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歷史劇場: 痛苦執政八年
眾人皆醉的亂局中,最明晰理智的聲音 對民進黨八年執政最無情卻也最深情的剖析 2000年,民進黨創造了台灣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在勝選的狂喜中上台執政;然而八年之後卻被民眾羞恥地趕了下台,甚至在國會的席次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甫下台的總統更因貪污洗錢遭到收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台灣未來的路,又該怎麼走? 作者身為民進黨創黨黨員,在這樣有如惡夢一場又仿如荒謬劇一般的經驗中,情感上雖令人痛苦到想從記憶中趕快排除,但在理智上又知必須深入探討以為殷鑑。這種情感和理智的衝突,以及對台灣未來幸福深深的期盼,複雜地交織成寫成此書的動力。本書將解嚴以降的領導人物一一品評,從民進黨執政八年的錯亂、貪腐,到國民黨上台之後的馬前失蹄、百般蕭條,乃至中間路線、絕對主義、大小三通、台獨策略、全盤修正等邏輯及實踐問題,鉅細靡遺且皆有相當精闢而令人叫絕的分析。 作者細數朝野八年功過,分析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病態史癥,道出許多迷失方向的過往錯誤,乃期望公眾走出各種基本教義派或絕對主義的迷情,以更清明的睿智來關懷台灣的未來。 原來是政壇才是地獄,而不是世間親像煉獄,於是故事是:我們浪漫地攜帶各樣夢想,懷抱無比的熱情從南北各地走來,雖然我們不幸淪落,一起創造了煉獄;但我們將從煉獄中再生,因為我們看到了希望。 -
霍布斯邦看21世紀
近代史的左派史學大師 艾瑞克.霍布斯邦 21世紀初最新著作,給世界最強有力的建言。 與過往學術巨作不同,霍布斯邦這本最新著作,收入了他近年來於世界各地演講的十篇短文,不但篇篇貼緊時事,深刻考察、分析世界潮流,更指出今日人類所面對的主要政治課題。 對於意欲一窺歷史大師的豐富見地、理解世界強權消長、全球化經濟之後的民主發展,以及國際情勢脈絡者,本書是最佳選本。 本書重要說明:「歷史學家能為這項工作貢獻什麼呢?他們的主要功能,除了記住其他人已經忘記或想要忘記的事情之外,就是盡可能從當代的紀錄中後退,而以更寬廣的脈絡和更長遠的視野去觀看與理解。」 自1960年代以後,國際知名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邦秉持他的世界觀,成為少數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歐美人士。他甚至以老一輩的「革命分子」身分,關心「嬉皮世代」。迄今為止,秉持無國界的世界主義以及平衡觀察的視野,「全球化」成為霍氏關切的議題。他以「一位站在第三個千禧年開端的歷史學家」的身分,「試圖考察、分析和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以及今日我們所面對的主要政治課題」,即: 1.「戰爭與和平」在21世紀的發展; 2.世界帝國的過去與未來; 3.民族主義的本質和變化脈絡; 4.自由民主的前景; 5.政治暴力與恐怖主義。 其中最主要的觀點,也是貫徹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霍布斯邦對美國政府於九一一事件以後發動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所抱持的深刻批判立場。 美國於2001年決定建立單手支撐的世界霸權,廢除行之有年的國際慣例,認為自己有權利在任何喜歡的時刻發動侵略戰爭或其他軍事行動,並真的如此行動。 但武力干預真的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嗎? 整個20世紀裡,以軍事力量干預外國事務的紀錄中,即便干預者是世界超強,也沒有任何一次是成功的。不論那些強權如何吹噓他們的征服行動為受害者帶來多少好處,或白人自以為是的優越性為其他有色民族做了多好的安排。 美國從2001年開始發動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其背後根本不具備任何人道主義的考量。雖然美國很快就推翻了塔里班和海珊政權,但這兩場戰爭都沒得到勝利,而其目的當然也絕非對外宣稱的:建立西方價值的民主政權,以作為該區其他尚未民主化之社會的明燈。 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已成為一個眾所公認的具有威脅性的軍事強權。 也許這是有史以來頭一次,大多數的國家和民族都把美國孤立為不得人心的國家。 軍事力量凸顯出美國經濟的弱點,它的巨額貿易赤字如今是由亞洲投資者在撐持著,這些投資者已經快速抽手,不再把經濟利益放在支持不斷滑落的美元之上。在世界貿易組織裡,美國再也無法與顧客談判。今年爆發的二次房貸風波,更顯示其經濟逐漸走下坡的窘境。它同時也彰顯出歐盟、日本、東亞,甚至是第三世界主要生產者所組成的集團組織的經濟影響力逐漸升起。 實際解決方案的提出,並非歷史學家分內的工作。但從過去的分析中,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脈絡,而為了所有人類的福祉,國家之間可以採行的立場,答案已呼之欲出。 簡言之,從過去到現在的角度來看,歷史少有捷徑──這亦是一位偉大歷史學家從活過上個世紀的經驗,以及對它所做的深刻反省,所分享的最寶貴的一課。 -
英国共产主义的失落
《英国共产主义的失落》内容简介:作为英国战后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拉斐尔·塞缪尔利用这一时期的小说,童年时代伦敦东区的往事,以及回忆录和党的档案资料,唤起了人们对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回忆。 《英国共产主义的失落》再现了这样一个时代:那时,英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在理论上和政治上都充满了力量,而共产党也因为在反法西斯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堡垒作用而享有巨大的声望。 -
