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往矣集: 周佛海回憶錄

    作者:周佛海原著; 蔡登山編

    中共元老‧國府文膽‧汪偽要人 曾為陳獨秀、蔣介石、汪精衛身旁紅人 一生三易其主,見證民國半世紀政局 是漢奸,還是文人?是自白,還是辯解? 汪精衛偽政權關鍵人物周佛海,身為中共元老、國府文膽、汪偽要人,曾是陳獨秀、蔣介石、汪精衛身旁紅人,一生三易其主,見證民國半世紀政局。 本書《往矣集》為其自述半生經歷的回憶錄,亦為中國現代史的珍貴史料,書中揭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始末,書末並附妻子楊淑慧等人對周佛海的貼身側記,《古今》雜誌主編朱樸稱譽:「在過去十數期的《古今》中,雖名作如林,無篇不精,但是讀者所最歡迎、各方所最注意的,當推周佛海先生之作為第一。」絕版書完整再現,書前收錄文史專家蔡登山所撰導讀,帶您重歷民初百變政局的波濤風雲! 本書特色 1.本書是汪精衛偽政權代表性人物周佛海的回憶錄。 2.民國歷史的珍貴史料《往矣集》最全本,絕版書重新編校問世。
  • 康定斯基回忆录

    作者: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是画家,也是诗人,剧作家,批评家,策展人,著述庞杂,影响深远。他不仅能用调色板来传达对世界的发现,也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翻开他的文字,我们感到灼人的色彩的冲击和艺术的激情,那种源自对艺术的热爱和发自“内在需求”的高贵品性在字里行间表露得淋漓尽致。 本书写于1913年,当时画家47岁,人在中年,发现了老大师们没有发现的艺术堂奥,建立起了自己艺术世界的规则,他回想在故乡莫斯科度过的早年岁月,满怀激情地注视着未来。此时的画家,神定气闲,身心俱澄,用笔深致而沉着。 本书呈现的是关于个人成长的记忆,但绝非大师的自恋,它屡涉艺术奥义,却不只是大师艺术的注脚。
  • 闲置的皇城

    作者:[德] 恩斯特•柯德士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文学性强的纪实报道游记。 作者把我们带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畅游在老北京的茶馆、街道、商店、公园、寺庙……这本并不算厚重的旅行考察游记,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古老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它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现实。 从富有丰厚传统的传说和习俗中,从仍然有效通行的象征世界的朦胧昏暗中,从一个动荡不安的现实中,读者能领悟到一个威严的、有影响力的老北京,看到这座永恒的城市生机勃勃的画面。这幅彩色画卷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华贵与贫穷并存、陌生形式的伟大与非同寻常的诱惑共生的极富魅力的世界。 作为一名德国人,作者从其独特的视觉和人际交往出发,描述了当时的北京人、北京景,不仅有风土人情的、人文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写实描述,还有针砭时弊的议论和作者独立的、不乏深刻的思考。
  • 被遗忘的年代

    作者:谭雄飞,谭爱梅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刚落幕,年轻貌美的意大利女伯爵贝安加在广州遭捕,罪名是“协助日本之外籍嫌疑犯”。这个轰动一时的女间谍是新一军上校谭展超的元配,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特写公函,说明贝安加“尚属善良”。被宣判无罪的贝安加,以为谭展超已在国共内战中阵亡,带着四个孩子黯然返欧,后据其在华经历写成畅销十几国的小说《鸦片茶》。随着国民党在中国节节败退,一九四八年,谭展超带着第二个太太何懿娴与儿女来台,两个谭家自此离散近五十年,直到一九九三年东半球谭家子女与贝安加相见,九个月后,贝安加辞世。 本书是由东半球谭家兄妹谭雄飞、谭爱梅合写,远及其父谭展超参与的滇缅战役、国共内战,来台整军练兵,以及扑朔迷离的孙立人兵变案,近写纽约与贝安加相会畅谈,罗马寻访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以及取得广东省档案馆所藏《贝安加汉奸审判案》档案,拼凑女谍案真相的经历。原以为平凡的家族历史,却纠缠着许多动荡而传奇的民国事件。
  • 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

