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回忆录

  • 我的留学记

    作者:吉川幸次郎

    本书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专家吉川幸次郎的回忆录.内容包括:1.留学回忆.对于1928-1931年在中国北京留学期间的访谈回忆录,记载了民国时期中国学术界的动向和北京南京等地大学著名教授的学风掌故.2.中国印象追记.对于当时接触的中国社会风情\书坊书肆\学者人物等的追记特写和理解评述.3.中国文学论.对于中国文学的总体性描述.
  • 蹇蹇录

    作者:陆奥宗光

    本书无异是他从事侵略活动和阴谋外交勾当的自供状。作者站在日本统治者的立场,详细地叙述了自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阴谋侵占朝鲜、发动中日战争、直至俄、德、法三国进行干涉、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为止的全部经过。书中恶毒地诬蔑中朝两国人民,有意地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企图掩盖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但是作者将本书题名为《蹇蹇录》,就足以说明他一心要表白其“忠君报国”之忱以讨功邀赏,因之也将其拚力效命的罪恶侵略活动暴露出来了。本书提供了一些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和中、朝以及欧美各国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资料,作为一部反面教材,可供研究近代史的同志批判参考之用。
  • 东史郎日记

    作者:東史郎

    這是一部特殊的、深受世人關注的日記。 《東史郎日記》案是一起為期六年至今仍沒有結束的訴訟;是一樁涉及六十多年前歷史而又未能按歷史真實審理的並非普通的民事訴訟;也是人類的良知、正義與堅持反動歷史觀的邪惡勢力之間的一場持久的較量。《東史郎日記》的出版與發行,既是為關注和支持東史郎的廣大讀者提供一份珍貴的史料,又是對東史郎先生正義行動的肯定和支持。 當然,由於當年的東史郎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其日記中所反映的立場、觀點是帶有軍國主義思想色彩的,這就需要我們用歷史的眼光來審視和閱讀這本書。 本著尊重作者和忠實於原著的原則,我們要求譯者對作者提供的日記手寫原稿全文進行直譯,不作更改。只是考慮到日記中所涉及的人多數還健在,所以,我們對其中的人名做了一些技術處理。原稿中的原有人名保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 本書正文中插圖均為東史郎手繪。書中照片均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 我与岩波书店

    作者:[日] 大冢信一

    岩波书店1913年(大正2年)由岩波茂雄创办。时至今日,岩波书店以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学术书籍以及哲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等各种讲座为中心,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出版活动。“岩波文库”、“岩波新书”分别具有80年和70年的历史,受到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广泛欢迎。岩波出版的夏目漱石、森鸥外等日本著名作家的全集,西田几多郎、和辻哲郎、柏拉图、黑格尔等日本和外国著名哲学家的全集,《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日本近代思想体系》等已有定评。在儿童书籍方面,翻译、出版了众多的世界名作,受到几代读者的爱戴。在美术书籍方面,也出版了《奈良六大寺大观》、《大和古寺大观》等,并和国外合作出版了《梵蒂冈图书馆馆藏•摹本版系列》,还出版了国内外著名摄影家的作品集。在辞书方面,《广辞苑》(现为第六版)被认为是日本的国民字典而著名。除此以外,岩波书店还出版了各种辞典。岩波旗下的杂志《世界》、《思想》、《文学》、《科学》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 此生名为李香兰

    作者:(日)李香兰

    《此生名为李香兰》一书,是李香兰在《日本经济新闻(早刊)》上连载的专栏文章结集,也是这位传奇女性的自传(非合著)首次在中国出版。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若将历史视作个体人生的总和,那么《此生名为李香兰》或许便可称为我眼中的昭和历史的一个侧面。
  • 李香兰—我的前半生

    作者:[日] 山口淑子,[日] 藤原作弥

    四十年代,李香兰与川岛芳子曾是闻名中外的两大女间谍案犯。当时,国民党政府已将中国人冒充日本人的汉奸特务川岛芳子判处死刑。在准备以“文化汉奸”和“间谍嫌疑”问斩李香兰时,突然她拿出了日本国的户口簿……
  • 我的朋友鲁迅

    作者:(日)内山完造

    在这本书中,你所了解到的是一个不同于教科书上的鲁迅: 他和我们一样讨厌蚊子 —— 老版,即便都是吸血动物,我最讨厌蚊子了。嗡嗡嗡的,吵死了。吸饱了血肚子鼓鼓的,也不怎么动只会慢慢地转来转去。那样子, 真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摘自本书《先生那些话》 他也会像孩子一样发牢骚— — 老版,《海上述林》还没到吗?都已经十月份了,这帮人都在搞什么啊?明明说好五月份出版的,这态度简直就是马马虎虎嘛……你们是打算等读者也死掉吗? ——摘自本书《先生那些话》 他是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 随着海婴一天天长大,时不时我就会看见先生手上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珞玩具回家,而且先生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 ——摘自本书《“爸爸、妈妈、弟弟”》 他也会哭—— 《阿Q正传》发表的时候,先生受到全国各界反对派的攻击,处于孤军奋战的最艰难时期。记得正是那时,先生给我看了一首他的述怀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自嘲》 当时听完先生的解说,我哭了。抬头看先生,他也正在哭。但是,他的眼泪绝对不同于我的眼泪。 ——摘自本书《参观鲁迅故居》
  • 爸爸黑泽明

