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解释学

  • 解释学、现象学与宗教哲学

    作者:[美]默罗阿德.韦斯斯特法尔

    本书收录了美国著名哲学家韦斯特法尔从1966年到2001年发表的代表作13篇,展示了作者在认识论上的康德主义的观点。作者在和十九世纪以来的无神论哲学家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以及二十世纪的欧洲大陆哲学家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3等哲学家的对话中,揭示了人的认识的先验性条件的丰富内涵。同时,作者还有力地论证了世俗哲学的内在逻辑与有神论思想的不矛盾性。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展现给读者的是自康德以来的欧洲大陆哲学发展的系统性的全貌。
  • 批评的循环

    作者:[美]D·C·霍埃

    该书是阐述解释学理论的极有价值的著作.现代阐释学是在现象学的基础上,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建立起来的,它以持久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力取得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中心地位.霍埃的这部著作主要介绍了德国解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理论思想.他在广泛涉及各种解释学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的同时,对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包括美学思想作了深入介绍和全面论证.他着重讨论了本文,尤其是文学本文的释义理解问题.对于释义的客观性、条件、语言性概念、效果历史、解释学意识及视界融合的概念,书中均有较详细的论述。要想理解伽达默尔与西方现代批评的关系,这部著作是读者不可或缺的。
  • 诠释学·宗教·希望

    作者:特雷西(美) (David Tracy)

    .
  • 佛教解释学

    作者:[美]唐纳德·罗佩兹 主编

    解释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当然应该说是西方的,但其藉以成学的研究方法,却没有时空的囿限。尤其是这一学科自身历史的特性,对理解、透入宗教的神圣性与隐密性具有独特的效果。本书讨论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的禅、净、密等各宗派;地域上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等历史上佛教盛行的各个国家。作者大多为西方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内中的论文,不仅有十分谨严、细腻的理论诠解,又有相当充分的文献征引,读后给人有莫大的启发。
  • 诠释学真理?

    作者:[加] 让·格朗丹

    本书是作者在1981年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得通过的博士论文,是作者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用力颇深的一部著作,为读者展现了西方成熟哲学家思考的内在逻辑和方式。格朗丹作为一位年轻的西方学者,其自身还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他的著作就明显地透露了这种结构和逻辑。诠释学真理后面加上这一问号,乃属于它的本质。“诠释学经验”的真理性,即作为基本事实说明的理解的真理性,从实证主义的、分析的和科学理论的方面已经提出了怀疑。对于是否有诠释学真理以及这种真理应当是什么或想是什么的问题,已经让人陷入了极度的困境。本书对于西方哲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尤其对于伽达默尔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伽达默尔论黑格尔

    作者:伽达默尔

    据耶鲁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英译本转译 本书包括:《黑格尔与古代哲学家的辩证法》、《黑格尔的逻辑学观念》等5篇论文。
  • 诠释学

    作者:洪汉鼎

    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在以前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可是在20世纪,由于解释问题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不仅表现在人文科学领域,而且也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甚至像卡尔·波普这样的认识论哲学家以及像托马斯·库恩这样的科学史家也主张说科学理论总是解释,观察对象具有理论负载,科学不是像实证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限制于描述事实,而是必须组织它们、概念化它们,换言之,科学必须解释它们——诠释学已把自身从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当代哲学诠释学抛弃了那种把自身限制于更基本层次的规范的和技术的计划,它不再教导我们如何解释,而是告诉我们在解释中什么东西发生,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我本人的真正主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哲学的主张:问题不是我们做什么,也不是我们应当做什么,而是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而与我们一起发生。”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自1995年立项以来,作者先后完成了《伽达默尔 解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和这本《诠释学——它的历史与当代发展》。
  • 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

