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官僚主义的弊害
本书主要讨论法国由来已久的中央集权制和庞大的官僚行政机构的历史形成原因、思想根源以及改革尝试。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 “追踪隐疾”,叙述作者发现“法兰西病”的经过;第二部分论述“法兰西病”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三、四部分列举大量事例剖析法国社会种种畸形现象;第五部分分析“法兰西病”的思想根源;第六部分回顾法国三百年来种种改革尝试,分析其失败原因。针对“法兰西病”,作者还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治疗方案。 -
被误解的改革
【一部致力于重建改革与革命之历史关联的理论著作】 中国持续近四十年的改革之成败得失,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本书力求在吸收、反思各路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新颖见解:一方面,与许多反市场派知识人的看法不同,中国改革是基本成功的,它不应承受来自空中楼阁之中的历史想象的轻佻批评;另一方面,与某些市场派、改革派知识人的看法不同,中国改革不是空想或临时性政治决断的结果,而恰恰是建立在“前三十年”的历程乃至整个现代革命传统之上。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充满了失败与反复的历史进程,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些失败与反复中吸取教训,澄清对中国改革的各种误解,则现代中国就依然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景。 本书体现了一个偏居西南一隅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思考。作者曾深受1990年代以来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论战影响,但最终并未囿于意识形态偏见,而是基于对现代转型诸理论与现代史的阅读和反思而得出了自己的创见。本书不仅视野开阔,论兼中西,而且思辨精深,见解独到,相信能够为中国改革正名。 -
被颠覆的文明
文明人侵从哪里开始?中国人也许做梦也没想到,西方电影大片除了制造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国梦”“欧洲梦”以外,还通过画面细节设置、发行渠道控制、国际评奖操纵、媒体舆论导向等种种有意识的手段,在潜移默化中阉割“中国梦”。《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作者从电影审美权分析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为国人揭示出西方“统治集团”操纵世界、导演世界、颠覆他文明,并意欲最终征服全世界的惊人真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血腥战场上,中国人如果再不醒来自觉反抗,就将永远失掉得以安身立命的文明根基与精神家园。 -
官僚体制的政治
作者在书中大胆地抓住了由现代官僚国家提出的棘手问题。作者认为,即使身陷行政管理的等级制度之中,人也不能轻易停止存在,人仍然是一个人,“有着个人的动机、脉搏和意愿”。作者将马基雅维里和帕金森的论述与自己原创的理性选择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当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官僚体制占压倒之势的赞誉进行了全面抨击,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了对一个官僚机构的内部工作进行理性选择的评估方法,赋予官僚体制中的“政治人”以鲜活血肉,让他运用自己的权利去决策、去行动。本书为后来跟进的难度更大的建模工作和统计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
德国统一现状
《德国统一现状》进述了两德统一后,原本同属于一个民族的人们是否能跨越历史的障碍重新融合为一个整体?在他们眼中,今天的德国是怎样一种情形?统一后的德国社会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了解德国统一后的状况,就必须向德国人询问。作者通过对普通民众的调查后得出结论:只有少数东德人对他们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而大多数西德人认为对原东德地区的重建早该结束。这个长期分裂的民族的真实现状正是如此,情况尚在继续恶化。在柏林墙倒塌二十多年后,米夏埃尔•于尔格斯走近德国统一的功臣,通过对一系列德国精英人物的采访,探究其中的原因,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德国。 -
先秦政治思想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ISBN:9787300151236,作者:梁启超 著 -
台湾民主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本书稿对台湾民主转型过程的经验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客观总结与分析,第一编涉及台湾的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民主转型与政商关系重组、政治民主化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民主转型与宪政选择以及民主转型与政党竞争和国民党与台湾民主转型等议题。第二编主要是台湾学者与大陆学者对话的内容,包括经济自由化与政治民主化应孰先孰后、台湾民主化的路径依赖、民主化中网络的作用、宪政转型与民主法治的关系、台湾的选举以及政党在宪政转轨中的作用等。 作者在肯定台湾民主经验的同时,对其不足也提出了批评,对于美国式民主的局限与“假民主”的弊病也进行了批判、分析与探讨。这些都具有启发意义。另外,特别可贵的是,作者多对社会主义民主持肯定与同情态度,认同社会主义民主对于台湾的自由民主或者宪政民主具有参考与借鉴的价值。同时,各位学者在研讨的过程中也有交锋,对于深入认识民主的本质也具有启发作用。 由于各位学者观察的角度与不同程度具有自己的政治甚至党派立场,所持论点因此也各异,我们虽然不同完全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但是作为学术研究,这应该是允许了。 -
