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国家兴衰探源

    作者:曼库尔.奥尔森

    《探源》是《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姐妹篇,前者是后者所阐明原理的具体应用。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同一国家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发展有快有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遭受严重破坏的西德、日本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崛起?西欧共同体的建立为什么会使共同体各国获得较快的发展?英国为什么会衰落?印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为什么未能给它带来繁荣与发展?为什么西方社会会有滞胀、失业和经济周期……对上述问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按传统的经济学、社会学的观点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然而在《探源》中作者认为所有这些解释都是肤浅的,它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最终根源,因而难以令人信服。作者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就是从分利集团及其影响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解释。 奥尔森根据自己对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发展状况的考察和研究得出结论:允许自由地建立各种组织而又长期没有动乱或入侵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受到分利集团的阻碍和危害也就更严重;极权主义政府或外来入侵者削弱或废除了分利集团的那些国家,在建立了稳定或自由的法律秩序之后,其经济就会相当迅速地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衰落和日本、西德奇迹般的增长就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例证。作者还指出,分利集团的数目及其成立时间的长短同经济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负相关。 作者进一步指出,像行会、工会、卡特尔以及议会院外活动集团等这样一些分利集团之所以会阻碍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具有排他性,它们阻碍了技术进步、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它们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报酬,而提高了利用法律、政治与官僚主义进行讨价还价等活动的报酬;它们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作者认为,希望采取集体行动以增加其收入的分利集团不会关心社会总收益的下降或公共损失,因而分利集团的活动不是增加社会总收入而是减少社会总收入,与其说它们是“分蛋糕”不如说它们是有破坏性后果的“抢瓷器”。 西欧共同体的建立及其各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作者认为也可以从分利集团受到限制、管辖权统一和贸易自由的角度得到解释:管辖权统一取代了地方分割,使行会等分利集团失去了垄断和影响;贸易限制从社区上升到国家层次,会使关税壁垒长度减少许多倍,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然而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只有贸易自由和要素流动还不行,必须同限制分利集团等措施相结合,才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半个多世纪印度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并未由此获得繁荣与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以种姓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分利集团在起抑制作用。再如,以自由贸易著称的英国,在获得一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之后,现在开始衰落下来,其原因在于不断滋生起来的分利集团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 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作出完满解释的“滞胀、失业和经济周期”也可从分利集团作用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分利集团决策缓慢,使决策日程愈益纷繁,从而引起工资和价格“黏性”,使社会垄断性增加,市场无法结清,从而导致失业增加,社会总收入减少,需求下降,最后导致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考察分利集团对经济社会之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是贯穿《探源》全书的鲜明主线,奥尔森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或根源聚焦到分利集团上,因此,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限制分利集团。作者最后指出,采用限制分利集团的法规,不需耗费大量的资源,聪明而坚决的政策本身就能大大增进经济繁荣与社会效益。 奥尔森于本书所阐明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西方各国,而且对研究东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英国宪政史谭

    作者:【英】S.李德·布勒德

    《英国宪政史谭》以英国国家机构的演变为线索,展现英国宪政历史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概貌,涉及君主政体、内阁、上议院与下议院,司法制度等。
  • 不再有越战

    作者:尼克松

    《尼克松文集:不再有越战》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 理解国际冲突

    作者:[美] 小约瑟夫·奈(Joseph Ny

    国际冲突是人类文明中一个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安定与不安定、延续与中断、混沌与无序时国际冲突的主要特点。两次堪称浩劫的世界大战以及长达50年东西方对峙的冷战局面都曾把善良的人们推到毁灭的边缘。那么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本书作者曾长期在美国政府担任要职,他的关于国际冲突的观点会让你耳目一新。
  • 拐点

