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宪法学说
本书《宪法学说》中一开始就说:将“宪法”与作为一套法律规定的宪法法规(条文)混为一谈,是稀里胡涂的宪法观──必须区分宪法的“绝对意义”与“相对意义”。前者指制宪主体(君王或者人民)的一次性政治决断,决定性地创制自身的政治共同体的特定生存形式,在这一意义上,宪法的含义等于国家的实存本身及其政体形式(比如“民主共和”),一套调节生活秩序的具体法规──所谓“相对意义”的宪法,不过是由这一政治决断引出的。施米特提出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的宪法的区分,也是想要提醒德国智识人自己心里搞清楚,民主共和究竟意味着什么:共和革命远不是仅仅为了制订一部成文宪法,它意味着一个政治统一体(民族国家)在特定政治处境中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作出了新的政治决断,或者说为如何在新的政治生存处境中形成新的政治统一体重新作出了一次决断──随后的制宪(制订具体的宪法法规),不过是这个政治统一体自觉选择的政治行动。换句话说,“绝对意义”的“宪法”(具体的宪法法规)等而视之。 -
民主
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最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也是中国10余所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的著作。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在西方往往把它追溯到古希腊。本书作者以史拓式的治学方式,洞察到了西方政治和社会价值正面临其它文明的挑战,并且他认为民主的实践已落在了政治和经济权力现实的后面,还指出原因是西方对民主的核心——“人民权利”的忽视。因此,该书具有一定创新意义与批判精神。 -
学术与政治之间
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全集之一种。《学术与政治之间》收录了徐复观赴台前后的时事评论和学术随笔,这段时期是徐复观从政治到学术转变的时期,他把从政的体验逐渐转化为对中国文化前途的体验,把这些深切的关怀倾泻在字里行间,所以他把这类文字定名为“学术与政治之间”。徐复观早年文笔辛辣,本书中的很多文章在当时都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的争议,《我所了解的蒋总统的一面》,还曾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全集版《学术与政治之间》尽量还原了徐复观手订时的原貌,很多文章在大陆都还是第一次出版。 -
革命与反革命
到21世纪的今天,“革命”作为一个术语,如此广泛地被使用,甚至一次清洁活动都可以用革命冠之,以至于它的最初面目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和无关紧要了。但是,在需要系统地了解社会科学的今天,还是有审慎分析一些常用的社会科学术语的必要的,这是我们研究社会科学时必须要补的课程。 同其他社会科学名词一样,知识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解释的迥然不同。对于“革命”,和随之伴生的“反革命”,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定义上就存在着分歧。显然,本书作者很多的思想资源时取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但是,其理解却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差,并进而导致他关于革命理论其他解释的种种缺陷。同时,作者对于一些革命实践,尤其是中国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持有一些错误认识和见解,个别评论和描述方式也不恰当。为尊重作品的完整性,我们除了删改了极少几处外,基本保留了其原貌,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坚持批判阅读的度。当然,就本书的学术价值来看,它是一部少见的非托洛斯基主义的西方革命理论著作,参考对比的价值非常大,有助于丰富我们的革命理论研究,从这个角度讲,该书的借鉴意义是巨大的。对待本书,应该像我们对待西学一贯态度一样,采取拿来主义立场,去其讹误,取其精华,理性阅读,合宜取舍。 -
西方政治传统
西方的政治传统,也就是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的历程。自从古希腊世界建立了“法律之下的自由”的观念之后,自由与法治的原则便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为西方政治领域最具特色的信念。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西方法治思想的起源 第二章 基督教会的兴起 第三章 世俗化的危机 第四章 公意的问题 第五章 中产阶级的觉醒 第六章 自由宪政主义的出现 第七章 保守主义的反动 第八章 城市无产阶级的觉醒 第九章 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 民族主义的问题 第十一章 独裁的问题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展望 -
权威的理由
