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作者:Karl Marx,Friedrich

  • 政治经济学

    作者:T.佩尔森[Torsten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适用于经济学家或者希望了解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政治学家,也包括经济学或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还适用于高年级的本科生。虽然全书自成体系,而且多数概念和方法的介绍都由浅入深,但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博弈论应用方面的背景知识。《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政策的解释》为研究生课程提供了一本核心教材,并将成为该领域学者的标准指南。再分配计划的数量与形式、公共品供给的范围与类型、不同税基的税收负担、政府赤字的大小、货币政策在商业周期与选举周期中的状态都是由什么决定的?对这些问题,政治经济学领域有大批数量激增的文献都在试图回答。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就适当的分析模型和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达成共识。 佩尔森和塔贝里尼结合了三种学术传统的精华: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学说,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分析方法。正如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那样,公民个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他们对经济结果的偏好导致了对政策的偏好。与公共选择理论一样,把政治决策权授予当选的代表可能会产生选民与政治家之间的代理问题。而在理性选择理论中,政治制度决定了制定政策和选举治家的程序。两位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一种通用的分析方法,证明了若干新的结论,指明了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 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

    作者:Bruce Bueno de Mesqu

    The authors of this ambitious book address a fundamental political question: why are leaders who produce peace and prosperity turned out of office while those who preside over corruption, war, and misery endure? Considering this political puzzle, they also answer the related economic question of why some countries experience successfu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s do not.The authors construct a provocative theory on the selection of leaders and present specific formal models from which their central claims can be deduced. They show how political leaders allocate resources and how institutions for selecting leaders create incentives for leaders to pursue good and bad public policy. They also extend the model to explain the consequences of war on political survival. Throughout the book, they provide illustrations from history, ranging from ancient Sparta to Vichy France, and test the model against statistics gathered from cross-national data.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political intuition underlying their theory in nontechnical language, reserving formal proofs for chapter appendixes. They conclude by presenting policy prescriptions based on wha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 Libertarianism

    作者:David Boaz

  •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

    作者:(美)费正清 编

    本书由费正清主编,由美国远东协会中罔思想文化研究会召集十几位汉学专家分别撰述而成。由于各位作者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使本书成为一部在当时富有创见且影响深远的著作。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家的权力运用和思想流派之间的联系。笫二部分探讨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中思想所扮演的角包,尤其是那些影响官僚阶级的思想,这些论文的覆盖面很广,诸如:研究诸子百家的思想渊源;界定关键术语;描述、评价一些思想观念的发展历程;讨论价值观念的沿革;记述学术取向的变迁;分析外来观点在中国的发展,等等。这是一 部影响美国几代汉学家和公众对古中国的研究和阅读取向的专著,被誉为西方对中国文化与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代表作。
  • 政治的承諾

    作者:漢娜·鄂蘭

    從對馬克思哲學的探索開始,鄂蘭對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傳統展開批判性的檢視,這個傳統起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而在馬克思達到高潮和終結。本書顯示鄂蘭是如何體認到該傳統並未能充分解釋人類的行動。本書最主要的長文〈導入政治〉深入思考現代對於政治的偏見,並提出一個問題:政治是否還有意義。當政治被認為是手段,是用以達成其自身之外的目的;當強制力被用來「創造」自由時,政治原則就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鄂蘭認為,政治一直是複數人類永不止息的努力,努力共同生活、共享世界,並相互保證彼此的自由。或許它可以再度如此。這就是政治的承諾。
  • Thomas Sowell Reader

    作者:Thomas Sowell

    These selections from the many writings of Thomas Sowell over a period of a half century cover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legal, educational, and political issues. The sources range from Dr. Sowell's letters, books, newspaper columns, and articles in both scholarly journals and popular magazines. The topics range from late-talking children to "tax cuts for the rich," baseball, race, war, the role of judges, medical care, and the rhetoric of politicians. These topics are dealt with by sometimes drawing on history, sometimes drawing on economics, and sometimes drawing on a sense of humor.
  •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

