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我的美国之路

    作者:科林·鲍威尔

    这本自传描写的是出生在美国纽约市贫民区的一个最贫贱的黑孩子,怎样从打工仔成长为美国最高军事长官、四星上将的故事。 科林·鲍威尔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寒,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替人扛包,拖地板。长大后,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参加了后备军官训练团,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鲍威尔将军是一位传奇式的军人。冷战时代他先是在美国全球战略的西线——美国驻西德部队服役,警卫陆军的原子大炮,后来又被调到东线,两次参加越南战争。第一次是以南越伪军营顾问的身份参加了越南广治地区的作战;第二次是以美军作战部队副营长、师作训科长的身份参加越南战争。回国后不久又到美国驻韩国的步兵第二师干过一年营长。以后又先后历任五角大楼参谋、军事学院教官、白宫研究员、旅长、副师长、国防部长军事助理、军长、陆军部队司令部司令、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 作为一个军人,他对美军部队和五角大楼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由于在三任总统的政府中历任高级官员,因此也熟悉白宫最高决策圈子的运作过程。他参加过许多政策的制定工作,亲自参与了入侵巴拿马、处理以武器换人质的“伊朗门”丑闻、美苏首脑几次会晤等重大国际事件,最后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身份策划和指挥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 退休后,受克林顿总统委派,陪同前总统卡特出使海地,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说服海地军政府不战而降。鲍威尔在书中对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戎马生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通过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使读者了解到他艰苦奋斗之不易,同时也了解到美国领导集团内尔虞我诈和美军内部的种种问题。 读者可以从书中活生生地看到鲍威尔本人、他的家庭和广大美国黑人受到的种族歧视和侮辱。他是一名美国军官,但不能与白人在同一饭店吃饭,不能用同一厕所,甚至走在大街上连看一眼白人妇女也犯法。他结婚时不能住一间像样的旅馆,只能把市郊简陋的汽车旅馆作洞房。自传充满了对美国种族 歧视的愤怒控诉。鲍威尔呐喊说:“多少年多少代,我们为这个国家而战,早在17世纪,黑人自由人和黑奴就应征当民兵。美国革命时期曾有数千名黑人在华盛顿麾下为这个国家争取独立而战,可是胜利后他们自己却未享受到独立。内战时间,有几十万黑人在联邦军中英勇战斗,近4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黑人曾帮助白人获得土地并保卫土地,但他们自己却无立锥之地。这个国家拒绝给予我们基本权利,还怎能叫我们为它服务呢?我们又干吗为它而战?……” 我们从书中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对美国的所谓民主、人权和机会均等的虚伪性的挞伐。这本自传虽不是正史,但史料丰富、观点鲜明、文字朴实、内容生动,对广大读者了解鲍威尔其人及美国社会和美国军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于1995年出版后,在全世界引起很大轰动,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原书中的索引对中国读者无用,故略去了。对于中国读者不易理解的美国俚语或比喻,我们在当页加了一些译者注,仅供参考。本书由王振西主持翻译并最后校定,参加翻译和校对的资深翻译家有:武牛、隋丽君、潘嘉玢、刘瑞祥、颜福祥、姚云竹、张兰琴、黄虹炜等。杜 燕琼同志对译稿做了大量技术校对和文字加工。
  • 林肯传

    作者:戴尔·卡耐基

    《林肯传》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不断创造“人类出版史上奇迹”的戴尔·卡耐基的传记作品,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全译本,描述了林肯这位平民总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困苦的童年岁月、坎坷的求学之路、不幸的婚姻生活、忍辱负重的白宫生涯……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神情忧郁、始终在痛苦中挣扎却能保持品德高尚、满怀仁慈之心的伟人形象,他那在坎坷中百折不挠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搏击人生的典范。 林肯(1809-1865),美国第十六任总统(1861-1865),著名的演讲家、律师。出身寒微,自学成才。1856年加入共和党。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内战,他在关键时刻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坚决废除奴隶制度,得到广泛的支持,最终维护了联邦统一,对美国19世纪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65年被刺身亡,年仅五十六岁。
  • 朱鎔基傳

