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意大利
-
Invisible Cities
Imaginary conversations between Marco Polo and his host, the Chinese ruler Kublai Khan, conjure up cities of magical times. “Of all tasks, describing the contents of a book i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in the case of a marvelous invention like Invisible Cities, perfectly irrelevant” (Gore Vidal). Translated by William Weaver. A Helen and Kurt Wolff Book One of the world's best storytellers, Italo Calvino (Invisible Cities) pinpoint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e universal values for literature. Here are his works, methods, intentions, and hopes. -
質數的孤獨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義大利出版史上,最驚人的處女作暢銷紀錄。兩年銷售逾120萬本,上榜近100週 ☆ 34國版權售出,暢銷全歐逾500萬本,在西班牙成為唯一超越《龍紋身的女孩》與《暮光之城》的小說 ☆ 義大利最高文學獎「史特雷加文學獎」得獎作 ☆ 於義大利掀起三十世代讀者的迷戀狂潮,書迷們甚至在城市各角落塗鴉書中佳句。 他們就像一對中間只隔一個數字的「孿生質數」,如此相似、如此接近,卻又永遠無法真正靠在一起......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青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艾莉契討厭滑雪,卻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去上滑雪課,因此遭逢了生命中最大的意外。 馬提亞有一個智能不足的雙胞胎妹妹,父母卻總是硬將他們綁在一起。當終於有同學願意邀請他們去參加生日餐會的那天,馬提亞做出了讓他一生懊悔的抉擇。 兩個人生曾經面臨缺憾的青少年,在另外一場生日會上相遇了......他們如此相像,卻又如此不同;如此接近,卻又難以真實碰觸,像兩個「孿生質數」,緊密卻又非獨自存在不可。他們,究竟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這是個關於童年經驗、孤單與愛的動人故事。看完之後你會想問:當你愛上另一個人時,是否還能保有自己的完整性?為何越是相愛的人,卻越是無法彼此靠近? 26歲便和安伯托.艾可同樣榮獲義大利最高文學獎的裘唐諾知道,生命,是由殘缺不全卻極為珍貴的片段所組成的。而這一切的不完美,讓我們不得不陷落在整個故事中無法自拔。 [名人推薦] 《聽說》電影導演 鄭芬芬、名主持人 蔡康永、旅歐作家 韓良憶、作家 彭樹君、作家 鍾文音、作家 郝譽翔 ◎驚豔推薦 書評 ☆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把兩個主人翁比喻為永遠無法靠近在一起的質數,就已經為故事奠定了一種神秘、哀傷的氣氛,可是這種氣氛卻又因為兩個質數的撞擊而帶來一絲希望與溫暖,於是閱讀的心情就在主角的孤獨與受創中糾結著,卻又在他們彼此的陪伴與撫慰中獲得釋放,使得你無法不關心他們、無法不為他們自虐、絕望的存在擔憂、也無法不為他們找到站起來的動力而喝采;就像宇宙中的數學,雖然深奧,卻美麗非凡。──《聽說》電影導演 鄭芬芬 ☆ 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一開始它的聲音是低沉的,最後的結局卻爆發開來;這是一部精緻、同時卻又非常可怕的傑作。──義大利IBS網路書店 ☆ 保羅.裘唐諾的寫作天分,在這本初試啼聲的作品中,已如同閃電般地向我們證明了。──義大利《閱讀的技巧》 ☆本書以精采非凡的故事,完全展現了青少年的敏感與易受傷害,它不用大哭大喊的方式,但卻讓讀者看到了其他人沒有看見的地方。作者知道要如何去說一個故事,他了解要把所有傷害的來源,用一則細小的事件精準地描述出來,充分顯露出他是一個了解生命完全是由殘缺不全卻極為珍貴的片段所組成的人。──義大利《共和報》 ☆ 天才之作......每個人都能在裘唐諾的書中,發現一小部分的自己。──義大利《日報》 ☆ 一本完成度非常高的書,其所有的成就都是名不虛傳……一部憂鬱但美麗非凡的小說。──英國《衛報》 ☆ 史特雷加文學獎(義大利的曼布克獎)最年輕的得主,用他清新、令人心碎的精準文字,探討了創傷與罪惡感能如何破壞一個人情緒的穩定度,以及如何令受害者沉浸在不安與失落中......一部令人驚訝的作品。──英國《每日郵報》 ☆ 感動人心......精采好看......低調而優雅。──《泰晤士報文學特刊》 ☆ 一則優雅的寓言......書中不斷出現的孤獨與渴望,透過俐落與靈活的文字而閃閃發光。──英國《展望雜誌》 ☆ 作者才26歲,卻能夠建構出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會觸動你的心靈好幾天,而且當你闔上這本書,將它放在床頭櫃上時,還會讓你為兩個主人翁無言的絕望感到低迴不已的故事。──讀者 克莉絲汀娜 ☆ 這本小說的銷售數量出奇地好,但是絕對不可以把它定義為「商業利益下的產物」,不管是從這本小說的風格結構、或是它的內容而言。