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走近伟人
《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讲述了:他伴随毛泽东度过其一生中最平和的几年,吃饭时毛泽东总为他夹菜;在主席子女的入学表格上,家长一栏居然是他的名字。1954年,他三次向毛泽东提出离开中南海,毛泽东曾三次挽留…… 他就是王鹤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兼任毛泽东生活秘书,同时还肩负照顾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健康的重任。 《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作者王鹤滨为您独家讲述毛泽东的私人保健故事以及其在伟人身边的难忘回忆。 -
杨尚昆日记(上、下)
《杨尚昆日记》收入杨尚昆同志1949年至1965年间所写的部分日记,共约110万字。他的一部分日记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这是无法弥补的缺憾,只得付之阙如。 除日记外,杨尚昆同志还保留了一部分工作笔记和读书笔记。现从中选择了部分同日记直接有关的内容,分别放在当天日记后面,用仿宋体字排印,作为日记的补充。 为了保持日记原貌,在编辑过程中只对个别错字、漏字、衍字以及明显有误的标点作了订正。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编者对日记中涉及的部分人物和事件,作了简要注释。
-
Zhu Rongji Meets the Press
Zhu Rongji, the Premier of China from 1998 to 2003, the unswerving economic reformer who helped to tame rampant inflation and put China firmly on the path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ecame a respected and popular figure among world business leaders, heads of state, diplomats, and particularly among progressive reformers within China. Zhu Rongji Meets the Press --a collection of the Premier's talks and interviews with reporters from around the globe--is the first book to offer such a comprehensive and front-row view of Zhu's conduct of China's foreign and economic policy Comprised of four parts, the book of talks by Zhu, presented within, collectively give a picture of the history of Zhu's tenure; of the many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 more broadly at the time; and of Zhu the man and his vision for China in the age of global financial interdependence. It also includes interviews with Zhu from earlier periods (1993 to 1997, in his capacities as Vic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as well as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e book also includes a foreword by form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Henry Kissinger, an interview with Zhu specifically for this book, and a general introduction by the editors. For a man known to speak frequently off-script, this set of records of Zhu's talks--explaining everything from China's program of reforming state industry and transform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its approach to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o its response to the bombing of the Chinese Embassy in Belgrade in May of 1999--will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China with Zhu at the policy helm. In a nation where biographies and particularly autobiographies of high-level officials are hard to come by (and tend to be posthumous, as in the recently published journals of Zhao Ziyang), these on-the-record talks and exchanges can be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means of accessing the character of a leader. Collectively, they give a good picture of Zhu in action--sparring and joking with journalists, stating and explaining China's official fixed positions on important policy matters, while suggesting China's flexibility and openness in others. His encounters and joint talks with such world figures as former President Bill Clinton, Peter Kann, publishe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ournalists such as Jim Lehrer of PBS, and a broad array of foreign journalists, economists and industry leaders, are faithfully recorded here. While Western readers will have read some articles in English resulting from some of the foreign media briefings included here, the talks in this book are 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 