    作者:[美] 龍安志

    全球唯一中文本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撰寫序言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素帕猜˙帕尼帕迪博士撰寫前言 在香港金融領域出任公職的生涯裡,我曾有幸遇上朱總。他為人高瞻遠矚,處事運籌帷幄,加上鞠躬盡瘁的態度,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朱總對我的支持、鼓勵和稱許,更為我的工作增添了無限的動力。《朱鎔基傳--朱鎔基與現代中國的轉型》恰恰把我心目中朱總的印象,細緻地描繪出來。這本書更詳述了朱總對中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值得讀者咀嚼細閱。 ——任志剛(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 本書作者是美國人,1981年剛20歲時,他就來到中國,並在中國長期生活和工作,成為一個社會活動家、國際危機調停人、政治經濟學家和作家。 他以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深刻了解,加以嚴謹的創作態度、寬厚的經濟學功底和廣泛深入的第一手調查資料,將讀者帶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那時改革開放伊始,市場經濟的秩序尚未建立,陳腐機械的觀念束縛著人們的頭腦,腐敗、違規、詐騙、投機等等亂象充斥金融、國企、房地產等各個經濟領域。 朱鎔基以非凡的勇氣擔當起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艱巨工程,採用了作者稱之為“受管理的市場化”的方法,再造了中國的金融系統,引導中國平穩地渡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打破“鐵飯碗”,重組了國有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精簡了各級政府機構,重建了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等。朱鎔基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保持了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平穩快速的增長,把中國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朱鎔基創造了歷史。 作者客觀公正、條理清晰地再現了這一歷史進程,對朱鎔基在1992-2002年就任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這十年來經濟改革政策逐一點評,論證其成敗得失。希望本書能使讀者更多地了解朱鎔基、了解當下中國!
  • 高岗传

    作者:戴茂林,赵晓光

    《高岗传》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高岗的传记。 高岗,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物。生前,他身上光环耀眼。他是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陕甘宁边区的连任参议长,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奔赴黑土地,历任北满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建国后的他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死后,他却是"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角,被开除党籍。 高岗离世已经50余年了。他的人生拐点始终吸引着人们去猜测。最新出版的《高岗传》把我们拽回到一百多年前,为我们徐徐地展开高岗曲折传奇的人生画卷,用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和历史事实,为我们拂去岁月的灰尘,还原一个真实的高岗,一个有血有肉的高岗。 《高岗传》是作者磨砺了14年的心血之作,其中资料弥足珍贵,其中细节可圈可点,其中评说中立客观。读《高岗传》,一定能读出人生的咏叹。
  • The Audacity of Hope

    作者:Barack Obama

    In July 2004, Barack Obama electrified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with an address that spoke to Americans across the political spectrum. One phrase in particular anchored itself in listeners’ minds, a reminder that for all the discord and struggle to be found in our history as a nation, we have always been guided by a dogged optimism in the future, or what Obama called “the audacity of hope.” The Audacity of Hope is Barack Obama’s call for a different brand of politics—a politics for those weary of bitter partisanship and alienated by the “endless clash of armies” we see in congress and on the campaign trail; a politics rooted in the faith, inclusiveness, and nobility of spirit at the heart of “our improbable experiment in democracy.” He explores those forces—from the fear of losing to the perpetual need to raise money to the power of the media—that can stifle even the best-intentioned politician. He also writes, with surprising intimacy and self-deprecating humor, about settling in as a senator, seeking to balance the demands of public service and family life, and his own deepening religious commitment. At the heart of this book is Barack Obama’s vision of how we can move beyond our divisions to tackle concrete problems. He examines the growing economic insecurity of American families, the racial and religious tensions within the body politic, and the transnational threats—from terrorism to pandemic—that gather beyond our shores. And he grapples with the role that faith plays in a democracy—where it is vital and where it must never intrude. Underlying his stories about family, friends, and members of the Senate is a vigorous search for connection: the foundation for a radically hopeful political consensus. A public servant and a lawyer, a professor and a father, a Christian and a skeptic, and above all a student of history and human nature, Barack Obama has written a book of transforming power. Only by returning to the principles that gave birth to our Constitution, he says, can Americans repair a political process that is broken, and restore to working order a government that has fallen dangerously out of touch with millions of ordinary Americans. Those Americans are out there, he writes—“waiting for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to catch up with them.”
  • 最高法院的“喜剧之王”