小說的用語通俗白話,摒棄了委婉迂迴與堆砌詞藻的文體。內容很簡單、很實在,故事的描繪非常生動,充滿了靈魂。情節則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藝術手法,非常成熟。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讓作品本身活了起來。我認為,這是少數幾本內文品質與銷售結果成就一致的佳作之一。──讀者 強納森.史奇沙羅 ☆ 我和所有支持「這是一本會讓人一口氣看完的小說」這種說法的人意見一致,我非常高興、也很訝異,這本小說竟然能同時吸引年輕讀者與像我們這樣的大人。書中的情節所提到的現實性,非常地中肯又嚴謹,讓兩個年代的讀者都一致地認同這本小說的價值。──讀者 唐娜羅莎 ☆ 我是個十四歲的女孩,我必須說這是一本深深觸動我心的小說。大家似乎都對書中意外的結局感到很失望,我也希望能有個快樂的結局;不過我覺得作者是要讓我們留下一點期待,而且根據我的看法,這本小說還沒有結束……至少我是這麼希望的!這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小說!──讀者 安東妮拉 -
若非此时,何时?
【编辑推荐】 1、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也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是“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被卡尔维诺称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2、《若非此时,何时?》基于莱维友人讲述的真实故事,但莱维的意图并非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重构一支被遣返意大利的武工队的历程,其中有虚构,但也确凿可信。普里莫•莱维以生动的细节,捕捉了东欧的风景和人物,也形象地描绘了被战争蹂躏之下的欧洲的悲惨荒凉。最后,他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关于人类精神的力量和才智的颂歌。 3、《若非此时,何时?》是普里莫•莱维唯一一部虚构作品,获意大利最高荣誉文学奖,入选《西方正典》附录书单《混乱时代:预言经典》,同名电影《若非此时,何时?》将于2016年上映,由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库斯图里卡执导。 【内容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日里,一队饶有胆魄的犹太人武工队一路从俄罗斯走到意大利,朝向巴勒斯坦这个终极目的地。这些武工队员向纳粹清算个人仇恨之时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炸火车、拯救集中营里最后的幸存者、在难以名状的毁灭之前赢得小小的胜利…… 数年的磨难令这些流亡中的人硬起心肠,却不曾使他们自觉卑屈。他们是一个文明的幸存者,尽管这个文明几乎不为意大利人所知,又差点儿被纳粹连根铲除。虽然困顿,这些幸存者依然深知自己的尊严所在。 我欲向那些犹太人致敬,无论寥寥数人或人数众多,他们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奋斗里重新找到尊严和自由。 ——普里莫•莱维 【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怎么让年轻人了解纳粹大屠杀,让他们读读普里莫•莱维的书。 ——《华尔街日报》 如果一位化学家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上帝帮帮那些作家们吧。 ——《卫报》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他将欧洲犹太人的两极生活放在一起作对比,莱维先生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无可抵挡的、史诗般的气质,这成就了他最好的作品。莱维又一次呈现了我们在他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的特点——对全人类的悲悯。 ——《纽约时报》 普里莫•莱维是那种罕见的人物。他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书写他的经历的同时,又能保持一种平衡和协调感……随着他的叙述,历史的真相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 ——《旧金山纪事报》 莱维让我们感到一个人不仅要作为受害者活下来,更要作为一个“必须追求卓越和知识的人” 去争取生存的权利。不能读懂这部作品就好比任由人类经验的长河流向遗忘。 ——《芝加哥论坛报》 尽管他书写的是痛苦和悲惨,但莱维用作家的技巧让事物变得清晰,并一一呈现了他所见到的事实。最后的结果是,他的书能让读者更理性地去思考暴虐。 ——《大众读者》 一位杰出的作家已经出现,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他的正直、他的尊严、他的人性,以及他那严格的标准。 ——H•斯图尔特•休斯《纽约时报》 他是我们的但丁。他的三部曲(《活在奥斯维辛》《再度觉醒》《缓刑时刻》)是一部现代的伟大著作。 ——休•尼桑森《今日美国》 恰巧他并非一个喜怒无常的作家。如果你偏爱奥斯汀式的主人公,又不爱平常艺术家抑郁、不安以及由此带来的贫穷,他会是对你胃口的浪漫英雄。普利莫•莱维的大屠杀回忆录是20世纪顶尖的文学作品,但他最伟大的作品却是他本人。 ——莫娜•辛普森 《美国大西洋月刊》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卡林•罗马诺 《纪事报》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保罗•奥布莱恩 《社会主义评论》 -
