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立宪时刻

    作者:高全喜

    本书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已被人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了其中仍然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它的另一个精神基础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现代民国的宪法精神。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第一,它对冲、稀释乃或阻止了南方政权的种族革命激情,避免了类似法国革命的趋势。第二,通过清帝逊位,传统王朝屈辱而又光荣地把王权交给了一个立宪共和政体,整个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结构。第三,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四,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第五,天命流转问题,逊位诏书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基于此,作者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 乌托邦的年代

    作者:[法] 克劳德·卡利耶尔

    这本《乌托邦的年代》是卡利耶尔的一本回忆录。在其中他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六十年代发生,并最终发展为五月动荡的反抗运动的一些事情。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他亲身经历了运动中的各种事件,接触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知道那些青年人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内心的期盼,其关于运动的谈论具有有内在的真实感。作者主要不是探讨运动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而是回顾运动中的点点事件,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只是想尽量把那个年代的一些场面和一些声音找回来,因而读来别有一种感受。
  •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托克维尔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 绝版恭亲王

    作者:雪珥

    《绝版恭亲王》内容简介:这是一位曾令周恩来魂牵梦绕的帝国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前来凭吊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难道这只是因为恭王府被视作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这位睿智的帝国总理才是航船上真正的舵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开辟强国之路,周旋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潜规则和显规则,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有人说他“一生为奴”,岂不知这并非个性的选择,而是中国特色权力运作的定位结果。其实他是一位低调的帝国总理,他一边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一边谨小慎微地恪守着“老二哲学”,将自己隐藏在太后们巨大的阴影之下…… 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的帝国总理,他以真诚、坦率和友善,在晚清最为艰难的时候维系了帝国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 “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以自己的翩翩风度征服了美国总统、国务卿,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中国近代改革史”研究者、澳大利亚华人学者雪珥,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锋、丰富的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现了帝国总理的绝版风采和改革当家人的艰难酸楚。
  • 五百年来谁著史(增订本)

    作者:韩毓海

    2010年度最高端历史畅销书,半年重印7次,荣登《新京报》学术图书榜第一,当当网历史畅销榜第一,新浪读书等网络媒体纷纷推荐。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这一结论为当下中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 山西为什么失去了曾经的核心地位? 白银为什么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 为什么说“战争国债”制度是西方崛起的根源? 黄仁宇为什么要讲毛泽东的好话? 中国为什么必须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 增订版特色: ★增订本新增100多页内容,材料更丰富,论述更详尽,分析更透彻,观点更鲜明。 ★本书经现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推荐,掀起全省学习本书的热潮,增订本必将携新一轮热潮席卷全国。 ★增订本在第一版基础上,采用纯质纸印刷,全新版式设计带来更舒适的阅读享受。

