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打造新世界

    作者:杨照

    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我是谁?我为什么如此生活?我习以为常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来历?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究竟为何如此喜欢、讨厌、接受、拒绝?我该如何面对这样宰制我、决定我的现代观念与价值呢? 《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 西方政治传统

    作者: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

    在本书中,沃特金斯梳理了自由主义的生发过程,把自由主义的历史渊源从近代延伸到了古代,进而全面展示了这一政治传统两千年来的发展历程。本书写于二战时期,自由社会面临深重危机,如何捍卫自由传统成为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沃特金斯通过他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自由主义是从西方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中生长起来的,西方的政治传统已深深地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合在一起,自由主义如果无法生存下去,实不啻是说西方的政治传统也宣告结束。沃特金斯力图通过本书找到自由主义的根系,并讲述历史上自由主义怎样战胜它的敌人一次次扭转劣势取得成功。
  • 极权主义的起源

    作者:(美) 汉娜·阿伦特

    《极权主义的起源》的主要分析对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类政治大灾难——极权主义。包括德国的纳粹主义和苏联斯大林的大肃反。极权主义(totalitaf-ianism)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25年,一般认为是意大利法西斯党人的创造,强调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与控制。
  • 武神与将军

    作者:刘怡

    忠于元首,还是忠于国家?他们选择了后者…… 1933年,纳粹上台伊始,传统德国社会的精英们打破沉默,投入了一场义无反顾的抵抗运动。其后的十余年里,有据可查的反抗多达42次,无一例外,这些针对希特勒及其核心支持者的刺杀,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努力,也即1944年的“7?20政变”,失败后,遭逮捕的总人数超过7000人,将近5000人被处死。 参与抵抗运动的有地位显赫的将军和元帅,有备受重用的市长和大使,有超然世外的贵族和牧师,亦有普普通通的工人和大学生。 这是一场资源和组织能力极不对等的战斗,是个人对抗政权之战,也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抗争。 牺牲者以其鲜血保存了反思纳粹暴政的道德火种,为战后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精神重建提供了基石。“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 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

    作者:陈剑

    《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内容简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中国生育政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从“晚稀少”到“一胎化”,再到“独女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急剧变化,这是怎样的演变历程,又付出了怎样代价?《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对“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现行生育政策的演变、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侧重就上个世纪80年代生育政策演变轨迹进行概要描述,并对这一政策实施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阐述。
  • 中国式官场

    作者:完颜绍元

    《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严正与无耻,堂皇与肮脏,千百年来政府运行背后的种种潜在规则在这里展现午最为淋漓尽致。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要精彩,那些曾经的人物和生动的事件及其背后的东西只有有心人才能洞见和体味。官场有官道,有官规,有不可言传之[潜规则]。千年的官场讲究规矩,讲究等级,更讲究城府。善与恶,廉与贪,往往仅悬于一念之间。倘若不悟其中玄机,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抑郁终生。目光回溯,纵观古代官场,可谓鱼龙混杂、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就个体生命而言,官场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从历史年代来看,官场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 德国社会民主党

    作者:弗兰茨•瓦尔特(FranzWalter)

    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无产阶级到新中间,ISBN:9787536695962,作者:(德)瓦尔特 著;张文红 译
  • 1999年:不战而胜

    作者:(美)理查德·尼克松

    根据美国西蒙和舒斯特出版公司1988年英文版译出。
  • The Commissar Vanishes

    作者:David King

    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1997 The lavishly illustrated and often darkly hilarious retelling of Soviet history through the doctored photographs under Stalin. The Commissar Vanishes has been hailed as a brilliant, indispensable record of an era. The Commissar Vanishes offers a unique and chilling look at how one man--Joseph Stalin--manipulated the science of photography to advance his own political career and erase the memory of his victims.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David King has assembled the world's largest archive of doctored Soviet photographs, the best of which appear here, in a book Tatyana Tolstaya, in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called "an extraordinary, incomparable volume."
  • 赫鲁晓夫回忆录

