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我反对

    作者:朱凌

    《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是一部讲述湖北省潜江市人大代表姚立法在12年内四次没有权势之下参选人大代表的传奇色彩参政故事纪实文学著作,由现为自由撰稿人的朱凌以三年时间写成。作者在前言中说道:因为作者心中的人大代表总是把“我同意”“我赞成”挂在嘴边,姚立法为表达以良心说话的真实想法所说出的“我反对”犹如浊世声音,别具气质,因而成为书名。本书也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代表作。
  • 九死一生

    作者:戴煌

    虽然我们不再因为思考与表达成为“右派”,但始于4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仍不敢忘记。原新华社高级记者戴煌因为提出“神化与特权”问题,开始了长达21年的“右派”生涯—一段疯狂、荒唐与阴暗的岁月在这里定格,一段惨痛、悲苦与抗争的生命历程在这里展开......当然,我们永远感激在茫茫苦海中流动的人间真情。
  •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作者:戴煌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当代揭开了新的一页,但仍有两大难题亟待解决:即“两个凡是”和如山冤案。 不批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思想路线。不解放成千上万被定为“反革命”“反党分子”的新老干部。自不可能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解决这两大难题,需要何等的胆识。何等的魅力与毅力。 在这场革命中。胡耀邦同志以超人的胆识站到了时代的最前沿。当时,他先后在宣传和组织领导岗位上,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冲破重重阻碍。办好了这两件大事。 本书所要描述的,正是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传奇,以及在它背后的故事。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本书的作者――新华社老记者戴煌先生本人即是大量冤假错案中的受害者之一。他以非凡的勇气秉笔直书,描绘了我党历史上的这一重大举措,进而产生了这部感人肺腑的传世之作。
  • 胡耀邦在历史转折关头

    作者:韩洪洪

    《胡耀邦在历史转折关头(1975-1982)》主要内容:胡耀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有着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献身精神,他有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作者:朱镕基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2卷)》收入1994年8月至1998年3月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的讲话、谈话、批语、信件,从各个方面翔实记录了朱镕基同志领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朱镕基讲话实录(第2卷)》收录的讲话、谈话等,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编者对正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事件和专有名词,作了简要注释。对专有名词,在每卷首出现进作全文注释,下一次出现时只注明首次出现处的页码。对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同志不再注释。《朱镕基讲话实录(第2卷)》各篇文稿的标题为编者所加。
  •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作者:《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编辑组

    《邓小平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邓小平会见各国首脑时的谈话内容,第二部分精选了以小平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谈话内容。 延伸阅读: 朱镕基谈答记者问:书中讲话都是真话
  • 领袖们

    作者:(美) 尼克松

    《领袖们(译著)》主要内容简介:作者在过去三十五年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机会,使作者能在一个不平凡的历史时期,对世界领袖们作第一手的调查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内的世界主要领导人中,除斯大林以外作者都认识。作者访问了八十多个国家,不仅与这些国家的领袖打过交道,而且看到了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行动的。作者现察到有的领袖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并且有机会根据作者自己的经历去分析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由于作者对公共生活的高峰和深谷均有所了解,作者懂得,除非你尝到过深谷的滋味,否则你就不可能真正领路险峰的情趣。如果你只是站在局外旁观,那么你也不可能真正懂得一个领导人的动力来自何处。
  • 我的奋斗人生

    作者:[美] 卡尔•罗夫(Karl Rove

    从卡尔•罗夫涉足政坛的那一刻起,他就掀起了轩然大波。罗夫在21岁时便开始管理起全国性的组织“大学共和党人”,并将此前由民主党人控制的德克萨斯变成了共和党的阵营。通过罢免一位广受欢迎的民主党州长,他令布什在全国范围内声名大噪;接下来,他又在选民们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赶走时任执政党的情况下成功策划了大老党(共和党的别称)在白宫的胜利。由于成功设计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罗夫开始以“建筑师”的称号闻名。 因为罗夫的成功,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屡受攻击,受到的指控从选举欺诈到意识形态的分歧——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在这本坦率的回忆录里,罗夫回应了这些批评,激昂地坦陈了他的政治哲学,对自己在选战中和白宫里作出的一些抉择进行了辩护。他为迎面而来的论战作出了反应——从他在布什与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争辩中所扮演的角色到对于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误导了美国的指控。在试图澄清事实的过程中,罗夫将在私底里愤世嫉俗或行为不端的民主党人揭示了出来,当然,也包括一些在关键时刻立场不坚定的共和党人。 《勇气与结局》也是由现代最能制造新闻热点的总统身边的高层人士所做的私密描述。罗夫带着读者们走到了很多事件的幕后:比如2000年总统选举时的激烈对决;9•11事件里在空军一号上的紧张时刻以及关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宣战;2004年总统改选时得来不易的胜利;还有他为应对特别检察官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提起的起诉而辩护的痛苦的三年。在这一过程中,他详细说明了怎样才能赢得选举以及竞选成功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罗夫对于他在白宫西翼及选战中所犯的的错误显得很坦率,也坦白的陈述了早年让他心碎的家庭生活。然而《勇气与结果》主要讲述的是将一生奉献于保守党事业、政治斗争以及为人民服务时的喜悦——无论其代价是什么。
  • 雷蒙·阿隆回忆录