  • 帝国政界往事

    作者:李亚平

    目录 1、努尔哈赤速写 2、李成梁,唉,李成梁 3、战争真的开始了 4、夺取广宁 5、袁崇焕,在迷局中脱颖而出 6、遗产与剑 7、走向智慧之宫 8、炮轰皇太极 9、博弈:只有一次机会 10、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1、松锦之战:洪承畴的悲喜剧 12、皇太极:在权力的祭坛上 与前两部书一样,作者在《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中,继续用他充满现代情怀与人文精神且极度个性化的解读方式,从“人”的角度去诠释至高无上的帝王,诠释那些权重位高的王公大臣,并透过他们去诠释历史上那些大时代、大变局,就此展现给读者一幅幅生动、鲜活、起伏跌宕、荡气回肠,读罢让人掩卷唏嘘的历史画卷,从而使人“无法拒绝阅读的快感和诱惑”。不过,与前两部书不同的是,这本书分为《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和《前清秘史——在历史的拐角处》两部姊妹篇。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讲述了明末清初,即从所谓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间起伏跌宕的历史风云,展现了努尔哈来、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多尔衮、孝庄、康熙、吴三桂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悲喜人生。历史还是这段历史,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所引用的史料也基本大同小异,但是,通过自己深入的分析、独特的解读,李亚平呈现给我们的结论,却与当前权威专家的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譬如,北京满学会会长、著有《正说清朝十二帝》、《努尔哈赤传》、《明亡清兴六十年》等书的著名学者阎崇年先生就对努尔哈赤推崇备至,认为努尔哈赤是“中华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是堪与“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的“伟大的君主”。对于皇太极继承汗位,阎崇年基本持“阴谋夺位”之说,认为皇太极曾“施一箭双雕之计”,“离间了努尔哈赤与代善的父子之情,为他后来夺取汗位准备了重要条件”。 而李亚平在列举了大量史实、展现了努尔哈赤一生的所作所为后指出,努尔哈赤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伟人,他只是一个“嗜血成性的军事抢劫集团的首领”,与开创了新王朝的刘邦、朱元璋等相比远为逊色,“如果一定要找出努尔哈赤究竟有什么长处的话,大约只能说,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因此,李亚平认为努尔哈赤“至死也没有完成从一个部落酋长到一位政治家的转变。更遑论伟大的政治家了”。反之,李亚平对皇太极却评价极高,认为其文治武功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的帝王,其继承汗位是游牧渔猎部落贵族共和制下的必然选择,“阴谋夺位”说过于牵强,所以才会有后世史书对其“圣矣哉”的评价,这个“圣”字,是后一个朝代学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康熙皇帝被他儿子加封“圣祖”的谥号,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李亚平创作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作者在其著述中运用了大量历史心理学的分析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人性与文化的层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背景、心态和文化传承,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可能形态。譬如对于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和劝降洪承畴的传闻,传统史学和权威专家对此或讳莫如深,或不屑一提。李亚平通过他的研究认为,在实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制,对偶制,嫂婚制等多种婚姻形态的游牧渔猎部族中,父亲死后,儿子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妹为妻的现象十分正常,也是富有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同样,在这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因此,在孝庄与多尔衮、洪承畴的关系中,并没有什么龌龊和见不得人的地方。倒是被孔孟之道的纲常伦理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对此完全无法想象,只能极尽掩饰和篡改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变得七扭八歪、迷雾重重。李亚平的这种分析或解读入情入理,入丝入扣,加上他那通俗、生动的叙述语言,使他的书读来既趣味盎然,又让人对历史的种种吊诡之处一唱三叹,掩卷不能释怀。
  • 甲申三百年祭

    作者: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ISBN:9787010042961,作者:郭沫若著
  •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作者:石川祯浩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共创建史的进一步研究均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所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搜集了中、日、俄等国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成产时期的马列主义传播渠道,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形成以及中共成立的时间和出席中央“一大”的代表等等问题,都是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作者还力图表明,中共成立史的研究,应联系国际大环境,打破“自我封闭”的研究状况;应纠正以回忆录邓代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
  • 先知三部曲(全新插图修订本)

    作者:[波]伊萨克•多伊彻

    这部巨著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尽的托洛茨基传记,由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所著。作者依据大量丰富、可靠和翔实的资料,并结合作者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亲身体会,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了托洛茨基作为革命家、理论家、流亡者,直到在异国他乡被刺杀的一生,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鲜活而带有悲剧色彩的托洛茨基。全书共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 《武装的先知》追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从孟什维克转变为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在1905年革命中的作用和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参加和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的历史和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间或叙述和分析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形成的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以20世纪3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和苏联国内政治形势为背景,介绍和分析了托洛茨基在流亡过程中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著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20世纪重要的政治传记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 对我来说,伊萨克•多伊彻三卷本的托洛茨基生平是这一年最激动人心的读物。毫无疑问,这部传记肯定会列入用英语写成的最优秀的传记之列。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格拉汉姆•格林 他(伊萨克•多伊彻)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准确、更详尽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他的这部传记对任何一个对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是必读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 J. P. 泰勒 (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养成了贯穿余生的对政治传记的热爱。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作为波兰共产党中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徒,多伊彻通晓德语和俄语,熟知拉丁文化,又是个英语写作的能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苏联的历史保存在自己的政治记忆里,与他们相比,多伊彻则客观地评价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既想到它最初的宏伟,也预料到它后来的腐败。他从来就没有失去信心,认为1917年的革命动力终将从驾驭它的命运中恢复过来,并以自由而告终。 ——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佩里•安德森
  • 在边缘看世界

    作者:林达

    一千个旅美人士的笔下有一千个美国,林达的文字自称来自边缘,可也有人说那是用中文写成的美国式文章。“活的历史,正在迅速消亡。当历史以书本的形式再度出现,许多细节可能遗失,许多历史事件可能被扭曲。”林达的随笔大多由美国的历史事件或现实事件而来,试图用独特的选材与视角,把握美国社会文化的精髓。
  •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全34卷)