    作者:章敬平

    综观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的中国情境,作者认为,政改和经改固然都有堪为人称首的表现,但并不像民间舆论善意曲解的那样宏大叙事。真正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是前所未有的社会体制改革。所以,作者晚愿意从社改所凸显出的中国的第二次转型,去概述海外媒体所谓的“新政”。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将此间12个月,描摹成中国直线行25年后的一个拐点。他想念,拐点的出现,对未来中国,具有太多的指标意义。 有趣的是,作者在论证其个人观点时,并示蹈袭政论作家习以为常的宏大叙事,人民伦理的大新闻,只是叙述的“纲要”,那些平和,欠但润物细无声的小事情和小人物,才是佐证拐点的力量所在。这当中,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生招生的考题,有《手机》“主人公”严守一的谎言,还有“博客”中的木子美的真实。看上去,拐点的创意,多是旧作品的新级任,但他们与你先前看到的那些零散的文章,除了细节上的似曾相识,已然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种作品。同一个人的作品大量出现在同一本书中,就像社会学方法论上偶然抽取的样本。他们存的意义,已不再是对过去发生的新闻的碎片式的零星记录,而是对一段富于变化的当代历史的解读。
  • 神话与政治之间

    作者:让-皮埃尔・韦尔南

    本书阐释了作者对宗教学、神话学、政治运动及理论的观点,并通过这种阐释展现作者在这些领域中分析和思考的心路历程。
  • 长河落日

    作者:邹牧仑

    西方是现代政治的发源地,民主政治学成为西方人所热衷的话题,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著作也多如牛毛。反观近代中国,政治学对中国学者们来说,却是如此陌生。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近代的学术名著,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又一个颠三倒四的模糊名词,而读者也该除了获得一些同样颠三倒四的名词外,鲜有所获。 如果说民主体制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历经沧桑,并屡次作为虚假的存在而欺骗着人民大众。那么,在近代中国,也毫不例外地使民主的欺骗性得以了最充分的表现。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整整齐齐地一起跨入了民主共和国,至于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机会来深思。但今天的我们,却有机会来体会他们当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本书是对二十世纪政治文化的反思。对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了笔者的一家之言,由于这个工作过于艰巨而且工程浩大,本书亦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 权术论

    作者:余华青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和行为,“权术”曾长期在政治舞台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政治“手腕”和行为,主要用于君主驭臣、臣属弄君、官僚相互攻讦等场合。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权术,包括:政变之术、驭臣之术、愚民之术、谄媚之术、韬晦之术、阿附结党之术、游说狡辩之术等进行清理和总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权术,具体探讨和分析权术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发展过程、权术手段的类型和运用场合、权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等,有助于人们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权术这一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
  • 政治观念史稿(卷五)

    作者:[美]沃格林(Voegelin,E.)

    《政治观念史稿(卷5):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是重要的学术著作,这不仅因为它分别论述了不同的思想家和学说,而且也因为它详细考察了构塑现代观点的那些经验。不管这种观点是否可以被适当地描述为灵知主义,支持这样一种分析的部分材料,在《政治观念史稿(卷5):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中都是第一次出现。如果现代性就是灵知主义,如果灵知主义意识,确实要求人们有意否定现实向它的超越基础保持开放这样一种经验,那么仍然有一个待解之谜——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样一种否定?为什么这样一种行动会被如此多的人接受为一种新的文明秩序的基础?当沃格林开始远离对作为秩序的历史的历史秩序的研究,而在后来努力要发展一种关于人类意识的理论时,关于这些决定背后的动机的问题,对沃格林后来的著作来说,就变成更为中心性的问题。不过,这两个任务必然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人类的意识总是特定的、具体的个人的意识。因此,要发展一种一般的意识理论,这样的个人的智识(intellectual)和精神“活动”就成为有待研究的材料。故而,在一种重要的意义上,对理解现代意识来说属于必需的许多材料都包含在本卷的内容之中。
  • 暴力与诗歌

    作者:

