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布哈林政治传记

    作者:[美] 斯蒂芬·F. 科恩

    这是一本关于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及这一革命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的书。   布哈林既是列宁的忠诚支持者,又与列宁有过多次分歧和争执。列宁逝世后,布哈林积极参加了斯大林领导的反对托洛茨基的斗争。但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布哈林与斯大林又存在严重分歧。   布哈林一生正直,敢于发表不同政见。他犯过不少理论的和政治的错误,但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又主动承认错误。他所犯的一些错误,只是一个正直的革命者在寻求正确的革命道路中认识上的一些错误。世界上没有完人,布哈林也同样不是完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很多理论问题,正在探索之中,我们不应苛求于布哈林。而且布哈林在很多理论问题上的意见,是十分高明而富于预见性的,至今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了解布哈林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知道整个过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既让我们熟悉过去的主要活动家的性格,也能影响历史的进程。苏维埃国家的这段历史的教训,对面临深刻改革的中国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 巴拉克·奥巴马

    作者:(美)瓦格纳

    随着美国总统竞选进行得如火如荼,黑人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政坛迅速蹿红。他受欢迎的程度,绝对可以与明星大腕相媲美。这个草根出身的非裔美国人,用他独特的传奇经历、非凡口才、坚韧毅力和竞选中所取得的不俗战绩,向美国民众全情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美国梦,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希望的伟大,梦想的力量,而且这一切可以超越宗族与肤色。 奥巴马的身世颇不寻常,他本人是美国黑白混血儿,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黑人,来自非洲的肯尼亚,母亲则是生长在美国白人社会的堪萨斯女子。父亲于奥巴马2岁时就离开了他, 母亲后来改嫁,带着奥巴马来到印度尼西亚,在那里他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10岁时,奥巴马重返夏威夷,继续学业。后来,他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还曾当选《哈佛法律评论》创刊以来的首位黑人主编,也曾出任民权律师和州参议员。2004年夏天,在波士顿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发表基调演讲,高潮迭起,异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并从此一跃成为政坛新星,甚至当时就有人断言他完全有能力竞选美国总统。 可是少年时代的奥巴马却因如此家庭出身和经历,饱受煎熬。他一直都在为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而苦苦挣扎,想要理解对他产生过诸多影响的各种文化,更无法判定究竟该怎样定位自己。他母亲坚信人性本善,对于生命和大自然所创造的奇迹有着深刻领悟。她鼓励奥巴马积极了解各种宗教和文化,并希望他能兼容并蓄,触类旁通,将其中共有的美德为己所用。但小奥巴马却曾一蹶不振,一直为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和归属而感到痛苦迷茫,甚至曾一度沉迷于酒精和大麻,试图麻痹失落的自己。 在大学期间,奥巴马逐渐找回了自己。毕业后,奥巴马来到芝加哥的一个穷人社区从事社区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宗教情结,最终皈依了基督教,并决心立足公共事业,为普通民众争取更多权益。为此,奥巴马还特意来到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原本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高薪阶层,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重返芝加哥,到一家小型律师事务所工作,因为它主要关注民权和住房歧视案件,多为低收入群体服务。 这些服务于社区大众的经验,让奥巴马选择了民生的定位,乐于倾听百姓的心声。1996年,他当选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继而,2004年,奥巴马入选美国国会,当前还是国会中唯一的黑人参议员。2008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当年美国总统大选角逐。 竞选时至今日,奥巴马的成绩可圈可点,人们对他参选反响强烈。奥巴马参加总统竞选的真正意义并非在于他最终的成败,而是通过他传奇的经历,人们更可以看到自己也可以有着伟大的希望和梦想,自己的家人以及国家都可以有这样伟大的希望和梦想。 米拉 2008年6月 北京
  • 詩人政治家哈維爾

    作者:埃達·克里索娃

    哈維爾諦聽著語言。他剖析世界和語言的關係,語言或者字彙是否具有「教育」作用?在他看來,語言就是圖畫,由此產生實踐。為此,他首先發現「權貴們的無力」,從而剝下了統治者們的畫皮。 目錄 哈維爾的戲劇世界 伊日.格魯薩 .楔子 .尋找遭禁者 .奧爾嘉 .第一次公開亮相 .《致梅林的信》及四二社 .服兵役 .家庭精神 .外祖父瓦夫雷契卡 .第一批劇作 .出身:資產階級 .格蘭德劇院 .揚.格羅斯曼和《園遊會》 .《人物》雜誌 .在寄宿學校 .1968年及「正常化」的開始 .哈維爾一家與國家安全 .致古斯塔夫.胡薩克的公開信 .在波切尼斯的《流氓歌劇》 .對「塑膠人」的訴訟 .綁架孩子 .揚.帕托奇卡 .三王被捕 .七七憲章 .第一次監禁 .鐵路員工舞會 .耶穌受難劇 .陰謀的會面 .瓦謝克和密探 .軟禁 .父親之死 .「危害共和國」 .在獄中 .《寄給奧爾嘉的信》 .重獲自由 .悲愴的廣板 .監視人員 .捷克的浮士德 .公眾民主 .揚.帕拉赫之週 .歷史將重新撰寫 .公民論壇 .神奇劇院 .失敗的對話 .總統 .人物簡介 後記 卷尾語:瓦茨拉夫.哈維爾
  • 尼克松回忆录(上中下)

