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工具书
-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 明末至1919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收录了我国明末至民国初年近6000种汉译西学书目,部分重点图书撰写了内容提要,编著者以其发掘的新史料,阐释了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近代“西学东渐”在中国文化史上深远意义的独到研究心得,是这个历史时期“西学东渐”的如实记录和全面展示。 -
辞海版简明世界历史记忆手册
《简明世界历史记忆手册(辞海版)》力求全面、翔实、正确,文字简明扼要,形式新颖活泼,检索简便实用,每一页眉上的关键词,可以方便读者记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每一历史时代辑封上的短文,则提纲擎领这一时代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将其连贯起来阅读,无疑就是学习世界通史的导论性概述。 《简明世界历史记忆手册(辞海版)》由徐国雄等编著。 -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
印张:52.5 字数:2270000 -
三至十四世纪中国的权衡度量
《三至十四世纪中国的权衡度量》出版于25年前,作者写作的年代当然更早。此次重印,已经是在作者离世七年之后。其重点,则在两宋。器物,及有关的计量制度。这些器制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带计量性质的历史研究——譬如有关天文、数学、医药、音乐、会计、商业、手工技艺、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历史研究来说,度量衡的考察越发显得重要。迄今得力于此而获致的成果,和疏忽于此而招致的缺憾,几乎同样显著。 20世纪以来在度量衡史方面卓有贡献者,已不止一代学人:从吴大潋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到王国维的唐宋尺度摹本题跋;从马衡在北京大学的《金石学》讲座,到刘复、唐兰的莽量、商鞅量考;从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到杨宽的《中国历代尺度考》,等等。吴著《中国度量衡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度量衡系统专著。杨著《中国历代尺度考》,则是我国第一部古代尺度通史专著。它们的深远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 -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收录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收藏等方面的人物。收录的一般条件是:曾任重要职官,考中进士者,有传世著作或虽无著作存世但为清朝重要者,有突出事迹、重要影响者。全书计收人物二万五千人左右。僧道人物因人数众多,难以列举,除少数几位以俗名收入外,其馀均未收录。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说的“清代人物”是指主要活动年代在清朝的人物,包括生于明朝而卒于清顺治三年以后及生于清朝而卒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十日之前的人物。明末清初人物以年代为界,不涉及本人政治态度。生于清末而进入民国的人物,以从事传统学术研究者及重要政界人物为主,从事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及从事现代文学创伤的人物,一般不收。 每条包括传主姓名、生卒年份、字号、籍贯、资料出处五部分内容。 -
牛津版西方艺术大师百科
印张:31.75 字数:1100000 -
中华民国史辞典
《中华民国史辞典》收词目约5000条,议1912年中华民国创立至1949年南京政府结束38年间的史事为主,酌收兴中会成立至辛亥革命期间与创建民国相关的词目。 -
中国官制大辞典
《中国官制大辞典》辞目选录的范围尽可能扩大些。这一方面自然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作为政治制度主要内容的职官制度,不能也不可能同一些相关的典章制度和称谓截然区分开来。所以,凡与历代政治制度相关的政府部门、机构、职官、胥吏以及官吏的品秩、爵勋、俸禄、章服、铨选、任用、待遇、考绩、科举等,上自皇帝、宰相,下至乡里什伍,一些农民起义政权的职官制度,历代官宦文人所常用的职官方面的别称、俗称、省称、合称、泛称等也都尽量地予以收录,同时还酌情收录了一些与政治制度演变相关的行政地理建制方面的辞目。这样处理筛选的结果,就是现在放在你面前的这12270余条词目。 《中国官制大辞典》辞条编写尽可能地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历代职官制度的基本史料,自然离不开历代正史中的《职官志》或《百官志》、《十通》、《会要》、《会典》以及《周礼》、《唐六典》、《历代职官表》等典籍,不过散见于先秦诸子、历代笔记、诗文集、小说、金石碑刻以及近年出土的简牍、文书等有关职官资料亦相当可观,我们也尽量加以利用。 -
中国学术编年(全九卷 共十二册)