transcripts made by Zhu's office of his Chinese comments at briefings and interviews (without the third-party lens of the simultaneous translator). This will give readers a "you were there" feel to the dialogues, as well as a closer and truer reflection of the words spoken by the Premier. This book of talks by, and with the man who was called "China's economic tsar" is a valuable historic record for China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and a compelling historic read for those who closely follow Chinese leadership, politics and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
兰德公司与美国的崛起
一部引人入胜的兰德公司的历史——《兰德公司与美国的崛起》以时间为线索详述了这个隐藏在美国政府背后的神秘智囊的创立与发展。无论是美国的对苏核战略、五角大楼重组、越南战争,还是当今的伊拉克战争、恐怖主义研究,兰德和它的理性选择理论都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决策。《兰德公司与美国的崛起》以兰德的档案史料为基础为您揭开兰德的神秘面纱,同时给您一个观察美国20世纪后半叶历史的全新视角。 -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1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1:亲历军统初建时期工作记录》内容简介:抗战前后,多年动乱。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激化。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中国腹地硝烟顿起。在这两大事件冲击下,戴笠领导的国民政府“特务处”开办了一个培植特务干部的训练班,即“洪公祠”特训班,正式招纳学员。经过几番明察暗访,时年24岁的陈恭澍第一批被吸收加入。经过一年的秘密训练,陈恭澍被派往华北地区任军统局北平站站长,不久后兼任天津站站长,正式开始了以刺杀日本人、汉奸、敌对势力为主要任务的“职业生涯”:1933年5月,枪杀北洋皖系军阀、汉奸张敬尧;1934年11月,刺杀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吉鸿昌;同年冬,下毒谋杀臭名昭著的“倒戈将军”石友三;1935年至1938年,连续设计暗杀大汉奸殷汝耕;1938年3月,袭击华北头号大汉奸王克敏。这几个人都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陈恭澍策划的几起刺杀行动有成有败,但对于当时在中日关系间迷失、混乱的中国政界,却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
为了世界更美好
本书以客观、翔实的史料记录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期间,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开拓进取,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展示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与风范。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现实版的《007》其实一直都在上演 这是一本约翰•珀金斯花了二十多年写成的自白书; 这是一本约翰•珀金斯在遭到恐吓和贿赂下仍旧坚持完成的自白书; 这是一本让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震惊的自白书; 这是一本让美国主流媒体刻意回避和保持沉默但仍旧可以达到空前畅销的自白书。 约翰•珀金斯在书中揭露,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肩负着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他们通过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敲诈、色诱乃至谋杀等手段,拉拢、腐蚀和控制别国的政治经济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通过欺骗手段让成万亿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 珀金斯在书中披露了自己作为经济杀手期间所见证的一切,并且揭开了最近几起在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背后的秘密。例如沙特阿拉伯洗钱风波、伊朗国王的垮台、厄瓜多尔和巴拿马总统之死以及美国入侵巴拿马和伊拉克。 -
总统幕僚
在这本万众瞩目的回忆录里,约翰•肯尼迪总统最亲密的白宫幕僚特德•索伦森,首次向读者完整呈现了他辅佐肯尼迪的亲身经历。 那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色彩的激情岁月。 索伦森以细腻的笔触,将他为肯尼迪总统参谋献策的特殊经历娓娓道来,在肯尼迪最关键的政治岁月里:登月计划、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民权法案等……首次核战争一触即发的敏感时刻,年仅34岁的索伦森被肯尼迪委以重任,起草了重要密函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政海浮沉,尔虞我诈,索伦森始终没有失去对理想的追求,为促进和捍卫社会的自由和平鞠躬尽瘁,这也正是他走向华盛顿走向白宫的初衷。 《总统幕僚》独树一帜,是一部众人翘首以盼的宏篇巨作,它发人深省,昭示历史,使读者为之折服。作者的人生堪称一部传奇,可以说正是他塑造了肯尼迪总统,成就了美国最伟大的一代总统的丰功伟绩。 -
杰斐逊选集
《杰斐逊选集》内容简介:杰斐逊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政治哲学家,还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选集》是托马斯·杰斐逊所著作品选集。内容包括:托马斯·杰斐逊自传、杂记、旅行日记、论文、名人生平速写、弗吉尼亚笔记、政府文件,其中政府文件有:英属美利坚权利概观、建立宗教自由法案、关于西部土地组建的报告、国务卿的意见、第一次就职演说、给丹伯里洗礼派协会的回信、对印第安人的讲话等。以及书信,包括致约翰·哈维、致约翰·佩奇、致威廉·斯莫尔博士、致马撒·杰斐逊、致约翰·杰伊、致小伦道夫等。 -
政治杀手贝利亚