    作者:(法)雷蒙·阿隆

    雷蒙·阿隆是萨特的第一个绝交对象,50年后却伴随着全球保守主义的回潮被重新发现,迎来了国内外思想界研究的高潮。去年,他和萨特同是诞辰一百周年,关于萨特的纪念冷冷静静,而关于阿隆的研究却红红火火。本书的副标题是“五十年的政治思考”,在学界,有人说,是阿隆在全世界拉开对法国及欧洲左翼知识分子遗产的全面反思序幕。
  • 杰斐逊集(上)

    作者:[美] 彼得森 注释编辑

    这本书是杰斐逊写的自传、英属美利坚权力概观、弗吉尼亚纪事、政府文件、演说、咨文和答复、杂集和书信的综合文集。
  • 无所畏惧

    作者:亚当·科恩

    奥巴马胜选后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时,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他正在读一本关于罗斯福总统上任百日的新书,但未提及具体的书名。图书业于是炸开了锅,人们急于知道究竟是哪本书获得了当选总统的青睐。 《纽约时报》11月17日报导,至少有三本书的作者声称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剑桥大学教授安东尼•贝杰(Anthony J. Badger),《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亚当•科恩(Adam Cohen) ,以及《新闻周刊》记者乔纳森•奥特(Jonathan Alter),所著三本书分别是《罗斯福百日》、 《无所畏惧:FDR的幕僚及催生现代美国的一百天》(Nothing to Fear: FDR's Inner Circle and the Hundred Days That Created Modern America),以及《决定性的时刻:罗斯福百日与胜利希望》(The Defining Moment: FDR's Hundred Days and the Triumph of Hope)。 欧巴马终于在11月17日透过新闻发言人承认,他正在读的是后两本。 《无所畏惧》揭示了美国历史的转折时刻——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上任后紧张、狂热的头一百天。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与他的核心集团将旧秩序一扫而空,重新定义了政府的角色。当1933年3月罗斯福宣誓就职时,数千家银行已经因1929年经济危机而倒闭,全国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农民开始暴动,饥饿难耐的人们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抢夺残羹剩炙。在百日新政拉开序幕之前,联邦政府在眼界和抱负上都非常有限,但是到新政结束时,它已经承担起了为全体公民提供福利的责任。 亚当•科恩对罗斯福核心集团的五大成员逐一进行了描写,并揭示了他们的个人动态对罗斯福的执政风格的影响。这四位男士和一位女士不断使罗斯福支持更多积极的改革措施。罗斯福初到白宫时,并没有带着击退大萧条的具体计划。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更注重实效,而不是想法。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财政保守派,这相对他的新政成就而言,也许有些令人惊讶。在政策的制定上,罗斯福非常依赖他的顾问,喜欢在他们提出相左的意见时,挑选出最好的方案。 罗斯福是一位有思想的总统,他懂得吸纳目标相似的顾问,而不是只会提出单一方案或价值观的建议者。他支持“大胆,持久的试验”政策,主持了美国历史上最高产、创造了现代美国的政府活动时期。 由于奥巴马和罗斯福上任的时势有相似之处,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被提及最多的总统的名字就是罗斯福,本书便是作者为美国当前领导人量身写作的危机解读作品,在重新解构历史的同时,也对新的总统和政府提出了希望。 正如亚当•科恩提醒我们的,本时代的政治断层线——关于福利、政府管制、农业政策和其他更多方面——今天仍然存在。《无所畏惧》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塑造罗斯福执政初期的人物活动,也为美国人在危机时期定义领导人提供了人物个案。
  • 吹哨者自述