作者: 刘擎 编 副标题: 中西政治思想与正当性观念 ISBN: 9787802255531 页数: 464 定价: 29.0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12 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是被看作“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下便显得格外突出。 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进路,有些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目录: 刘擎 序言1 Ⅰ儒家思想与中国政治传统1 江宜桦 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3 陈 赟 政—治、教—学与文—化——古代中国政治正当性思想的一个向度28 李若晖 东周诸侯称王与中华正统观念之形成42 Ⅱ近代中国的政治秩序69 许纪霖 近代中国政治正当性之历史转型71 任 锋 近世思想传统中的政治正当性理论及其启示——以儒学“洪范模式”为视角98 沙培德 清末的国家观: 君权、民权与正当性127 成 庆 寻找秩序——中国思想史脉络中的张君劢研究164 高力克 在强民主与强国家之间——孙中山民主理论的问题意识197 Ⅲ西方宗教思想与政治权威217 孙向晨 基督教的政治化理解——近代早期政治哲学对于基督教解读的一个基本思路219 夏洞奇 政治权威与自然本性——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19卷第14—15章析微240 王 利 罚、赏、教: 保卫利维坦的三种方式270 蔡英文 政治之罪恶与宽恕的可能性: 以汉娜•阿伦特的解释为焦点288 Ⅳ现代民主的正当性争议325 周 濂 从正当性到证成性: 一个未完成的范式转换327 刘 擎 政治正当性与哲学无政府主义: 以西蒙斯为中心的讨论355 周保松 稳定性与正当性378 郭秋永 多元民主理论中的正当性410 作者列表: 蔡英文 陈赟 成庆 高力克 高全喜 郭秋永 江宜桦 李若晖 刘擎 任锋 沙培德(Peter Zarrow)孙向晨 王利 夏洞奇 许纪霖 周保松 周濂 -
人人袖珍文库——君王论
《君王论》虽然使书呆子咋舌,却不能不史历来的统治者觉得“深得我心”,这便是它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现代的当政者变得讲民主、讲人权了,但马基雅维里的影子有时仍若隐若现,因为政治经验包括政治权术对于当政者的效用是如此之大,马氏对候仁假义的批驳也可以使他们在施严刑用兽法时多少取得一点心理的平衡。我们这些被统治者,读一读《君王论》,对许多事情能知其所以然,也就更加想得通了。 -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
该书是对19世纪英国半威权半自由社会政党变迁和自由路径的精微分析:“过去,自由主义的功能在于对国王的皇权加以限制”。 -
恐怖主義的精靈
「…這系統要求他者去改變遊戲規則。而這新的規則是殘暴的,因為這個遊戲是殘暴的…」 我們曾經見證了許多全球性的事件,但自21世紀末直到這幾年來,這些事件大多充斥著暴力,從戰爭到種族滅絕。但在美國911事件之前,我們並沒有一個具全球規模視角的象徵事件,這個事件標示出全球化自身的挫敗。對世貿大樓以及五角大廈的攻擊這一事件,布希亞說,我們面對了那種只專注於自身問題的純粹事件是從來都沒發生過。我們過去曾經夢想過這樣的事件,因為不可能不去夢想到美國獨占主義力量的破壞性。 延續一個已發展多年的分析,布西亞看見了恐怖主義的力量,而這力量是依侍在屠殺的象徵主義上的。不僅是死亡的實存,還是獻祭的死亡,這挑戰了所有的系統。過去的革命試圖引領一種在意識形態以及政治脈絡下真正的暴力的抗爭。而新的恐怖主義者準備了一種有力量的象徵抗爭,在那裡,結合了高科技的資源,組成了一個對一個過度複雜精密,易受攻擊的西方一記前所未有的突襲。 「在這極端的情境,沒有解決之道。」布希亞如是說。照這樣來看,傳統的戰爭是妄想的,平淡無奇的。「藉由其他方式,政治的缺席仍持續著。」 -
论自由
本书为阿隆多产时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阿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性及其政治选择做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精确分析。它不仅描述了当代不同政制的特点及国际关系的逻辑,而且分析了不同国家类型与政党的内在关联,说明了自由问题在二战后是怎样成为不同社会的基本问题的。 菲利普·雷诺的序 序 导论 第一章 托克维尔和马克思 第二章 形式自由和实际自由 第三章 政治自由和技术社会 结论 后记 附录(1977年) -
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
历史话语中占统治地位的“人”或者“公民”指的只是“精英”,只有当底层造反时,主子们才意识到仆从们也有意识。 ——帕尔塔·查特吉 查特吉为我们阐明了,理论如何能够动摇并且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框架。如果我们乐意去挑战一些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假设,那么这种理论恰恰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菲利普·霍尔登 前 言 布莱希特的剧作《伽利略传》的最后一幕,引用了伽利略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障碍物存在,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有可能是曲线。”由于经典力学假定两点之间在理论上是无阻碍的,因而这个论断有反讽的意味。可在秩序混乱的政治领域中,这却可以被看作真理。 很明显政治理论家们并不重视这个事实,即政治必然在一个话语意义不甚确切的意识形态领域内运作。在政治家那里,概念是不明确的,这样概念就有了政治价值,因为不明确所以有一系列可能的解释;在那里目的自相矛盾,而结果则不可预料;行动变幻莫测;选择都是战略性的,相对的而不是单义和绝对的。然而,这个充斥着模糊和虚假、操纵和欺骗、梦幻的世界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因为在这里,明确了目的,建立了规则,确立了价值,完成了革命并建立了国家。 这本书是有关政治革命的,但其过程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描述,即从历史中选取起因和高潮两点,两点之间以一条直线贯穿。