    作者:尼克松

    本文集主要收录尼克松论述国际政治及其个人经历的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过去曾出过单行本,收入文集时对译文重新作了校订,并增加了少量注释。 尼克松是冷战时代的一位有特色的美国政治家。他以坚持反共的意识形态闻名,又以现实主义的大胆决策著称。在当代美国统治集团代表人物中,他比较善于把握变化中的世界形势,了解美国的真正利益所在。就任美国总统前,他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说中发表了关于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看法,承认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就任美国总统后,又为打开中美关系采取了重大外交行动,对于扭转美国的颓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他不像美国一些政要和学者那样头脑发热,而是清醒地看到美国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在新的基础上保持中美正常关系对于美国的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尼克松的政治主张反映的是美国的利益,代表的是美国统治集团的意志。但是,有分析地研读尼克松的著作,对于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思想脉络、总结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历史、认识今后的世界发展趋势,都是有裨益的。
  • 我一生的挑战

    作者:李光耀

    《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讲述李光耀50年来如何投注心力,把新加坡从一个语言复杂、人民各说各话的前英国殖民地,打造成一个多数人都通晓英文,同时懂得自己母语的团结的国家。然而,整个过程险阻重重。要求把华文维持在第一语文水平的华教人士攻击他;马来和淡米尔社群担心华文受到过度重视而被边缘化;希望华文课业不会变成孩子沉重负担的家长则不断地施压。质疑的眼光,甚至来自他的内阁同僚。 南洋大学关闭始末、华校为何没落、特选中学又如何应运而生等等有关母语教育的重大事件和议题,本书都一一触及。李光耀细说从头,也让读者看到 了许多政策博弈背后的细节,例如1975年,短短四个月内,新加坡何以四换教育部长;1986年的国庆庆典,又为什么对李光耀来说,是个里程碑,是他“感到自豪的一天”。国家的双语之路,其实也是李光耀的双语之路。书中就多次感性和详实地描绘了在人生不同阶段,因无法掌握好华文而感到的挫折和失落。 《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文版的第二部分,则汇集了18篇个人文章,包括现任总理李显龙、著名歌手孙燕姿等,展示不同背景、身份、 年龄层的新加坡人如何在大政策的指引下,走上各自的双语路,几番风雨,多少艰辛,最终殊途同归。 李光耀说,新加坡的语文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双语教育影响了过去和现在(也将包括未来)的好几代国人。想知道政策推手李光耀的思考、决策和推行过程中种种不曾公布或鲜为人知的情事,不容错过这本力作。
  • 李光耀觀天下

    作者:李光耀

    出生於192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見過中國每一位主要領導人;從詹森到歐巴馬等美國總統,也與他有密切交往。 在本書中,李光耀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入洞察力,對今天的世界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這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曲折發展的專題報告。相反的,在本書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它們的社會、探究人民的心理,並做出關於這些國家的生存機會的結論,以及它們在未來勢力均衡的分級結構中所可能占有的位置。一個社會何以有活力?其人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它能適應變化嗎? 透過簡潔、堅定甚至政治不正確的樸實文字,他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保持聯盟完整的歐洲。關於日本為何不對外國人開放、為何「阿拉伯之春」不會為中東帶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為何阻止全球氣候變暖不比為這個現象未雨綢繆來得有效等問題,他提出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 為使本書完整,李光耀也探討了他長久以來最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本書每個章節都穿插了從他與《海峽時報》新聞工作者的訪談中整理出的問答錄。

  • 真实的罗姆尼

    作者:

    《真实的罗姆尼》详细介绍了米特·罗姆尼在贝恩资本投资公司的地位以及他通过杠杆收购创造惊人利润、提供就业机会但却将他们摧毁的过程。从参议员竞选中败给了泰德·肯尼迪,挽救2002年冬季奥运会到在马萨诸塞州倡导全民保健,揭露了2008年罗姆尼进军白宫时的内讧及分歧以及2012年竞选中策略的转变。同时,《真实的罗姆尼》展现了罗姆尼的私人生活,讲述了他怎样经过四年的“马拉松”式的恋爱与妻子的结合;他作为一名摩门传教士在法国的那段艰辛岁月以及那次在他人生道路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致命的车祸以及他与父亲亲密但却复杂的关系。
  • 哈韦尔自传