    作者:埃尔斯伯格

    他是美国70年代承诺与欺骗、希望与痛苦的标志性人物。 他是一面镜子,他的人生经历折射了美国50年的政治变迁。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曾经是美国著名的冷战政策鼓吹者。在越战中,他目睹了美国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种种谎言、欺骗,政府官员对道德与良知的背弃,对总统的盲从和愚忠,他的思想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他从一个越南战争的支持者转向了一个坚定的反战者。为了结束越南战争,他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最终他下定决心,冒着终身监禁的危险,将7000多页美国对越政策的绝密文件偷偷复印,交给了多家报纸予以发表。这就是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 通过《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公布五角大楼文件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其中包括美国最高法院所做出的划时代决定,对埃尔斯伯格和其同伴安东尼·拉索的拘捕和审判,以及后来的水门犯罪事件。最终,他的行动不仅终结了尼克松的总结任期,而且给越南战争划上了句号。 作者在回忆中重点阐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其思想和认识是如何随着对真相的了解而一步步转变的。《吹哨者自述》一书是一名勇于献身、义无反顾的斗士的回忆录;是一名内幕人士对美国政府内部丑行的披露;是一
  • 华尔街日报之战

    作者:无[美] 萨拉•埃利森

    1.《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全球商业经典》总编辑何力、《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财新传媒主编王烁、股神巴菲特联袂推荐。 2.《华尔街日报之战》一经出版,即获得了众多知名媒体的好评,包括《纽约时报书评》、《出版人周刊》、《华盛顿邮报》等。 3.作者萨拉•埃利森为《华尔街日报》前资深记者,并曾负责报道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一事,经历了收购的全过程并深谙细节。 4.《华尔街日报之战》作者萨拉•埃利森以手术刀般犀利的笔调为我们抽丝剥茧,揭破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商业大战内幕,为商业人士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 《华尔街日报之战》作者萨拉•埃利森是《华尔街日报》前资深记者,她以手术刀般犀利的笔调为我们揭示了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商业大战内幕。  一份全世界最强大国家最强大的商业报纸,两大家族,商业权力,命悬一线的财富,并购,分裂与背叛……  《华尔街日报之战》讲述了媒体巨头默多克击垮班克罗夫特家族,收购道琼斯公司和《华尔街日报》的真实故事。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从道琼斯所有者班克罗夫特家族成员之间无穷无尽的自相残杀以及最后毫无骨气地与默多克达成交易,到被驱逐的《华尔街日报》编辑所获得的令人咋舌的遣散费,无所不包。  《华尔街日报之战》作者莎拉•艾莉森作为资深记者,以手术刀般犀利的笔调为我们抽丝剥茧,揭破收购《华尔街日报》的商业大战内幕,为商业人士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 勃列日涅夫传

    作者:(俄罗斯) 谢曼诺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前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军队最高领导人。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权论”,声称当华沙条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干涉,此为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79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为导致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书介绍了勃列日涅夫的生平事迹,供读者阅读。
  • 美国奋斗赵小兰政坛传奇

    作者:胡思升

    《美国奋斗:赵小兰政治传奇(精装)》讲述了:赵小兰,美国政治领域身居最高位的华裔领导人,现为美国劳工部部长。该书作者胡思升先生旅居美国多年,他文笔流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把赵小兰从小女孩到女部长,从单身女郎到联邦参议员夫人的半生历程,写得颇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值得介绍给广大读者。相信,看报纸的人不会对《美国奋斗:赵小兰政治传奇(精装)》的主人公陌生。她就是美国政治领域身居最高位的华裔领导人,现为美国劳工部部长的赵小兰。该书作者胡思升先生旅居美国多年,他文笔流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把赵小兰从小女孩到女部长,从单身女郎到联邦参议员夫人的半生历程,写得颇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值得介绍给广大读者。
  • 让历史来审判(上下)

    作者:罗伊·梅德韦杰夫

  • 日本首相列传

    作者:宇治敏彦 编

    此列传按照首相就任的先后顺序,记述了从伊藤博文到福田康夫共计五十八位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人物像和他们的业绩。用史实说明了领导人的行为抉择给国家和民族命运带来的深刻影响。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记,而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政治史。宇治敏彦等五位新闻评论家和政治学者,以简洁的文笔概要记述了日本历任首相及历届内阁的特征和主要政绩。作者尽可能从客观视角去捕捉各个时代的特征,尝试着对那些肩负国家与国民重托,时而焦虑痛苦,甚至牺牲生命的首相;对那些因实力不济而昙花一现的首相逐一进行了概括地记述。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叙事清晰,从精心编撰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每位首相的形象特征和行事风格。中国读者可通过对日本首相职业生涯的了解,而获得对日本政治发展史一般性的认识。文中配有五十八位首相照片,有助于读者参对阅读。
  • 黄克诚自述

