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大国海权
《大国海权》内容简介:马汉的海权战略是要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基础,他公开宣称“强权即公理”。马汉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受惠于他的海权战略,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十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数千艘。 《大国海权》根据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及《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三本书摘译而成: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评价:马汉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
季风: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
为考察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作者做了大量田野调查。在此过程中作者发现,虽然各国、各人关于权力平衡的视角和观点不尽相同,但一个共识是中国和印度是该地区新兴的力量。随着中印的崛起,各自均要保证“原材料通道的安全”。为验证此假说,作者借鉴了历史学和权力平衡理论的若干观点,并从现实地缘上考察了“阿曼--巴基斯坦--缅甸--印尼” 对原材料运输线的意义,以及可能威胁海洋航线的要素,诸如海盗、种族冲突、或对马六甲海峡的恶意控制。 -
零容忍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曾经是个贪污盛行的社会。那时就连消防队救火、医生给病人急救都要给黑钱,否则消防员到场后就会按兵不动,看着大火吞噬一切,而医生则会看着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拒不施救……当时,香港警界、政界的贪污腐败状况更为严重,几乎到了无人不贪的地步,一位后来在反贪风暴中被治罪的名叫韩德的香港警司曾有一段著名的供词:“贪污在警察队伍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自然。”因为贪腐情况严重,最终引起香港市民的极大满,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愤起反抗港英政府的贪污行为。港英政府迫于市民压力,于次年成立香港廉政公署,开始大力肃贪。 香港廉政公署是一个独立于政府架构之外的独立反贪机构,只对香港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公署成立之初,其核心人员主要来自英国军情五处、六处、苏格兰场或美中情局等特工组织,有些甚至原本就是以上特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廉署成立之后,破案如神,屡屡扳倒高官,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短短数年间,香港便成为一个政治清明的地区,并被“透明国际”评为世界上最高效廉洁的地区之一。 本书作者何亮亮从内地移居香港近20年,对于香港的法治及文明程度有着深刻而直接的感受。为了写作本书,他对香港廉政公署进行了多年深入持久的观察与分析,搜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资料。本书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廉署所成功侦办的多起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为经纬,全面揭示廉署的历史和作用,读来饶有趣味又发人深省。比如2012年香港特首曾荫权接受廉署调查事件……比如前香港高级警司葛柏贪污私逃案……比如谢庭锋顶包案背后有着怎样的周折……比如那些超级巨贪是如何销毁贪污罪证的等等…… -
君相之间
本书主要从君相之间研究唐代的政治变动。政治的决定者是人,尤其是君主;协助君主,达成政治目的的是宰相。君相之间如何协调,以及宰相变动后面的真正动机,就是本书的研究方向。唐代高祖、太宗多有不同,其将相亦异。高宗、武后政风不同。其与前代,相差更多。玄宗、肃宗、德宗等朝宰相职权及人员构成与前代更是天壤之别。每代君主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君主,前期、后期因宰相不同,政局亦异。故若不细加研究,难明真相,细观此书,即可了然。 -
论美国民主(全五册)
托克维尔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它既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记述美国民主制度的专著。作者把民主作为一个对象来观察,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使读者得以看到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论美国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出版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论美国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这两卷写于不同时期,其间隔了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是作者的文字十分优美。 -
白宫的神迹
曾经备受奴役 而今叱咤天下 白色的宫殿 多变的风云 白宫在风云际会中如何问鼎世界帝国宝座 白宫神话即美国神话,白宫命运即美国命运。 作为美国总统的官邸,白宫是美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是国家力量和权威的象征,这时的任何指令都时刻影响美国经济,而它主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这个世界的焦点,并有可能影响地球的运转。 上世纪后半叶的“帝国主义”曾经是人人喊打,甚至是历史倒退的象征。为什么如今的美国却要高兴这面将“帝国主义”换成了“全球化”的旗帜?真的会有“美好的帝国”和“美好的帝国主义”吗?白宫的神迹能否一直照耀那片神奇的国土? 真的如同房龙大师所言的,这就是“西方的理想国”吗? 白宫已然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在它低调亲和的外表后,是复杂的权力纠葛,是咄咄逼人的野心,是让人慨叹的政治智慧。而在它短短二百多年的历程中,它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
美国危机
潘恩1776年以一本广受欢迎的小册子《常识》而成名,《美国危机》是他的另一代表作。本书以战报形式写成,曾大大激励过独立战争中美利坚战士的士气,堪称经典。同时,本书译者柯岚女士的细腻、严谨而深隽厚重的“翻译语言”也使本书的可读性得到了保障。 目录 这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刻(代译序) 第一篇 第二篇 致豪勋爵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致威廉·豪将军阁下 致美国人民 第六篇 致克林顿将军和威廉·艾登先生 第七篇 致英格兰人民 第八篇 致英格兰人民 第九篇 关于税收问题的特别危机 第十篇 论英格兰国王的演讲 致美国人民 论为了进行战争和光荣有效地 结束战争所必需的费用、部署和支出 第十一篇 论目前的新闻状况 外一篇 致盖伊·克勒顿爵士 第十二篇 致谢尔本伯爵 第十三篇 关于和平和可能带来的利益的思考 外一篇 致美国人民 附录 潘恩的政治理论C.E.小莫拉姆(张书友译) 潘恩、美国与政治意识的现代化杰克·格林(高杨译) 汤姆·潘恩的宪法 罗宾·韦斯特(高杨译) 汤姆·潘恩的哀荣 肖恩·威伦茨(柯岚译) 塑造美国公众:潘恩、宾夕法尼亚杂志与美国革命的政治话语 爱德华·拉金(张书友译) 译后记 -
建筑与民主
早在2500年前,人们就开始在集会中践履民主原则。民主辩论赖以发生的场所是人类对民主理想的自然表达。民主诉求,亦即公民享有参与影响其日常生活的政治决策的权利,渗透到建筑中,一些耗费巨资、近乎完美的建筑作品便随之诞生。议会建筑时刻唤起人们对民主和主权的热望。 本书所要探讨的是议会和议会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议会建筑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发民展。 -