邪恶之路
长篇小说《邪恶之路》(1896)是格拉齐娅·黛莱达的成名作。它以撒丁岛乡村为背景,描写青年雇农彼特罗大胆追求女主人玛丽亚,两人坠入情网,但因为门第悬殊,玛丽亚改变初衷,嫁给了则主佛兰切斯科,彼特罗走上了邪恶之路。 黛莱达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爱情与道德、罪与罚的冲突为切人点,展示了撒丁岛古老的文明和宗法制下的乡村生活,以柔婉清逸的笔致叩动读者的心弦。 -
Difficult Loves
除了卡尔维诺还有谁能如此准确和优美的捕捉普通人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并将现实和幻想熔于一炉?一个面包店里的小偷,一个小酒馆里的狂热夜晚,一个陷入性幻想的年轻士兵,一个游泳时发现比基尼泳衣掉了下半截的中产阶级妇女--所有这些都被卡尔维诺的如花妙笔写成了一篇篇杰出探索人类内部复杂世界的小说。在这些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杰作中,卡尔维诺描写了当对爱的自我欺骗和幻觉(经常是自我恋爱)被揭破时,那些觉悟和警醒的瞬间。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年英语第一版,William Weaver, Archivald Colquhoun, 和Peggy Wright翻译。 Who but Italo Calvino could blend realism and illusion to capture so precisely and so elegantly these moments in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A theft in a pastry shop, a frenzied evening in a tavern, a young soldier caught up in a private fantasy of seduction, a middle-class woman who discovers while swimming that she has lost the lower part of her bikini—all are transformed by Calvino's consummate artistry into stories that brilliantly explore intricate interior worlds. In these classics of the 1940s and 1950s, Calvino depicts instants of recognition and alarm, when cherished deceptions and illusions of love—frequently self-love—are stripped away. Published by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3. Translated by William Weaver, Archivald Colquhoun, and Peggy Wright. -
美洲豹阳光下
这是第一本在卡尔维诺过世后出版的书。书中收录三则短篇故事,在1972年至1984年间曾完整或部分发表。当时卡尔维诺计划将这三篇放入以五感为主题的书中,但关于视觉及触觉的另两个短篇未及完成。 在这三篇小说中,三种感觉(味觉,听觉,嗅觉)主宰了主人公的生活。《美洲豹阳光下》里一对夫妻为了在一种辣椒和外国香料做的菜肴中,找到性爱和精神恋爱的微妙结合,去墨西哥旅行。《一位倾听的国王》里登基的暴君既是权利的囚徒,也是耳朵的囚徒,因为他巨大宫殿里的回声带来各种关于判决、爱情和阴谋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名字,鼻子》里一位见多识广的男士苦苦琢磨时髦的香水,只为找出一个戴面具的神秘女郎留下的香味;南美草原上的原始人类用鼻子辨别异性;而在伦敦一个吸毒的摇滚歌手则像一只发情的野兽,一位女士的气味使他展开了疯狂的寻找。 -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关于二战经历的小说。作家具备同时具备化学家和作家两个灵魂,用二十一种元素截然不同的特性,在化学世界、生活世界和词源学之间建立了微妙的隐喻和类比。在莱维的文学世界里,只有通过非生命的物质,我们才能理解生命。 《元素周期表》也和莱维其他直接反思奥斯维辛罪恶的作品截然不同——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需要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祛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 击败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卫报》 化学对于莱维来说,也是一所 “政治的学校”。 ——《纽约时报》 -
佛罗伦萨乡间生活