    作者:琼·比斯丘皮克

    立场保守,却文笔犀利;争强好胜,但逻辑严密;性格狂放,可魅力十足,这些貌似矛盾的特质,却集中在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一人之身,使他呈现出复杂面貌。两百多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现过诸多富有个性的大法官,但像斯卡利亚这样将司法立场、人格魅力发挥到极致的,却独一无二。资深记者琼•比斯丘皮克通过扎实采访,以精彩笔触,为我们讲述了这位美国最具争议的大法官的成长之路、内心历程、多元个性,揭开了最高法院近20年来围绕死刑、持枪、堕胎、政教关系等重大议题的决策内幕。
  • 思念依然无尽

    作者:满妹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主要笔墨集中于自1976年到胡耀邦去世前的这段时期。该书记述了胡耀邦作为普通人的生动一面,其中附录的许多家庭图片为首次公开出版。   本书由胡耀邦的女儿满妹撰写。作者以女儿的视角,翔实地记述了父亲最后的日子,作品蕴积多年,和泪而成,字里行间流淌着女儿的无尽思念。   该书对于人们了解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备尝艰辛的岁月,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追随他们的未竟之志,具有独特的价值。   “父亲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也喜爱各种动物。‘文革’初期,不知是哪家的猫,在恐惧的抄家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洗劫京城时,避难来到我家……那是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虽然我们兜里的钱不多,市场的供应也极少,父亲常会突然很有兴致地跟我商量:‘给咱们家的猫买点小鱼吃吧?它要生小猫了,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喂它。’”   这样家长里短的细微小事,在满妹女性细腻、温婉的叙述中一一道出,这是一个女儿眼中的胡耀邦。“无论世人如何评论我的父亲,在我这个当女儿的眼里,他首先不是领袖,而是一个最慈祥的父亲,一个最善良的益友。他从没打过孩子,甚至都没有大声呵斥过我们。”   假如我能挣扎着活到那一天,我没有别的什么请求,就有一条,我来坐在一个角落里,只要给我那么一两支烟,就可以了。我想那个时候,坐在台上的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四化贡献了力量的人,我向他们表示祝贺……   ——胡耀邦
  • 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

    作者:李光耀

    未來充滿希望,也充滿變數。曾只是浩瀚汪洋中的一個落後蕞爾小島,卻晉升至平均國民所得全球第一,這樣的驕傲,李光耀,厥功至偉!他不僅是締造新加坡奇蹟的領導人,更是維持亞太和平的幕後推手。本書由李光耀親筆撰寫,從星馬分家獨立後衍生的重重困難,探討至冷戰前後各國的互動與發展,其中更涉及台灣與中國大陸首次被揭露的種種秘辛。作者以主題翔述事,盡述近三十年來世界的遞嬗,為這一個大時代,寫下超越時空而永恆存在的歷史寶鑑。
  • 无可致歉