关于爱国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为强大的群众动员力量,但对其历史发展、具体内涵的差异认知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人们往往不加分别地随意使用这两个术语。如何正确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重建这两个术语的初始内涵,是《关于爱国: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作者力图实现的目标。《关于爱国: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通过梳理和发掘欧洲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史中知名和不知名的相关论述,重新区分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内涵差异,提出了回归到没有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的独到见解,为构建共和爱国主义的公民美德铺平了道路。 -
香港治與亂
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當前困局的心理、社會、政治和歷史脈絡,這包括: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方針所存在的觀念偏差和在國家政治認同方面所面臨的困難處境,「港人治港」投入實踐之後所面臨的政治隱憂,以及 在高度自治原則下,作為中國的特殊政治邊陲,香港在管治上面臨的結構性困難。 當五十年不變的期限來臨之際,2047年的香港何去何從,將直接取決於接下來的二三十年間,中央政府與香港社會之間是否能夠重建政治信任。 本書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和哈佛大學,現任教於香港大學,兼具政治學者和中國年輕一代知識菁英的雙重身份,以其理性和敏銳的筆觸,為所有關懷香港未來的人打開全新的政治想像空間。 -
宪政中国的命运
這本小冊子收集了作者為紀念憲政改良和辛亥革命而寫的兩篇政論。 -
不顾诸神
"印度正在快速崛起,然而,这个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经济增长的南亚次大陆国家依然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奇怪国度:它是一个民主社会,但依然盛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它是一个羽翼渐丰的核大国,但依然有40%的儿童营养不良;它有着历史悠久的反物质主义文化传统,却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作为英国《金融时报》南亚办公室主任,爱德华•卢斯在印度游历了5年,采访过成百上千的印度人,从总理、部长、教宗、商人、社会活动家,到教授、学生、警察、贫民,乃至自己的妻子……他细致观察了印度这块充满神奇的土地。 《不顾诸神》从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一个正在全面转型的印度及其对世界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使我们可以避免用一两个原因作为印度崛起或者不崛起的答案。 " -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s rise has upset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 and the first place to feel the strain is Beijing’s back yard: the South China Sea. For decades tensions have smoldered in the region, but today the threat of a direct confrontation among superpowers grows ever more likely. This important book is the first to make clear sense of the South Sea disputes. Bill Hayton, a journalist with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the region, examines the high stakes involved for rival nations that include Vietnam, India, Taiwan,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as well as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others. Hayton also lays out the daunting obstacl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peaceful resolution. Through lively stories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shaped current conflicts—businessmen, scientists, shippers, archaeologists, soldiers, diplomats, and more—Hayton makes understandable the complex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rea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e underscores its crucial importance as the passageway for half the world’s merchant shipping and one-third of its oil and gas. Whoever controls these waters controls the access between Europe, the Middle East, South Asia, and the Pacific. The author critiques various claims and positions (that China has historic claim to the Sea, for example), overturns conventional wisdoms (such as America’s overblown fears of China’s nationalism and military resurgence), and outlines what the future may hold for this clamorous region of international rivalry. -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本書是本關於拉丁美洲文化背景的經典之作。