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论暴力
乔治·索雷尔出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写作地比较晚,最先关注那些界定模糊的科学主题,后来转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为感兴趣,他是第一位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人。在本书中索雷尔着重对革命工团主义进行了阐述,尤其强调了社会神话的重要意义。总罢工的社会神话在索雷尔看来可以集中无产阶级每一位成员的力量,为他们的目标努力。暴力在索雷尔那里是积极的,虽然它赋予了工人阶级以枷锁,但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指向解放的强力。索雷尔并没有讨论神话的真实性,而是侧重于讨论深化的效果,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那些我们智力无法达到的东西,例如神话,我们究竟通过什么来判断它的合法性? -
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
本书作者出身于一个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家庭,因此对平等的政治义务同时也是他个人的信条和信仰,书中阐述了作者的平等理念以及其他哲人所构思的平等的品格和实现模式,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罗尔斯的平等自由主义和基督教中的平等主义特性。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演进将引领我们实现平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发展。作者肯定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正义基本观点后,进一步认为,社会道义,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也是平等和分配正义发展中的重要动力。 -
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观念
本书致力于剖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观念,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性危机,从理解施特劳斯到批判施特劳斯派,是一种还原复杂性和强调反思性的可贵尝试。德鲁里教授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她认为,“现在是对施特劳斯的诸真理进行检验的时候了,因为它们能成为哲学争论的主题而不是新信仰的教义。”她对施特劳斯“如其所是”的研究值得关注,对施特劳斯派的批评值得重视。 “在当前有关施特劳斯、施特劳斯派以及美国自由民主的对话讨论中,德鲁里发出了极为重要的声音。她呈现了最有见识的、最为清晰的反施特劳斯的理据论证,也是这种批判分析的源头。这种声音目前正在公共媒体中传播。”——Catherine Zuckert and Michael Zuckert(施特劳斯的学生,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教授),摘自The Truth about Leo Straus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merican Democra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
乌托邦之死
在《乌托邦之死》中,著名历史学家兼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清醒地审视了未来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雅各比揭示了人们对于曾经支持过异议与社会变革运动的乌托邦理想的抛弃;因此他号召作家和批评家矫正自己正在丧失的想像和骨气。 乌托邦精神,即相信未来能够超越现在的这种观念,已经消失了。甚少有人想像未来,它不过是今天的复制品而已,这复制品有时候比今天稍微好些,但是一般而言要比今天糟糕。出现了一种新的一致性看法:不存在其他选择。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政治衰竭和退步的时代的智慧。 在本书中,我绘制出了文化倒退的曲线图:激进派已经丧失了其刺激性,自由主义者也丧失了其骨气。在历史的优势力量或历史的经验面前,倒退并非不光彩的事情。难题不在于传统的失败,而在于思想的疲倦与装聋作哑,即假装每向后或者朝边道退后一步就标志着前进十步。 1799年,柯勒律治写信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建议他同广泛的精神不振和顺从竞争:“我希望你能给如下这些人写一首诗,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完全失败,他们已经抛弃了对人类改良的一切希望,正在堕入一种差不多是享乐主义的自私之中,在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想像性哲学的蔑视这种软弱的名号之下,掩盖了同样的享乐主义的自私。”尽管我没有写过诗,但是我很乐意想像,就其对于想像冲动的捍卫而言,这本书能够部分地实现柯勒律治的请求。 ——拉塞尔•雅各比 赞语: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世纪。这本书是对思想和文化环境的勇敢评价。 ——《伦敦书评》 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愿意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加相宜的希望很可能会遇上漠然的凝视或嘲笑,拉塞尔•雅各比是一名不可或缺的批评家。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 《乌托邦之死》一书学识渊博、见解大胆、具有煽动性,对进入政治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分子都给予了十分猛烈的批评,结尾部分充满了一种深刻的人道情感。 ——豪沃德•齐恩(Howard Zinn) -
神话与政治之间
在这本论集中中,作者引导读者遨游于神话与政治之间。他描绘了一个积极介入社会的学者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反这本书看成一部思想传记——看出非现实的神话与非常现实的政治是如何在一个法国知识分子身上联结在一起的。正是宗教伦理与政治与政治理性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促使作者不断地思索抵抗运动,共产主义反犹太主义,法西斯主义等等这些20世纪人类社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 这本书集涉及多个主题:古希腊以及当今社会的信仰与理性,作为科学对象的宗教;悲剧的现实性;古代人心中的不朽观;希腊诸神的生命;神学;当然,还有对革命理论与现实的再认识和反思。 -
国家的神话