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研究
《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凯末尔主义的实践与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成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与一党制政治框架的形成,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权力来源的转移,一党政治的形成,国家主义与民族经济的发展,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共和国初期的经济政策,国家主义政策的影响等等。 -
美国阴谋
美国政府有着一系列耸人听闻的错误作为,以及接踵而至的掩盖行为。前州长杰西•温杜拉让你看到事情与历史书大相径庭的一面。政府掌握的内幕和披露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裂缝,杰西•温杜拉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在欺骗世人的行动中,媒体和政府沆瀣一气,对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往往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本书让人们得以洞悉美国政府长期以来蒙蔽世人的细节,详细披露了林肯遇刺、约翰•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琼斯镇900人集体自杀、小布什险胜戈尔当选、911等事件的背后阴谋和疑点,并用最后整整一章表达了对政府权力增大、公民权利在国家安全名义下被剥夺的担忧,质疑美国的民主自由是否存在过。 -
让人民自由
这部文采洋溢的名作可能提供了目前对民主政治最准确、周全、细密的描述。 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邓恩讲述了“民主”作为一个词语、一种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政治实践的演变历程;描述了它如何在两千五百年前作为希腊应对地方性困境的一种临时补救措施而出现,在经历短暂而耀眼的一时兴盛之后,几乎在各处式微达两千年之久后又令人惊异地登场,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想象,成为西方推荐给其他国家的文明之政治内核。 在“民主”主宰了政治言辞的今日世界,我们有必要去探究,这一内核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经历了怎样的魔幻变形,带来怎样的后果? 约翰•邓恩描述了人民管理的起始以及现下的情况。他将历史和概念交错,鲜活地呈现出赞成和反对民主的两派意见,特别是在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阶段……如果你想缜密地思考民主的缺点和挑战,这是最佳的着手处。 ——《经济学人》(Economist) 本书不仅是叙述民主的概念史,也是英国出版界多年来,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政治作品之一,一如霍布斯般以简约犀利的风格书写。 ——乔纳森•桑普顿(Jonathan Sumption) -
诺贝尔真正想要什么
《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真正想要什么》弗雷德里克•赫弗梅尔创作了一本很有争议的书。讲述了诺贝尔本人如何希望通过设立和平奖来资助和改变国际间的关系,消除军事武装,建立国际新秩序;以及通过翻查以前重要的未公开资料,向公众揭示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内部工作的历史情况,揭露了挪威政治家蓄意歪曲诺贝尔的初衷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共三册)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本文件集从浩如烟海的美国已解密的冷战时期对外政策文献中,选编了172篇文献,以反映1945~197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其核心是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 据文献可知,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基本战略是“遏制”,在实践中,遏制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军事政策、外交政策、经济政策、新闻和文化活动、秘密行动等,而且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呈现。美国在推行遏制政策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特点是长于使用外交力量,通过结盟、操控国际组织、对抗、谈判(特别是与对手的谈判),乃至建立秘密渠道等手段,来寻求政治优势或扩大在战略上的回旋余地。特别是在战略上处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基于实用主义的美国外交具有很大的弹性,这在尼克松时期非常典型地表现出来。