    作者:[美]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

    对《无可致歉》的赞誉 共和党是时候达成共识了,我相信罗姆尼是美国总统的最佳人选。罗姆尼将会勒紧奥巴马失控开支的缰绳,并让美国联邦财政回归平衡,他已经列明将削减或取消的政府项目,他将修剪臃肿的联邦政府机构。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艰难的工作以及成功商业人士的沟通技巧。这显然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罗姆尼这样具有金融背景和商业经验的人来管理这个国家的原因。 ——唐纳德•特朗普,《华盛顿邮报》 绝大部分共和党人将会无视对贝恩资本的批评,因为一般来说他们认可成功的商业人士。这种情况在总统大选中将会发生改变。如果罗姆尼以强硬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那么对他选情的帮助将是巨大的。罗姆尼应该让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听到他这方面的声音。 ——卡尔•罗夫,《华尔街日报》 罗姆尼通过《无可致歉》向大家展现了这样的形象:一位在私营部门有着成功经历的,有着跨党派合作历史的,稳定而灵活的专家型政治家。 ——马克•哈普林,《纽约时报》 我们很多人上次见到米特•罗姆尼,还是2008年的冬天,那时他的第一次总统竞选旅程已经结束。从那时起,萨拉•佩林和麦克•哈克比作为2012年大选的潜在候选人经常在公众视野中抛头露面,而罗姆尼远离了聚光灯。但是2010年他的新书《无可致歉》的出版,毫无疑问的说明他利用那段时间准备大选,重启了对白宫的挑战。 ——亚历克斯•阿特曼,《时代周刊》 在《无可致歉》中,米特•罗姆尼坚称不管是对美国自身的繁荣,还是对世界的繁荣而言,美国的力量是其根本。中国以及复苏中的俄罗斯对美国在很多方面的领先优势造成竞争压力,激进伊斯兰组织不断增强他们的威胁,面对这些挑战,美国无需为自己拥有的自由道歉,而应该明智地利用这些自由。 美 国需要更新解决复杂问题的和恢复美国活力的新思想。罗姆尼创新和勇敢地提出了恢复经济活力的解决方案,创造好的工作岗位,减少失控的福利和医疗保险开支,大力发展教育,以及重建经受多年战争创伤的军队。最重要的是,他号召美国人分担新的公民责任,分享共同的使命,而不是提出一大串私人要求。他的很多解决方案是对奥巴马总统的政策反对,也有的和共和党人的观念相反,但只有一个战略性目标:增强美国的力量,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先。 从个人的角度看,《无可致歉》讲述了罗姆尼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人对行动的号召,他深深地关心美国的历史、承诺和未来。
  • My Life

    作者:Bill Clinton

    President Bill Clinton's "My Life" is the strikingly candid portrait of a global leader who decided in early life to devote his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gifts, and his extraordinar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o serving the public. It is the fullest, most concretely detailed, most nuanced account of a presidency ever written, and a testament to the positive impact on America and on the world of his work and his ideals. Here is the life of a gre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gure, revealed with all his talents and contradictions. Filled with fascinating moments and insights, it is told openly, directly, in President Clinton's completely recognizable voice. 'Bill Clinton has given an unprecedented story of a White House life and the roads that led to it' - Peter Stothard, "The Times". 'You can't help but feel you're in the company, one on one, of the man himself, the narrative is engaging, the accounts of high-wire diplomacy - are all riveting' - Jonathan Freedland, "Guardian". 'His book tells, in an extraordinary way, a truly heartening story of American democracy' - Peter Jay, "Evening Standard".
  • 汉密尔顿