    作者:沈志华 总主编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分卷目录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一卷 Z002卢那察尔斯基关于1917年事态的信件(1917年4月至12月),50件 Z001瓦尔热涅夫斯基关于十月革命前农村情况的信件(1917年3月至8月),16件 Z005库罗帕特金关于1917年事态的日记(1917年5月至10月),1件 Z007十月革命前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传单(1917年10月至12月),14件 Z012国内战争时期的军事领导和军事路线问题(1918年1月至1921年1月),48件 Z024,苏俄领导人关于对外政策的通信(1920年3月至1921年1月),17件 Z028工会与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矛盾(1920年11月),2件 Z106斯大林与阿利卢耶娃(1922年4月至1934年3月),31件 Z107关于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1928年4月至1946年9月),4件 Z109关于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1933年9月至1962年3月),35件 Z110关于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1933年10月至1966年11月),22件 Z108斯瓦尼泽关于与斯大林一家相处情况的日记(1933年9月至1937年8月),2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卷 Z003四月危机期间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1917年4月),4件 Z004普列汉诺夫与改善铁路职工物质生活状况委员会(1917年4月至6月),14件 Z006有关十月革命的几个文件(1917年8月至11月),4件 Z011有关国内战争的几个文件(1918年10月至1919年11月),6件 Z019农村的十月革命和贫农委员会(1919年3月),5件 Z015列宁与罗日科夫关于粮食政策问题的通信(1919年1月),2件 Z016俄共(布)中央对哥萨克的处理意见(1919年1月至4月),3件 Z086高尔基谈文化和知识分子问题(1919年10月至1933年2月),9件 Z068关于驱逐知识分子(1922年7月至12月),5件 Z112列宁与蔡特金谈国际共运问题(1921年8月至1922年11月),5件 Z039列宁卧病期间的党内斗争(一)(1921年11月至1926年7月),20件 Z041值班医生记录的列宁病情和活动(1922年10月至1923年1月),2件 Z043列宁病休期间的党内斗争(1923年7月至12月),15件 Z048给斯大林信件中反映的苏联政治生活(1922年10月至1950年11月),20件 Z061苏维埃政权与东正教教会(1918年4月至1928年1月),137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三卷 Z008苏维埃政权与国内战争(1917年11月至1920年11月),635件 Z020梵蒂冈与苏维埃政权(1919年3月至1921年3月),2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四卷 Z010皮萨列娃关于红色恐怖的日记(1918年1月至3月),1件 Z013肃反委员会和肃反工作(1918年4月至1921年4月),21件 Z018俄共(布)八大中的军事问题(1919年3月),3件 Z021作家柯罗连科眼中的红色恐怖(1919年3月至1921年6月),34件 Z023列宁在1920年的几个讲话(1920年1月至10月),4件 Z027坦波夫省的农民暴动(1920年10月至1921年7月),7件 Z026苏俄驻爱沙尼亚使团的报告(1920年9月),1件 Z099关于富农迁徙问题(一)(1928年6月至1931年12月),5件 Z056大清洗中的外国侨民(1936年2月至1938年4月),2件 Z060叶若夫案件(1938年11月至1940年2月),4件 Z122苏德秘密协定与战前苏德关系(一)(1939年8月至1940年11月),56件 Z195沃尔科娃与基洛夫案件(1956年5月至12月),3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五卷 Z034国内战争结束以后的军事问题(1921年2月至1922年4月),52件 Z033进军格鲁吉亚(1921年2月至3月),5件 Z064美国救济署在苏俄的赈灾活动(1921年8月至1923年6月),17件 Z036新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1921年3月至1922年10月),22件 Z065苏俄与热纳亚会议(1922年1月至4月),12件 Z030新经济政策初期的党政工作(1921年1月至1922年5月),16件 Z089俄共(布)关于争取青年作家的决定(1922年6月至7月),5件 Z090波格丹诺夫院士案件(1923年11月),8件 Z040组建苏联的最初过程(1922年8月至12月),33件 Z042列宁卧病期间的党内斗争(二)(1922年11月至1923年12月),68件 Z111俄共(布)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21年6月至1923年5月),25件 Z071俄共(布)与1923年的德国革命(1923年7月至10月),10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六卷 Z066关于归还穆尔给布尔什维克党的借款问题(1922年5月至1927年9月),14件 