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学哲学 用哲学(上下册)

    作者:李瑞环

    学哲学用哲学(上下 平装),ISBN:9787300068558,作者:李瑞环
  • 筑就我们的国家

    作者:理查德.罗蒂

    罗蒂追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老左派的思想成就,评点60年代至今文化左派的功过得失,他指出,为了“筑就我们的国家”,追求美国的建国理想,知识分子应做出更为脚踏实地的努力。 本书源于罗蒂1997年所作的“麦西美国文明史系列讲座”。书中的罗蒂自始至终慷慨激昂、充满自信,他旨在激励美国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内事条,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热情,从而恢复美国文化生活的平衡。
  • 政治自由主义

    作者:(美)约翰・罗尔斯

    《政治自由主义》是以《正义论》蜚声世界的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被哈贝马斯誉为当代实践哲学史上“轴心式转折点”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又一力作。在其中,罗尔斯继续并修正了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观念,但是对其哲学基础进行了根本的修正。在其早期著作中,罗尔斯假定,秩序良好的社会是一个稳定的、在基本的道德信念上同质、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广泛共识的社会,但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互不相容、无法调和的宗教、哲学与道德学说,多元地共存于民主制度的框架之内,而且自由的制度本身就强化、鼓励着不同质的学说的多元化,并视之为自由社会的永恒状况。 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如何既保有相互冲突、互不相容的生活观与世界观,又同时生活在一个稳定而公正的社会?这就要对“秩序良好的社会”有新的理解。秩序良好不再是社会归依于某种基础性的道德信念,而是共同认可的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这种正义观念、既是各种主流性的宗教、哲学与道德学说间的重叠共识的焦点,也是西方三百年来整个公共文让与思想运动――以宗教宽容为标志的宗教改革是其开端,而基本自由权优先性得到宪法的确立是其完成――的最后结果。
  • 学哲学用哲学

    作者:李瑞环

    本书是一部真实记录、全面展现李瑞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心得成就的论著。全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由10个部分组成。内容选自作者20多年来从事领导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稿,是作者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思想观点的荟萃。 本书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主要由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十部分组成。每一章节的内容,除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 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稿。
  • 哲学与政治

    作者:阿尔都塞

    《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以作者卓绝的“自我批评”历程为线索,以他献身于对哲学和政治关系的思考为主题,既收入了作为1968年伟大事件理论前夜的《哲学课》、作为作者思想绝笔的《马基亚维利和我们》等大部分新译篇目,也包括了对《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经典文本的精心重译。一个崭新的阿尔部塞形象将向人们展现出当代左翼思想所能拥有的“第一流智力”的尺度。
  • 权威与个人

    作者:(英) 罗素

    《权威与个人》内容简介:在将近50年的岁月里,里斯讲座在现代英国文化生活中一直享有独特的地位。讲座按照惯例在深秋和初冬时节举办,它们是向英国广播公司的创始负责人约翰·里斯表示敬意。里斯傲慢、专横、具有报复心,是一个专制的管理者和让人畏惧的人物,他既极大地挫伤过下属以及主管们的情感,又非常成功地创立了英国最令人赞赏和最持久的机构之一。里斯坚持认为,英国广播公司应让它的听众享受到最杰出的演讲者对最广泛的主题所做的论述。里斯讲座忠实地贯彻执行了上述主张,其挑选演讲者的标准始终是,他们兴趣广泛,精通自己讲述的论题,以及能够不费力气地使困难的论题对广大听众变得易于理解。因此,从1948年起,英国公众得以受到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天文学家和外交家、艺术史家和经济学家、神学家和企业巨头们的启迪。
  • 永久和平论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永久和平论:袖珍经典》表达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最重要的见解,及其关于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康德对实现永久和平提出了必要的原则,并克服在实现和平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境与解决方法。并最终超越没有法律的野蛮状态,建立一个各民族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每一个国家,甚至最小的国家,都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自己的法律裁决,而只是依靠这个各民族的大联盟,依靠一个联合起来的力量,依靠以联合起来的意志的法律为根据所做出的决定,来获得自己的安全和权利。
  •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

    作者:吴增定

    《利维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现代政治哲学的问题与脉络》的正文是五个专题研究,分别针对五位早期现代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通过这五篇研究,《利维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现代政治哲学的问题与脉络》试图揭示一个简单的事实: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现代政治哲学从一开始就包含了某种内在的紧张。现代政治哲学的最初动因就是消除基督教世界内部宗教和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化解自中世纪以来直至现代早期的“神学政治危机”。
  • 民主的不满