《编年》的编撰年限,起于三皇五帝,终于清宣统三年。从人伦起处即是始祖的传说时代,一直延续到古代中国帝制的终结。 《编年》综合吸取历代史书与各种学术编年之长而加以融通之,率先创制一种新的编纂体例,即主要由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大栏目所构成,同时在各栏目适当处加按语,另外再在每年右边重点记载外国重大学术事件,以裨中外相互参照,合之为六大版块。 编纂一部完整的《中国学术编年》一直是中国学术界所期待的。由梅新林教授主持、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共同完成的《中国学术编年》填补了这一空白。 《中国学术编年》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学术追求,其特点有四: 一、注意揭示中国学术史的宏观发展演变历程,在通观这一演变历程中把握各代学术盛衰规律。 二、始终把握、凸显中国学术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术流派的源起、形成、鼎盛及至解体历程,使得各种学术流派的兴替规律得以提炼。 本书是迄今为止学术界首次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的系统梳理,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能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本书特别注重历朝历代各种学术群体的区域流向、位移、传承关系,以见学术中心的迁移规律,这是极有特色和眼界的一个研究方式。 四、本书也注重中外学术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历程,以见跨文化的学术传承规律。 -
图说西方建筑风格年表
建筑基本的造型语言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造型风格加以整理、解说。《图说西方建筑风格年表》讲述了西方各时期建筑风格的特色和更迭,并以详细年表的形式展示了各种风格涵盖的代表作品;讲解详实,举例极为丰富。从艺犬特色来看;全书涉及艺术、建筑和历史,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可读性,可作为工具书使用。本书由铃木博之等编。 -
晚清新学书目提要
《晚清新学书目提要》主要内容:西学东渐至晚清时代达到高潮,并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风气嬗替,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同一时代的书目著述来了解西学传播的品类细节,以及在两种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的特定条件下,近代“新学”的发轫和形成过程的品类、细节,应该是观照和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社会思潮演绎全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收入《晚清新学书目提要》的《增版东西学书录》(徐维则辑,顾燮光补辑)、《译书经服录》(顾燮光撰)和《新学书目提要》(通雅斋同人撰)三部书目提要之作,收罗宏富、体例精审,除依次列具著者、译者、版本、卷次、内容提要、得失评骘之外,尚有相关读物介绍等其他可资参考的线索提供。全书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凡原本错讹处皆斟酌订正,另附索引,以便查阅。 -
五胡十六国论著索引(套装全2册)
《五胡十六国论著引索(套装全2册)》辑录的资料,基本上自十六国开始,迄于2008年1月初(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兄弟民族,资料上略有追溯)。以论文、著述、编作、文集、正史、编年、别史、杂史、佛藏、典章、诗文、地书、表谱考证、类纂、文物考古等为主。 -
伪书通考
《伪书通考》是张心澂编撰的集古今考辨伪书之大成的带有工具性色彩的辨伪学著作。计分《总论》、《经部》、《子部》、《集部》、《道藏部》、《佛藏部》七个部分。《伪书通考》对每一部在历史上被考辨的古书,都按照时代的顺序清理罗列历代学者的考辨之说,说明了古籍辨伪的源流,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历代学者对该书的考辨情况,从古至今的贯通性考察,使之俨然成为一部辨伪学史。 -
民国职官年表
本书所列,包括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至1949年10月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结束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职官。为区别民国政府机构分属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全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 中央之部:起自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止于1928年6月奉系军阀退出北京;地方之部:起自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省独立,止于各省脱离北洋军阀,建立国民党政权。 下编 中央之部:起息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中经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止于1949年10月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结束;地方之部的起止期限,则因各省(市)国民党政府成立和结束的时间不同而有所先后。 -