Z044列宁逝世后的党内的斗争(1924年1月至1929年12月),76件 Z077伊斯特缅《列宁死后》一书引起的政治风波(1925年6月至8月),7件 Z078对车臣的军事行动(1925年7月至9月),10件 Z079联共(布)与英国总罢工(1926年3月至9月),30件 Z101农业集体化问题(一)(1926年4月至1930年7月),15件 Z069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几个文件(1922年10至1935年11月),7件 Z022布尔采夫通信集(1919年9月至1938年2月),7件 Z088关于作家索洛古勃的问题(1920年6月至1921年5月),5件 Z074技校学员布洛欣和斯大林的通信(1924年7月至9月),3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七卷 Z032喀琅施塔得事件(1921年2月至1923年4月),69件 Z035新经济政策与党内斗争(1921年2月至1927年12月),104件 Z173共产党情报局匈牙利会议(1949年11月),1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八卷 Z037实行新经济政策后的第一批政府决定(1921年4月),131件 Z031党和政府领导人之间的通信(1921年1月至1923年8月),11件 Z063关于全俄赈济灾民委员会(1921年6月至10月),12件 Z076对列宁大脑的研究(1925年2月至1969年10月),11件 Z080苏联军方关于舰队作用的争论(1928年5月),1件 Z047布哈林同斯大林的争论(1928年7月至1929年4月),10件 Z054布哈林的清党材料(1933年11月至12月),8件 Z058布哈林案件(1937年2月至1938年3月),8件 Z075关于布鲁西洛夫回忆录问题的调查(1925年2月至1962年6月),17件 Z038人民自由党中央委员巴黎会议(1921年5月),3件 Z067阿斯特罗夫关于境外俄国难民问题的报告(1922年6月),1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九卷 Z045关于“托季联盟”(一)(1926年7月至1927年6月),111件 Z073新经济政策下的城乡“结合”(1924年4月至1928年8月),21件 Z070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农村社会生活(1923年5月至1927年11月),29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卷 Z046关于“托季联盟”(二)(1927年6月至12月),83件 Z081托洛茨基的第三次流亡(1928年1月至1940年8月),32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一卷 Z049联共(布)政治局的决议和会议记录(1926年9月至1941年5月),78件 Z052联共(布)政治局委员之间的往来信件(1930年3月至1936年10月),64件 Z050联共(布)政治局有关日常工作程序的决议(1927年6月至1940年6月),31件 Z051三十年代文化领域的“左”倾浪潮(1929年4月至1938年2月),38件 Z091“左”倾路线下的历史学界(1928年12月至1944年7月),47件 Z083三十年代俄国侨民中的法西斯党(1933年5月至1937年),7件 Z118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对远东的新方针(1937年11至1939年8月),6件 Z029境外立宪民主党人的反思(1920年12月至1921年2月),3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二卷 Z062知识界的申诉材料(1919年3月至1948年5月),23件 Z072尼古拉耶夫眼中的苏联社会(1924年1月至1937年3月),1件 Z103党内对集体化状况的反映(1930年3月至1933年6月),4件 Z100关于富农迁徙问题(二)(1930年4月至1933年5月),37件 Z053关于苏联大清洗(一)(1930年10月至1938年1月),13件 Z113共产国际和德国共产党的往来信件(1930年3月至1934年7月),11件 Z082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及劳改营状况(1932年12月至1953年12月),9件 Z084关于迫迁朝鲜居民的问题(1935年1月至1949年9月),42件 Z117苏英海军协定谈判(1936年3月至1937年11月),14件 Z085关于特殊移民的安置情况(1940年10月至1957年10月),43件 Z191关于历史案件的平反(一)(1955年8月至1988年7月),13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三卷 Z092战前苏联的文学战线(1932年4月至1941年5月),32件 Z095战时苏联的文学战线(1941年9月至1945年4月),43件 Z096战后苏联的文学战线(1945年7月至1946年10月),26件 Z093关于建立柴可夫斯基纪念碑的问题(1940年5月至1954年月),6件 Z097斯大林谈电影《伊凡雷帝》(1947年2月),1件 Z098《苏联大百科全书》等著作的出版(1949年7月至1953年10月),20件 Z179苏共中央书记处对历史研究所的关注(1953年2~7月),7件 Z185《历史档案》杂志的命运(1953年10月至1962年11月),28件 Z059图哈切夫斯基与“法西斯军事阴谋案”(1937年2月至1964年6月),2件 Z150朱可夫元帅的命运(1946年4月至1963年6月),19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四卷 