    作者:钟文

    这是一本典型的“实录文学”,故事主要讲述作者前往法国后的经商经历。那时他的身份已经转化为商人,需为生存而奋斗,但骨子里还是一介文人,所以钟文的“做生意”带着对各种商品(文化、人种)的分析,讲述他打过交道的生意人与客户,书中有商战、有各色小人物的传奇,讲述了他所看到的商界及政界圈子状况,还有他从商半生后的文人“生意经”。
  • 錢復回憶錄【卷一】:外交風雲動

    作者:錢復

    時間不一定能還原真相,但《錢復回憶錄》能! 永遠優雅的外交才子 - 錢復 帶您重回台灣外交史的血淚現場!【卷一】:外交風雲動 【見證歷史•1935∼1979】 ◎1969年7月7日起 「在華美軍地位協定」聯合委員會 擔任我方首席代表 ◎1970∼1972年 釣魚台事件 代表政府到各大學演講72場,平息爭端 ◎1971年10月25日 退出聯合國 擔任我方代表團發言人 ◎1978年12月27日 中美雙方發表斷交聲明 為我方代表團主談人素有「外交才子」之譽的錢復,是蔣中正「舌人」;蔣經國「駐美代表」王牌;為李登輝掌舵外交、經建;為陳水扁總理柏臺。他的四十年公職回憶錄,就是一部台灣開拓外交、發展經濟、實施民主的關鍵歷史。 承繼父親錢思亮的家學,錢復自幼受大師胡適、傅斯年等人親炙勉勵,學貫中西。台大畢業後,負笈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國際關係碩、博士學位。返國後自外交部科員基層做起,歷任外交部、新聞局、經建會、國民大會、監察院等首長要職。 走過中華民國四位總統的年代,錢復擔起多項台灣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歷史任務,他的舞台構築在國際;從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八一七公報、軍購、中美貿易失衡、江南案、修憲之種種,在國際現實下忍辱負重,臨政治危境時絕處逢生。 本書由錢復親筆撰寫,以國際觀點回望台灣四十年政治發展,並披露諸多重要史料(如中美斷交時我方因應方案、歐美各國軍購協商等),以第一手史料呈現大時代變革下的應變之鑰。
  • Persepolis

    作者:Satrapi, Marjane

    Originally published to wide critical acclaim in France, where it elicited comparisons to Art Spiegelman's Maus , Persepolis is Marjane Satrapi's wise, funny, and heartbreaking memoir of growing up in Iran during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n powerful black-and-white comic strip images, Satrapi tells the story of her life in Tehran from ages six to fourteen, years that saw the overthrow of the Shah's regime, the triumph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and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war with Iraq. The intelligent and outspoken only child of committed Marxists and the great-granddaughter of one of Iran's last emperors, Marjane bears witness to a childhood uniquely entw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her country. Persepolis paints an unforgettable portrait of daily life in Iran: of the bewildering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ome life and public life and of the enormous toll repressive regimes exact on the individual spirit. Marjane’s child's-eye-view of dethroned emperors, state-sanctioned whippings, and heroes of the revolution allows us to learn as she does the history of this fascinating country and of her own extraordinary family. Intensely personal, profoundly political, and wholly original, Persepolis is at once a story of growing up and a stunning reminder of the human cost of war and political repression. It shows how we carry on, through laughter and tears, in the face of absurdity. And, finally, it introduces us to an irresistible little girl with whom we cannot help but fall in love.
  • 我的回忆

    作者:张明远

    追述九十二年人生、七十三年革命生涯 ;从领导农民暴动到从事白区斗争;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指挥数百万军民支援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从参与领导东北经济建设高潮,到骤然跌入革命行程的低谷,从勇于投身改革开放,到老骥伏枥。 本书作者回味九十余载人生沧桑,折射出老一辈革命者的崎岖历程。
  • 政治滄桑六十年