史讳辞典
《史讳辞典》内容简介:避讳是忌讳的一种,是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史讳”即是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以及出于禁忌或厌憎等原因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的现象。早在春秋初期,避讳就已被看作是一门学问,流传至今。《史讳辞典》正是这样一本学习研究避讳学的专著。全书所收之避讳用例,取自古今学者的著述,包括原著及对原著的注解。本辞典以讳字为字头,讳词为词条,释义中只指出其本字或本词,并指出避讳原因。所列条目清晰,材料丰富,论证严谨,是一部辞典形式的、便于检索的避讳学辞典。 -
宋登科记考(上下)
序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唐代文学专家傅璇琮先生撰写有《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曾提到:“如果效徐松之书的体例,编撰一部《宋登科记考》,材料一定会更丰富。但搜辑和排比的工夫一定会更繁重。”这个创意在九十年代变为现实。1992年,时任中华书局总编的傅先生向我建议:能否仿清徐松唐、五代《登科记考》体例,编撰一部《宋登科记考》。我当时正好已完成《宋代官制辞典》书稿,准备照计划撰写 《宋代官制史》,考虑到宋代科举制度属于栓选制范围,两者并不矛盾,遂欣然同意。继而,傅漩琼先生又建议我向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申报课题。于是,我和本所的年轻教师祖慧联手,向古委会申报了《宋登科记考》项目,并于1993年3月被批准,获得了宝贵的经费资助。此后,傅漩琼先生与我共同商量编纂体例,共同议定全书编撰的思路。工作的基地则放在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由我与祖慧负责具体的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十分支持本课题的研究,主动承担了书稿的出版工作,并将其作为重点选题向上级申报。2003年,该书被列入国家重点出版图书。 2000年1月,由傅漩琼先生起草,我与傅先生合撰并共同署名的(((宋登科记考>札记))(刊《新宋学》第1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月12月版),即特为提及:"20世纪后半期,海内外学人对宋代科举制的研究已陆续开展,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宋代科举制的研究有个根本的缺陷,就是还没有像清人徐松所编的《登科记考》那样全面记载唐代科举发展基本情况的史料书。因此,我们立志于此,想仿照徐松之书,作一部有宋一代三百余年的科举编年史。”从现已完成的情况来看,这部《宋登科记考》虽大体仿徐松《登科记考》体例,但亦有不少新的改进,读者检阅此书,必有此感。应该说,这不仅对宋代,对整体研究中国科举史、文化史、政治史,亦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当然,也正因此,其工作量甚为繁重,难度也较大。如,两宋举行过118榜科举考试,除了南宋绍兴十八年、宝枯四年两榜保存了完整的登科录,以及太祖开宝六年,由于((太平治迹统类》保存了完整的一榜进士登科名录外,其余115榜登科录和完整的进士名录都未能保留下来。即使上述三榜留下了完整的进士名录,同时登科的诸科人也未能留下记载。要从宋代浩瀚的文献和宋元以下方志中去寻觅两宋十余万登科人的名录,无异于披沙淘金。可以想见,这是何等繁重而艰辛的工作,是我们原未想到的。 十多年来,我与祖慧一面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一面则日以继夜地去做《宋登科记考》课题。在查阅一本本古籍、摘抄一张张卡片的枯燥工作中,我们追赶着时钟的脚步、追赶着日月的飞转,既没有什么休息日,也没有什么娱乐,心中只有一个追求:披荆斩棘,一定要拿下《宋登科记考》课题,完成宋代科举研究最基础的工作! 众所周知,在高校工作,尤其是在浙江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特别大,每年业绩点的考核与职称评审与聘岗、定级挂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我们面对的十分严峻的现实。可是,由于投入本课题已占去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精力,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撰写论著,连累及之,我们的业绩点少了,随之而来的是收入少了。更严重的是,年青教师评职称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往后推。马克思讲过,从事科学研究就像站在地狱的门口。为了学术,为了科学,我们甘愿承受牺牲,我们无怨无悔,继续执着于我们的学术事业。 工作是很艰辛的,二十余万张卡片整理、合并、考订、写出每个登科人的小传,再输入电脑、排出第一版近600万字书稿,然后再进行一校、二校、三校,都是按榜次进行校对;第四校,通过设计新的输录程序,将按榜次编排的次序打乱,全部按登科人姓氏笔划排列,再打出样稿,进行四校。四校目的是将大量同姓名人进行鉴别、合并或册除。