Z104斯大林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来客登记簿(一)(1924年至1939年),16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五卷 Z115共产国际对战争的策略(1939年7月至1941年5月),98件 Z114共产国际与苏联(1939年3月至1941年5月),34件 Z116共产国际的日常事务(1939年9月至1941年5月),35件 Z055关于苏联大清洗(二)(1935年7月至1955年3月),15件 Z102农业集体化问题(二)(1930年1月至1933年5月),18件 Z025关于国内战争的通信和札记(1920年7月至1924年),4件 Z017阿尔曼德材料(1919年2月至1926年12月),6件 Z087高尔基论苏联文化问题(1918年至1935年1月),1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六卷 Z124苏联和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矛盾和斗争(1939年8月至1941年2月),6件 Z123苏德秘密协定与战前苏德关系(二)(1939年4月至1940年11月),66件 Z126战前苏联西部边界的紧张局势(1941年4月至6月),14件 Z127战争爆发前夕斯大林在红军军事学院的讲话(1941年5月),7件 Z128苏德战争爆发(一)(1941年6月),3件 Z131战时苏军的军事行动(1941年7月至1945年4月),19件 Z136战时苏军的后勤装备(1942年6月至1944年11月),7件 Z142关于苏军军官编制及其战后安排(1944年5月至8月),3件 Z139苏联对德军战俘的利用(1943年9月至1949年11月),8件 Z147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5件 Z146苏联被遣返者问题(1945年2月至4月),11件 Z141联共(布)中央全会关于改组外交和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决议(1944年1月),3件 Z275关于康?弗?罗扎耶夫斯基(1945年8月),1件 Z094对肖斯塔科维奇等人作品的批评和处理(1941年1月至1949年3月),2件 Z132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访苏活动(1941年12月),9件 Z135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访英活动(1942年5月),40件 Z133苏联有关战后安排的设想和规划(1941年12月至1944年11月),6件 Z144斯大林与丘吉尔关于欧洲战后问题的谈话(1944年10月至11月),3件 Z138英国国教会和俄罗斯东正教代表团的互访(1943年6月至1945年6月),12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七卷 Z120国家安全机关与战争准备(1938年11月至1940年12月),139件 Z137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1942年12月至1943年12月),67件 Z163苏联与战后罗马尼亚(一)(1944年8月至1946年2月),9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八卷 Z140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1943年8月至11月),95件 Z145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1945年1月至2月),32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十九卷 Z014各界人士为被捕者申诉的信函(1918年6月至1940年8月),16件 Z129苏德战争爆发(二)(1941年6月至8月),7件 Z130关于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至9月),13件 Z134苏联国防委员会内的分工(1942年2月),3件 Z125苏联进军波兰与卡廷事件(1939年9月至1944年1月),85件 Z160苏联与战后波兰(一)(1944年1月至1949年8月),58件 Z157 1944年和1945年的饥荒(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卷 Z105斯大林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来客登记簿(二)(1940年至1953年),14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一卷 Z119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1937年12月至1940年7月),90件 Z143苏联与1944年的华沙起义(1944年7月至10月),25件 Z168苏联战后对德国的占领(1945年3月至1949年11月),6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二卷 Z121苏联与芬兰的战争(1939年3月至1940年3月),31件 Z162苏南冲突的起源及其公开化(1944年4月至1948年7月),56件 Z057联共(布)中央2-3月全会与布哈林问题(1937年2月),7件 Z154关于克柳耶娃和罗斯金教授案(1947年5月至7月),5件 Z153关于中央各机关的“荣誉法庭”(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6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三卷 