    作者:乔姆斯基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新世纪版)》揭示了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反市场经济,反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将国家与垄断企业一体化,成为一种压迫多数人、剥夺多数人利益的暴力机构等。
  • 官僚制

    作者:戴维・毕瑟姆,韩志明,张毅

    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几乎所有的现代政治派别都把官僚制作为其谴责的对象。然而,它却以惊人的生存能力证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这个泰坦在现代行政制度中投下它巨大身影,但是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论描述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而这恰恰是现代政治理论专家毕瑟姆试图在这部著作中要做到的。 在这部作品中,毕瑟姆的目的是试图从各个角度给官僚制一个全面的定义,并建立对其的系统的认识方式,从而最终构筑起完备的官僚制理论。这项困难的研究工作是要在对官僚制混乱的形态和繁复的权力运作模式的细致考查,以及对于先行存在的却又相互对峙的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理论的观点和范式的探讨的基础上实现的。从某种程度看,作者已经很接近成功了。借助于韦伯和马克思的成就,毕瑟姆比较清晰地描述了西方官僚制的模式,以及它的权力运作流程、它的政治理论关联,等等。对于我们理解官僚制,乃至理解现代社会科学,都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对 完善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组织模式也是有启发价值的。 就西方知识界的角度而言,本书的理论观点是比较客观持中的。但是,仍然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书中,作者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了解,把其同西方的文官官僚制度等量齐观,在同一个尺度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忽视了行政制度的社会文化依托的差异性。并进而得出错误的分析结论。同时,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也不是很准确,这都导致了定义和结论的偏差。此外,在作品中,作者把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活动看作是向官僚制度的退化过程,显然是不正确的。对于这一切,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保留清醒的态度和正确的判断标准,合理地进行取舍。
  • 资本主义

    作者:彼得・桑德斯,张浩

    本书试图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引领我们的路向做一社会审视。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资本主义的未来一直遭到严重质疑。今天的情形完全不同了,因为来自社会主义的挑战已经土崩瓦解。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做过尝试的地方,社会主义都遭遇了失败并被迅速抛弃。资本主义俨然成为一种真正全球性的现象。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引发了三个主要问题,这三个问题在不同指向上都关涉现代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增长机器”的本质。第一个问题是,贫穷国家,包括非洲撒哈拉地区、中南美洲、南亚、中国以及东南欧洲等,能否有希望赶上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还能够像它已经为20%的富裕人们所做的那样,根本改善世界其余80%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吗?如果能,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地球能否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工业产出扩张?正因为资本主义在控制自然增加产出方面是如此成功,它似乎威胁到地球上脆弱的生态平衡。 这三个问题在本书三个核心章节里予以讨论。第二章考虑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第三章关注环境生存问题;第四章涉及资本主义是否最终与人类幸福所需条件根本一致;从前,在第一章里概述了资本主义何以能够如此成功地促进了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以及这一社会和经济组织的革命性体制是如何首先形成的。本书最后(在第五章)简要讨论了,在一个作为替代选择的社会主义已经衰落、新的分裂和挑战正在出现的世界上,资本主义的未来将会如何。
  • 公民社会的诞生