“这是魔法一样的生活” 让日本王太子妃雅子都赞赏不已的生活情境。 一个日本女人,远嫁到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在阳光普照的佛罗伦萨开始了她在日本城市中无法想象的乡村生活,大到和家人一起建造山上的房子,小到从简单的蔬菜开始种田、养一窝可爱的小鸡相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托斯卡纳迷人的四季中。欣赏着春天窗外绿色的田野,感受到初夏大自然的恩惠,在秋天的林中散步,冬天自制好吃的普利亚风味蜂蜜杏仁糖,意大利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对工业化的担忧,所以要与邻居们团购绿色无公害食品。原来,与天、地、自然万物共同生活,是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的。 人与自然,原本就密不可分。 托斯卡纳州位于意大利中部,拥有蜿蜒起伏的山丘和美丽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被称之为“一幅美丽的画”。佛罗伦萨,又称精致之城、百合之都,它是田园风格神话《达芙妮》的盛大舞台,是托斯卡纳州的首府,保存了大量文艺复兴时代的遗产。 -
十日谈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讽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本书是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全译本,保留了原著古朴、精练、生动的语言风格。 -
艾可談文學
十八堂貫通古今的文學課, 集艾可二十年思想精華之大成, 看大師艾可如何談文學、品大師! 走進波赫士的巴別圖書館,只見喬伊斯正與但丁、阿奎那進行著對談,王爾德在一旁朗誦箴言警句,斯湯達爾白描著朱利安那顆子彈,普魯斯特臥坐思索文體風格,而艾瑪?包法利則憂鬱地牽著福婁拜…… 在當代記號語言學大師艾可的召喚下,文壇大師齊聚一堂。學識淵博的艾可,以不同於一般文評家的跨領域角度品評名作,從近代的喬伊斯、波赫士、王爾德,一路談到中世紀的但丁、拉伯雷,乃至更久遠的亞里斯多德……艾可精闢的分析諸多古今呼應的重要文學概念、文學名作反映的恆久人性追求以及文學內蘊的歷史進程。全書文采飛揚、思路通達,展卷之間,有如親臨一堂堂大師的文學課,令人嘆服。 尤其最後一篇〈我如何寫作〉,更可以說是一篇『偉大長篇小說的生成指南』。艾可的小說素以結構巧妙、高深難懂著稱,每一出手都是重量級巨作,看艾可如何親自講述自己的創作過程以及概念形成的每個關鍵,無論是艾可迷、文學愛好者、研究者,還是有意投入寫作的人,都絕對不能錯過! -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埃默里大学所作现代文学讲座的四篇演讲稿汇集而成。1980年,艾柯出版第一部小说《玫瑰之名》已年近五十,如今他年逾古稀,在这些“自白”中回忆作为一名学者的职业生涯,以及作为一位小说家的最近的工作,并探索二者富有成效的关系。 艾柯探讨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话题:小说和非小说的边界是什么?何为创意写作?小说家如何写成一本书?我们为什么会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困境动容?虚拟人物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艾柯考量作者、文本和诠释者的关系,以作品为例具体解说他的创作手法,如何构建笔下精确入微的虚构世界。他也没有忽略自己的“清单”怪癖:文学清单以其“潜在的无限性”,成为作者重新筑造世界的方式。 艾柯一生的阅读、研究和创造横跨了不同的语言、时代和领域。作为过去三十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依然感觉自己像个业余爱好者——这为本书所有页面注入满溢的活力和渴望。这个“年轻”的小说家全面坦白自己的创意世界:关于艺术虚构的启示,关于文字力量的智慧。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N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 -
荷马,伊利亚特
《荷马,伊利亚特》——全球名家“重述神话”写作行动的重头戏。亚历山德罗·巴瑞科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小说化,通过二十一个不同角色的声音,再现特洛伊战争的壮观场面。从克鲁赛伊丝的回归到赫克托耳的入葬,读者能透过双眼目睹战争全貌,通过心灵感受到传唱了三千年的史诗的真谛。在这部作品中,巴瑞科更加注重人性的刻画和情节的编排,在保留了原著精华的同时,将故事构架得更为完整与合理,并赋予其浪漫的质感与气息。 -
约婚夫妇
小说以十七世纪早期米兰暴动、三十年战争和大瘟疫为背景,以农村织工伦佐和农家姑娘露琪亚这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和争取自主婚姻的斗争为主线,描绘十七世纪意大利各阶层人物及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反对异族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要求,小说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记载当时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 在意大利,本书如同但丁《神曲》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民大众极为珍视和喜爱它,是意大利古典文学的瑰宝。每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曾在学校里琅琅吟诵过它的精彩篇章。本书也深受我国读者欢迎和喜爱。 -