    作者:吳江

    本書是吳江在八十歲之後寫作的回憶錄,回顧了自己從延安時期、大躍進、文革,直到改革開放以來長達六十年的政治生涯。作者以難得的直言無隱,刻畫了眾多黨內高層領導人和理論家,如胡耀邦、陳伯達、胡喬木、劉瀾濤、鄧力群、楊獻珍等,展現了錯綜紛紜的時局下黨內政治鬥爭、思想鬥爭的原貌。回憶之余,作者還從更大的歷史視角反觀曾經的個人處境,對歷史和自我進行反思,尤見一位理論家的鋒芒。 書中尤其精彩的是,1977–1982年在胡耀邦領導下的中央黨校,吳江直接參與了黨內數次重要論爭與重大文件的起草,包括文革的定性問題、關於“兩個凡是”的爭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提出、關於中國社會主義所處階段的論爭、如何評價毛澤東及其思想等等。這些論爭奠定了黨內乃至全國思想解放的基礎,直接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作為事件親歷者,作者對其間的政治角力和幕後曲折都有詳細而生動的記述。
  • 柏林日記

    作者:瑪麗•瓦西契可夫

    本書的作者蜜絲是一位白俄公主,一九四O─一九四四年間,由於德國普遍缺乏語言人才,蜜絲很快地在德國廣播電台覓得一職,之後轉往外交部情報司,在那�堜M一群後來積極參與著名“七月密謀”的反納粹核心分子共事。蜜絲對於史陶芬堡伯爵暗殺希特勒失敗,以及接下來的恐怖控制的詳細日記,成為至今對該次事件唯一的一份目擊紀錄。 此外,這也是一本與眾不同的二次世界大戰的日記,作者巧妙地交織歷史、回憶錄及自傳三種文體,而當時年僅二十三歲的蜜絲,以看似天真,其實卻敏銳老成的筆觸,透過她年輕的眼睛,探看古老歐洲的敗亡。 儘管必須面對種種人性的扭曲、邪惡,以及無數巨大的傷慟,蜜絲仍然保有她含蓄且犀利的幽默感,這不僅是本書最引人的特質,同時也是讀者閱讀本書時唯一的救贖。
  • 在人生的列車上

    作者:嚴家祺

    這本書是著名中國政治學者嚴家祺的一部半自傳。取名為《在人生的列車上》,也可以稱為《跨越人生的飛行》,但這一本書不是「幻想小說」,而是真實人生記錄,記錄了作者在北京、巴黎、紐約五十年不同人生的所見所聞。 作者說他的人生中途有一個「大峽谷」,只能「飛行」過去。一九八九年從北京到巴黎,他說他的人生經歷,不是感受到了中國與西方「兩個世界」的不同,而是進入了兩個不同世紀,感受到了「兩個人生」的不同,一九八九年就是作者人生的「大峽谷」。 本書雖不是作者的完整自傳, 但在作者的回憶中我們可重溫當代中國波譎雲詭的歷史。
  • 雨打芭蕉

    作者:吴国韬

    《雨打芭蕉: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的回忆录(1958-1980)(套装上下册)》记录的作者的弟弟1958年至1980年和父母一起居住在恩施芭蕉的那段极不平凡的经历。《雨打芭蕉: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的回忆录(1958-1980)(套装上下册)》充满了苦难和艰辛,也更充满了作者和他那整个家庭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势头。
  • 广禄回忆录

    作者:广禄

    作为民国时期新疆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广禄回忆录具有第一手史料的珍贵价值。书中对于民国新疆诸多重要人物、事件的历史,新疆等地民国时期的自然、人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特别对杨增新(时任新疆督军、省长)的内外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记录。
  • 朱自清回忆录