在拉丁美洲世界極為暢銷,被眾多書評家喻為「凡是識字的人,都看過這本書」。成書時間已逾十年,儘管書中談及的拉美局勢今非昔比,然裡面許多精彩的用語,仍為拉丁美洲諸多政治領袖公開演講時所用。 二○○九年的美洲國家領袖會議上,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將此書送給與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此書可謂是「拉美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甚至於殖民議題」的集大成解析,就連現今國際領袖也必然拜讀,藉由此書再次深入了解拉美社會演變脈絡。 知名世界新聞工作者,也是中東、拉美特派的戰地記者張翠容,長年觀察第三世界國家局勢變動,更是推崇此書影響拉美社會發展的定位。香港文匯報報導此書:「六、七零年代的拉丁美洲曾在依附理論的旗幟下討論大陸的前途,此書是為這一解剖美洲病體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骨架補給了血脈、經絡和肌膚。」 這本以「愛情小說」和「海盜小說」的方式來談政治經濟學的書,邀請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所長陳小雀專文導讀,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吳錫德、世界新聞工作者張翠容聯名推薦。 本書是一本關於拉丁美洲文化背景的經典之作。此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題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困」,講述了舊殖民主義圍繞拉丁美洲金銀、農作物和其他礦產進行的掠奪史;第二部分題為「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敘述了新殖民主義如何通過自由貿易、貸款、鐵路、陰謀和暴力將拉丁美洲的民族工業發展扼殺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資、技術、經濟援助、合資企業、金融機構、國際組織等現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參與了古老的掠奪戰。 相較於一般史料類的歷史書籍,本書則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從哥倫布發現現新大陸世界的一大改變,娓娓道出拉丁美洲接下來腥風血雨的一段歷史。作者用小說的方式敘述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發展,沒有嚴格的年代先後安排,更不按照國別鋪陳;每個小章節表面上是相互獨立的故事,彼此卻又有密切的關聯。這種鬆散的敘事結構,即便讀者從書中任何一頁開始閱讀,也能迅速進入拉丁美洲綿密、永無止盡的悲慘時空。 第一個部分「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因」,即在描述歐美帝國主義以掠奪國土以外的天然資源為其擴張目的,而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拉丁美洲等國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他們的豐富天然資源如礦產、農產作物等,加上充足的勞動力,引來歐美等國的垂涎,結果造成了數百年的貧困。在這個部分,作者明確地提出藏在拉丁美洲血管裡 的血液是:黃金、白銀、農產品(蔗糖、可可、橡膠、棉花、咖啡)、勞動力、耕地與礦產(銅、錫、鐵、石油)。 當地的領導階級並沒有為當地人民發聲,而是在歐洲殖民者的威脅利誘下,成為殖民主義的共犯。當地人民受到經濟上的剝削,更受到政治上的高壓統治,統治者配合殖民主義演出,當地的傳統工業與民族工業無法發展,只能任由外來者的宰割,這正是當今政治經濟學所忽略的一面。 第二個部分「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是指英、美兩國把現代文明體繫帶進拉丁美洲,但這樣的現代體系並沒有為拉丁美洲帶來幸福,而是受到更不文明、更粗暴的對待,也因為英、美兩國的殖民統治披著「現代文明」的外衣,使得拉丁美洲人民「無處可伸冤」。 拉丁美洲國家在獨立之後,英國人舉著「保護主義」與「自由主義貿易」的大纛光明正大的「入主」拉丁美洲,但是「保護主義」與「自由主義貿易」是對英國人自 己而言的,當地人是無緣享受如此的保護與自由。英國人把拉丁美洲當地一切的工業成品往自己國家輸送,使得當地的貿易天秤往英國傾斜,當地的工業與貿易還是無法發展。英國人也開始在拉美修建鐵路,這看似為當地帶來文明的舉動是一種傷害,因為拉丁美洲各地的扇形鐵路網所面向的是歐洲各個主要港口,所背對的、留下的則是一大片的沙漠。 「正如人們所說的,拉丁美洲不發達的歷史成就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發達」。在本書中,拉丁美洲的落後是一種惡性循環:殖民帝國所施加的壓迫與剝削造成拉丁美洲的落後,而拉丁美洲卻還必須承擔「輸血」後的惡果:過度都市化所造成的巨大城鄉差距、各種環境汙染、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下被注定的分工位置等等,使拉丁美洲難以脫離低度發展的困境。 -
腐败与改革
本书共包含11篇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腐败史,涉及的领域从公共工程到公司治理、从特许权到食品药品监管,非常具有代表性。正如编者在导言中所说,其时美国的情况,“与当今许多现代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并无二致。”该书对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改革治理的分析解读,对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助益。 -