有论点指出,革命从根本上说并不只是革命。在转变、动摇、中断以及无法预测的变化中,被支持的和受到压制的东西一样多,从中你会意识到在这一复杂运动的进程中历史的合理性要多于那些偶然的或干扰性的因素。通过研究形式不一的转折点,我们可以找到线索,理解民族主义思想史在今天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我本想将这本书命名为《曲线》,但比我精通出版业务的朋友劝我说,这不是一个挖掘潜在读者的好办法,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于1981—1982年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期间动笔写作本书,我非常感谢Nuffield基金会给我的出国奖学金。1982—1983年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学院做短期访问学者期间,继续写作本书,回到加尔各答时已完稿。对于牛津大学Bodlian图书馆,堪培拉ANU图书馆,加尔各答国立图书馆,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图书馆,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图书馆职员的帮助,我万分感激。 曾看过及评论过本书初稿的有安瓦尔·阿卜杜勒—马利克, 沙希德·阿明, 贾苏特罗·伯格奇, 迪拜什·哲格罗伯蒂, 约翰·达恩, 欧姆卡罗·古斯瓦米,拉那吉特·古哈,德伯蒂·古哈·塔古达, 苏迪伯达·卡维拉吉,鲁德罗·穆凯吉,哥耶·班代,阿毗吉特·森,阿肖克·森。对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谨此致谢。 我在阿尔及尔、牛津、堪培拉、巴罗达、巴黎和加尔各答的研讨会上发表并讨论过本书的不同章节,在此向所有与会者致以谢意。 我还要感谢联合国大学的金海德·穆会古吉,安瓦尔·阿卜杜勒—马利克,Zed Books的罗伯特·摩太诺和安娜·格沃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拉维·达耶勒,鲁古·俄德弗尼,在本书出版方面给予的帮助。同时谢谢梅·迈肯思和玛格丽特·豪准备打印稿。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卡马丽的支持和理解。 帕尔塔·查特吉 1985年12月于加尔各答 译 后 记 本书由范慕尤和杨曦合作翻译,范慕尤负责前三章的正文,杨曦承担了后三章、全书尾注和索引的翻译。北大英语系的张琪校对了全文。在此过程中,北大东语系印地语专业毕业的周陈校对了后三章的正文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北大印地语专业的王静老师帮助译出了一些印地专名,此外印度语言文化专业的张幸帮忙解决了大部分的孟加拉语专名翻译。北大东语系段晴教授也不时给予点拨,对他们的大力帮助我们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证。 范慕尤 杨曦 2007年4月20日 -
传统与对外关系
作者认为,中美关系的最大症结,并不在于通常所说的实力冲突,而在于美国人总觉得中国人没有按照他们的路子走。造成这一症结的原因在于美国人固有的优势心理,而其根本源头在于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作者对“西方中心论”的形成、发展、传播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同时论证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编著的《资本论》是唯一一本彻底改变了20世纪人类命运的书;也是唯一一本全球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资本家和劳动大众都需要阅读的书。该书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经济学巨著,其创立的庞大而深邃的劳动价值体系,把隐藏在交换关系后面的生产关系变得清晰可见。 -
变动中的民主
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把西方的民主模式奉为人类文明终极模式的便不乏其人。然而这种过分的乐观情绪旋即遭到现实的沉重撞击。不论民主体制在八九十年代怎样的进展,这种模式面临的种种新老问题却不断凸显出来:在采纳了西方模式的新型民主国家内部,民主非但未能成功解决旧政权与民众间的矛盾,反而造成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表面化和尖锐化。另一方面,民主模式普适性的传统观点,也受到传统国家发展特殊性理论的有力冲击。民主不仅没有成为全球一统的标准模式,其所受到的挑战也是空前巨大的。 本书面对的,正是民主体制在发展变动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作者们均是比较政治领域的知名学者,既具有扎实的政治分析功力,又多半具有融贯东西、兼容并蓄的治学经历,遂能敏锐地把握民主体制面临的各种问题,洞察西方民主模式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 -
自由主义
本书主旨在于梳理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而不在于考察它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期的际遇。本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西方近现代自由主义学说。本书在结构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自由主义既是一种学说,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运动,而且在许多国家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本书的重点是勾勒、梳理作为一种学说、理论、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本书的第二部分剖析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包括个人主义、自由、平等、民主、国家学说等等。在剖析自由主义原则时,本书将自由主义定位于一种国家学说。其核心是一套关于个人、社会、国家关系的理论。在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本书介绍了批评自由主义的学派及其观点。 -