    作者:肖雪慧

    全书共分为五辑,按我的理解,顺序依次是教育、法制、评论、宪政、学界规则。它给予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肖老师的内心始终心系具体的个人,而这“个人”是民主社会或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公民,因此其学理立足于权利,围绕人的权利展开。 我想肖老师把“教育”放在第一辑,和她作为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现状有切肤之痛有着很大关系。因为此辑文字的思想和她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肖雪慧教育随笔》及《独钓寒江雪》中的,乃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都是针对教育的困境和误区开出的一剂剂良药。她的眼光常投在弱势群体(尤其是贫穷的孩子)身上,其意旨在呼唤与民主化潮流同步的教育到来,培养公民社会、缓解目前社会冲突、避免大规模社会动荡。所以她的笔触有锋芒,但内里是拳拳的赤子之心。我从老师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超越的眼光,而这种力量和眼光,在我看来乃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 第二个感受是在文学评论领域,肖老师所展示深厚的学养和深刻见地。毕竟肖老师的大学专业是川大哲学系,多年来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伦理学,所以与文学还是有距离的。但第三辑中《作为学问家的何满子——读〈何满子学术论文集〉有感》,肖老师表现了极高的文学理论水平,绝对是中文系教授级别,而且其行文思路、文学见解,不拘一格,别有新见。她的这种新见立足于整个中国大文学史,所以对何满子先生的评价也显得客观中肯。何满子先生为人熟知的是作为杂文家的一面,而作为博中西、通古今的学问家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所以肖文的出现,也提醒国人看一个作家要有全局观。何先生是一个持批判眼光的杂文家,也许在这点上和肖老师达成某种共识:对现实的批评,有利于针砭时弊,“引起疗救的注意”。 当然,肖老师近年来一直心系自由、民主和宪政,所以第四辑中文字较为集中表达了她对中国现状的看法。从《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到《为了和平》,文心是希望国人能借鉴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具有普世价值观,并最终促成公民社会的诞生。她两次引用中世纪阿拉贡臣民向国王的宣誓语和1581年“出亡法”所撤销的对菲利普二世的效忠语,都在说明统治的正义性或合法性取决于它是否尊重人的权利。肖老师相信臣民和统治者之间有一种原始契约关系,证明以自由为核心的权利观念是西方人的普遍观念,而基于权利观念反抗国家权力突破原始契约所划定的界限是西方有力延续着的传统。从这个角度上说,西方公民所拥有的出版、言论、结社等自由,以及保持中立的独立司法系统为公民提供反对国家犯罪的合法渠道,在我国是怎样的稀缺! 西方的公民有一种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的宪法性关系,而我们的“公民”则更多的是顺民和奴才。其中原因在于前者有希腊精神文明传统的传承,后者乃是两千多年专制王权的大一统,给予了国人一种“服膺于权力、效忠于一家一姓、无条件服从王权并把卑微和奴性植入于人内心的臣民训练”。所以肖老师急切呼唤必须通过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来保障公民权利,当然这在一党执政、发扬党监督党的政治形势下,希望几近渺茫。所以肖老师特意引进西方的思想资源——博兰尼的《自由的逻辑》和斯科特戈登的《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希冀国人能“从另一文明中中自由的历险、自由的信仰和道德的关系,尤其是其间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获得重要启示”,晓示国人“通行于古今立宪国家的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忠诚和相互保护基础上”。 我国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是专制”(引用李慎之先生的话),所以肖老师特意写《多样文化和普世价值》和《为了和平》,提醒世人当代国际关系中很多冲突乃是文化冲突,要我们警惕狭隘民族主义倾向,认同与人权相适应的民主、法治、和平、正义、思想宽容等原则在内的普遍价值,因为这是保持文化多样性资源优势的价值前提。由于战争仍然还存在,甚至有核威慑影响在,所以肖老师厘清了“绝对的和平主义”和“有条件的和平主义”两个概念,这里的论述和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拒绝参与所有的战争是一种天真的必然有偏狭色彩的观点”是一致的。或许这样的观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 最后一辑文字,都是反对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文字,但因为其中附有两则伦理学论文《作为伦理文化价值核心的人道主义》、《探询道德原则,建立整合模式——中国当代伦理文化建设系列研究》,通过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早在1997和1998年肖老师所达到的伦理学研究高度。当然这里也有建设公民社会的原则,例如公正、平等、互利和伙伴关系原则。至于反对剽窃文字,保护作者著作权问题,国家教育部在8月26日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引自8月28日《钱江晚报》A3版),这在表达独立见解和创新思想要承担风险的时下,也算是政府的一个弥补吧。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也希望今后的学术界多一些清洁和纯粹,多一些像肖雪慧老师这样治学严谨的学者。 当然,《公民社会的诞生》并不是完美无缺之作。作品中还有一股情绪的潜流,有时表现为一种愤懑不平之气。这对于一个伦理学家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们想到肖老师的坎坷命运——经历上个世纪末的那次事件,专制政权一直以来给予她心灵的伤害。我想读者自然会谅解她这一点。毕竟从那时至今,肖老师一直含辛茹苦,默默耕耘,不懈播撒文明的种子。所以我祝愿她作品中的文明之种像《圣经》中所说,能多一些撒在泥土中,立于信心的磐石,这样能引发一大批民众的觉醒。借傅国涌先生的话,肖老师确实是当代“文明的使者”,“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伦理学家,她的全部文化、社会批判都建立在坚实的学术研究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之上,所以才显得那么清楚、有力。”借她自己对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评价,肖雪慧老师作品有着“深邃的历史感、广阔的伦理思考、对人性及其需要有完整而透彻的理解”。
  • 民主教育

