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浮生琐忆

    作者:莫砺锋

    与所有人和国同龄人一样,本书作者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时代——充满喧器和动荡、一年四季“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时代,经历了那代人无法回避的风风雨雨……也许一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正是那个渐被遗忘的时代的必不可少的记录,但愿我们不要轻易忘却了那个时代。 本书内容:我的记忆是从小镇陆渡桥开始的。可是小镇是什么模样,我在小镇上做过什么事,都已记不清楚。 我只记得我家厨房的门对着一条小河,门的下部已经腐朽了,有不少洞洞和裂缝。逢到阴雨连绵的日子,常会有蟛蜞张牙舞爪地从门上的洞里爬起来,把我和小妹吓得哇哇直叫。还记得有一次我用一把菜刀削铅笔,结果把左手食指砍掉了一块肉,伤疤至今还在。 然后就是离开陆渡桥的情景了。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爹爹和姆妈向农民雇了一条木船,搬家到另一个小镇鹿河去。……
  • 与钢琴大师在一起的岁月

    作者:[美] 弗兰茨·摩尔

    本书不仅讲述了弗兰茨的故事,它还告诉人们什么是声名卓著以及钢琴大师们是如何在公众面前弹奏钢琴的,等等。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取自弗兰茨在日常谈话中讲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能使他产生联想,所以这些故事并未按发生的年代编排。由于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猝然辞世在弗兰茨内心和感情上引起的撞击,故事便从丰富多彩的霍洛维茨开始。在书中,弗兰茨还将告诉你其他一些钢琴家在后台的故事,并把你带入他自己的童年世界和战时的经历。
  • 回家记

    作者:段义孚

    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中国看一看昵?我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被别人问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 2005年夏天,我受一个建筑学会议的邀请,展开了相隔六十年的中国之行。作为一个人文地理学的工作者,我将从自我和文化的角度来描述这次旅行。 我一家人离开中国是在1941年,那年我才十 岁。在1973年,我正式成为了美国公民。经常有人问起,我觉得哪里才是真正的故乡。我会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总的来说,是地球。”“不过到底是地球上的哪里呢?”这个紧接着的问题意味着,肯定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最舒服,最向往,能形成最深刻的归属感。 我到底是一个中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一个华裔美国人,还是一个美国人呢? 人是需要有归属感的。对我而言,归属感的三个来源是:历史、地理和语言。如果一个民族不确定自己的归属感是什么,那就应该好好去学一下自己的历史和地理,并且确保自己的语言仍在使用。 那么我到底是谁昵?我是一个美国公民,却在中国出生,是一个没有确定的历史、地理和语言的人。就像许多现代人一样,我也感觉到了那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寒冰的篝火

    作者:利季娅·丘可夫斯卡娅等

    “文学纪念碑”08: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旧事与新说

    作者:宗璞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已渐行渐远,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谨严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蒐集旧作新章,编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
  • 成败之鉴

    作者:陳立夫

    本書是民國耆老陳立夫先生,以珍貴的圖文史料為現代中國歷史做見證。 書中敘述了:為何精明過人的譚延闓先生為何屈居於先總統先中正先生之下?袁世凱為何刺殺陳其美等等,中國現代史未解,或已解的事件。 書中敘述了: 為何精明過人的譚延闓先生為何屈居於先總統先中正先生之下? 袁世凱為何刺殺陳其美? 蔣公看到了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泣不成聲,那是陳立夫先生第一次看見蔣公哭...... ,日本人警告張學良不許他加入國民黨.... 假如......,閻錫山、馮玉祥就不會叛變了...... 民國18年當上黨秘書長的陳立夫先生為何要辭職? 戴季陶先生為何是共產黨最大的敵人...... 周恩來的信:不再圍剿他們,傾聽中央...... 中國國民黨為何清黨...... 汪精衛為何被刺?刺客是記者? 中山艦事件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 蔣公隱退,李宗仁代理,政局不穩...... 大陸失敗的主因是.... 等等,中國現代史未解,或已解的事件。
  • 徐向前回忆录

    作者:徐向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徐向前回忆录。 我的青年时期,中国正处在急风暴雨的革命斗争年代。新与旧,革命与反动,光明与黑暗,两种势力激烈搏斗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鲜明旗帜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纲领,引导我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戎马大半生,幸存至今。我的经历是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的奋斗历史,联结在一起的。 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程是光辉的,也是艰难曲折的。创业维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崭新事业。中国革命的每一步胜利,都付出了极为宝贵的代价。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亿万革命群众,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的结果,是党和人民的杰出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结果。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群众利益的真正代表者,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导群众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共产主义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我坚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必将一如既往,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胜利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 托洛茨基自传