    作者:哈韦尔

    本书是现任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总统瓦茨拉夫·哈韦尔的自传。对捷克政局、捷“七七宪章”运动、公民论坛及其领导人的情况也有所叙述。 东方出版社1992年应中央相关部门为党政军领导同志及有关人员了解研究捷克政局而“内部发行”。
  • 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

    作者:(俄罗斯)叶梅利亚诺夫(Emejibrh

    斯大林两部曲的第一部。著名历史学家IO.B叶梅利亚诺夫在大量证明文件与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最杰出和最有争议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的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个个谜团。撇掉围绕斯大林的一次次造神与造魔运动的历史浮沫,作者以专业水准呈现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斯大林。斯大林的格鲁吉亚出身和他在教会中学的学业对他的性格的形成起什么作用?斯大林做过沙皇警察机构的暗探吗?斯大林怎样进入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层?列宁想卸去斯大林手中的权力吗?作者考察斯大林在政治上的“进化”过程,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为什么斯大林总是在国家处于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时刻领导这个国家。
  • 斯大林

    作者:尤·瓦·叶梅利亚诺夫

    斯大林两部曲的第二部。著名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在大量证明文件与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最杰出和最有争议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的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个个谜团。撇掉围绕斯大林的一次次造神与造魔运动的历史浮沫,作者以专业水准呈现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为什么会自杀?为什么基洛夫会被杀害?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内部政治斗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伟大的卫国战争前后,斯大林在苏联领导层中起了什么作用?所有这些问题的最真实的答案你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 杰斐逊自传

    作者:托马斯·杰斐逊

    《杰斐逊自传》是杰斐逊在77岁高龄时撰写的,主要是供自己和家人参考,因而这本自传真实,不浮华,同时饶有趣味,从杰斐逊自己的角度叙述了他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那个史诗般的年代,时间上,从他出生直到1790年3月,他担任华盛顿的国务卿为止。《杰斐逊自传》详细介绍了杰斐逊思想的精髓,《独立宣言》的起草背景和过程,民国民主建立的艰难过程,虽然有些背景知识介绍简陋,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伟大的民主斗士,有助于弄清楚美国民主的起源及美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有意义的时期。
  • 俾斯麦

    作者:A.J.P泰勒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俾斯麦自己的回忆录多有不实之处。而在有关俾斯麦的诸多文献当中,《经略译丛•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之所以卓尔不群,就在于作者A.J.P泰勒在宏大的历史视野、详实的历史资料外,还具有独特的历史观。历史往往出自意外,每个人只能通过犯错误来形成历史,铁血宰相俾斯麦之统一德国,也不例外。还没有哪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以如此反讽的方式来透视历史的真实、呈现伟人的动机和方法;或许也没有哪部严肃的政治著作,以如此生动的方式说明了什么才是“国家理由”。《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是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观恒丛书之经略译丛之一。
  • 末代皇帝溥仪

    作者:喻大华

    爱新觉罗•溥仪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六岁。1932到1945年间,他被日本关东军蛊惑欺骗,充当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因此先后被苏联和新中国关押十四年之久。1959年蒙受特赦,1967年病逝于北京,最终身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无疑,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他是亡国之君和叛国罪人,最后成了新中国改恶从善的典型;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无疑是失败者,但他的每一步失败都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的解放,而他最终也成了自豪的中国人民中的一员。溥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揭开历史的面纱,呈现人物的本色,本书将带读者走近一个真实的溥仪,一个真实的末代皇帝。
  • 德国女总理夫人默克尔

    作者:廖生

    她曾梦想摘取科学的桂冠,但历史的机遇却使她与政治结缘;她不动声色而又最终胜出,她的出现改写了德国的历史。   35岁以前,这位生长在前民主德国的牧师女儿还与政治毫无瓜葛,她曾是实验室里一位严谨、刻板的年轻物理学家。她相貌平平,不善言辞又不假修饰,在一群头发花白、仪表堂皇的掌权男人中间,她只是一个爱哭的小姑娘。是什么使她一跃成为大国总理?是什么使她在世界上掀起了”默克尔旋风”?   21世纪初的国际政坛“巾帼风”中,德国新任女总理默克尔是非常抢眼的一位。对于默克尔,人们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一个曾经的东德的少先队员、青年团员怎么会成为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主席?一个总爱流泪的“科尔的小姑娘”又是如何变成成熟的政治家的?有人说她工于心计,老谋深算,也有人说她谨慎务实,直率坦诚,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还有,她的科学家的背景对她的政治生涯有何影响?她的家庭、童年、爱好、婚姻又是如何?本书为您展示德国“女总理夫人”默克尔的传奇人生。
  •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作者:丁晓平