在冷战过程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决策实现了机制化和专业化,对于遏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是体现美国战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献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形成、运转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编译本文件集的目的是希望为研究美国战略以及冷战史提供帮助,也为研究中国国家战略提供参考。 -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增订版)》以政治革命为视角,重新探究辛亥革命的内涵、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革命性质等重大问题,力求透过错综复杂的晚清政治风云,把握近代政治革命的真实场景,而不是局限于孙中山等人的活动来论述近代政治革命与辛亥革命,也不以简单的历史结果来推导复杂的历史过程。作者既充分注意到暴力方式的重要作用,又不把“革命”仅仅等同于暴力,而是以审慎的态度,以世界近代历史为重要参照,将梁启超、张謇等真诚的君主立宪论者的言行也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反革命派”来考察,由此所展示的历史画面就不是线形的与褊狭的,而是立体的和完整的。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既立足于历史事实本身,注重某些资料的考据,也看重“革命”、“革命派”、“资产阶级”等基本概念的确定性与一致性;既不囿于某些传统的论点,也不为尊者讳,对许多自相矛盾的定论与思维方式提出挑战,以洗练清新的文字展示史实与逻辑的力量。 -
文化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文化因素在人类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从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发展、文化与性别、文化与美国少数民族、亚洲危机和促进变革等几个方面人手探讨文化问题。国际政治问题专家亨廷顿和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员哈里森,召集世界多方专家学者,在美国艺术科学学会举办的“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研讨会上,探讨何种文化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了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民主有什么样的联系?文化是否有优劣之分,应该承认一种文化比另一种好,还是要尊重所有文化?文化在男女平等和少数民族问题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了全球经济运作模式?对于文化变革,我们应如何面对,持何种态度,采取何种措施呢? 《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将有助于我们在诸多文化问题上的理解与探讨。 -
传统的回归
《传统的回归: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语言,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起源、性质、变现形式、发展盛况及发展趋势。自本世纪8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席卷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成为全人类瞩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引起政界、新闻界、学术界、宗教界广泛的关注。 -
劲雨煦风
本书记述了唐家璇同志在1998—2008年间担任外交部长及国务委员期间经历的11件外交大事,文字朴实生动,有丰富的事件背景材料和诸多首次公开的外交细节,每个事件之后都有唐家璇同志的深刻思考和理性分析,体现了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愈来愈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劲雨煦风》中,唐家璇同志撷取了外交经历中有代表性的大事,以点带面,娓娓道来。叙述中有精彩的议论,议论中有鲜活的实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唐家璇同志在应对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中表现的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最终实现双赢结果的中俄、中越边界谈判中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艺术;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过程中坚强有力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积极应对印度、巴基斯坦核试验中表现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在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大国关系稳步发展进程中展示的战略思维以及贯穿全书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等等,这11个专题在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这个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脉络。 本书写作中参考了大量未曾公开的外交档案,首次披露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事件的内幕细节。 -