Z161苏联与战后波兰(二)(1944年4月至1948年12月),61件 Z167苏联与战后捷克斯洛伐克(1944年11月至1948年11月),44件 Z164苏联与战后罗马尼亚(二)(1944年8月至1948年4月),57件 Z158战后苏联的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1946年3月至1953年10月),20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四卷 Z166苏联与战后的保加利亚(1944年10月至1948年12月),43件 Z170苏联与战后阿尔巴尼亚(1946年4月至1948年12月),16件 Z169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冲突及其后果(1945年11月至1949年9月),18件 Z171工人党、共产党情报局的筹备和建立(1946年5月至1947年1月),47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五卷 Z148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1941年10月至1948年11月),49件 Z151犹太人黑皮书(1944年8月至1948年2月),4件 Z149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命运(1943年5月至1953年4月),14件 Z156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1952年5月至1955年11月),55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六卷 Z165苏联与战后匈牙利(1944年9月至1948年8月),48件 Z172保卢斯与苏联在德国战俘营中的宣传工作(1946年6月),3件 Z155苏联反间谍工作的有关规定(1947年7月),1件 Z174拉科西谈伊拉克案及匈牙利的党内斗争问题(1949年至1956年),1件 Z175陶里亚蒂与共产党情报局(1951年1月),2件 Z177爱伦堡拒绝在犹太人集体信件上签名(1953年2月),1件 Z178斯大林弥留之际苏共中央关于人事问题的决议(1953年2月),1件 Z180贝利亚对内务部的改革与重大案件的重新审理(1953年3月至8月),17件 Z221苏联对日内瓦会谈第一阶段成果的评估(1954年6月),2件 Z187贝利亚家属的遭遇(1954年1月至1958年10月),2件 Z222苏联的核政策及科学家对核武器的看法(1955年1月),2件 Z197赫鲁晓夫谈苏共二十大(1956年7月),1件 Z199赫鲁晓夫谈苏联的犹太人问题(1956年8月),1件 Z226苏日关系正常化的谈判(1956年8月),14件 Z223苏联在50年代的裁军方案和行动(1955年8月至1959年1月),19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七卷 Z220东柏林暴动(1953年6月),2件 Z228苏波冲突(1956年10月至1958年10月),18件 Z225匈牙利事件(1956年4月至1958年7月),106件 Z224苏加诺访问苏联(1956年2月至12月),15件 Z227苏联帮助埃及修筑阿斯旺水坝(1956年10月至1962年8月),4件 Z230柏林危机(1961年8月),1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八卷 Z219发展火箭武器的两个决定(1946年5月至1959年12月),2件 Z176斯维德洛夫儿子的遭遇(1952年3月至1953年12月),3件 Z181关于纪念斯大林的建议(1953年3月至1954年2月),2件 Z182航空工业部和空军领导人案的重新审查(1953年5月至6月),4件 Z183七月全会与贝利亚倒台(1953年7月),3件 Z184解冻与知识分子(1953年7月至1967年5月),9件 Z188象棋冠军与苏共中央的龃龉(1954年5月至1984年6月),11件 Z189关于波斯特尼科夫及其国外藏书的处理(1954年11月至1955年2月),4件 Z198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其评论(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5件 Z193对利特肯斯违反法制行为的处理(1955年9月),1件 Z194苏共二十大与格鲁吉亚事件(1956年3月),1件 Z196朱可夫关于反个人崇拜未及发表的演说(1956年5月),1件 Z200波罗的海沿岸的政治动荡(1956年11月至12月),6件 Z201科学家卡皮察的个人遭遇(1956年11月至1961年12月),4件 Z202关于是否恢复高尔基市旧名的争论(1957年4月),2件 Z203托姆斯基儿子的申诉(1957年5月至1987年12月),2件 Z152关于朗道院士的秘密档案(1947年2月至8月),1件 Z205社会拯救委员会案的平反(1958年2月),2件 Z206中央书记处关于《苏联》杂志的决定(1958年7月至1964年4月),4件 Z208帕斯捷尔纳克及其《日瓦戈医生》(1958年10月至1959年2月),9件 Z207关于部分青年行为表现的报告(1958年10月),1件 Z209关于清理积压政治印刷品的报告(1959年1月至11月),3件 Z210关于修建防空洞兼电影院两用设施的决定(1960年1月),2件 Z229克格勃针对中央情报局的秘密计划(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2件 Z211下台后的卡冈诺维奇(1960年12月至1982年5月),17件 Z212索洛乌欣与斯维特兰娜(1961年5月至1969年11月),4件 