    作者:洪汉鼎,主编

    简介: 本书收录了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学者关于诠释学的经典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全面阐释了诠释学。 该书集众多思想学派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理论性、参考性,可供广大学者在研讨诠释学时参考使用。 目录: 编者引言:何谓诠释学? 1.[德国]阿斯特:诠释学(1808) 2.[德国]施莱尔马赫:诠释学箴言(1805-1810) 3.[德国]施莱尔马赫:诠释学讲演(1819-1932) 4.[德国]狄尔泰:诠释学的起源(1900) 5.[德国]狄尔泰:对他人及其生命表现的理解(1910) 6.[德国]海德格尔:理解和解释(1927) 7.[意大利]贝蒂:作为精神科学一般方法论的诠释学(1962) 8.[德国]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2版序言(1965) 9.[德国]伽达默尔:诠释学与历史主义(1965) 10.[德国]哈贝马斯:认识与旨趣(1965) 11.[法国]利科尔:存在与诠释学(1965) 12.[德国]哈贝马斯:诠释学的普遍性要求(1970) 13.[德国]阿佩尔:科学主义还是先验诠释学?——论实用主义指号学中指号解释的主体问题(1970) 14.[德国]阿佩尔:科学主义、诠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一种从认知人类学观点出发的科学理论构思(1971) 15.[德国]伽达默尔:答《诠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1971) .... ....
  • 解释学、海德格尔与儒道今释

    作者:王庆节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哲学运思就像行进在人迹未到的林中小道上,当回首过往时,来此的踪迹恐怕早已是依稀难寻,所剩下的惟有一个人孤零零的“路标”,汇集在本书中的十三篇论文,作为作者自己哲学学习和思考之路上的“路标”,让我回忆起自已在这十几盾来从北京到美国,再到香港,从读书学习到到教书研究,所走过的哲学运思之路,这一路上寻觅时的点点滴滴,其间虽不乏“山重水复疑无咱”般的迷惘,但也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欣。只希望有兴趣读到这些文章的朋友和读者,能一同体会和分享这“同道”的“迷惘”与“欢欣”。
  • 伽达默尔

    作者:约翰逊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伽达默尔的生平经历,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发展脉络。然后选择性地着重对其关于“哲学”、“艺术”、“历史”和“语言”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让读者能够了解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诠释学与人文科学

    作者:保罗•利科

    本书是由保罗•利科的论文翻译过来的论文集。在这本书中,利科提出了其现象学诠释学的观点,提出了这一观点与其传统前辈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诠释学的历史、核心主题及其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利科在第二部分提出了自己当前的建设性观点。文本概念的提出构成了语言和解释的系统化理论的基础。第三部分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精神分析和历史等领域中的理论意义。
  • 哲学解释学导论

    作者:[加拿大]让·格朗丹

    《哲学解释学导论》内容简介: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晚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被引人中国,然而其生命力之旺盛,却在短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本来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因而在我国固有浓厚基础的经典诠释传统中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以致西方解释学与中国经典解释传统的结合在我国形成一个学术浪潮。许多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希望借西方解释学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思想史的新研究,而许多西方解释学研究者则想借中国经典诠释的漫长传统和经验而得以发展解释学基本理论。但是在这种相互补充的学术进展中也出现了问题:西方解释学概念是否就是指中国经典解释中的解释?显然西方解释学在其早期,即施莱尔马赫及其以前时期,乃是一种如何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的技艺学,但当解释学发展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时期。
  • 德法之争

    作者:[德] 伽达默尔,[法] 德里达

    本书根据德文版《文本与阐释》和英文版《对话与解构》选编译出,收录了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巴黎论争(1981年4月)的全部文本以及相关评论,对了解当代欧洲哲学界的基本思想方向和内在冲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真理与方法(下卷)

    作者:[德]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下卷)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2)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3)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哲学讼释学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各种条件和特点,论述人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在人类的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 哲学解释学

    作者:加达默尔

    《哲学解释》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戴维·E·林格从加达默尔3卷本《短论集》中选编关于哲学解释学的论文集。全书共由十三篇文章组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七篇文章主要阐述哲学解释学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则得在阐述学解秋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书前有林格的为英译本写一篇长序,对哲学解释学及全书内容作了详尽介绍。《哲学解释学》一书所收论文都是加达默尔于《真理与方法》出版后之所写的关哲学的文章。它们既是对《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提重要原理的进步阐述,同时也对它们作出了补充和发展。对于要想系统了解哲学解释学的人们说来,本书将是一本必读的著作。
  • 真理与方法(修订本)