    作者:朱自清

    本书是朱自清的自述回忆性作品,作者本人从人生传奇、思想写作、家庭朋友三个方面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做了栩栩如生的回忆。它朴素缜密、风格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为中国自传性作品的写作树立了典范。作者从沉溺于写作与研究、讲台与书斋的文人学者,成为一个走到时代前列的斗士,其坎坷的经历、纠结的思想、曲折的道路,都笼罩着一层传奇与神秘的色彩,也让游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大众得到人生的启迪。它从大量的为人们忽视的材料中发掘出一个与印象中不同的,但又是非常熟悉的已走进无数人记忆的智者形象,会让读者重新全面地认识这位大师。作者通过自己那些极具感染力而每个大中小学生又必须读的作品,走进了几代人的记忆,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在中国人中有极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他的人生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又是一部形象的励志书。作为中国人“精神导师”的朱自清,有更多的大众读者需要他。
  • 我的抗日生活

    作者:冯玉祥

    《我的抗日生活》讲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冯玉祥将军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奔走各地,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他曾继任出任三战区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亲临前线,指挥对日对日作战,同时又巡视督察军训,向百姓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他先后游历四川二十多座县城,广泛发动献金救国运动。在八年抗战中,他体察士兵生活和民间疾苦,痛斥亲日派投降卖国罪行,揭露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以“屹然志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书中以大量史实披露了抗战中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文笔朴实无华,是一本有珍贵史料和文学价值的史书。
  • 画室──塞尚与加斯凱的对话

    作者:[法]约阿基姆·加斯凱

    在西方艺术史上,塞尚(1839-1906)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对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影响至今不衰。在塞尚之后,艺术的观察方式和作画方法都有了彻底的改变。对我们而言,他的生活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谜,本书试图从不同角度揭示这一谜底。 约阿基姆•加斯凯(1873-0921)是一位性格奔放的法国作家和诗人。在塞尚晚年,他与画家关系十分密切,两人常常会面,无话不谈。1912年至1913年,根据回忆、信件和他人的文章,加斯凯演绎出三段与塞尚的长篇虚拟对话,涉及塞尚艺术观中最重要的命题和原则,诸如自然、感觉、自然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等,成为塞尚研究最价值的一部专著。 本书插图和文件相得益彰,尤其选录了部分塞尚画作中景色的实地照片,时过竟迁,再去拍摄这样的照片已几无可能。这些照片对于研究或者喜爱塞尚的有心人来说,弥足珍贵。
  •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

    作者:吴大猷

    吴大猷老师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尚在开始阶段时,从国外学成回来的一位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他不仅在分子物理、核物理等领域中做出了世界级的重要贡献,对20世纪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大猷老师更是有划时代的影响,包括他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很杰出的科学技术人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接受了李政道教授的建议,每周分别到台北台湾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讲述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胜利之日,先后四十多年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本书对后人了解中国近代物理学由20世纪开始到今天的发展颇有益处,对了解老一辈学者在当时的艰苦努力、奋发工作的情形有很大的帮助,也必将激励后来学者更加努力地工作,使中国的物理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 囚室之春