四校结束,原来600多万字压缩成500多万字的书稿。最后,又重新按榜次排列,打出校稿,进行第五校,也就是通稿。五、六百万字的书稿,我们每校一次,就得花上半年的时间,光用在校对书稿上的时间就将近三年。这期间,有时为了寻找一本书、一条资料,得花上半天、一天的时间。对此,我们常用“不厌其烦见精神,日积月累奏奇功”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500万余字的《宋登科记考》终于问世,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劳动者丰收的喜悦。我们为社会贡献了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成果。 值《宋登科记考》出版之际,我们要感谢曾经先后参加过前期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同志:浙大魏得良教授、尤钟麟副馆员、研究生(现任丽水市委办公室主任)周劲松、宁波大学图书馆李英,以及原杭州大学历史系部分本科生。本书主编傅漩琼先生除了参与策划本书编纂宗旨、整体构思外,还抽阅样稿,协商讨论。没有他的指点和帮助,也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同时,我们特别感谢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安平秋教授对本课题的支持与关心。 最后,我们还要深深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徐宗文先生。此书经傅漩琼先生介绍,与徐宗文先生联系,徐先生热心扶持学术研究,经与出版社领导共同商议,即慨然接纳了本书在该社出版。本书责任编辑吴葆勤博士以深湛的学养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审读、校订书稿,为本书添色不少。在此,谨表深深的谢意。 龚延明 2005.8.16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
五代十国方镇年表
本书收录方镇,以境土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内、县受五代十国爵命者为断。交州静海军虽尝请命中朝和南汉,以今界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不收。契丹所属,在中国领域之内,以其已自立为国。且有吴廷变辽方镇年表在焉,亦不重录。丰州天德军、沙州归义军、凉州河西节度,欧阳氏不着于职方,然考之载记,质诸史实,天德军附庸于晋,沙、凉两镇归命中朝,皆有明征,故仍依例收入,并侧附五代诸镇之后。 本书内容由方镇年表和方镇附录两部分组成,方镇置发及节师除替资料详备者表之;遥置军镇、骤置忽发军镇、资料严重残关军镇,舍之则成关憾,表之则势有所难,凡此,悉汇而为方镇附录。庶臻完备,用便稽考。 年表引书一般直接引用原文,但亦间有不得已而撮述其大意者。引用原文时一律加引号。连续引用出处相同的文字,首条具明书名、卷数、篇名,此后仅标‘同上’二字。对在本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书,用简称,简黎书名见引用书目。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全书六万余词条,是已通行半个多世纪的《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两倍以上,字数也为其三倍以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地研究室主持编纂,著名史地学泰斗谭其骧先生任顾问,全国有关单位大力协作,历时二十余年,八易其稿而成。内容包括古国、都邑、各级政区、山川、泽薮、津梁、关隘、城镇、堡寨、交通道路、水利工程及与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地名。全书引征有据,尽可能使用最早出处,并注明版本、卷次,除了标明隶属关系与方位外,还增加了里距。本书还大量增加了有关边疆和中外交通的地名。本书对地名的由来和含义也尽可能根据材料作了解释。本书注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最新水平,纠正了以往同类工具书中的许多错讹,无论规模和质量,都达到当代之最。 -
称谓录亲属记
本书收入《称谓录》、《亲属记》两种古籍。 《称谓录》,清梁章钜撰。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亦作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州长乐县,清初移居福州;梁氏晚年寓居浦城,后病故于杭州。他生于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享年七十有五。嘉庆七年壬茂(1802)进士。充军机章京,授荆州知府,历任山东按察使兼署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广西巡抚、江苏巡抚兼理两江总督等职。染氏居官垂四十年,为政之余,不废著述,其书流传于民者即有数十种之多。 郑珍撰《亲属记》的动机,除宗族姻娅这类称谓随俗增加而又没有专书综览以外,还考虑到《尔雅·释亲》等书往往伟写讹误,而程瑶田的《丧服文足征记》、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又不无缺失,所以为了考礼征俗,确定儒家的伦理、名分,便著书立说,予以纠正。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