    作者:[美国] 艾米·古特曼

    简介: 这部研究民主教育理论的著作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一个民主国度里,谁应当掌握公民教育的权利?作者在书中讨论了大量的问题:从反对禁书的民主举动,到教师联盟在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对私立学校的公共支持,和大学准入机制等民主教育中的核心议题。
  • 民主在美國

    作者:阿勒克西.德.托克維爾, Alexis

    托克維爾處於19世紀政治變動頗為劇烈的時期,民主共和政體與君主專制政體的衝突不斷。他認為從長遠的歷史發展來看,人類社會不斷地朝著民主發展的方向前進。而當時美國可說是全世界民主發展最先進的國家,因此托克維爾希望藉由研究美國的政治體制運作、社會文化的特色等等,來進一步分析了解民主政治的優劣及未來的發展。本書分成上下兩卷,上卷闡述的側重在政府與政治方面,下卷則側重於美國民主政治對美國一般風俗習慣、學術文化、科學宗教、文學藝術的影響。 在當時全世界對「民主」這個新奇的觀念或制度仍存在著各種幻想、誤解及恐懼,托克維爾卻以超越其時代的真知灼見闡述了民主的是與非、利與弊。箇中所言之事至今仍為政治學家們奉為圭臬。 另外,托克維爾亦是論述民主政治的學者中,特別理解到民主程序及其實際運作之重要性的第一人。在論述民主政治的研究時,討論的多為實質的運作或影響,而非較空泛的理論思想,例如他在討論民權主義時只佔了短短幾頁,卻不厭其詳的論述美國的鄉鎮制度、聯邦的權力、公務員、選舉、憲法、聯邦法院等等。 這本書可說是一本政治預言書,雖然成書比資本論的時間還早25年,他所提出的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和資本論所述卻大同小異,他也提出全民平等未必是福氣,而且在社會平等的國家裡,成立一個絕對專制的政府比在其他任何國家都容易,法西斯專政又再次印證其說法。 在民主制度相繼與君權專制和共產極權搏鬥了一個多世紀後,人類似乎在邁向新世紀之際選擇了民主政治作為未來的發展道路。但是,歷史有時是弔詭且循環的,如果人類再次昧於民主本身所帶來的缺陷及弊端而一廂情願地給予太過完美的要求,最終反而會因失望而斲傷甚至於拋棄了民主。因此,如何在堅持民主理念的同時,又能接受並進而反省改進其缺陷,這正是本書之所以在出版160年之後仍歷久彌新的價值。
  • 共和的黄昏

    作者:应奇(编),刘训练(编)

