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我们是谁

    作者:(美)亨廷顿

    《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包括特性/身份问题、美国特性、对美国特性的挑战、重振美国特性四部分。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剖析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
  • 民主与市场

    作者:(美)普沃斯基

    民主与市场,研究的就是在东欧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迈向民主与市场的途中,会遇着什么样的结局?普沃斯基教授并 没有给出一个定论,相反,他以学者的认真与严谨,探讨的是向民主过渡的策略与条件。读者翻开这本书,您首先选择看的应当是普沃斯基教授自己所作的序言,他已经对全书的内容作了提纲挈领式的概括,这远甚于译者所能做的一切了。作者所强调的政治与经济转型的相互依赖性,在分析中所引用的广泛的各方数据,运用的源于政治哲学、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一些模型,都将会给大家留下畅快淋漓的感觉。在东欧与拉丁美洲,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崩溃,整个政治经济体系都处于转型之中。 这些大胆迈向民主与市场的国家,这样的过渡是会导致民主还是一种新的独裁?将会形成的经济体系是全新的或者本质依旧?本书重点分析了东欧和拉美国家向民主的过渡和市场经济化和改革。作者运用源于政治哲学、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一些模型,特别强调了政治与经济转型的相互依赖性。
  •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作者:【美】莫里斯·迈斯纳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成名代表作,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思路和论证风格。 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力,试图全方位地恢复被扭曲的马克思著作中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 本书根据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翻译。 如果说毛泽东主义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那么它确实造成了一个持久动荡的革命形势,为达到(或至少是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如果马克思要改变世界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的指令是衡量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的话,那么,与列宁主义者相比,毛泽东最后或许可以被判认是一个更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邦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 ——莫里斯·迈斯纳 (Maurice Meisner) 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那么,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 ——莫里斯·迈斯纳
  • 保守主义

    作者:刘军宁

    保守主义是一个十分松散的思想体系,没有严密一致的学说系统。其中的各个版本之间,也有很多的争议,甚至在基本价值观上也有分歧。很显然,本书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囊括各个版本的保守主义的学说汇篡,而是侧重其中的某些主流观点和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主张。
  • 毛泽东文集(第7卷)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第7卷)》主要内容: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一生中写下大量文稿,作过许多讲话和谈话。这是一笔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已经编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主要著作。此外,他还有大量的文稿和讲话谈话记录稿,包括建国前和建国后的,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重要或比较重要,对于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是很有价值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者:全国人大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王兆国副委员长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中指出:“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保证宪法文本的统一,同时有利于学习和实施宪法,建议本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由大会秘书处根据宪法修正案对宪法有关内容作相应的修正,将一九八二年宪法原文、历次宪法修正案和根据宪法修正案修正的文本同时分布。”据此,现将一九八二年宪法、四个宪法修正案和根据四个宪法修正案修正后的宪法文本同时予以公布。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秘书处 2004年3月14日
  • 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

    作者:西耶斯

    《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所收的这两篇论文,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思想家西耶斯的代表作。《论特权》集中揭露了特权阶级的垄断性和寄生性,以及特权的弊端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三等级是什么?》着重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是整个国家;第三等级在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么?什么也不是;第三等级要求什么?要求取得某种地位。这本书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 政治学通识

    作者:包刚升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本书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这部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 仪式、政治与权力

    作者:[美]大卫·科泽 (David I. K

    作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研究政治仪式的专著,本书对仪式这一人类学的核心议题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解释了仪式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指出无论是保守还是革命的政治群体,其成功都与仪式的有效使用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潜藏在仪式的政治作用中的诸多普遍原则, 使用了古往今来、遍及全球的各种仪式资料,既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带领读者遍览各种时空中的政治仪式,它们来自于阿兹特克、苏联、法国大革命、非洲殖民地、意大利共产党和其他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深入而趣味盎然的分析……这是一项针对跨学科读者的政治人类学研究,它向非人类学家显现出,民族志分析与政治理论相比亦大有其用武之地。 ——《美国人类学家》 本书是比较政治文化研究中的扛鼎之作,应成为所有学习政治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之作。 ——《选择》(美国面向图书馆的最有影响力的期刊) 这是一本引人注目的力作,阐明了仪式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政治生活的本质。该书语词洗练、文风优雅,谨推荐给普通读者、人类学家和政治学家。 ——查尔斯·席博曼(《某些人:美国的犹太人及其目前的生活》和《刑事暴力、刑事司法》的作者)
  •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