蛾摩拉
新闻记者罗贝托·萨维亚诺出生在那不勒斯,十三岁就目睹克莫拉杀人,他靠着一台可接收警方频道的收音机和一辆摩托车,在帮派内斗期间穿梭杀戮战场,留下翔实、血腥的现场记录。他秘密搜集该组织的犯罪手法,融合小说与非小说,写成这部大胆而重要的调查报告类文学作品,难以归类的笔法使他成为备受瞩目的意大利文坛新星。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克莫拉是欧洲目前势力最大的黑帮组织,其规模是西西里黑手党的五倍,比西班牙埃塔组织和爱尔兰共和军加起来还多,但罪行却鲜为人知。克莫拉强大的资本运作几乎触及全球经济,遍及机械制作、高级时装、禁药与有毒废弃物处理等产业,全面渗透那不勒斯、全意大利乃至全世界的社会经济脉络。萨维亚诺笔下的那不勒斯是一座臣服于罪恶的悲情城市,他以文字作战,指名道姓,言人所不能言,如铅锤般重击克莫拉的心脏。书名取《圣经·创世纪》中“蛾摩拉堕于暗冥,复活于欲望之国”之意,然而深爱家乡的萨维亚诺毋宁说更像挑战巨人歌利亚的少年大卫,也成为人们传诵的英雄人物。 -
微型世界
这是一部具有随笔风格和哲理思辨的游记式小说。作者的出生地的里雅斯特地处意大利、奥地利和南斯拉夫三国的边界地带,历史上曾经被德意志人、斯拉夫人、意大利人占领,因而在文化和政治上深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使其居民形成复杂的种族和国家观念。“我”引领读者游历了这个有着鲜明的多元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地区,触及了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一个既是种族冲突的焦点、更是异族文化交流的汇聚点的的里雅斯特,而这也恰恰是中南欧这个冲突多发地区的缩影。 小说上起罗马帝国,下至二十世纪中后期,构成作者笔下这个“微型世界”的,都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命运,总是随着无形的边界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同时,动物、植物、历史、自然等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这个“微型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把它们拟人化,让它们思想、说话。“微型世界”折射出了每一种存在重大的、意味深长的、不可重复的意义。 -
外公是棵樱桃树
没有刻意的教化,没有深奥的哲理。樱桃树象征家庭与生命的延续,智慧与勇气的传承,也如冬阳春雨,隐喻平凡的人生。这样的一本好书,字里行间焕发的亲情,就像一颗颗的樱桃,甜蜜多汁呀!—亚马逊网站 托尼诺是个普通的小孩儿,他有天真顽皮的时候,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但和其他小孩子不同的是,他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外公。 托尼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善于观察与思考,在外公耐心的引领下,他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樱桃树的呼吸声、山雀妈妈喂饱山雀宝宝的叽喳声、蜜蜂吸饱花蜜的嗡嗡声……这些平常不易发觉的声音,在闭上眼睛注意倾听下,竟是如此清晰动人。外公还教托尼诺如何与动物相处。 托尼诺在普通孩子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坚强的心。当外公一天天老迈,政府因为修路而要砍倒樱桃树的时候,他成了捍卫樱桃树的小英雄。因为樱桃树并不仅仅是一颗树,它是家庭与生命延续的象征,更代表了外公的精神。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外公 第二章 我的外婆 第三章 外公的菜园 第四章 心中的刺 第五章 狂欢节 第六章 没有颜色的房子 第七章 照片 第八章 樱桃树 -
十日谈
《十日谈》是世界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小说家乔万尼.卜伽丘(1313-1375年)。作品描述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斯流传瘟疫病时, 十个青年男女逃到郊外别墅居住,他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 每人每天还要讲一个故事,住了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 因此得名《十日谈》。卜伽丘把这一百个故事镶嵌在一起, 使其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互相联贯,组成一个整体,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服从于统一的主题。 这部作品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和完宗教会的虚伪, 在中世纪欧洲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权威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这里选登其中一则故事,译文略作了删节。 《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马可·波罗游记》等),传奇轶闻和街谈巷议兼收并蓄,熔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于一炉。