Z213关于卡累利阿共和国的食品储备问题(1962年5月至6月),2件 Z214新切尔卡斯克事件(1962年6月至8月),15件 Z215赫鲁晓夫与苏联新宪法(1962年6月至1964年6月),3件 Z218赫鲁晓夫下台(1964年10月),4件 Z271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件的复查和平反(1988年12月),2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九卷 Z231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5月至1963年1月),150件 附录:古巴导弹危机大事记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三十卷 Z159战后农民的生活(1947年2月至8月),5件 Z186关于克里木州划归乌克兰共和国(1954年1月至2月),15件 Z190车臣-印古什移民风波(1955年5月至1973年5月),25件 Z232农业生产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1965年2月至1975年4月),5件 Z233六十年代的水资源保护(1965年6月至1967年12月),2件 Z234关于斯大林和朱可夫的历史评价问题(1966年3月至1968年11月),4件 Z246苏联与越南战争(一)(1966年7月1973年6月),8件 Z236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一)(1968年2月至1982年6月),15件 Z237泛俄罗斯主义的问题(1968年4月至1982年8月),4件 Z248苏联与巴黎“五月骚动事件”(1968年5月),3件 Z249苏意两党关于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分歧(1968年11月),1件 Z251苏联对外国政府或组织的援助(1969年8月至1988年3月),9件 Z238涅托赴韩国旅行问题(1971年9月),2件 Z239对索尔仁尼琴的监视(1972年6月至1974年1月),8件 Z240关于剥夺罗斯特洛波维奇国籍的问题(1974年3月至1978年12月),20件 Z241“护卫”号反潜舰兵变事件(1975年11月至1976年7月),3件 Z242关于勃列日涅夫寿辰及其著作问题(1976年11月至1986年8月),2件 Z243斯涅吉廖夫放弃苏联国籍问题(1977年7月至12月),3件 Z262苏联与瓦文萨的意大利之行(1981年1月),2件 Z276裁军与禁止核试验(1981年2月),1件 Z266阿富汗战争及其后果(1981年3月至1990年1月),13件 Z263苏联最后十年的对外关系(1981年3月至1991年6月),17件 Z245关于恢复顿斯科伊修道院问题(1982年10月至1983年1月),6件 Z268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社会矛盾与冲突(1985年3月至1991年12月),29件 Z269关于出版古比廖夫学术著作的争论(1987年3月至6月),4件 Z270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事件(1988年2月),1件 Z277思想理论和党的组织工作状况(1988年3月至1991年8月),3件 Z192关于历史案件的平反(二)(1988年12月),1件 Z272第比利斯的动荡(1989年4月至1990年4月),12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三十一卷 Z217关于“索尔仁尼琴事件”(1962年11月至1976年1月),33件 Z235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二)(1966年11月至1982年11月),22件 Z204关于库兹涅佐夫事件(1957年11月至1988年7月),9件 Z247苏联与“布拉格之春”(1968年3月至12月),14件 Z260苏联与八十年代的波兰局势(一)(1980年8月至1981年12月),8件 Z250苏联与越南战争(二)(1968年12月至1972年12月),23件 Z256苏共与法共关于人权问题的争论(1977年2月至4月),4件 Z254苏美谋求缓和的接触(1976年12月至1977年4月),9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三十二卷 Z264苏联出兵阿富汗(一)(1978年4月至1981年12月),134件 Z267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82年1月至1991年7月),28件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三十三卷 Z252苏联与安哥拉的独立运动(1973年12月至1979年2月),10件 Z253对外军事援助与情报工作(1974年4月至1980年9月),10件 Z255苏联对埃索冲突的斡旋(1977年1月至1978年8月),34件 Z257勃列日涅夫后期的苏美关系(1977年2月至1980年10月),17件 Z258苏联与尼加拉瓜的关系(1978年2月至1980年9月),14件 Z265苏联出兵阿富汗(二)(1978年5月至1980年11月),21件 Z259苏联与古巴的关系(1979年2月至1981年12月),29件 Z261苏联与八十年代的波兰局势(二)(1980年9月至1984年4月),25件 Z244关于改进劳动组织和加强劳动纪律的决定(1980年10月),2件 Z273苏联的生态环境问题(1989年12月至1991年8月),5件 Z274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1991年2月至7月),3件
  • 邓小平时代