    作者:特伦斯·鲍尔,理查德·贝拉米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系统考察了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末政治思想的发展。其作者来自世界各国,且都是在相关领域成绩卓著的学者。书中所讨论的主题涵盖了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后来引起的批评;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对自由民主的认识及其尝试提出的替代性解决方案;大众选民以及新社会运动促成的全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从实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对政治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传统;西方与非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互动;全球化对国家提出的挑战。二十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每项重大议题都有专章讨论,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准,也容易为读者理解,对本科生以上不同层次从事政治学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或学者,都不无裨益。
  • 常识

    作者:[美] 托马斯·潘恩

    “改变美国的20本书”之一 精心打造的全新译本 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本书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全是常识,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这本书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它就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本书的出版深刻揭露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使得很多人最终下定决心与英国决裂,极大地鼓舞了人们谋求独立的士气。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作者:[美] 塞缪尔·P·亨廷顿

  • 政治秩序的起源

    作者:[美]弗朗西斯·福山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重读福山之二:重新带回国家”。 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将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三种机制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那么,这三种机构最初来自何方?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诞生?又在何等条件下得到发展?建立的顺序如何?彼此间有何关系? 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弗朗西斯•福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机构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政治秩序的起源》(第一卷),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目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严密的尝试,力图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概览,建立一个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本书第二卷将延伸到当代,敬请期待。
  •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作者:应星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大河电站移民集体上访所引发的冲突事件纳入农村社区生活世界的权利关系中去分析,通过对起伏跌宕的移民上访——政府摆平这件官民正面遭遇的详尽描述,揭示出双方所共享的政治文化及其运作机制。
  • 战后欧洲史04:新欧洲 旧欧洲(1989-2005)