自由与文明
本书是马林诺夫斯基的遗著,写于1944年,后由其遗孀于1947年整理出版。事隔半个多世纪,马氏的这部经典著作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 “二战”战火纷飞,马林诺夫斯基以其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深厚的人生积淀,试图在这场世界危机中挽救文明的沦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理论阐述,层层深入地剖析自由与文明的共生关系。自由出现于具有一定整合度和规模性的部落,繁荣于工业文明社会,却遭受现代文明的威胁。后一部分是政治诉求,呼吁建立民主制度和世界联盟,以对抗极权主义。 本书虽非马氏的巅峰之作,却可称为其“盖棺之作”,言辞激昂,思想深邃,融汇了马林诺夫斯基一生漂泊的洞察。 ★ 功能学派始祖马林诺夫斯基的“盖棺之作”,融汇了其一生漂泊的洞察。本书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本书可称为其“盖棺之作”,其中隐现着《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的文化理论》中的理论思索,极好地体现了他深厚的人生积淀和人文思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纷飞的战火下,马林诺夫斯基用尽其人生积淀,试图挽救文明的沦陷。 ★ 厘清语义含混的“自由”的定义,清晰明了。“自由”一词,被应用于各种场合,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马林诺夫斯基在开始这个宏大的论题之前,对前人的“自由”概念进行梳理,破中有立,给予“自由”一个马氏的定义,独特而富有创见。马林诺夫斯基回答:自由在文化中,自由不是上帝的施舍,而是文化的赠与。 ★ 剖析自由与文明的共生关系,层层深入,见解深刻。文明出现于具有一定整合度和规模性的部落,繁荣于工业文明社会,却遭受现代文明的威胁。“今天的人类成为全球霸主也沦为自己创造的机械和愚蠢的奴隶。”现代文明发展,如何避免自由的毁灭?马氏的论述发人深省。 ★ 言辞激情四溢,全面剖析极权主义之弊病。面对纳粹对青年人的蛊惑和欺骗,马林诺夫斯基深感忧虑。现代战争毁弃文明,纳粹战争首先是一场文化战争,其次才是一场暴力战争。从自由与文化的角度,马氏对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 探寻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寻求文化驯服暴力的手段:民主制度。马氏认为,民主制度是实践中的自由,是对抗极权主义的法宝。文化与政治的合谋会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奴役,而文化与政治的联姻则会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向强大。文化既能产生暴力也能驯服暴力,民主制度正是文化驯服暴力的手段。 -
大空战(上下)
《大空战:世界空战一百年(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2003年12月1 7日,是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人类的翅膀已经翱翔了一百年。凑巧的是,在这双巨大的翅膀下,正好是几乎完完整整的20世纪。是这双翅膀带动了20世纪呢,还是20世纪托举了这双翅膀?不管怎样,这是一双强劲的翅膀。在它的跃升引领下,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个百年。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又飞速跨进信息社会;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进化”,在这个短短的百年里完成了。科学发明,财富创造,思想进步,个性解放,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领域,人类文明都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
抵制与反抗
《抵制与反抗:来自东欧的教训》一书阐释了普通民众是如何卷入反对强权的抵制与反抗的。该书显示了一系列的因果力量——社会规范、焦点事件和理性的谋划——是如何驱使个人进入消极抵抗角色,并在下一阶段参加以社区为基础的反抗组织的。本书将这些运行机制和可见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何种类型的社区和社会最有可能形成和维持抵制与反抗活动做出了推论。 -
朱批
治国必先治吏。为向领导干部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一部具有资鉴作用的优秀通俗历史读物,作为中组部下属的党建读物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一书。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清史专家刘凤云撰写,从“讲官德”“重才能”“崇实政”“识大体”“树模范”“加勖勉”“惩贪腐”七个方面,对康雍乾三帝的用人治吏思想进行诠释,是一本具有资鉴作用的优秀通俗历史读物。清史泰斗戴逸先生欣然作序。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史料价值高。朱批是皇帝在臣工向其呈送的私人信函——奏折上的亲笔批示,因使用红笔,故称“朱批”。