    作者:傅高义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
  • 古代城邦

    作者:库朗热

    本书问世于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十四年),在这一年里,有好几位后来一度影响学问思想界的大人物出世,比如,德国的韦伯、英国的霍布豪斯、西班牙的乌纳穆诺以及后来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之一的席勒。这些人物无不表明,那个时候,欧洲的学术思想正前浪推后浪地向现代化迈进,与现代“学术规范”接轨。 而本书却似乎不合时宜地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宗法”制度,全书共分五卷,前三卷依“信仰”—“家庭”—“城邦”的顺序论述古代的城邦政制,从而表明,古代的城邦政制基于宗教信仰和家族制度;第四卷论述古代的“平民革命”,第五卷论述古代城邦制度的消失。
  • 俄罗斯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编著

    《俄罗斯》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发展历史为主题的大型十二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图文版之一,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展示了俄罗斯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俄罗斯,一个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又在顶峰重重跌下的大国。15世纪之后,已没有人能够用武力使它屈服。为什么它却经常从内部崩溃?它为什么总是集强大与赢弱于一身?它为什么被称为泥足巨人?
  • 另类美国史

    作者:托马斯·伍兹

    《另类美国史》作者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这另类美国史。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国内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
  • 君主制的历史

    作者:[英]布林达·拉尔夫·刘易斯

    这部通俗的历史叙述篇幅不长,但它却涵盖了君主政体的缘起与兴衰、王权与民众及教廷的关联;皇室权威的缘由、王权之间的勾结与明争暗斗、君主权力的膨胀和式微以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出现等内容。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翔实丰富的资料证明,君主制是早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漫长而古老的统治形式,其初期的表现形式基本是一致的,它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共存关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体制;它根植于宗教仪式、君主的神性本质及君权神授的理念。而由于种种外在的和内部的原因,特别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背景的异同,若干重要政治人物及宗教人物的作用,该制度的理论在不同的国度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一政治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它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淡出历史舞台。
  • 帝国的消亡

    作者:[俄] E. T. 盖达尔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的作者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帝国衰落的过程开始,从呈现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入手,抽丝剥茧似地分析了苏联由食品短缺、物价飙升、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起的经济恶化,如何一步步地演变为危机、演变为灾难、演变为破产,最后演变为政治失控.导致了苏联的消亡,使人们了解到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在骤然间迅猛地分崩离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必然的结果。
  • 统治史(卷一)

    作者:[英] 芬纳

    牛津大学芬纳教授的《统治史》共三卷三十四章,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社会学极有影响的一部巨著。它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为核心,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 第一卷思考了“宫殿式”、“论坛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变种等政治类型,述及了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埃及、亚述和波斯、汉朝和罗马,也解释了其中的例外,即犹太人的王国、希腊人的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第二卷讲述了中世纪的历史,作者考察了拜占庭帝国和哈里发国家,唐朝与明朝的演变,封建欧洲的特点,共和制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之被选择,代议制的兴起以及最后整个欧洲典型的国家建制的诞生。 第三卷里,作者以德川家康的日本开始了帝国、君主国和现代国家的讨论,并回顾了清帝国、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尔帝国的历史,然后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全书最后提出了“通往现代政府之路”的概要观点。这部巨著精彩的描述和分析带领读者走过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长途旅行——从古老文明的起源一步步来到躁动不安的现代社会。
  • 审判美国

    作者:李敖

    阉割美国太不幽默了,让我们阳痿它。对美国,我们不是“治疗阳痿”,我们是“阳痿治疗”。是用使美国阳痿的方法,治疗美国“强阳不倒”的绝症。 美国的绝症很邪门儿,它得了“政治上的强阳不倒”,祸害世界和它自己。美国曾经安分过、曾经有钱过,但是今天它变了,它变得鸭霸四海、狂吃八方,债台高筑之下,它的政府,每花一美元,其中四角一分是借来的;它的人民呢,一美元当十美元大花特花、虚掷浪费。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金总数,比在美国本土还多得多,这就是说,美国在用印钞机吃世界,一张百元美钞的印刷费只要两分钱,一张张印出来,全世界都被它偷吃了。美国变了,美国是他国的祸害、是人类的噩梦、是世界的狰狞。美国动用排山倒海的软实力载歌载舞,在欢乐中使我们向往它,淡化它的恶形恶状。我们曾经向往过,但是,我们必须觉悟了。我们用《阳痿美国》,举证历历,表达我们的不安与愤怒,我们决心不再受骗了。阉割美国太不幽默了,让我们阳痿它。
  • 1969:革命、动乱与现代美国的诞生

    作者:[美] 罗布·柯克帕特里克

    那一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那一年,朋克音乐诞生,盛大的伍德斯多克音乐节开幕,摇滚迷们趋之若鹜,在音乐中疯狂,那一年,是黑人民权运动登峰造极的一年,那一年,副总统艾格纽的女儿和国会议员的孩子都在吸毒……那一年,就是 1969,不平凡年代里压轴的一年。经过这些事端之后,美国社会并没有走向混乱和无序,而是走向了新的成熟。一个现代社会会遭遇到的问题,全走了一个过场。美国经历了1969,最终跨入现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