    作者:[日]黑泽和子

    生活和事业是两码事,事业上成功的名人,不一定生活上也令人羡慕。 生活中的黑泽明有时令人觉得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 这就是传记的作者、黑泽明的女儿黑泽和子女士传递给读者的信息。 被誉为“电影界的武士”、“电影界的天皇”、“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的黑泽明,在他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总共导演了三十部影片。他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的亚洲电影人。他引导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素有“东方启示”之称。 黑泽明的一生是多彩的,极富戏剧性。作者从女儿这个与世人不一样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别样世界里的黑泽明。 黑泽明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尊称。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 日本“武士”化身的黑泽明在他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他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被誉为“东方的启示”。黑泽明最大的成就在于亚洲几代电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正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美国《时代》上所评价的,“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风格”,黑泽明以88年的兢兢业业完成了自己的“东方启示录”。 本书作者从女儿这个与世人不一样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别样世界里的黑泽明。
  • 艺伎回忆录

    作者:Arthur Golden

    从渔家孤女千代到京都名艺伎小百合,她的命运,如同漂浮在潺潺流水上的片片落花,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优雅而精致的艺馆是富人声色犬马的天堂,却也是小百合每天要直面风刀霜剑的地方。将军、男爵、会长、医生……男人们或贪婪或深邃的目光,织成了一张她赖以生存又难以挣脱的网。 生存在夹缝中,小百合的心里总还有个角落,藏好了一段或许永远无法兑现的爱情。当智慧与耐心逐渐超越美貌而日益凸现,奇迹是否终将诞生?那个梦里呼唤过千次的身影,是否终将浮现在繁华落尽的地方?
  • 阿朝来啦

    作者:(日) 黑柳朝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的母亲阿朝,以感恩之心和粗浅语言讲述童年旧事,讲述与小豆豆等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件件平凡朴素的家庭趣事,一个个小豆豆成长的“秘密”,无不感人肺腑…… 妈妈语录 ◎养育植物也和养育孩子一样,不浇水不行,浇多了根会腐烂。 ◎“父母”这个词,真是既让人感恩不尽又心酸不已啊! ◎我并不希望一个人幸福,我只想和大家一起幸福。 ◎要是孩子什么都按照父母说的去做,这个孩子便不可能超越父母。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人,不循规蹈矩难道不是很有必要的吗?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度过拥有爱的一生。 ◎与其说我们想成为有责任心的父母,或者想教育好孩子,倒不如说我们仅仅是一对很单纯的父母。 ◎我从不对孩子吼叫,也绝不打孩子。 ◎对于“摸熨斗很危险”之类的事,我的做法是:让孩子稍微碰一下熨斗试试,然后说:“你看,好烫好烫吧?” ◎大人形形色色,小孩有各种各样的也丝毫没什么不可思议的。 ◎失败算不了什么,敢于挑战的精神与勇气,才是真正美好而又可贵的东西。
  • 我的父亲手塚治虫

    作者:[日] 手塚眞

    他是日本故事类漫画的开创者、现代日本动画的先驱者;他创作的众多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火鸟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他让日本漫画有了国际声誉,为电视动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用自己的画笔给全世界喜爱漫画、动画的人们带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欢乐。 他,就是独一无二的手塚治虫。 本名手塚治的他,为何以“虫”来起笔名呢?同时面对多家杂志的约稿,他是以怎样超人式的创作方法赶稿的呢?他为何要戏弄催稿的责编,又为何要在儿子导演的短剧中客串出演呢? 在长子手塚眞的笔下,你将了解到更立体、更有人情味儿的手塚治虫,感受一代大师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
  • 我与北野武

    作者:(日)岛田洋七

    《我与北野武》写的是:令整个亚洲口耳相传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竞源自著名导演北野武的一句无心之言?刚刚入相声行的岛田洋七与北野武偶然相遇,由此开始了一段非同寻常的交情。 两个天生艺人,一个成了改变时代风潮的相声王,一个成了以“暴力之美”闻名于世的大导演。 但谁能知道从藉藉无名到红极一时背后的眼泪与艰辛? 谁又能体味从名满天下到落寞萧瑟的无奈与凄惶? 唯有他们一路扶持相倚……
  • 蛤蟆的油

    作者:[日]黑泽明

    日本民间流传:有一种蛤蟆,外表特别丑,将其放在镜前,蛤蟆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样子,就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黑泽明晚年回首往事,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孩提时愚钝爱哭;少年时以“剑客”自居,同时痴迷于阅读、绘画和电影;青春里四处碰壁,迷惘徘徊;偶然踏入电影界,成为导演…… 黑泽明坦然面对过往,将人生甘苦、艺术感悟娓娓道来……
  • 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