    胡乔木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是中共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领导人,是党内外享有盛名的“大秀才”“大学者”和辞章家。他经历了中共在战争年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岁月,亲历了共和国开国大业到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历史。他起草、整理或参与起草、修改的中共中央重要、重大文献和文章不计其数。 战争年代,毛泽东说:“靠乔木,有饭吃。”改革开放年代,邓小平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杨尚昆说:胡乔木是“一个终生用笔来为人民服务的人”。 本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决策内幕,尤其是客观真实地分析记录了胡乔木在邓小平时代经历的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引人入胜。全书分为“木卷:书生革命”、“火卷:战争年代”、“土卷:峥嵘岁月”、“金卷:妙笔春秋”和“水卷:黄河青山”五卷,共计56万字,完整记录了胡乔木自1941年担任毛泽东秘书和1975年开始协助邓小平全面整顿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工作50年的台前幕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共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 普京归来

    作者:陈小蒙

    《普京归来》:“我希望一直掌权下去,将俄罗斯带回世界之巅!”魅力领袖、俄罗斯的头号男人又回来了——普京归来。在经历了8年总统和4年总理生涯后,他为什么还是重掌总统大权?他和梅德韦杰夫有着怎样的长远大计?退居总理二线,普京遵从了权力的游戏,却做了巧妙的安排,但他的真正权力从未滑落。可以确定的是,普京依然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偶像,依然是媒体的宠儿,依然是新话题的制造者、新形象的缔造者,依然是俄罗斯的魅力一哥。普京归来,他更要用行动说明,他才是俄罗斯的船长和世界的领袖!
  • The Passage of Power

    作者:Robert A. Caro

    WINNER OF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THE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THE MARK LYNTON HISTORY PRIZE, THE AMERICAN HISTORY BOOK PRIZE NAM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ONE OF THE TEN BEST BOOKS OF THE YEAR NAMED ONE OF THE BEST BOOKS OF THE YEAR BY The Economist * Time *Newsweek * Foreign Policy * Business Week * The Week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Newsday By the two-time Pulitzer Prize-winning author of The Power Broker. Book Four of Robert A. Caro’s monumental 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displays all the narrative energy and illuminating insight that led the Times of London to acclaim it as “one of the truly great political biographies of the modern age. A masterpiece.” The Passage of Power follows Lyndon Johnson through both the most frustrating and the most triumphant periods of his career—1958 to1964. It is a time that would see him trade the extraordinary power he had created for himself as Senate Majority Leader for what became the wretched powerlessness of a Vice President in an administration that disdained and distrusted him. Yet it was, as well, the time in which the presidency, the goal he had always pursued, would be thrust upon him in the moment it took an assassin’s bullet to reach its mark. By 1958, as Johnson began to maneuver for the presidency, he was known a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politicians of his time, the greatest Senate Leader in our history. But the 1960 nomination would go to the young senator from Massachusetts, John F. Kennedy. Caro gives us an unparalleled account of the machinations behind both the nomination and Kennedy’s decision to offer Johnson the vice presidency, revealing the extent of Robert Kennedy’s efforts to force Johnson off the ticket. With the consummate skill of a master storyteller, he exposes the savage animosity between Johnson and Kennedy’s younger brother, portraying one of America’s great political feuds. Yet Robert Kennedy’s overt contempt for Johnson was only part of the burden of humiliation and isolation he bore as Vice President. With a singular understanding of Johnson’s heart and mind, Caro describes what it was like for this mighty politician to find himself altogether powerless in a world in which power is the crucial commodi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Caro’s breathtakingly vivid narrative, we see 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 through Lyndon Johnson’s eyes. We watch Johnson step into the presidency, inheriting a staff fiercely loyal to his slain predecessor; a Congress determined to retain its power over the executive branch; and a nation in shock and mourning. We see how within weeks—grasping the reins of the presidency with supreme mastery—he propels through Congress essential legislation that at the time of Kennedy’s death seemed hopelessly logjammed and seizes on a dormant Kennedy program to create the revolutionary War on Poverty. Caro makes clear how the political genius with which Johnson had ruled the Senate now enabled him to make the presidency wholly his own. This was without doubt Johnson’s finest hour, before his aspirations and accomplishments were overshadowed and eroded by the trap of Vietnam. In its exploration of this pivotal period in Johnson’s life—and in the life of the nation— The Passage of Power is not only the story of how he surmounted unprecedented obstacle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highest purpose of the presidency but is, as well, a revelation of both the pragmatic potential in the presidency and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when the chief executive has the vision and determination to move beyond the pragmatic and initiate programs designed to transform a nation. It is an epic story told with a depth of detail possible only through the peerless research that forms the foundation of Robert Caro’s work, confirming Nicholas von Hoffman’s verdict that “Caro has changed the art of political biography.”
  • 白宫岁月(全四册)

    作者:亨利·基辛格

  • 之江新语

    作者:习近平

    《之江新语》收入习近平同志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232篇。这些短论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