本书作者撒迪厄斯·威特林是波兰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囚禁在苏联的沃尔库塔劳动营,被释放后当年到同法西斯作战的波兰军队,五十年代起定居美国,著有《被迫在俄国旅行》、《时间停在六点半》等书。 这本书第一次把贝利亚隐匿的一生公布于世,从一八九九年他出生到一九五三年被判死刑。作者比较详尽地描述了贝利亚怎样从一个格鲁吉亚农民的孩子,终于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部长和国家安全部部长。 本书作者着力于描绘贝利亚如何为了争夺权力而搞阴谋、耍权术,进行残酷镇压和血腥清洗。书中叙述贝利亚从学生时代起就一面参加地下共产党小组活动,一面充当沙皇暗探局的特务。 本书作者叙述了整整十五年时间,贝利亚指挥苏联的秘密警察(克格勃前身),控制无数集中营,掌握遍及世界各地的间谍网。贝利亚一心要夺权,他表面上奉承斯大林,内心却对斯大林恨之入骨,书中叙述斯大林不是在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逝世,而是在同年三月二日逝世的,即比公布的早三天逝世,并暗示有可能是贝利亚下的毒手。 这本书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广泛涉及当时苏联的政治斗争和重大事件(如捷尔任斯基之死,日丹诺夫之死,高尔基之死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苏联历史和了解苏联情况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对书中个别不涉及历史事实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略有删节。 -
肯尼迪家族
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政坛四大家族之一,祖先从爱尔兰移民美国。每隔一段时间,在这一家族就会传出丑闻或是不幸事件,这一现象被美国媒体和民众称为“肯尼迪咒语”,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吗?本书就来向读者揭开天咒谜团,挖出神秘黑手。 肯尼迪家族是噩运的宠儿,20世纪60年代的短短十年间,肯尼迪家族经历了四次重大打击,玛丽莲·梦露离奇的死亡让总统兄弟成了众矢之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夺去了肯尼迪家族政治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罗伯特·肯尼迪在迈向总统宝座的关键时刻被刺,爱德华·肯尼迪的政治事业因为查帕奎迪克岛翻车事故而受到影响。难道真的有所谓的咒语在笼罩着肯尼迪家族? 本书作者寻访了几十个当时事件的关系人物,查阅了上百份相关文件。以详实的资料与不容置疑的事实指出咒语的外衣下是卑鄙的阴谋,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内的一小撮持不同政见者,从“猪湾事件”开始就预谋推翻整个肯尼迪家族在政坛的地位,他们利用秘密情报与技术,一步一步把肯尼迪家族推向了深渊。 -
萨达姆和他的伊拉克
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于1937年4月28日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提克里特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出生前,父亲就因贫穷和疾病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他的叔叔。清苦的家境和不幸的命运塑造了他那倔强坚忍、不畏风险的性格。 他21岁就加入了复兴党,曾坐过牢,流亡过国外,最后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的主流。1979年出任伊拉克总统,使中东这个石油大国深深地打上了萨达姆的烙印。再现昔日巴比伦的辉煌是他的梦想。 他上台不久就经历了八年的两伊战争,随后又是海湾战争的爆发,接着是经济制裁,将20世纪的巴比伦之梦湮灭在漫漫黄沙之中,但他仍不言败! -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士气不振;政府部门官场气息犹存,开拓精神缺乏;等等,其困难和考验尤为艰巨复杂。面对如此局面,朱镕基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入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菜篮子”、交通、住房问题,为上海国际金融都市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足可见朱镕基改革思想的前瞻性。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为朱镕基同志后来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积累下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成为他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保留了朱镕基同志一贯语言风格,讲实话、讲真话,语言直率犀利,直指问题实质。朱镕基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反对讲排场,反对形式主义,对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僚作风痛心疾首,批评人不留情面,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给自己留后路,充分反映了他忘我为公的高贵品质。本书内涵丰富,富有哲理,读来使人掩卷沉思,产生共鸣。其执政理念、改革魄力、办事风格、说话艺术和人格魅力,实为各级官员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一部怎样当好省长、市长、书记,乃至企业管理者的教科书,值得为政一方的官员、企业界人士好好研读,同时普通读者也可从中领会为人之道。 -
底线
1981年,泰晤士报业公司陷入困境,被迫出售。由于担心未来的所有者威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观点的自由表达”,英国议会设立了法律担保,限制所有者权力。 默多克收购报纸一年后,担忧成为现实。默氏绕开担保,借商业运营之名,控制新闻采编,左右政论立场。报纸珍视的内部独立性遭到腐蚀。 本书作者回顾了这桩报业史上极富争议的并购案,讲出在默多克手下出任主编的种种内情,真实呈现了巨变时刻的媒介业态。审查限制、劳资纠纷、技术换代带来了外部压力;更深远的问题,正埋藏在新闻观念本身的嬗变当中。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泰晤士报》主编亲述事件真相,真实呈现民主体制下的公正与舆论操纵。 “只要金钱与媒体加深一天联系,言论自由就会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方式失去一点。”传统新闻业沉浮起落的余绪,也是衡量政治、经济与媒体关系的标尺。 ★ 英伦现实版《新闻编辑室》,一份伟大日报编辑的生动写照 再现报社诸君,在各种新闻报道和调查性活动中大显身手,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改革,“英国人民靠阅读《泰晤士报》参加对自己国家的管理”。 ★ 从《华盛顿邮报》并购案反观历史 巨变时刻的报业旧事,也是照出新闻现实之镜。由2013年《华盛顿邮报》并购案,再念默多克时代《泰晤士报》的罪与罚,回响深远。 ★《芝加哥论坛报》:“无与伦比的作品。一部伟大日报编辑的生动写照。”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杰出的作品……所有旨在考量英国民主根基的深度人士的必备读物。” ★《伦敦书评》:“令人信服的作品,美妙的阅读之旅。非常风趣幽默……同时又集新闻报道、精妙故事和编辑工作于一体……哈罗德·埃文斯对英国出版自由的贡献远胜于我们的首相。” ★《文学评论》:“有关新闻业行为与道义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时也是一本著述单份报纸特定历史事件的最优作品。” ★《新共和》杂志:“涉及鲁珀特·默多克的作品颇多,不过大多是管中窥豹……与此不同的是,《底线》的作者,是一位曾经和默多克有过生死博弈的记者。” ★《时代杂志》:“身处英国新闻业之巅,弥足珍贵的生活写照:赴宴唐宁街10号,拜会白金汉宫,创下英格兰报刊日发行量的纪录。” ★《星期日泰晤士报》:“埃文斯的故事一定让所有熟谙报业的人士惊讶不已……他是一位勇敢、老到的编辑。他只身战斗……真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 ★亚瑟·施莱辛格二世:“引人入胜……既是一本描写新闻出版业经历国际媒体巨头时代阵痛的佳作,又是一册不可多得的有趣故事集。” ★《纽约时报书评》:“一本生动记述了埃文斯先生的胜利与失败的书……引人入胜又极具警示意味。” ★《新社会》:“辛辣的行文,逸事体写作又兼顾权威性……佐以充满诡计、背叛、怨恨和阴谋的故事。”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关于英伦报业顶峰的野心、阴谋和背叛的故事。充满了辛辣的漫谈和尖酸的人物刻画。” -