共和主义
《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讲述了:共和主义关于政治秩序创建和政治制度构建的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转型无疑具有某种示范和借鉴作用。作为“自由国度的尾随者”,中国的政制变革要健全有序有效地进行,就必须兼顾民主共和主义与宪政共和主义两个面相,并在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在这样一种认识下,在策略层面上援引阿克曼关于宪法政治和常规政治的区分,来考察当代中国的政制变革,是有一定启发的。共和主义关于政治秩序创建的论述昭示我们,一个民主法治国家的自我立法可以追溯到奠基者决心制定一部宪法之时;但是,不管这里的奠基者是“大人物”还是“人民”,都必须自我设限,以避免过分强烈的决断论倾向。在这一点上,既有马基雅弗利的教导:“君主的随心所欲乃系疯狂,人民的随心所欲实属愚蠢”; -
政治科学要义
本书是大利保守主义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书中指出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对立的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这一论断极大地影响并促成了“精英理论“在西方政治学界的兴起。同时,本书还是一部内涵丰富政治文明史,观点独到,论述精练。本书可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读本。 -
恐怖主义研究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书中收录了14篇文章,分别由11位当代西方学者以及前苏联著名政治家托洛茨基所撰写,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激荡,使全书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氛。 本书的主题是从哲学角度分析、探讨恐怖主义,即:分析恐怖主义及其相关的概念,考察人们针对恐怖主义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立场,进而探讨有关恐怖主义问题的论证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原则及其价值观。 编者普里莫拉兹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哲学教授,兼任澳大利亚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学研究中心墨尔本大学分部的研究员。他在本书导言里说:“我编纂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读者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 此言非虚,故本书尤其适合喜欢独立思考的读者阅读。 -
国家主义与无政府
Statism and Anarchy is the first complete and authoritativ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last work by the great Russian anarchist Michael akunin.It was written in 1873,in the aftermath of the rise of the German Empire and the clash between Bakunin and Karl Marx i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Badunin assesses the strength of a European state system dominated by Bismarcd and then,in the most remardable part of the book,he assils the Marxist alternative,predicting that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will in fact be a dictatorship over the proletariat and will produce a new class of socialist rulers.Bakunin outlines his alternative vision of an anarchist society and identifies the social forces he believes will achieve an anarchist revolution.Statism and Anarchy had an immediate influence on the "to the people"movement of Russian Populism,and Badunin`s ideas inspired significant anarchist movements in Spain ,Italy,Russia and elsewhere.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