    作者:罗恩·彻诺

    《汉密尔顿(美国金融之父)》由罗恩·彻诺所著。 《汉密尔顿(美国金融之父)》内容如下: 从在尼维斯岛作为一个私生子来到人间,到躺在威霍肯决斗场的血泊中,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生跌宕起伏,仿佛出自最富想象力的小说家笔下。他从一个苦恼的小职员变身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这既是一篇扣人心弦的个人故事,也是一幅美国成长的全景画面。 在美国历史上,鲜有人物像汉密尔顿那样同时引发诸多讴歌和诅咒。有人认为,汉密尔顿的野心、自负和傲慢注定让他成为这个国家的枭雄;也有人将他描绘成财阀的走狗、潜在的暴君。然而,纵览美国历史上未曾担任过总统的政治人物,汉密尔顿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对美国的影响,恐怕要比许多总统还要深远。 汉密尔顿集思想家和实干家于一身。他和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制宪会议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作品《联邦论》堪称美国宪法精神的经典诠释。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和新政府架构的主要建筑师,汉密尔顿设计了能让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平稳运转的一整套机制,包括一个预算体系、一个长期债务体系、一个税务体系、一个中央银行、一个海关系统和一支海岸警卫队。凭借这些举措,他为“行政能力”设定了一个极高的标准,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如果说是杰斐逊谱写了美国政治论述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可以说是汉密尔顿拟就了美国的治国术散文。 汉密尔顿被称为美国资本主义革命的先知。如今,正如他所预见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贸易、工业、股市和银行的繁荣世界。在对未来联邦政府的形态和权力的设想方面,他的预言也同样成为现实。汉密尔顿似乎是来自未来——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信使。我们对他的遗产的评判,在许多方面,就是对现代社会的评判。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作者:权延赤

    周恩来与酒 三次预见预言 四次痛哭 五次发脾气 六个办公室 周恩来逝世全过程
  • 从乞丐到元首(上下)

    作者:约翰 托兰

    《从乞丐到元首》的作者是约翰·托兰,故事的主人公是阿道夫·希特勒。 作者约翰·托兰曾经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也许,阿道夫·希特勒是20世纪撼动历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我们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谁也没像他那样毁灭了如此众多的生灵和招来如此巨大的仇恨。他曾博得了广泛的尊敬,也曾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在他死后的30多年间,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对他的看法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对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墨索里尼、斯大林——的看法已经不同了,比较客观了,但希特勒的形象却仍与从前一样。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随者看来,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救世主;在其他人眼中,他仍然是个疯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个蠢才,是个不可救药的杀人犯。他的某些成就,纯系通过罪恶的手段取得的。”这段文字,概括了整部书的内容。读这部书,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本书的主人公阿道夫·希特勒。
  • 基辛格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当基辛格在1973年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的时候,盖洛普调查显示,他已经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人物。但他也被许多美国大众——从开放的学者到保守人士——所斥责。 基辛格风格诡秘,像个变色龙,这些特质使得外界要抓住他在某个问题上的真实色彩变得非常困难,要想得出客观的评价就更复杂了。那些在不同时候和基辛格一同卷入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人们——八侵柬埔寨、在海防港布雷、圣诞节轰炸河内、1973年恢复对以色列武器供应等等,往往对基辛格如何看待事物有着相互冲突的认知。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讲述基辛格外交政策的著作都持有观点鲜明的或褒或贬的,立场,这也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一本完整的基辛格传记的原因。 本书挖掘了这个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全书内容基于对基辛格本人大量的采访和其他150多个信息来源,包括美国前总统和基辛格的生意伙伴。这是第一部关于基辛格的传记全本。它引用了基辛格本人许多私人文书和机密文件,讲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国人的传奇经历。 这本书以亲切生动的叙事风格,令人惊奇的内容揭密,将读者带入了这个色彩斑斓、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他曾经在纳粹德国被迫害的童年,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大略、他和总统尼克松痛苦的关系,以及其晚年作为经济顾问在全球各地奔走的经历。
  • 毛泽东传

    作者:[美] R·特里尔

    作者是当今西方世界有影响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研究都有较深的造诣。此书在美国出版后,引起了极大轰动,30余家国外报刊给予极高评价,将它誉为“世界关于毛泽东的最重要的著作”。
  • 林肯与劲敌幕僚