普京与梅德韦杰夫
作者力求给读者展现一幅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总理普京携手共治的和谐画像,同时也以更多的笔墨倾注于他们的政治理念与改革实践。书中特别提到了梅德韦杰夫初任总统那几年的演说和改革提议,这些也曾被世界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书中重点是梅德韦杰夫、普京这一黄金搭档。作者看来,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不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清楚明白。尽管没有理由去怀疑“梅普组合”合作的平稳顺利,但是还是能从表面和谐的形势下辨别出他们政治理念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作者同时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制度、改革实践以及外交政策来解读俄罗斯的未来究竟在何方?今天的稳定局面会延续吗?这个体系会在外界压力下从内部改变吗?俄罗斯人对二元权力结构如何反应?什么因素导致这个国家正在逐步成熟? 普京这个硬汉究竟能带领俄罗斯走多远,本书或许能给广大读者答案。 -
克林顿
《克林顿:重返工作: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内容简介:比尔•克林顿在《克林顿:重返工作:为什么强劲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开明的政府》中阐述了当今美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提出为什么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就业、重建金融责任、解决次贷危机,执行一项战略可以使美国“回到通往未来的正道上”。克林顿详细阐释了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他解释了美国为什么会陷入今天的危机,并且就如何让人民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增加银行信贷和企业投资、使出口额翻番、重建美国制造业基础、开拓新行业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对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视,认为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能源的方式是一项国家战略,这一战略最有可能催生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提高国家安全水平。 此外,克林顿还着重强调了私营部门与明智政府之间要通力合作,共同使美国恢复繁荣与进步。他以史为鉴,论述了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怪到政府头上,那么我们就无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实现共同繁荣富裕。 克林顿在书中写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反政府战略可以使美国在21世纪取得成功。反政府战略的理论基础在于‘个人要为自己负责’的理念,而不是‘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理念。”他认为,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冲突在政治层面上是件好事,但却造成了不良的政策,使我们经济乏力、就业岗位不足、收入差距加大、贫困加剧、有力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在现实世界中,合作比对抗要好得多,“美国人民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赢得不断的胜利”。 海报: -
曾国藩全书(全四卷)
此次编辑出版的这套彩图版《曾国藩全书》系列由《曾国藩传》、《挺经》、《曾国藩家训》、《冰鉴》组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文治武功。 《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四件大事。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再现了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 《挺经》则详解了曾国藩在官场的十六条心法。在《挺经》中,他系统完整地总结了为人为官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论述中,本书分为原文、解读、详解三个部分。“原文”是引述曾国藩原话;“解读”则用现代语言,对“原文”进行译白,以扫除阅读障碍;“详解”则以曾国藩的行为为主,结合有关历史事实,形象、生动、全方位地解析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披露他浸淫官场数十年所得的经验和智谋。 曾国藩在立德立功的同时,还为世立言,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戎马倥偬之余,他治学不倦,《家书》传世。 《曾国藩家训》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冰鉴》精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披露他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在人心多变、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郭嵩寿等辈同声相求,大半中国尽在掌握;在思想上有薛福成、冯桂芬、容闳等人同气相求,使洋务思潮澎湃,流风披于华夏,并开启维新先河;在科学上,徐寿、华蘅芳、李善兰齐聚幕中,中国近代科技就是从他那里启蒙。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经验是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本书作为光明彩图书系曾国藩全书系列中的一种,系统完整地总结了曾国藩为人为官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论述中由原文、解读和详解三部分组成。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曾国藩的官场的十六条心法立体地展现出来,全方位地解析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披露他浸淫官场数十年所得的经验和智慧。 -