国际关系精要
本书对国际政治的基础话题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精练、透彻的阐释,并因此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它不偏不倚地介绍了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范式--包括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它为学生在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世界政治事务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工具。为了反映世界政治中最近的发展和辩论,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包括恐怖组织与和平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洛克《政府论》导论
本书作者彼得?拉斯莱特(PeterLaslett,1915-2001)是英国著名学者,早年在剑桥大学就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年任教于剑桥大学,其研究取向对政治思想史、社会史研究的所谓“剑桥学派”影响至深,有发凡起例之功。 《洛克 导论》初版于1960年,再版于1967年,1988年的重印本则包含细致的文字校勘等内容。本书的翻译底本是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翻译的1988年“学生版”,收于“剑桥政治思想史文献丛书”。这个“学生版”删落了历次重印时的作者前言以及两个附录(有关洛克当年写作时出版物情况的清单以及洛克藏书目录,这两个附录所述情况已在正文中做了分析),但另有一个补论,即“《政府论两篇》的写作日期和《下篇》是否写于《上篇》之前的问题”。同时,“学生版”的“参考书目”充实了新的内容,并针对新近的洛克研究状况,补充了一个“建议阅读书目”。 -
维诺那计划
维诺那计划:前苏联间谍揭秘,ISBN:9787501427192,作者:(美)约翰·厄尔·海因斯(John Earl Haynes),(美)哈维·克莱尔(Harvey Klehr)著;吴妍妍,吴锡林译 -
大失控与大混乱
大失控与大混乱: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ISBN:9787500415466,作者:(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潘嘉玢,刘瑞祥译;东方编译所组织编译 -
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近30年来,整个世界和美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更加扑朔迷离。本书依据当前的历史试图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政治提供一种新的观察和理解,内容包括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美国政府与政策制定程序、美国社会与国内政治、全球环境与未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等,是一部研究美国对外政策不可多得的理论专著。 -
诸神的争吵
诸神的争吵:国际冲突中的宗教根源,ISBN:9787544303910,作者:辛旗著 -
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
《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可能是近二十年来关于马克思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是马克思哲学公共和智力理论的转折点。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日渐式微。 -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is a classic study of the consequences for modern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of the ideal of the classical republic revived by Machiavelli and other thinkers of Renaissance Italy. J.G.A. Pocock suggests that Machiavelli's prime emphasis was on the moment in which the republic confronts the problem of its own instability in time, and which he calls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After examining this problem in the thought of Machiavelli, Guicciardini, and Giannotti, Pocock turns to the revival of republican thought in Puritan England and in Revolutionary and Federalist America. He argues that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an be considered the last great act of civic humanism of the Renaissance. He relates the origins of modern historicism to the clash between civic, Christian, and commercial values in the thought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
康有为政论集(上下)
作为一个在中国启蒙思想史和近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重地位的启蒙思想家、宣传鼓动家和诗人,作为一个博学敦厚的长者,一个为把中国引入近代变革之路的拓荒人,康有为在其一生中写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与魅力的政治文章和诗歌。《康有为政论集》选录了康有为的这些重要政论、奏稿、函电、序跋、诗歌和部分专著,为研究康有为思想和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人参考。 -
中東現場
多年來,堅持追縱新聞真相的張翠容從未停歇過採訪的腳步。 2006年的傾力新作《中東現場》,即是她多次深入向來有“火藥庫”之稱的中東地區,透過與當地百姓對話、實際訪談生活於現場的具影響力的民運組織領導人,抽絲剝繭地從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等因素,一一剖析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國相互衝突,彼此糾葛的來龍去脈。 一開始,她在《中東現場》前言,便對「恐怖主義」該如何界定提出質疑,並且呼籲世人能更客觀持平地去省思中東地區的問題,而非跟著西方社會的聲音起舞。 緊接著,她將焦距轉至埃及,從社會、政治生態探討穆斯林兄弟會如何在埃及興起,以及與親西方的世俗民族主義者如何拉扯對峙:一個是世俗民族主義者,主張政教分離,推行現代化政策;另一個是基本教義派,主張伊斯蘭神權政治,堅持一切以伊斯蘭為本的復古政策。兩方各據立場,互不妥協。 豈料,埃及擺脫了殖民,卻在世俗主義與伊斯蘭主義之間展開一場大鬥爭,不知不覺提供了英、美勢力介入的空間。 介乎以色列與敘利亞之間的黎巴嫩,處境更是尷尬,不論是地理位置或政治氛圍。作者先把鏡頭調至貝魯特:「站在貝魯特市中心,我似乎仍然看到內戰時期那一條『綠線』,這條綠線把貝魯特分成東西兩邊,基督徒聚居的東貝魯特和穆斯林聚居的西貝魯特。兩邊居民實際往來不多,從有形的綠線到無形的綠線,就好像柏林圍牆,倒下了,但心牆卻豎起……」這樣的景象活脫是黎巴嫩政治縮影,其宗教派系複雜,政治體制也形同多派系,大家各懷鬼胎…… 置身紛爭不斷、政治利益糾葛難解的烽火線上,張翠容試圖透過庶民百姓的生活,他們的觀感,忠實地反映出埃及、以色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世界,多少年來恩怨情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