    作者:黄克诚

    《黄克诚自述》自1994年10月出版,重印三次,在社会各界产生较大影响。书中部分内容被收人中央军委审定的《黄克诚军事文选》。本次再版,我们在原“自述”的基础上,增补了三篇谈话和一些历史图片。三篇谈话均出自黄克诚口述。一篇是他1959年在庐山会议的发言,另外两篇是他20世纪80年代关于毛泽东和林彪评价问题的两次谈话。三篇谈话均选自《黄克诚军事文选》,我们对文字进行了校订。历史图片均由黄克诚子女提供。再版后的《黄克诚自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不平凡经历和为党做出的伟大贡献,更深刻体味他那博大胸怀和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精神。
  • 蒋介石的后半生

    作者:陈红民 等

    中国有“盖棺论定”之说。人死之后,其历史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盖棺”而不能“定论”,蒋介石即为一例,在他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3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蒋介石,特别是研究较为薄弱的蒋介石的后半生,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书稿专写台湾时期的蒋介石,以信史的角度,为我们完整而准确地勾绘出蒋介石在台湾26年的面貌。 _ 陈红民教授精进不已,最近又远赴美国,阅读新近开放的蒋介石日记,终于为我们比较完整而准确地勾绘出蒋介石在台湾26年的面貌。可以说,它填补了蒋介石研究的空白、台湾史研究的空白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空白。我为陈红民教授等人贺。相信本书将受到两岸读者的欢迎,增加人们对台湾时期蒋介石的了解,促进两岸学者的交流,并且推动两岸和平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杨天石 《蒋介石的后半生》,论述蒋介石在台湾统治时期的史事,加以评论。这是陈教授的“拿手好戏”。现在,陈教授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借近年新资料的出现,特别是蒋氏档案与日记分别在台湾与美国对学者开放的有利时机,对蒋氏历史地位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读了陈教授这本著作以后,恍然有悟。觉得蒋对台湾和中国文化,有相当的贡献。例如随蒋和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一批专家和知识分子,使台湾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走上近代化,实在功不可没。尤其台湾回归中国,正是蒋氏领导对日抗战的结果。 ——蒋永敬 亮点: ★ 两岸国民党史研究权威杨天石、蒋永敬联袂推荐 ★ 基于《蒋介石日记》手稿本之翔实史料 ★ 大陆第一部从信史角度全面反映蒋介石在台湾时期军、政、经活动及其命运的著作 ★ 填补了对蒋介石后半生研究的空白
  • 托洛茨基自传

    作者:(苏)托洛茨基

    在俄国当时革命领导人中,其政治面貌被歪曲得最严重而且长期难以恢复的是托洛茨基。长 期以来,托洛茨基被当作最凶恶的敌人,几乎是谈“托”色变。“托派”,不但在苏联党内而 且在中国共产党内也被当作敌人。 作为革命元老之一,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时期和十月革命后内战期间都做过很大的贡献。当 时他的地位高于斯大林,这一点,斯大林本人也是无法否认的。 托洛茨基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当时列宁在国外,主要是他领导了1905年的二月革命; 二、他是十月革命的直接指挥者,军事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主要是由他和斯维尔德洛夫直 接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 三、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期间,托洛茨基临危受命,仍担任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的要职。在两 年多的时间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粉碎了邓尼金、高尔察克和英法等国支持的叛军的斗争, 拯救了苏维埃共和国。 四、内战结束后,交通瘫痪,托洛茨基又兼任了铁路人民委员的职务,他用铁的纪律和有效 的行政手段,使铁路运输恢复了生机。 有关托洛茨基的事迹,长期以来是个禁区,因而大家对他所知甚少。中国的出版界到上世纪 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才开始客观地谈到托洛茨基,揭示当年苏联党内斗争的真实情况。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托洛茨基自传》。这本自传的译者石翁等写了一篇很长的《译者前 言》,对托洛茨基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可以从中了解不少我们过去不了解的情况。 章世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