Duty
From the former secretary of defense, a strikingly candid, vividly written account of his experience serving Presidents George W. Bush and Barack Obama during the wa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Before Robert M. Gates received a call from the White House in 2006, he thought he’d left Washington politics behind: after working for six presidents in both the CIA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he was happy in his role as president of Texas A&M University. But when he was asked to help a nation mired in two wars and to aid the troops doing the fighting, he answered what he felt was the call of duty. Now, in this unsparing memoir, meticulously fair in its assessments, he takes us behind the scenes of his nearly five years as a secretary at war: the battles with Congress, the two presidents he served, the military itself, and the vast Pentagon bureaucracy; his efforts to help Bush turn the tide in Iraq; his role as a guiding, and often dissenting, voice for Obama; the ardent devotion to and love for American soldiers—his “heroes”—he developed on the job. In relating his personal journey as secretary, Gates draws us into the innermost sanctums of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power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Iraq and Afghanistan wars, illuminating iconic figures, vital negotiations, and critical situations in revealing, intimate detail. Offering unvarnished appraisals of Dick Cheney, Joe Biden, Hillary Clinton, and Presidents Bush and Obama among other key players, Gates exposes the full spectrum of behind-closed-doors politicking within both the Bush and Obama administrations. He discusses the great controversies of his tenure—surges in both Iraq and Afghanistan, how to deal with Iran and Syria, “Don’t Ask Don’t Tell,” Guantánamo Bay, WikiLeaks—as they played out behind the television cameras. He brings to life the Situation Room during the Bin Laden raid. And, searingly, he shows how congressional debate and action or inaction on everything from equipment budgeting to troop withdrawals was often motivated, to his increasing despair and anger, more by party politics and media impact than by members’ desires to protect our soldiers and ensure their success. However embroiled he became in the trials of Washington, Gates makes clear that his heart was always in the most important theater of his tenure as secretary: the front lines. We journey with him to both war zones as he meets with active-duty troops and their commanders, awed by their courage, and also witness him greet coffin after flag-draped coffin returned to U.S. soil, heartbreakingly aware that he signed every deployment order. In frank and poignant vignettes, Gates conveys the human cost of war, and his admiration for those brave enough to undertake it when necessary. Duty tells a powerful and deeply personal story that allows us an unprecedented look at two administrations and the wars that have defined them. -
儿子,你要活下去
1975年4月,红色高棉来了。作者品雅特海和他那一大家子,一共十八口人,像全市二百多万人一样,被强制赶出柬埔寨首都金边,在监管下开荒种地。随后两年,柬埔寨简直成了一个大监狱农场。品雅特海一家人被赶来赶去,最后流落到柬埔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西北崇山峻岭之中,任由红色高棉凶恶的干部驱使。家人一直吃不饱,贫病交加,备受折磨,至1977年初大多死去。品雅特海决定带着妻子翻山越岭逃往泰国,把六岁的儿子纳娃托付给别人照看。可是妻子因林中失火迷路而亡,品雅特海九死一生,终于活了下来。逃出生天后,他想念失散的儿子,悲恸不已。 书中记述的是发生在柬埔寨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作者对自己1975-1977年在“红色高棉”统治下一段骇人听闻的非人生活的回忆录。这既是作者个人的回忆录,也是20世纪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