《国家的神话》可构成《人论》的姐妹篇或者说第三编。《人论》的上编论述人的符号功能或者说符号本质,下编论述人与文化的关系,《国家的神话》则论述的是人与政治的关系。该书是一部作为构成现代性去魅进程重要环节的政治去魅的经典文本,是符号形式哲学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史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次经典应用。 “在人类的一切幻象中,政治幻象即市场幻象,是最危险有最持久的幻象。”“我们应该仔细地研究政治神话的来源、结构、方法和技巧。为了认识对手,战胜对手,我们必须面对面地考察对手。” 作者从人类整体意识中神话情结的分析入手,在回顾了国家理论的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现时代分析。作者特别深入地解剖了英国学者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理论在种族与地域-地缘意义上新的崇拜观念的凸现。这一理论探讨,历久未衰,在多学科领域内均有较深远的影响。 -
现代君主论
葛兰西(1891-1937),意大利著名的政党领袖和理论家,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著有《狱中札记》。本书是葛兰西关于政治学的札记。书中涉及对政党、政党的结构、权力分配、法律等问题的分析。 -
语词的创造
长期以来,霍布斯所持有的极端的政治观点吸引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以至于完全遮蔽了其著作中有关语言、心智、推理、人格与团体构成等诸多方面的论述。佩迪特在《语词的创造》一书中力求展现霍布斯著作中的广泛主题,以批判性地形塑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在《语词的创造:霍布斯论语言、心智与政治》中,佩迪特宣称是霍布斯——而非卢梭等之后的思想家——开创了语言的发明这一主题。这一观念认为,语言是一项改变了人类心智的文化革新。在霍布斯的理论中,这种革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得人类可以进行推理、使自己作为人来行事以及联合成团体,但它也使得人们开始为未来与自己相对于他人的地位而感到焦虑不安;它将人类带出了充满动物的安宁的伊甸园,使其进入到‘种无法避免冲突的牛活——即自然状态——之中。然而,在霍布斯看来,如果语言可以将人类带入这一荒原,也同样可以将人们带出。它可以使得人们建立起国家,在那里,法律与道德的语词具有共同的、强制性的意义,并可以诉诸绝对主权者的制裁。 媒体推荐 这部书是迄今可获得的有关霍布斯哲学的最好的简明导论,但它又远远不止于此。其思考的范围,包括语言如何使得政治成为可能的方式,以及语言使得政治如此复杂的原因。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佩迪特用全新的目光为我们解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著作,并为之开启了原创性的洞见与富于挑战的新问题。最重要的是,他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霍布斯将人类的处境视为由语词所造就的观点至今依然重要 ——大卫·卢斯曼(DavidRunciman) 《善意的政治学》(ThePoliticsofGoodIntentions)一书的作者,剑桥大学 菲利普·佩迪特是政治理论方面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般哲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声音。他具有令人惊叹的广阔的研究视野,在本书中,他将这一范围扩展至更远。《语词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篇导言,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条理清晰且论证严密的知识图景,其中涵盖了霍布斯广博的哲学领域中的大多数基本要素。读者最应当感谢佩迪特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霍布斯的哲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一览无遗的感觉。这样一部内容清晰且充满趣味的著作,将帮助学生们认真地思考霍布斯,也将激发学者们对于霍布斯的不断反思 ——肯奇·胡克斯特拉(KinchHoekstra),牛津大学 这是一次对于霍布斯整体哲学的简洁优雅而富于说服力的阐释——它来自于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这部作品是如此清晰与生动——深奥的学术也穿上了相对浅明的外衣——它将因此赢得广泛的读者 ——邓肯·艾维森(DuncanIvison),悉尼大学 -
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
霍布斯的鸿篇巨制《利维坦》专注于“政治-神学”主题,而这部以英国内战为背景的对话体作品,则处理了其鲜为人知的“政治-法律”问题。哲学家与普通法学者的对话呈现出两条主线:其一为哲学家改造普通法、最终将普通法归顺于主权者麾下的努力;其二则由“王在国会中”的话题引出,探讨了英国君主与英国国会的关系。霍布斯晚年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法律人与主权者的对话,不仅开辟了英国法理学的传统,也逐渐融入了美国宪政的思想渊源,此书对于全面理解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亦有补充和完善之功。 本书根据芝加哥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约瑟夫·克罗波西1971年编辑并导言的底本译出,同时参考了通行的1840年版六卷本的《霍布斯英文作品集》中的相关内容。本书精心标注了页边码,供读者查阅原文使用。普通法术语根据法律出版社《元照英美法词典》译出,宗教及历史人物译名根据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译出。拉丁文及法文译文得益于北京大学李猛、吴飞两位老师的指点,特此感谢。 -
西方法政哲学演讲录
这门课程所讲的十位思想人物都不单纯是某一个学科或者领域中的专家,而是涉及多个领域的思想家,比如像霍布斯休谟、康德、黑格尔、密尔、托克维尔,乃至当今的哈耶克、罗尔斯哈贝马斯伯尔曼等,都具有这样的学术禀赋,属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门课程一方面是种思想长廊的展示性介绍,另一方面更是个导读性的前言,为那些愿意进入法律与政治哲学之堂的同学们提供一个攀援的阶梯。它让同学们感受到真正的思想大师是如何面对问题的,是如何把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问题转化为经典的理论体系的。 开设这门课程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同学们些具体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门课让同学们感受到一种有关法政事务的思想即一个综合性的关于社会秩序和制度建设的深层机制以及内在正当性问题的思考是如何形成的。虽然课程中所讲的是西方近现代的思想家但他们思考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的问题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且都不是单一的现代学科能够完成的,它除了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形而上的关切,更需要秉有一种把学术研究视为志业的心智。