    作者:多丽丝·科恩斯·古德温

    《林肯与劲敌幕僚》超越了任何一本林肯的个人传记,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生活的整个时代、以及他如何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化对手为良伴、化宿敌为铮友的耐人寻味、堪称经典的故事。除了林肯之外,作者耗费了几乎与之相同的篇幅,分别叙述了林肯内阁中最重要的四位政治家——国务卿苏厄德、财政部长蔡斯、检察总长贝茨以及后来入阁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生平和从政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在林肯高尚人格的感召下,从林肯的竞争对手转变成为林肯内阁最得力的干将。作者把林肯的生平、性格和殉难,放在同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群体中去对比、描摹和刻画,使林肯在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显得更加崇高、丰满而富有立体感。这是迄今为止,所有的林肯传记中无人尝试过的写法。
  • 蒋经国传

    作者:江南(美)

  • 马丁·路德·金自传

    作者:(美)马丁•路德•金 著,(美)克莱伯恩

    知名历史学教授克莱伯恩•卡森通过整理马丁•路德•金的书信文献,创作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金的自画像。书中,金生动而饱含感情地回顾了他作为学生、牧师、丈夫、父亲和著名领袖人物的一生,同时也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国以及美国黑人在强大变革前的历史巨大画卷。书中对金的再现,既没有夸大,也没有神化,而是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马丁•路德•金:幽默风趣,虚怀若谷,高尚正直。此书很有价值,值得一读,带给你乐趣的同时,也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书特点: 1、 本书内容真实,读来亲切,令人震撼。由马丁•路德•金生前发表并亲自编辑的自传性作品构成,包括他的文章、演讲、布道、信函等,完整地再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成长过程,为我们了解马丁•路德•金的一生提供了途径。 2、 极富感染力的一本书。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出马丁•路德•金人性的一面,阅读此书,仿佛金在字里行间与我们对话,雄辩且有力,向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其内心和情感的机会。 目录: 中译本序 编者前言 1 早 年 亲爱的妈妈 爸爸 疑问不断地出现 我如何能爱上一个仇恨我的种族? 我一生最愤怒的时刻 我感到那帘子似乎落在我的人格上 2 莫豪斯学院 内心的呼唤催促我为社会服务 3 克罗泽神学院 宣教 唯一可供受压迫人民选择的在道德上和实践上均合理的方式 自由主义神学中有关人的教义 以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邪恶 4 波士顿大学 重新发现丧失的价值 5 柯丽塔 柯丽塔 坚持斗争到底 6 德克斯特街浸礼会教会 寻求上帝的指引 我开始了全职的牧师生涯 完整生命:三个层面 7 蒙哥马利运动开始了 将正义付诸实施 奇迹发生了 我一生中最坚决的演讲 8 绝望者的暴力 回应热烈 圣雄甘地的启发 不断的打击让我差点崩溃 分化瓦解 进监狱 我听到耶稣的声音说斗争下去 爆炸 9 种族隔离的最终废止 绝不回头 我为我所犯的“罪行”骄傲 种族隔离必须死亡 辉煌的破晓 我们的信仰得到了证明 勇敢的新黑人 10 斗争的扩大 恐怖浪潮 运动的象征 南方的新黑人 赋予我们选举权 公民权运动 11 一个新国家的诞生 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和平的象征 12 与死神擦肩而过 虽扑朔迷离,但前景依然大有希望 13 拜访非暴力运动圣地 我们受到兄弟般的款待 人口众多 波豁丹主义者 可以照透黑暗全地的光芒 甘地的人民热烈欢迎我们 贱民的问题 为不公平待遇赔罪 14 静坐示威运动 学生的示威活动 我生命中的转折点 15 亚特兰大被捕及总统权术 我不知道他们把我带到何方 肯尼迪展示道德勇气 16 奥尔巴尼运动 我意识到我得在监狱待下去了 7月10~11日的狱中日记 “赎罪日” 7月27日~8月10日的狱中日记 奥尔巴尼的黑人早已昂首挺胸 17 伯明翰的抗议运动 “C计划” 人们纷纷前来加入我们的队伍 运动的灵魂 我的生命把我推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 与世隔绝,孤身囚禁 18 伯明翰监狱的来信 19 现在就自由! 孩子们懂得斗争胜利的成果 非暴力抵抗的自豪和威力 尾声的开始 / 对协议的粗暴反应 20 华盛顿游行 “自由在1963” “我有一个梦想” 21 幻 灭 他们死得其所 “杀人同案犯” 总统是被道德上的险恶气氛杀害的 22 圣奥古斯丁市 四百年的偏执与仇恨 珍贵的司法成果 这部法诞生在街头 23 密西西比重任在肩 密西西比的新黑人 希望的灯塔 充满希望的选举 24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是对普通民众的表彰 / 我带着始终不渝的信念接受诺贝尔和平奖 现在如何? 25 马尔科姆•艾克斯 仇恨与暴力的恶果 26 塞尔玛 阻挠之丑行 塞尔玛监狱 引发冲突的事件 从塞尔玛到蒙哥马利 还要多久?快了 塞尔玛给我们带来了选举权法 27 瓦茨地区 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行动起来了 非暴力运动遭遇危机 28 “芝加哥运动” 拆除种族隔离的不义之墙 贫困交加的朗德尔 情绪的高压锅 暴力对抗压迫 争取公平住房的抗议示威 消除贫民窟的行动 与犹太人的特殊关系 开创先河的一年,承前启后的一年 29 黑人权力 詹姆斯•梅雷迪思遭枪击! 失望产生绝望,绝望产生怨恨 “黑人权力!” 表达失望的呼声 从软弱可欺到积极创造 一句口号无法变成行动计划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并不追求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同 30 越南战争 我成了高音喇叭 31 “贫民的进军” 新的策略,不依赖政府发善心 想方设法施加压力 孟菲斯的伟大运动 32 未竟的理想 “我已在高山之巅” 为正义奏响的音符
  • Decision Points