    作者:施明德

    本書特別完整收錄長達六萬字〈施明德的政治遺囑〉!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一文命運十分坎坷,因為立論的尖銳,先是被在野人士「扣押」了數年,好不容易1990年出版了,不到三個月又被當權者查禁!幾番輾轉才得重新面市! 本書的完整出版,為歷史保存一份真實的紀錄,也為這紛亂的年代提供一條出路! 1985年,施明德宣布絕食,不達目的絕不中止,在絕食了四年兩個月之後,他獲得了自由;2006年,施明德宣布靜坐,不達目的絕不中止,這場革命將如何收場?將成為九月九日之後全世界新聞媒體的焦點! 中華民國史上,唯一一位連續被五任總統: 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先後視為「造反者」的傳奇人物! 本書收錄了施明德一生中最重要的兩篇文章〈囚室之春〉與〈施明德的政治遺囑〉。 施明德一生坐牢超過25年,有13年的時間囚禁獨居房,整個青春歲月就在暗室中度過。 1985年,為了抗議當權者,施明德在獄中宣佈無限期絕食抗議,這決心不是普通人的決心,這一絕食就是 4 年又兩個月,期間一次又一次,在他瀕臨死亡之際,他被強迫著、痛苦萬分的從鼻孔插胃管灌食達3040次,直到恢復自由!這篇被文學大師鍾肇政稱為「結結實實的偉構」的〈囚室之春〉,施明德用感性的文字寫出了勇者的無畏與不懼! 〈施明德的政治遺囑〉是1980年「美麗島大審」時,施明德在「軍事法庭」的答辯書。以文學思維始,以政治主張終,施明德呈現了他之所以成為一個人權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無論身在哪一個時代,施明德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奉獻者」。奉獻者不屬於今天、而是活在明天。 2006年,這個老革命家重新站上街頭,你可以支持他、信任他、追隨他,也可以排斥、欺凌、羞辱他,但是無論如何,你不能不先理解他──從他最深層的文字與理念開始。
  • 马克.吐温回忆录

    作者: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的回忆录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可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及亨利·亚当斯的自传相提并论。   马克·吐温也是19世纪的文学巨擘之一,即便到了今天,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也鲜有出现。这卷书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美国的风情和气息,那时的美国年轻、乐观、朴实、土气,但骨子里透着高贵。马克·吐温对自己正在着手撰写的东西感到十分自然:“我想把这本回忆录在我死了出版后,成为将来所有回忆录的范本。另外,我还想让后代人都来阅读、欣赏它的体裁形式和写作手法。这种文章排列方式和写作手法过去与现在不断比较、形成对照,如燧石与钢铁相交冒出火花般不停激起读者的兴趣。其次,在这部回忆录中我不会选取我生活中值得炫耀的片段,而只涉及到一般人生活中都会遇上的寻常经历。所以这些章节的叙述必定能吸引常人,因为它们反映了普通人自己的一种生活,人们也在这里看到了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一般的回忆录作者似乎过于刻意搜寻出他与名交往的经历。事实上他自己、他的读者对他与一些无名小辈间的交往同样感兴趣,而且这类事情比起他与名人们的邂逅要多得多了……”。
  • 吴湖帆文稿

    作者:吴湖帆

    这是《吴湖帆文稿》,是我受吴元京先生的委托,根据上海图书馆所收藏的湖帆先生遗稿以及书跋整理而成的。这些手稿,历经岁月沧桑,已残损不全,但它们难能可贵地为我们保留了美术大师吴湖帆生活历程中的一段起初记录,因而弥足珍贵。   《梅景书屋随笔》和《私識心语》原稿本各存一册。前者为谈书论书的札记,后者是作者在抗战后至解放初这一时期内的词作,多为感慨时事之作,有着舆《佞宋词痕》完全不一样的内容。   《梅景书屋书跋》则是由整理者以上图馆藏的碑帖、尺版、抄稿本中辑出编成的,这些大部分已被列为国家等级文物的善本,都曾经是梅景书屋收藏的珍品。   收入本书的《吴氏书后记》则比较特殊,它是湖帆先生手订的一部辑稿,辑録了曾经吴氏收藏的历代名后上的各家题跋,以及湖帆先生自已所作的题跋。考虑到这些书后作品几乎都是中国经后史上的名作钜跡,其题跋也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因而对繪书史研究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作用,所以把它一並编入了这部文集。遗憾的是,这部《书后记》原稿应该有十一册,第一册为吴大澂书作,第二至十一册为《梅景书屋书后记》十卷,现在缺去了第三、第八两册,即《书后记》的第二、七雨卷,只剩下了九册。因为这九同稿本为謄清稿,只有部分出自湖帆先生手筆,故而对其中的错字直接作了校改,不再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