    The Twilight of the Republic 要厘清共和主义复兴的意义和限度,我们必须从政治思想的历史叙事和美国宪法的个案研究进展到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的层次上阐明和澄清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 自由主义是一种自我颠覆的学说;基于这个理由,它的确需要一种来自社群主义的周期性的矫正。 ——Michael Walzer 共和主义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Jean-Fabien Spitz 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 ——George W. F. Hegel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冲突支配了1980年代的政治论争,特别是在此前被对于功利主义思想的讨论所支配的英语世界。超越这种对立的替代性运动的建议是以在某种程度上出乎意料的方式提出来的:所谓出乎意料首先也是就英语世界而言的;而这种超越则是通过回到从古代特别是从罗马共和时代继承下来的一种虽然无可指摘但却“被人遗忘的”共和传统而实现的。 ——Alain Boyer “共和译丛” 应奇 主编 《共和的黄昏: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 应奇、刘训练 编 《自治的踪迹》 [美]弗兰克•米歇尔曼 《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美]迈克尔•扎科特 《人同此心》 [澳]菲利普•佩迪特 《心同此理》 [澳]菲利普•佩迪特
  • 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

    作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自由市场一直面临两个最重要的反对者:观念上被某些人文知识分子反感,现实中政府往往会出台管制市场的各种措施。本书收入米塞斯的两本小书:《官僚体制》和《反资本主义的心态》,对于人文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剖析。 这两本书是米塞斯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在他生前就被译为20多种文字,直到今天才首次译为中文。
  • 黑弥撒: 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作者:约翰·格雷 (John Gray)

    当全球化时代的权威专家忘记了他们正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专家一样,预测全球化已经使战争变得过时之际,约翰·格雷的著作显得依然重要。在《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一书中,格雷剖析了所有的政治妄想与乌托邦空想,描绘和批驳了从左翼到右翼的所有幻想。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本书的重要性所在。 《黑弥撒》是格雷继《伪黎明》之后,用十年时间打磨的又一部力作。本书论证清晰、精心写就,读过后令人更加清醒和睿智。 ——约翰·博纳维尔《卫报》 格雷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的关于人类进步的错误理念的嘲讽是正确的。他提醒我们,越古老和越接近真实的神话都预言了盲目地追求知识和权力只会导致灾难这一事实。 ——彼得·康拉德《观察家》 当全球化时代的权威专家忘记了他们正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专家一样,预测全球化已经使战争变得过时之际,约翰·格雷的著作显得依然重要。在《黑弥撒》一书中,格雷剖析了所有的政治妄想与乌托邦空想,描绘和批驳了从左翼到右翼的所有幻想。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本书的重要性所在。 ——大卫·瑞夫
  • 共和主义

    作者:[澳]菲利普·佩迪特

    《凤凰文库•政治学前沿系列•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试图在传统共和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理论两极中间寻找对话空间,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区别进行了更为完备的分析,试图回答自由何以成为共和国中的公民身份和典型的主观价值的结合体的问题,在无支配的自由观基础上,阐述了争议民主的理念。
  • 斗争的动力

    作者:(美)道格·麦克亚当,西德尼·塔罗,查尔

    本书选取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18例斗争事件,试图通过比较性的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类政治斗争事件提出一个较具一般性的方案。几位作者详细说明了他们在解释革命、民族主义及民主化问题时所使用方法的含义,力图辨明一再引发广泛的斗争政治活动的各种机制及其作用过程,如居间联络、范畴形成和精英背叛等等,由此对目前斗争政治研究领域盛行的静态的单一行动者模式提出批判,并将分析的重心转移到斗争中的动态互动上。
  • 卢梭以来的主权学说史

    作者:梅里亚姆

    本书为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梅里亚姆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清晰的梳理了自卢梭以来主权学说史的发展脉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种主权学说及代表人物,并对各种学说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语言精练、内容深刻,是希望全面了解主权学说发展史的读者的最佳参考。本书自1900年出版后在20世纪被人反复阅读与引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1999年还把它列入《历史、经济与公法研究》系列而重印,学术价值甚高。
  •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作者:(美)亨廷顿(S.P.Hunting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