    「美麗島事件」是台灣社會從封閉朝向開放的一次重要歷史儀式,通過了這場莊嚴的儀式,許多青春夢想竟然化為真實。昔日獄中的受難者,今日已躍為民進黨的領導者;當年的抗議者,如今則是民主的實踐者。然而,要讓這群為台灣民主犧牲過也奮鬥過的成員聚集在一起,已經是不可能了 唯一可能的,就是藉由口述歷史的工作,使他們全部的聲音並置放在一起。這是一次氣勢磅礡的聲音展現,也是一次多音交響的歷史再現。他們的聲音,配合著靜態寫真的演出,動人心弦的史詩於焉譜成。這部紀錄帶來的絕對不只是歷史的紀憶,還有更為深沉的文化反省。
  • 美国的逻辑

    作者:[美] 罗伯特·赖克

    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增长,并且由此带来的利益惠及13亿中国消费者的话,中国将会成为史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美国面临的核心挑战不是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使美国储蓄更多的财富,减少向其他国家的借款,而是重新平衡美国经济,使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能够像几十年前一样在美国得到广泛的共享。 华尔街就像是一座大型赌场,在这个赌场里,高风险的赌注被放在有限的赌桌上,华尔街作为这个赌场的主人按照一定比例对赢得的赌金进行抽成,却把损失转嫁给别人?其中就包括纳税人。 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占美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层期望从迅速积累的社会财富中分得一杯羹。但事与愿违,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使财富流向了上层人士的口袋。这是美国当前经济困境的核心,除非将其解决,否则持续的经济复苏只能是痴人说梦。与此同时,这也成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困境,如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政治上将会面临动乱的危险。
  • 呼喊

    作者:凌志军,马立诚

    作者以“声音”来表达思潮之意,重点考察了五种:“主流的声音”,阐述邓小平理论如何从“逆流”成为主流;“教条主义的声音”,阐述了极左思潮如何从主流成为逆流;“民族主义的声音”,剖析了极端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危害;“封建主义的声音”,提醒人们警惕在传统文化复兴之际,封建主义的死灰复燃;“民主的声音”,着力区别民主化不是自由化,倡导民主建设制度化。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呈现出多种思潮并存的局面。本书对这些思潮进行反思,运用大逻辑大视野的审度和人物活动事件脉络的细节化书写,对五种主要思潮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影响作出独立的深刻剖析。
  • 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

    作者:罗纳德·科斯勒

    《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内容简介:地球人都想知道的美国总统秘闻大爆料——奥巴马天天都遭死亡威胁; 肯尼迪和约翰逊都很色;老布什和里根很平易近人;尼克松和老婆分房睡;小气鬼卡特事无巨细啥都管;里根是爱爆粗口的朴实牛仔;克林顿爱迟到希拉里是悍妇…… 众所周知,特工能观察到总统活动范围内任何人的一举一动。《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集结了对100多位特工的独家访谈信息,爆出从未被世人所知的总统秘闻,涵盖人物包括肯尼迪、约翰逊,小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等备受争议的美国历任总统。 书中描述了特工每天面对的危险以及执行任务的细节,字里行间都透视出特工生活的戏剧性和张力。除此之外,作者还将历史中从未曝光过的刺杀政要行动一一道来,包括差点置杜鲁门于死地的传奇式枪战、肯尼迪在达拉斯丧命的具体细节,以及里根中枪后被迅速抢救的惊险一幕。 虽然美国特工以英勇忠诚闻名全球,但在《火线特工谁将刺杀奥巴马》中,科斯勒却大爆近几年内特勤局的管理失误,这些安保漏洞使总统奥巴马及其家人多次面临死亡威胁。面对此般令人尴尬的情境,现任特工表示:“奥巴马能活到现在真是一个奇迹。”
  • Nothing to Envy

    作者:Barbara Demick

    A remarkable view into North Korea, as seen through the lives of six ordinary citizens Nothing to Envy follows the lives of six North Koreans over fifteen years—a chaotic period that saw the death of Kim Il-sung, the unchallenged rise to power of his son Kim Jong-il, and the devastation of a far-ranging famine that killed one-fifth of the population. Taking us into a landscape most of us have never before seen, award-winning journalist Barbara Demick brings to life what it means to be living under the most repressive totalitarian regime today—an Orwellian world that is by choice not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in which radio and television dials are welded to the one government station, and where displays of affection are punished; a police state where informants are rewarded and where an offhand remark can send a person to the gulag for life. Demick takes us deep inside the country, beyond the reach of government censors. Through meticulous and sensitive reporting, we see her six subjects—average North Korean citizens—fall in love, raise families, nurture ambitions, and struggle for survival. One by one, we experience the moments when they realize that their government has betrayed them. Nothing to Envy is a groundbreaking addi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otalitarianism and an eye-opening look at a closed world that is of increasing global importance.
  • Countries and Concepts - Politics, Geography, Culture