    作者:伽达默尔

    本书是关于研究“诠释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体验”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
  • 解释的冲突

    作者:(法)保罗·利科

    该书由22篇重要论文组成,内容涉及解释学、现象学、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宗教现象学、符号学、语义学、存在论等。利科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 解释学 美学 实践哲学 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

    作者:伽达默尔,杜特

    本书提供的是一部经过加工和添加了引文出处的谈访集。这一谈访工作是我与伽达默尔教授于今年年初进行的。书的标题就是我所提问的几个领域。   第一篇谈访的中心是伽达默尔对于精神科学中理解问题的研讨。其关于效果史之制约性与解释学过程之应用结构的学说洞开了我们精神科学事业的一个反思性维度。对人类传统的保存和发扬不能被描述为只是纯粹的考古性研究和以方法为主导的专业探讨。其出发点和有关视点应当是对于我们自身的质询。伽达默尔讲到与传统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传统的阐述者总是被引向一个新的、被扩展了的自我理解。   与传统的对话应当被置放在一个对话的世界、一个解释学的天地,在对话中每个人都只是作为他人的他人而生活着,而且也只有与他人相协调他才能够过上一个成功的生活,——这些在第一篇的结尾部分被清楚地表达了出来。那里所谈论的是一个内容博大的、从语言之核心所生发出来的解释学哲学的话题,还有就是我们生活形式的交往状态。   第二篇访谈讲的是解释学美学的几个问题。与第一篇有所不同,这里所论及的文本不是伽达默尔的主著《真理与方法》,而是其后的一篇论文。关于这篇文章的讨论指明,对于意义指向以及审美经验的理解性特征的揭示,不应就是将审美的理解与非审美的理解等而视之。研究与艺术作品欣赏相联系的理解过程的特点,占据了通过解释学美学而开辟出来的工作场域的中心。与实用语境中意义获取的结构相区别,在此实用语境中每一意义承担者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终究都会在一个成功的意义建构中浮现出来,对艺术的理解、对一幅画或者一件文字名作的阅读却看不到这样一个终结:“理解在作品的此在中体验到其意义的高深与无穷。”   第三篇访谈曾为庆贺伽达默尔93华诞而以略有删节的形式发表于2月11日的《莱茵-内卡报》上,所论为实践哲学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观点在伽达默尔是通过一体性(Solidarität)这样的概念而表达出来的,所谓一体性乃一固有之存在。实践哲学作为问善的伦理学,只能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具体道德的自我显现来做:“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发明一体性,而是使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   伽达默尔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哲学任务的原则性理解的,即如他所反复解释的:“哲学活动……就是将被从其原始言说意义所异化了的哲学语言恢复到我们言说所具有的基本的共同点上来。”这一意图也同样贯彻于本书。无论伽达默尔是否讲述过经验的本质,讲述过对话,在对话中的相互理解,讲述过阅读,或者“古典”一语的现实意义,我们总是能够获得一些出自于生活世界之解释学资源的概念,也总是能够弄清一些出自于我们理解之一体性而非什么专业性讨论的概念。
  • 真理与方法(上卷)

    作者: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种种条件和特点,论述人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在人类的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 2、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 3、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 作者对文学、思想史、美学等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哲学诠释学对人文学科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被看作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 诠释学

    作者:[美]理查德•E.帕尔默

    该书介绍了诠释学的定义、范围和意蕴,四位主要理论家: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并且收录了一篇对美国文学诠释的一个诠释学宣言。诠释学是一个在神学界、哲学界甚至文学界中日益不绝于耳的词,有学者认为诠释学是当今神学论战的“焦点”。诠释学还不是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概念,但其重要性已收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相信这本书能给读者一个全面而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