    作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本书是一部关于自由的意义的重要著作,它追溯了本世纪后半叶美国民主的再造过程。针对公共哲学的概念,《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提出了一种哲学的论证和一种历史的论证。其哲学主张认为,程序自由主义——一种声称政府应该对关于良善生活的各种竞争性见解保持中立的政治理论——是不充分的;其历史的观点则认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程序自由主义在不断地为美国的政治话语创造词汇,它已经排挤了共和主义对公民身份和自由的理解,并开始作为一种支配性的公共哲学大行其道。在桑德尔看来,程序自由主义已经逐步取代了公民共和主义,并给美国的民主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只有通过恢复共和主义传统,致力于共同体认同和自治所需要的公民美德,才能消除美国民主的不满。
  • 恐惧的政治

    作者:[英]弗兰克·富里迪

    本书围绕“恐惧的政治表明了弥漫并侵袭公共生活的衰竭与疏离感的症状。普泛的公共生活与特定的政治活动都面临着失去其对意义和目标之感觉的危险”这个社会现状问题展开论述。书中指出政治活动的衰竭平行于启蒙时代之理想人格的衰落,而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恐惧的政治提供了动力。本书不仅在于讨论社会面临的这个严重问题,且试图与这一问题所揭示出的那种主导性的路径相对抗。
  • 待遇

    作者:肖仁福

    市委组织部部常务副部长冯国富正是权力日炽的时候,却突然安排去政协做了副主席,成了有名无实的二线领导。失去了炙手可热的权力后,冯国富的人生境遇随之改变,周围的人渐渐疏远了他,甚至嘲笑、欺骗他。冯国富的心态也由志得意满走向烦恼、愤懑,但最终还是归于宁静,真正落到地面上来,重新审视现实和权力,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小说以冯国富的人生境遇为主线,穿插了官场中人各色人等的表现,刻画了他们隐秘的心灵,对其种种龉龃、虚伪的行径展开了辛辣的讽刺。小说语言相互而流畅,情节真实而有张力,文中的议论智慧而深刻,给人以启迪。
  • 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

    作者:斯拉沃热・齐泽克

    本书并不是要系统地阐述集权主义的历史,而是试图追寻这一普遍概念中某一具体内容到另一具体内容的辩证运动,即由黑格尔所说的“具体普遍性”构成的运动。集权主义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化的概念,有着精确的战略功能。齐泽克展示了该词在历史上的使用语境,以维特根斯坦的方式呈现了这一关键词“家族相似”的网络特征。他认为关于集权主义的流行共识中,总是由下面四件事情之一界定的:最终的大屠杀、恶魔般的邪恶、古拉格、新近伦理宗教方面争取多元文化主义宽容的运动。解构主义者认为集权主义是思想的本体论终结或对于不能复归的人类存在鸿沟的拒绝。齐泽克倾向于认为,真正的邪恶既存在于集权主义的组成部分,更存在于自由民主主义对于集权主义的指派权力自身。齐泽克指出:集权主义从发端伊始至今一直是一种权宜之计。
  • 天下体系

    作者:赵汀阳

    当中国要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中国的世界观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已经在舞台上了,就不能不说话。 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思想任务和必然逻辑。 我们所谓的世界现在还是一个非世界。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严重问题并不是在世界中存在着所谓的无效国家,而是一个无效世界。 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把信徒和异教徒对立起来,把西方和东方对立起来,把所有并不对立的事情对立起来,这就是西方的基本政治意识。这样的政治意识没有世界,尤其不能对世界负责任。
  • 敏感的主体

    作者:斯拉沃热·齐泽克

    《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从精神分析理论为武器重新肯定了笛卡儿的主体概念。自从笛卡儿提出“我思”这个主体的幽灵以来,所有的学术力量都加入了旨在驱除这个幽灵的神圣同盟:从现代蒙昧主义和后现代的结构主义,到哈贝马斯式的交往理论家和黑德格尔式的存在之思的辩护者,到认知科学家和深度生态学家,再到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力图重新肯定笛卡儿的主体,它分别从三个主要领域来论述主体性:德国唯心主义传统;后阿尔都塞的政治学;以及从(大写)的主体向多样的主体立场和主体化的盖然性转换的“解构主义者”。《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提出了我们如何在一个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补充,即自由民主的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重构一种左翼的反资本主义的政治谋划这一棘手问题。
  • 完全政變手冊