    作者:[美]托尼·朱特

    分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卷四《旧欧洲 新欧洲1989—2005》内容简介: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的东欧举步维艰,面临着艰难的经济转型和民主过渡。经济上,这些自由市场的新信徒推行私有化政策,原本想要使公民人人成为资本家,将国家带出经济的泥潭。结果却是,公共机构分崩离析,公有资产被权力者据为己有。政治上,循环再生的“共产党员们”到处与真正的民族主义者结盟,痛苦的大众被抛向社会边缘。 东欧,在欧洲的大门外张望,极力想重返“欧洲”——为了获得援助,实现经济现代化,或者是为了防止退回“民族共产主义”,稳定国内政局,都必须同“欧洲”捆绑起来。繁荣的西欧又一次面对它的孪生兄弟东欧。“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谁是欧洲人?什么是欧洲?欧洲人想让欧洲成为什么样? 繁忙的公路网络、便捷的铁路系统、流行的英语,促进了欧洲内部更密集的交流。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欧元和欧盟正式将欧洲凝聚为一体,一个真正完整的欧洲正在形成。欧洲不再只是地理的概念,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把欧洲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种与“美国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欧洲模式。 欧盟没有取代传统的边界意义上的国家。随着时日渐长,繁复的议程、民主的缺失、大国的操控,使这个超国家组织越来越难激起欧洲民众的热情。外来移民的增加,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新右翼党派如虎添翼,整个欧洲可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紧张气氛中。 如果欧洲的爱国之心能够突破自我的局限,像海涅所说的理想的法国式爱国主义那样,展开双臂去拥抱整个文明世界,也许欧洲能成就另一番新局面,21世纪将可能是属于欧洲的世纪。 这是欧洲的机会,也是欧洲的挑战。 ======================================================== (套装全四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 《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 《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 编辑推荐: 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出版商周刊》 精彩绝伦……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纽约时报书评》 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卫报》 欧洲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萨缪尔•琼森奖决选名单; ◎连续荣获2006年亚瑟•罗斯图书奖、2007年汉娜•阿伦特奖、2008年欧洲图书奖; ◎《卫报》《独立报》《纽约客》《观察家》《旁观者》《新政治家》《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近20家世界顶级媒体“年度最佳图书”;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尼尔·弗格森、弗朗西斯·福山、诺曼·戴维斯、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等欧美著名学者高度赞誉; ◎《纽约客》《旁观者》《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伦敦书评》《美国历史评论》《出版商周刊》全球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中文版获托尼·朱特基金会全球独家授权,历时两年精心译校、审校和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部史学巨著以全新面貌震撼面世。 ======================================================== 媒体评论: 精湛地剖析了今日的欧洲如何从1945年的灰烬和疲惫中站立起来。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精彩绝伦,这部著作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描述1945年后的欧洲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一部精彩且引人入胜之作。 ——《卫报》(The Guardi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综合型的、分析型的、反思型的优秀著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值得高度赞赏的著作……任何评论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褒扬它。 ——《旁观者》(The Spectato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卓越之作……文笔生动;朱特的叙述超人般地几乎覆盖到了欧洲大小国家。 ——《纽约客》(The New York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精彩巨著,文笔有力,阐述清晰,具有许多来自个人在政治、社会领域敏锐观察的深刻洞见。全书涵盖的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展现出对已发生、正发生且需要予以面对和了解的改变的深刻理解。 ——《观察家》(The Observ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托尼•朱特以其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走过1945年后欧洲的通衢大道和偏僻小径……他不只探索了这个现代大陆的what和when,最重要的是探索了why。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这部书不只百分之百值得推荐,还应作为全欧陆学校的必备教材……一部旷世巨著。 ——《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 on Sunday) 一旦了解这本书的卓绝出众,你会大吃一惊……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使40岁以上的读者想起他们所曾感受、盼望、参与或逃离的东西。 ——《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随着朱特笔下动人的描绘,“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几乎展开了一幅令人难以承受的悲惨画卷。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1945年后的欧洲复兴史和那过程所受到的限制,已被人讲述过许多次,但少有人讲得像朱特那么清楚,那么从容自信……对朱特来说,以如此易读、公允的方式叙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乃是一大成就,而他的著作……在未来多年里仍将是标杆之作。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在《战后欧洲史》通俗易懂的各章标题背后,涵盖的是近千页对于“二战”后欧洲历史的深入研究。然而,本书不只是在摆放于书架时让人印象深刻;朱特是一位明敏的思想家,以及一位能够将丰富的文化知识——电影、音乐和文学——载入他艰难课题的作家:大屠杀,斯大林治下的东欧,20世纪60年代思潮变化,铁幕的崩溃, 欧盟的政策,新的欧洲生活方式……一些评论家将朱特充满洞见的研究方法归因于他在美国将近几十年的经历。在那里,他成立了纽约大学雷马克研究所,以“支持和推进有关欧洲的研究和讨论”。 ——《书签》(BookmarksMagazine) ========================================================= 名人推荐: 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欧盟委员会主席) 托尼·朱特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议会议长) 任何人如果想了解“二战”后的欧洲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不可不读。 ——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 de Madariaga,欧盟外长) 我大力推崇朱特的《战后欧洲史》……它摆脱了陈腐的冷战模式,合理评价欧盟的角色,为理解欧盟提出崭新而富启发性的观点。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英国保守党领袖) 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处理这么宏大的主题,只有已经成熟的学者,才能依据二手阅读和对当代史的观察,成就如此伟大的历史著作。当代史的作品很容易随着时事演进而被埋没在书海里,但如果兼具叙事的诚意、机智的巧辩和独特的风格,这样的著作就能一直被传颂。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史学大师,著有“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他的最新著作《战后欧洲史》叙述了1945年至今的欧洲历史,已经成为广受好评的历史杰作。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实际的东欧经验和捷克语的学习,使得朱特不同常人,他同时兼具东西欧的知识,这些优点都展现在《战后欧洲史》中。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 托尼·朱特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观点贯穿全书……他时时谨记宏观的观照或跨文化的主题探讨。文笔流畅、优美、引人入胜,全书八百多页,几乎每一页都能予人乐趣和启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 托尼·朱特用天衣无缝的叙述,总结1945年以来的欧洲历史。这是具有慧思与人性的历史书写。短期内不可能有人超越托尼·朱特的成就。 ——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 《战后欧洲史》是历史研究的杰作,带我们综观过去60年东方与西方、文化与地缘政治,无缝交织在一块的欧洲……权威之作。 ——约翰·格雷(John Gray,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托尼·朱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是一部重要的、享誉学术界的巨著,它能给予读者的,不仅是清除谬误的知识,而且还有对于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甚至人性本身的严肃思考。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战后欧洲史》以传统的史学论述方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这是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这是高屋建瓴的历史大视角的“大气之作”。作者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显然是超越了个人能力之作,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读来之顺畅让人心旷神怡。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一位当代历史学家的著作能够同时对史学研究和现实政治都发生重要影响,《战后欧洲史》是一个很出色的楷模。它以独特的视角、高超的综合叙述能力以及充满思想性的大跨度追问描绘了从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图景,全面而又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了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通往未来之路。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 不由自主的资产阶级