    作者:袁劲梅

    “我唯一的能耐,是用故事说出常识。” 16篇小故事主题鲜明,不愠不火也不矫情做作,粉饰太平,有些是她自己的经历,有些时别人的经历,它们个个自有灵性,散落各处,多有人苦苦寻觅,此次集结出版,以飨读者。 当世界变得锱铢必较时,作者告诉我们:看见自己的小,人们就能心安理得地做着小事了。 编辑推荐 1、演员陈坤、歌手张靓颖、媒体人杨锦麟、学者费勇、作家绿妖 等转载推荐,借以呼唤社会良心回归。 2、“我必须告诉长江和长江边的不肖子孙我父亲的故事。我父亲到死对长江都是一步三回头。我希望等到人们总算懂得该向自然谢罪的那一天,会想起我的这些故事。”——袁劲梅
  • 尋找家園

    作者:高爾泰

    風物依舊,新世界不新,好像舊世界的延伸,只是沒有了家。——高爾泰   一個理想主義者對尊嚴、美學與自由的追求   美學名家高爾泰生死歌哭之作   2007年獲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當代漢語貢獻獎」   被譽為當代散文最美的收穫之一   你很久沒有看見這樣一部作品了。文字可以如此簡單又無比優雅,情感可以如此清簡又無比飽滿。原來故事可以這樣講,原來歷史可以這樣看,不用吶喊,不用悲泣,卻讓你懂得!從內心裡真正懂得。   本書共三卷。   第一卷【夢裡家山】,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一個角落裡的一段歷史。江南小城,抗戰逃難,深山小村,戰後還鄉,政權易手,「土地改革」、「鎮反運動」……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安排他外出上學。孩子在外想家,故園家破人亡。   第二卷【流沙墜簡】,寫一個大學生在「肅反運動」中,因「思想問題」被審查,畢業後分配西北,被打成右派,送往戈壁灘上一個關押著三千多人的右派集中營「勞動教養」。不到三年,已有兩千多人死亡。他偶然倖存,得以回到社會,成家立業。文革中又被揪舉,再次家破人亡。   第三卷【天蒼地茫】,寫「新時期」一個獨立知識分子的命運。「平反」、「歸隊」以後,因違反「四項基本原則」,被「清除清神污染」,禁止教書和出書。後來又被國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稱號。再後來又以「反革命宣傳」被捕入獄,出獄後逃出中國。   高爾泰說:「除了活著,還有更多。更多之一,是意義的追尋。」又說「在這資訊滔滔,文字滾滾,每天的印刷品像潮水一樣漫過市場貨架爆滿的日子裡,我一再囑咐自己,要寫得慢些,再慢些。少些,再少些。」他的文字清麗,飽滿而沉重,書中有控訴、有寬容,也有對現實的詰問與超越歷史的思考,使人看見潔白底下的黑暗,以及黑暗底下真正的潔白。面對歷史與過往,高爾泰選擇了寬恕,但對於現世,他卻以剛直的秉性,發出了「絕不妥協」的強音!
  • 往事並不如煙

    作者:章詒和

    這本書描述大時代一群知識分子的命與運,道盡了人性的複雜…有亮點、也有幽暗。作者由諸多歷史片段著手,組成一個個悲壯的場景。濃彩重墨間,呈現出歷史的真、人生的幻。 「書是獻給我父母的。他們在天國遠遠望著我,目光憐憫又慈祥。」。 章詒和以晚輩的眼光側寫父母的友人──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康同璧、聶紺弩、羅隆基等人,他在中國大陸「反右」及「文革」的血雨腥風中,整肅、清算、鬥爭的紅潮席捲下,受迫害的、參與迫害的,這些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與人性的幽微曲折,在她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與溫厚的學養,將其風骨刻畫出來,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光雲影。
  • 牛棚杂忆

    作者:季羡林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干校六记

    作者:杨绛

  • 留德十年

    作者:季羡林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 比我老的老头

    作者:黄永玉

    大艺术家黄永玉眼中的大艺术家是什么样的呢?80岁的黄永玉老人在这本散文新作《比我老的老头》中,给我们讲了那些比他还老的老头的故事。在这本具有黄氏独特风格的书中,一代“鬼才”黄永玉用风趣且另类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他相识的那些“比他老的老头”:钱钟书、沈从文、李可染、张乐平、林风眠、张伯驹、许麟庐、廖冰兄、郑可、陆志痒、余所亚、黄苗子……这些群星般闪亮的名字辉映了中国20世纪中后叶至21世纪的文化天空。 唉!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 ——黄永玉 “文革”过了,我们下了三年乡又回到北京城了,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我和一些人被调到北京饭店去参加十八层新楼的美术工作。我没有画画的任务,只做了一些计划书的书面构想,比如哪一层会议室画些什么,摆什么,什么格式,请谁搞谁画最合适之类设想。也不一定按时上班。做具体工作的都是海内高手,我分内的工作也不怎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