    作者:愛德華·魯瓦克,Edward Luttw

    如何挑選國家來發動政變? 如何判斷該國情勢是否適合發動政變? 政變前要挑選哪些部隊加以策反? 政變執行的最關鍵時期是? 何時逮捕舊政府領導班子?要挑選哪些人來逮捕? 如何化解反對我方勢力? 策劃政變時,處理情報的行動準則為何? 何時才是發動政變的好時機? 這本書不是一般隨處可見既平凡又空泛的綱要手冊。《完全政變手冊》是一本教你如何推翻某個掌握了國家大權卻又不受歡迎的政權。書中精確說明了執行政變的策略原則、政變的機制與具體實踐手段,並分析各種足以發動政變的政治、軍事及社會條件。作者坦言,他的寫作初衷是探討政治在經濟落後國家所具的意義。本書寫作當時,西方知識界對第三世界亞非新興國家抱有相當大的期待,但是作者認為這些國家有一項致命的缺陷是:缺乏真正的政治社群。缺乏真正的政治社群,就沒有有效的道德標準,而沒有自然源自該國社群價值與信念的準則,國家不過是一具機器罷了,就像其他機器一樣,只要找到關鍵掣桿,任何人都可以操縱整台機器。政變因而由是而生。 ◎「政變」是最常用於改變政府的手段,也是最有成效的手段。196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過超過200場政變。就在2011年的1月,泰國還傳出軍方即將發動政變的消息,5月間喬治亞共和國又發生了一次失敗的政變!政變顯然已成聯合國大部份會員國政權更迭的正常模式! ◎政變與我們距離不遠!目前全球有12個國家的領導人是經政變上台(參維基百科)。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評鑑! ◎《政變實務手冊》一書再版無數次,被翻譯成14國語言 「這本小書邪惡、揭發事實,且相當具娛樂效果。在一步一步說明發動政變的步驟後,作者分析了現代(二戰後)的政變,同時指出為何有些人可以成功,而有些人則否。」 --《紐約客》雜誌 「一部相當傑出且切合主題的作品,展現了去規劃無論成敗的政變所需的龐大知識。」 --《時代雜誌》文別刊 「《完全政變手冊》一書證明了學術分析可以是相當傑出的社會學作品,同時也讓讀者閱讀時樂在其中。文體平易近人,沒有艱澀難懂的術語……同時,書中清楚展現了魯瓦克對政治學基本概念以及問題的熟稔。在處理敘述主題時,他既不浮誇也不過度著墨無用的小細節。因此,這本書對於所有對於頻繁發生的推翻政府行動有興趣的讀者來說,相當具有一讀的價值……我們在閱讀這本說明清楚又充滿智慧巧思的小書時,樂在其中。」 --《薇吉尼亞書評季刊》(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 「1970年代,魯瓦克的《完全政變手冊》在那個政變頻傳的時代,幾乎成為經典,搞政治者奉為聖經,獨裁者把它當作教戰手冊。年輕無知的我對此十分著迷,抱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讀完……這本書對政變的過程,從籌劃到執行,舉例說明又附有圖表,分析各種變數和不同想定,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文字洗鍊,一點都不枯燥。」 --新新聞創辦人/江春男
  • 大拐点

    作者:袁剑

    冷战之后,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这个意义上,并没有所谓中国奇迹。 中国的政府及企业之所以能够有亮丽的报表,乃是因为那些本应该是由他们负担的大量成本从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中被悄悄挪走,并转移到了那些无法被统计到的匿名的社会之中。换言之,中国政府及企业成本被社会化了。这也是中国模式最为关键的秘密所在。在这个模式中,经济增长是以中国社会的极度抑制和脆弱作为代价的。 冷战之后美元体系在全球的迅猛扩张正在接近终点。所以,全球经济的中长期低迷,将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就坍塌了关键一角。 无论从全球市场体系的视角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逻辑看,中低速增长都是中国能够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中长期的大型拐点。
  • 新闻

    作者:班尼特 (Bennett W. Lanc

    《新闻:政治的幻象》(第5版)是美国培生集团"朗文经典"丛书系列之一,由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学者撰写前言。它将通过鲜活的案例,最新的调研成果,向您展现成熟精深的思想观点。
  • 哈佛演讲录

    作者:奥克肖特

    1958年,迈克尔·奥克肖特在哈佛大学就现代欧洲的道德与政治关系问题一共作了八次演讲,本书汇集了这八讲的内容。奥克肖特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在道德层面上展开对两种对立观点背后隐藏着两种互相冲突的道德观。一种是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另一种是集体主义的道德观。两种道德观都对塑造现代欧洲的民主制度作出了贡献。本书不仅适合于研究奥克肖特的读者,也可以满足对政治与道德理论大致有所了解的需要。阅读本书可以感受奥克肖特那跳跃、微妙的一贯文风,也可以窥见他学术观点定型前的概貌。
  • 富媒体 穷民主

    作者:罗伯特·麦克切斯尼

    《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一方面,让那些在民主事业中无所事事之人蒙羞,另一方面,它激励着那些正跃跃欲试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媒介体系的人们,在他们心目中,这种体系反映的是全部重要的非商业价值,它们是建设一个正义社会之必需。 书评 假如托马斯·潘恩在世,他一定会当仁不让地写作此书;如果保罗·里维尔还活着,他也一定会对此话题津津乐道。感谢上帝,我们有了一位现世的思想家麦克切斯尼,由他来继续前人未竟的事业。这位当代学人以他对自由的真爱和激情,重新审视民主,在他的眼里,巨型媒介公司将民主私有化了。 本书叙述了媒体与民主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一部跨学科的著作,书中主要涉及传播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内容。
  • 第三次世界大战

    作者:(俄)B.A.利西奇金、JI.A.谢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