    作者:George W. Bush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describes the critical decisions of his presidency and personal life. Decision Points is the extraordinary memoir of America’s 43rd president. Shattering the conventions of political autobiography, George W. Bush offers a strikingly candid journey through the defining decisions of his life. In gripping, never-before-heard detail, President Bush brings readers inside the Texas Governor’s Mansion on the night of the hotly contested 2000 election; aboard Air Force One on 9/11, in the hours after America’s most devastating attack since Pearl Harbor; at the head of the table in the Situation Room in the moments before launching the war in Iraq; and behind the Oval Office desk for his historic and controversial decis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Hurricane Katrina, Afghanistan, Iran, and other issues that have shaped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President Bush writes honestly and directly about his flaws and mistakes, as well as his accomplishments reforming education, treating HIV/AIDS in Africa, and safeguarding the country amid chilling warnings of additional terrorist attacks. He also offers intimate new details on his decision to quit drinking, discovery of faith, and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mily. A groundbreaking new brand of memoir, Decision Points will captivate supporters, surprise critics, and change perspectives on one of the most consequential eras in American history – and the man at the center of events.
  • 我的一生

    作者:[以色列]果尔达·梅厄

    梅厄夫人自传《我的一生》,是关于她本人的生平,也是关于以色列为生存而斗争的历史。她以朴实内敛的笔触记录自己的成长,以及民族的苦难和聚合历程,描述了一个国家在战火中的诞生和振兴,成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的一生》上世纪七十年代问世后即成为畅销书,并在美国拍成电视片,由英格丽·褒曼主演,风行一时。 本书曾由新华出版社于一九八六年内部发行(书名《梅厄夫人自传》,依据纽约德尔出版公司一九七七年版),本次由读库团队依据伦敦韦登菲尔德和尼科尔森出版公司(Weidenfeld & Nicolson, London)一九七五年版重新编译出版。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03014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