    作者:(苏)托洛茨基

    在俄国当时革命领导人中,其政治面貌被歪曲得最严重而且长期难以恢复的是托洛茨基。长 期以来,托洛茨基被当作最凶恶的敌人,几乎是谈“托”色变。“托派”,不但在苏联党内而 且在中国共产党内也被当作敌人。 作为革命元老之一,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时期和十月革命后内战期间都做过很大的贡献。当 时他的地位高于斯大林,这一点,斯大林本人也是无法否认的。 托洛茨基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当时列宁在国外,主要是他领导了1905年的二月革命; 二、他是十月革命的直接指挥者,军事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主要是由他和斯维尔德洛夫直 接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 三、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期间,托洛茨基临危受命,仍担任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的要职。在两 年多的时间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粉碎了邓尼金、高尔察克和英法等国支持的叛军的斗争, 拯救了苏维埃共和国。 四、内战结束后,交通瘫痪,托洛茨基又兼任了铁路人民委员的职务,他用铁的纪律和有效 的行政手段,使铁路运输恢复了生机。 有关托洛茨基的事迹,长期以来是个禁区,因而大家对他所知甚少。中国的出版界到上世纪 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才开始客观地谈到托洛茨基,揭示当年苏联党内斗争的真实情况。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托洛茨基自传》。这本自传的译者石翁等写了一篇很长的《译者前 言》,对托洛茨基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可以从中了解不少我们过去不了解的情况。 章世鸿
  • 蒋经国自述

    作者:蒋经国

    出版说明 本书收集了蒋经国的六部日记,录自蒋经国著作大陆解放前的版本和台湾版本, 取名为《蒋经国自述》。 《我在苏联的生活》,是作者记述他一丸二五年至一九三七年在苏联学习、工 作和生活的情况。《训练日记》,是他任赣南行政区督察专员期间,于一九四○年 举办赣州干部讲习会,运用从苏联学回的方法,对所属干部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的 真情实录。《伟大的西北》,记述他于一九四一年夏天,作为蒋介石特命的“西北 宣慰团”的成员,在我国西北国防前线的所见所闻。《五百零四小时》,是作者记 述他于一九四五年秋担任国民党政府外交特派员,在长春与苏联红军谈判从苏军手 中接管东北的详细过程和自己的种种感想。《沪滨日记》,写的是他于一九四八年 奉命去上海管制经济,企图通过打“老虎”等办法,解决上海物价飞涨、投机倒把 等类严重问题,结果上海反出现抢购风潮,他高兴而去,败兴而归。《危急存亡之 秋》,是作者在大陆的最后一部日记,记载一九四九年国民党政府在土崩瓦解时所 进行的种种最后努力,记载蒋介石“引退”后与李宗仁的矛盾与斗争,记载卢汉准 备扣押蒋介石,及蒋氏父子撤离大陆的情况。 本书出版时,对原版本印刷上的文字错讹进行了校正。书中的一些攻击性词语, 如“共匪”、“匪军”,一律改为“共党”、“共军”;个别地方略有删节,以“ ……”表示;余皆力求保持历史资料的原貌。至于蒋经国在字里行间所表露的反共 反人民的立场和唯心史观,以及美化蒋介石的言论,相信读者自会明察,不屑一顾。 原版本中有”××、×××”,当是作者公开发表其日记时改的,今一仍其旧。 蒋经国的这些日记,对于了解蒋经国的生平、他的思想和政治性格等等,是最 直接的资料,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历史,也具有参考价值。
  •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作者:(英)李提摩太

    该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的经历;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同时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45年的时间里,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他结交权贵,联络士绅,顾问洋务,鼓吹变法,调停外交,抨击革命,时而幕后,时而台前,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奔走于红尘深处,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成为清末大变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作者:熊向晖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ISBN:9787801363022,作者:熊向晖著
  • 彭德怀自传

    作者: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在蒙冤的日子里,写下了这部十分难得的自传。他用朴实的文字,记述了苦难的童年、暴动的岁月、横刀立马的经历。对种种诬蔑之词,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这本传记都能让人受到震撼,得到启迪。彭德怀同志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英勇奋斗,南征北战,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新中国的创立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尼克松回忆录(上中下)

    作者:尼克松

    本文集主要收录尼克松论述国际政治及其个人经历的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过去曾出过单行本,收入文集时对译文重新作了校订,并增加了少量注释。 尼克松是冷战时代的一位有特色的美国政治家。他以坚持反共的意识形态闻名,又以现实主义的大胆决策著称。在当代美国统治集团代表人物中,他比较善于把握变化中的世界形势,了解美国的真正利益所在。就任美国总统前,他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说中发表了关于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看法,承认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就任美国总统后,又为打开中美关系采取了重大外交行动,对于扭转美国的颓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他不像美国一些政要和学者那样头脑发热,而是清醒地看到美国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在新的基础上保持中美正常关系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尼克松的政治主张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代表的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意志。但是,有分析地研读尼克松的著作,对于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思想脉络、总结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历史、认识今后的世界发展趋势,都是有裨益的。
  • 师门五年记 胡适琐记(增补本)