阿拉伯剧变
2010年12月中下旬以来,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多国相继陷入动荡、战乱和政权更替。本书汇集外交部、社科院、新华社等单位43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撰写的50篇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新媒体等不同维度和多个层次,剖析这场地区世纪剧变,梳理阿拉伯社会深刻演变的动因和走势,盘点各国危机应对得失,有利于国内读者重新认识和定位阿拉伯世界。 本书由博联社总裁、资深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主编。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阿拉伯、埃及大使吴思科作序。 -
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修订版)
《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修订版)》由亨利·基辛格著。基辛格再次帮助美国塑造外交关系,其陈述真实可信。他似乎将整个地球置于鼓掌之间,地球缓缓旋转,他精辟地阐释着面前的每一块大陆。《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修订版)》中充满精准的判断,偶然显现的深刻洞悉力令读者阅后扼腕称赞。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巅峰上的美国:称霸世界还是领导世界;美国与欧洲:民主世界之一;西半球:民主世界之二;亚洲:一个相互制衡的世界等。 -
被出賣的台灣
本書是美國「台灣問題專家」柯喬治,二十多年的實際觀察與學術研究的結晶,以第一手的詳實資料為基礎,以自由主義者的觀點與關懷,描繪1941~1960之間被視為戰利品的台灣在美國與中國的拉扯下,由於自由意識與力量的闕如而導至的悲劇命運。 作者嚴謹而全面的鋪敘,當中國的流亡政權取得台灣的統治權後,「美麗的島嶼如何淪為人間煉獄」這一台灣歷史懸案,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前因與後果,已然近代化的二十世紀的台灣文化、社會、政經體制與體質,如何在前近代中國奸商官匪集團的蹂躪下支離破碎、民不聊生,不僅一手導演屠殺的慘劇,而且導至台灣整體政經人文的急速倒退… 鑑往知來,本書超越了任何意識形態的桎梏,不只客觀詳實的解析了二二八事件的文化、政治、社會的結構性因素,更提供當代台灣人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命運與未來發展的歷史認知及國際視野。 -
The God That Failed
The God That Failed is a classic work and crucial document of the Cold War that brings together essays by six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n their conversion to and subsequent disillusionment with communism. In describing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fate of leftism around the world. Andre Gide (France), Richard Wright (the United States), Ignazio Silone (Italy), Stephen Spender (England), Arthur Koestler (Germany), and Louis Fischer, an American foreign correspondent, all tell how their search for the betterment of humanity led them to communism, and the personal agony and revulsion which then caused them to reject it. David Engerman's new foreword to this central work of our time recounts the tumultuous events of the era, providing essential background. It also describes the book's origins and impact,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sm in American intellectual life, and how the events described in The God That Failed continue to affect public discourse today.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
作为纪念苏联解体15周年的一部图书,《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展示了戈尔巴乔夫六年改革的浮沉,对于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并对苏联解体历史教训做出理论性的总结。作者谭索作为在情报战线工作 多年的老特工,为我们了解苏联解体的历程提供了自己的视角。 -
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
这部权威著作代表了作者毕生研究民主崩溃、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所达到的顶峰,它在很多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作者重新概括了当代非民主政体的主要类型,并探讨了每种类型向民主转型的可行道路和民主巩固所要完成的任务。作者提出的对民主的巩固而言必需的五个场域——公民社会、政治社会、法治、官僚机构和经济社会——以及诸如“后全能主义”等更加宽广的分析范畴,将成为规范的分析框架,而他们对前共产主义世界的研究,也标志着苏联学开始回归主流比较政治学。 无可置疑,本书将成为有关建立民主政体的最重要文献。所有对民主感兴趣的人以及研究东欧、中欧和南美的学者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来阅读本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