    作者:Michael Roskin

    Systematically examining politic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ountries and Concepts presents ten accessible and in-depth studies of Britain, France, Germany, Russia, Japan, China, India, Mexico, Nigeria, and Iran. This text looks 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five key areas of each country to facilitate comparative analysis, defining important concepts and integrating examples from current events throughout. Highly readable and thought-provoking, Countries and Concepts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politics and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and bolsters their civic educ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historical, political, economic, geographical, and moral aspects of democracy. “Students actually read this text. It conveys the major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concepts of political science without jargon. It not only engages students who have little prior interest or knowledge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but it also inspires them to learn more and think critically.”—Linda Dolive, 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
  •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作者:张灏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是著名学者张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幽暗意识”和“转型时代”概念的提出,曾引起学界广泛的争论。《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系统地论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开出民主宪政的道路,通过超越意识和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为我们开辟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新视角,必将深远地影响后世。
  • 秩序繽紛的年代: 1990-2010

    作者:吳介民,顧爾德,范雲

    2010年是個特別有意義的年度。二十年前,由於一場國民大會選舉總統的紛爭而點燃了野百合學運。這場表面上是萬年國會「老賊」需索無度的鬧劇,卻無意之中激發了二十年來民主化的契機。1990年代這整整十年,不僅各個領域蓬勃發展,也是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台灣社會可說充滿自信。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開始,台灣面臨國內外多重危機,內有藍綠對立,外有中國崛起。在此巨大變動的時刻,我們有必要對過去二十年進行一場批判性的回顧。除了給未曾經歷這段快速變遷的更年輕世代做一個歷史導讀外,也讓曾經歷過的世代更能看清未來的挑戰與方向。 本書書名《秩序繽紛的年代》是為了紀念二○一○年離世的詩人羅葉。曾經參與「野百合學運」的羅葉,在他的詩作〈遺書〉當中寫著: 若有音樂,哼我愛聽的那曲/若有醇酒,斟我嗜飲的一杯/也許為我出薄薄的詩集/但不必寫長長的序/追求的我已空無所有/這秩序繽紛的世界/就留給你整理
  • 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

    作者:严泉

    本书以民国初年的临时参议会和两次国会为研究对象,以扎实的历史资料还原民初国会的运作状况,并以政治学的视角讨论国会政治与其他制度的互动关系,反思民国初年民主实践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希望能够打破人们对民初国会政治的符号化认识,重现其复杂的内部纷争和政治处境,为今日中国的民主宪政转型提供历史之镜。
  • 上奏与召对

    作者:张群

    《上奏与召对》在认真梳理史料及阅读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决策制度是以大臣上奏议事为主要方式、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为基本特点、层次分明、运转有序的一个完整体系。这一体系不但是以皇帝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在决策程序上的重要表现,更是皇帝权力现实化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方式。该书以比较丰富的资料证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帝王都在吸取前代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改进本朝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3卷)

    作者:朱镕基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3卷)》收入1998年3月至2000年6月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的讲话、谈话、批语、信件,从各个方面翔实记录了朱镕基同志领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朱镕基讲话实录(第3卷)》收录的讲话、谈话等,均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编者对正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事件和专有名词,作了简要注释。对专有名词,在每卷首出现进作全文注释,下一次出现时只注明首次出现处的页码。对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同志不再注释。《朱镕基讲话实录(第3卷)》各篇文稿的标题为编者所加。 延伸阅读: 朱镕基谈答记者问:书中讲话都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