    作者:罗尔纲

    罗尔纲先生,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著述甚丰,享誉中外。他的入门导师是胡适先生。 《师门五年记》于1944年问世,是他从师五年的传记;《胡适琐记》是他1993年完成的新作,写的是胡适从事学术研究、行政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两种书的写作时间虽然相隔半个世纪,却是作者从师经历、见闻和感觉的姊妹篇。 1995年5月,三联书店曾将这两种书合并出版。其后,罗尔纲先生继续撰写胡适琐记。现在,我们将他的新作及其亲自选编的文章并入原书,遂成《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 在中国文化学术源流之中,对师承甚为重视。不少名家大师正是在师辈严格训练和切磋之下成长起来的。罗尔纲先生从师五年,潜心苦学,深得胡适治学精髓,从而受用一生,就是一个绝好的范例。 关于胡适的治学方法和生平事迹、世人多有评论、记叙,但由其入门弟子亲撰,实为罕有、珍贵。
  • 上学记

    作者:文靖

    《上学记(修订版)》内容简介:“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加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 一个医生的故事

    作者:郎景和

    协和名医向你娓娓道来五十年漫漫从医路 150个有温度的行医故事 还原有笑有泪、真实无比的医院生活 带你体会为生命搏斗的惊心动魄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著名医学教授郎景和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从医五十年间,凝结在岁月里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作为妇产科医生,他在迎接无数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切与哀痛。他以“医者的仁心”见证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生悲喜剧,也在穿梭于手术台与病房的间隙中,生发出了关于生命与哲学的万千思考。 【名人推荐】 郎景和的路就是成功医师之路,郎景和的故事就是一位医师成长、成熟、成功的故事。作为医学生、医生,读郎景和的故事,做郎景和式的医师也许是自我修养、自我升华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读郎景和的故事,我推荐读郎景和的故事。 ——巴德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仁厚胸怀,温暖文字,珍贵史实,精湛科普,加上幽默犀利的人性针砭……本书的故事像一个个美好、动人的天使,向我们微笑走来。 ——毕淑敏 医生出身的作家 郎景和大夫善于两支笔写作,学术论著纯正,临床随笔潇洒。观后者,既有英式essay的优雅,又有中式小品文的隽永。不仅记叙了温暖的临床故事,还渗透出睿智的医学思考,流淌着共情与反思。每一次细读,都会倾倒于他超脱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海拔。 ——王一方 教授、医学人文学家 有机会编辑郎景和院士的专栏稿件,使我成了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在一篇篇短文的字里行间,我有穿越生命的感动,也常常被作者的睿智所折服。我想,有谁不喜欢有温度的文字呢?相信翻开扉页的你也是这样。 ——王硕 《健康报》社长、总编
  • 燕南园往事

    作者:汤一介、乐黛云等

    1952年秋天,北京大学从原址沙滩红楼整体迁入西郊燕京大学。当时担任副校长的汤用彤先生被分配住家在燕南园58号。乐黛云作为汤用彤先生家庭的一员,也随之住进了这座美丽的庭院。她和汤一介在这里生育了女儿汤丹和儿子汤双,送走了老父、老母两位慈祥的老人。在这里经历了种种苦难,也曾有过很多美好的时光。如今在经过多年紧张忙碌的生活之后,终于有了一些闲暇的时间来回首往事。作为儿女的汤丹和汤双也回忆起了自己在燕南园度过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往事。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的百年沧桑,表现了中国三代高级知识分子家族的心路历程。
  • 托克维尔回忆录

    作者:[法]托克维尔

    小布什的成功连任,让我们想到太多的东西,也许我们的历史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运动也曾经使那时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究竟进入到怎么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并没有定论。甚至有一位历史学家说:“1848年革命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不过,此后什么也没有改变。” 托克维尔,这位了不起的法国思想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当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留下了这部关于革命的回忆录,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珍贵的思想记录。 1848年1月,也就是革命发生的前夕,托克维尔在众议院对政客们说:“诸位先生,现在我把我深信不疑的事情告诉大家:我们正睡在活火山上,我对此深信不疑……”可是,所有人报以嘲笑,觉得他夸大其辞。 也许,今天我们也同样睡在活火山上,只是我还半信半疑。是时候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汲取智慧了。
  • 岁月

    作者:(苏)尼·布哈林

    本书从布哈林的童年写起,写到了他的家庭和亲友,写到了他的学习和爱好,写到了他的老师和同学,写到了上自沙皇下到乞丐的各种人物,写到了大自然和虫鱼花草,而写得最多的则是他对当时各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的探索和追求,他的人生观的形成过程。 本书前言 这部作品为研究布哈林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阅读这部作品的人想必都会有自己的发现,结竟布哈林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物。
  • 我的一生

    作者:(德国)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著

    一本德语“文学教皇”的回忆录;一个“20世纪最美的爱情故事”;一部一年内重版16次的德国第一畅销书! 这是一部自传,一部回忆录,但它的内容不仅仅是涉及他个人的。凡要了解希特勒执政前的德国及执政时的德国的文化和社会面貌的、要了解二战历史、特别是犹太人受迫害历史的读者;要了解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文化,特别是想了解战后德国文学生活和战后德国文学史及当代德国语作家的人品风貌的读者,那么本书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