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问世以来,广大读者迫切要求出版马列著作的单行本。这反映了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烈愿望和对马列著作的不同需要。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一套马列著作的系列书,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著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著和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为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在每书政文之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有些著作还附有“名目索引”。译文和资料均以新版全集、选集为准有些著作尚无新版者,则按新版要求重新校订译文,编写资料。这套文库与全集、选集相配合,可适应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理论工作者,教学和宣传工作者,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 读者均可从这套文库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著作,也可系统收藏。我们期望这套文库的出版能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
政治的边缘
这本书不讲政治,而是讲政治性,不讲政府政治,而是讲原则后面的原则,权力背后的权利,共同体之外的共同体的构成。它的主题是:如何使当代政治更开放,如何将更多的缺席的他者引如我们的开放政治? -
黑格尔与普世秩序
黑格尔的学说包含着某种国际观和全球化理论:绝对精神不会满足于最初偏居一隅的直接任性,它一定要首先把过往和现存的所有历史纳入自己的精神历程,把它们分别理解为自身发展史上的一定环节,最后则一定要从外在的角度占领世界,一定要客观地表现为某种“世界历史” ——邱立波 -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Volume I
Written in political exile in New Zealan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first published in two volumes in 1945, Karl Popper's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book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iled by Bertrand Russell as a 'vigorous and profound defence of democracy', its now legendary attack on the philosophies of Plato, Hegel and Marx prophesied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Eastern Europe and exposed the fatal flaws of socially engineered political systems. Popper's highly accessible style, his erudite and lucid explanations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great philosophers and the recent resurgence of totalitarian regimes around the world are just three the reasons for the book's enduring popularity and why it demands to be read today. -
意识形态的终结
1959年的“天问集”,引发西方知识界为期10年的文化反省。 -
意识形态
本书是大卫·麦克里兰教授对意识形态的思想源流所作的简洁的勾勒。麦克里兰认为意识形态的研究路径有两种。一种主要存在于英国和法国的哲学中,由特拉西经迪尔凯姆,到20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一研究路径推崇人的理性,认为惟有自然科学的思想方式才能产生可靠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应与自然科学方法一致。另一路径发源于德国,由黑格尔、马克思,经曼海姆至哈贝马斯。这一路径认为自然科学方法不适宜解决社会问题,不存在客观的研究方法,意识形态总是与社会的局部利益相联系的。 作者旁搜远绍,条分缕析,对各家各派的意识形态学说作了细致的考察,并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牛津通识读本
我们应该如何共同生活于社会之中?我们究竟为何需要政府?社会正义意味着什么?至善的现实政治真的只能是海市蜃楼吗?这些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因为它们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之根基。打开《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它将带你进入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与探索。 行文简洁,可为广泛的人群所理解,论题综合性强,是对许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的一个可靠导言…… ——英国赫尔大学政治学理论教授 帕雷克勋爵 -
自由·平等·博爱
时至今日,“自由·平等·博爱” 这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似已成为某种不容置辩的普世信条。1853年,约翰·密尔推出自由主义经典《论自由》,然而早在他辞世的前一年,已遭到斯蒂芬针锋相对的辩驳,这些反潮流的阐释1873年即结集为《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作为服务于社会福祉的要素之一,本身只具有工具性价值,因时因地而有利弊;平等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因各人资质与所处环境不同,自由造成的结果恰恰是最大的不平等;人类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及对社会前景与真善美的不同理解,也不可能达致博爱的境地。 信言不美,本书论点或许刺耳,所揭示的现实世界图景不甚美好,但也许更接近真实。对于身处娱乐时代的我们,这样一本特立独行的振聋发聩之作,再一次提醒了思考的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