的风雪,阴山下的凄凉,草原沙化的忧思,执掌教鞭的无奈,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一个“老右”的足迹,引发读者深沉的思考。此书从书名到目录到全书文字,都有个性,颇具文采,读来引人入胜。
  • 齐如山回忆录

    作者:齐如山

  • 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

    作者:(美)盛岳

    《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对莫斯科中山大学从筹办到结束的全过程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对苏共党内反对托洛茨基派的斗争在中山大学的影响、中共党内托洛茨基的形成等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