    作者:[美]理查德·拉克曼 (Richard

    本书作者为研究国家体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学者提供一种不同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精英视角,为解释资本主义产生的偶然性而非必然性正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本书涉及欧洲转型和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及争论。作者首先重新分析西欧变革之前的社会结构,而后展现封建主义因素的重组如何创造了新的资产阶级团体和国家,以及那些更理性的意识形态和实践的信奉者又如何获得了特权。作者观点的每一部分都涉及某些有关欧洲转型的争论,并以英国、法国、尼德兰、西班牙、意大利的精英斗争为例来解释资产阶级产生与经济转型的不由自主。本书适合政治学献研究索引工具之用深度阅读。
  • 权力的终结

    作者:莫伊塞斯•纳伊姆

    《权力的终结》涵括商界、宗教、教育、家庭内部、战场等所有领域权力变迁的书。洞穿掌权者真实心态,颠覆常人对权力的理解。或许你毕生追寻的只是权力的空壳! 权力不仅正在从西方到东方、从精英到草根、从男到女的转移,同时也在不断扩散和衰落。今天的当权者在运用权力时的束缚更多,更易陷入失去权力的危险。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巴西前总统卡多佐、金融大鳄索罗斯联袂推荐《权力的终结》,感叹纳伊姆写出了他们当权时难以言表的心声。 作者纳伊姆结合其多年担任专栏作家时,与世界顶尖政、商精英对话的亲身体会,深入掌权者内部,剖析权杖如何在时代更迭中交替,在技术革命中扩散,在分配不均中衰落。
  • 美国大外交(60周年增订版)

    作者:【美】乔治·F.凯南

    在超过六十年的岁月里,乔治•凯南的《美国大外交》是公认优秀的关于美国外交的作品。利用其显著的外交经验与专业知识,凯南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概览与批判。这个60周年增订版本包括了美国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翰•米尔斯海默的重要介绍,提出了对凯南作品的新理解,探索了本书的持续影响。 “这些在1950年发表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演讲,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的很多年里一直是有最广泛阅读量的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作品。” 《外交事务》,过去七十五年里最重要的书。 “一个真正懂得有关外交政策知识的人的一部关于外交政策的著作。” 《纽约时报》 “一部经典的外交政策教科书。”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关于外交这一主题的最简明扼要的总结。” ——亨利•A.基辛格
  • 红色资本

    作者:[美]卡尔·沃尔特(Carl E. Wa

    揭示中国非凡崛起与金融改革的真相! 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金融改革2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作者通过对中国的银行及货币政策,股票及债券市场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总结,包括对中国金融高层决策的一些重要背景及金融交易内幕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很多独特而深刻的洞见。
  • 马基雅维里时刻

    作者:[英] 波考克 (J. G. A. Po

    · 《马基雅维里时刻》绕开后人归纳出的理论概念,返回历史语境的细节之中,揭示现代社会从中世纪脱胎出来这一复杂过程,表明“在现代早期,除了自由主义的历史之外,还贯穿着共和主义的历史,前者的主题是法律和权利,而后者则依据德行来思考人格”。 ·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J.G.A.波考克最有名的巨著,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有重大影响。 · 著名翻译家、政治思想研究专家冯克利教授翻译。 《马基雅维里时刻》对于马基雅维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的延续性,进行了历史的、社会的经典研究。波考克提出马基雅维里思想的重点在于共和国面对其自身在时间中的不稳定性的时刻——“马基雅维里时刻”,并转而论述共和思想在清教徒英国和独立革命时期美国复兴,认为美国革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人文主义的最后一次伟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