《十日谈》的一百个故事塑造了大量人物,有王公贵族,骑士僧侣,也有贩夫走卒,市井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欧洲文学史中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如此广阔的生活画卷,薄伽丘可以说是第一人。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1817—1883)评论薄伽丘的《十日谈》时,把它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里的人物林林总总,情节多姿多彩,但贯穿全书 的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是十三至十六世纪欧洲希腊、罗马古典文艺和学术的复兴运动,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以前的一千多年中,基督教文化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对它称之为“异教”文化的古典文化进行残酷的摧残。古典文化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现世主义,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权衡,现世的幸福生活是“至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内容则是神权中心和来世天国,主张人在尘世应禁 欲苦行。 资本主义生产在意大利发展较早,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阻碍它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宗教信条和中世纪意识形态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宣传以“人”为本,文艺复兴运动便应运而生。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意大利文学奠基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在《神曲》里把许多天主教的教皇和大主教打入地狱,让他喜爱的罗马“异教”诗人维吉尔引导他游历地狱和净界,让他青年时代钟情的贝雅特里齐引导他游历天堂,这充分表明他对天主教会的憎恨,对禁欲主义的反对,以及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肯定。彼特拉克在他最优秀的作品《歌集》里冲破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的束缚,表达了以人与现实生活为中心的新世界观和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更进一步,他在《十日谈》的许多故事里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教会的罪恶和黑暗,抨击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挣脱教会和宗教枷锁的要求;对封建贵族的腐化堕落也予以无情的暴露和鞭挞。 《十日谈》用不少篇幅描绘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谴责禁欲主义,赞美爱情是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赞赏平民、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的机智,宣扬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但薄伽丘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期,不可能完全摆脱中世纪思想意识的影响,作品中也有一些糟粕,有些故事渲染情欲,格调不高,反映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另一些故事则宣扬宽容顺 从,进行封建说教,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中世纪道德观念的让步和作家世界观的矛盾和动摇。 《十日谈》故事结构紧凑,文笔简练,语言谈谐,在心理刻画和性格塑造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马格里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之作。拉封丹、洛佩·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都曾在作品中引用过《十日谈》中的故事。 -
神曲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神曲:炼狱篇第一章 我的天才的小船把那样残酷的大海抛在生面,现在要扬帆向比较平静的水上航行。我要歌唱人的灵魂在那里消罪,使自己得以升天的第二个王国。 啊,神圣的缪斯啊,让死亡的诗在这里复活吧,因为我是属于你们的;让卡利俄佩稍微站起来,用她的声音为我的歌伴奏吧,当初可怜的喜鹊们感受了她那声音如此沉重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