与经官方修饰过的《实录》《起居注》等正史资料相比,朱批更能体现皇帝的真实思想,更接近历史原貌,更能拉近我们与当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距离,甚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该书中你会发现,曹寅、年羹尧、李卫等被影视作品戏说的历史人物,在现实中是如何向皇帝汇报工作,皇帝又是如何训喻他们做人做事;你还会发现,康熙帝的批语是那么温和宽仁,而雍正帝训斥封疆大吏是如此的痛快淋漓。君臣间的关系、皇帝的个性都在这种缺乏掩饰的私人信件中真情地流露出来。 二是将学术的严谨性和通俗读物的可读性相结合。该书作者刘凤云教授,历时两年、潜心研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康雍乾三帝上万条朱批中精选出116条,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和解读。语言生动活泼、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大家写给大众的书。 三是图文并茂。康雍乾三帝酷爱书法,且皆为书法大家,康熙帝崇尚宋代米芾、明代董其昌等名家,其手书也酷摹董法。雍正帝是清代帝王中书法水平较高的一位,亦崇尚董其昌书法,乾隆帝则爱元代赵孟頫书。书中一百余张的朱批原图,直接将康雍乾三帝的墨宝展示出来,不但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让人惊叹三位帝王的书法艺术,可谓是一次书法的饕餮大餐。 本书是一部图文书,收录了大量朱批原件的照片,史料珍贵、视角独特、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全书15万字,16开本,彩色印刷,是党建读物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的图书精品。 -
無敵
除了聖經,美國總統歐巴馬最想帶進白宮的書 如何讓敵人變戰友 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經典巨著 林肯獎 美國歷史圖書獎 美國全國圖書評論獎決選 《紐約時報》暢銷書 林肯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個性使然,他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了解其他人的動機與欲望。入主白宮後,他延攬才華洋溢的競爭對手入閣,他解釋道:「我們需要黨內最有能力的人出任閣員,這幾位就是最強而有力的人選,所以我沒有權利阻止他們為國家服務。」他的智慧並不僅止於以氣度、幽默和政治直覺,組織最好的人才,更在每個重要的時刻,都能讓他們牢記他的目標、觀念和決心。對時機和輿論脈動有過人的敏銳度,讓他能使分裂的群眾共同支持「自由的新生」。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像林肯這樣同時具備高尚人格和領導天才的人,屈指可數,他不僅是政治人物的典範,更令我們神往。 解放黑奴,贏得南北戰爭、維護國家完整,並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治國願景,林肯之所以能成就這些偉大的事蹟,乃因他(一)選用頂尖人才,組成政敵團隊;(二)分享成就、承擔責任;(三)高EQ;(四)懂得反省,並從錯誤中學習;(五)擁抱危機中的契機。而根本則在於他具備仁慈、感性、愛心、誠實、同理心等特質。其中,林肯不與任何人為敵,因而能創造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政治冷感的台灣,人民心底其實更盼望能出現「林肯型領導者」──他同時具備高尚人品和領導才能,為正義和真理而奮鬥。對領導人而言,閱讀本書,猶如親炙偉大政治家與領導者的信念和做法,是自我超越的最佳指引。對大眾讀者來說,林肯化敵為友的智慧與突破逆境的故事,更激勵人心! 封面圖片為一八六二年時,林肯於內閣成員前首次宣讀解放宣言(The first reading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before the cabinet),由法蘭西斯.卡本特(Francis Carpenter)所繪。人物由左至右為:戰爭部長史坦頓(Edwin McMasters Stanton)、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總統林肯、海軍部長威爾斯(Gideon Welles)、內政部長史密斯(Caleb Blood Smith,站立者)、國務卿蘇爾德(William Henry Seward,坐者)、郵政部長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與司法部長貝茲(Edward Bates)。 -
良心的自由
对于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议题在共众传递,并且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内涵的关注从未减弱过,而这当中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良心的自由。如果对于人类个人信念基础上的行动需要有限制,这种限制是怎样的?应该由谁来设定?良心该向谁负责?是制度?国家教会?还是唯独上帝? 本书追溯良心自由这个观念从帕金斯到麦迪逊及《权利法案》这段时期的演变过程。发源于英格兰的良心自由观念,之后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开花结果,最终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形式被制度化,在人类历史上奠定了信仰自由的原则。书中作者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帕金斯、罗杰•威廉姆斯、威斯敏斯特大会、殖民地政策,以及各州与联邦的法律上,向读者展示了良心自由的观念如何奠定了美国思想的基础,并在随后的岁月中广为传播。到20世纪,它所提倡的原则被《世界人权宣言》接纳,成为普世价值准则。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