    作者:【苏联】赫鲁晓夫

  • Common Sense

    作者:Thomas Paine

    Enormously popular and widely read pamphlet, first published in January of 1776, clearly and persuasively argues for American separation from Great Britain and paves the way fo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is highly influential landmark document attacks the monarchy, cites the evils of government and combines idealism with practical economic concerns.
  • The Man on Mao's Right

    作者:Ji Chaozhu

    Starred Review. Born in 1929 China to a privileged family of Communist sympathizers, Chaozhu has witnessed a country transform while catapulting to its newly-emergent centers of power. Chaozhu's memoir begins during the 1937 Japanese occupation, when his father sent him and his brothers to the U.S. to help raise money for the communists and get "a first-class education," after which they would return to "help build the new China." Returning to China in 1950, after dropping out of Harvard, Chaozhu began working as an interpreter in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under Prime Minister Zhou Enlai, before rising to become a deputy director. After Nixon's ground-breaking 1972 visit to China, Chaozhu had several postings to the U.S. and was appointed as an Ambassador to the U.K. His last position was a 1991-94 stint as under-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Chaozhu paints a vivid picture of life in China, both the extreme poverty (by 1958, 30 million Chinese had starved to death) and the civil unrest generated by Mao's draconian economic measures and purges of so-called dissidents. Chaozhu describes hard times but also exciting, eye-witness to history stories featuring Kissinger's and Nixon's first meetings with Enlai. This absorbing book should make an invaluable political (and personal) primer for anyone dealing with today's China. Copyright ©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a division of Reed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20世纪的国际政治逻辑

    作者:刘靖华

    20世纪以来,美国何以兴,苏联何以衰? 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向何处去? 《冷眼向洋》书系从19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问题谈起,讲述百年间美国、欧洲、俄罗斯走过的不同道路,这三块地区的经验,都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书系没有拘泥于历史事件和国际关系的单纯叙述,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既成事实入手,透过沉浮兴衰的现象,深入探讨对20世纪历史走向起重大影响的精神、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增补修订版添加了许多重要内容,既有对历史的进一步追溯,又有当代新的发展,但初版的基本取向不变。 “全球化”在20世纪浮出了水面,但它绝不是一片芳草蓝天;在这看不到尽头的进程中,到处都是荆棘丛生——人类还远没有达到有能力“自治”的境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眼看世界,心想中国,作者没有须臾离开对中国命运的关注,让历史告诉当代,让世界映照中国,作为参照,引人深思。
  • 政治部回忆录

    作者:Ya Luo,羅亞

    罗亚
  • 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

    作者:黄正建 主編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唐后期的官制:行政模式与行政手段的变革;礼制变革与中晚唐社会政治;城乡经济联系与互动发展、衣食住行制度的缓慢变化、道教与中晚唐政治与社会、以及中晚唐时期的世俗佛教信仰等。本书在各自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分别对中晚唐官制、礼制、城乡经济互动、衣食住行、道教、世俗佛教信仰等过去研究甚少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对中晚唐乃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青春岁月

    作者:胡绩伟

  • 雅典的民主

    作者:(英)约翰・索利

    本书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历史系组织编写的“世界史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本着“一本书一个主题”的概念,分析介绍了欧洲乃至世界各个时期的运动和人物。《雅典的民主》主要以编年史的形式,通过资料分析介绍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形式、运作以及雅典政府发展的过程,同时还介绍了当时的显赫人物等。本书提供了有关“雅典的民主制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权威性的介绍,同时,还在书后列出了“参考文献”,对有志于进一步研究的人士颇有助益。
  •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作者:刘泽华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讲得政治学说史,其作为一门科学,要阐述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证明政治思想的历史是国家和法的学说有规律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派别斗争中进行的。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政治思想史除了研究国家与法的理论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它的研究范围。首先是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其次,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又可称之为理想国的理论),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也应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
  •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作者:[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戈尔马乔夫在书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对历史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及丰富的档案资料,阐明了对俄罗斯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国际地位的许多见解,对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苏联解体、改革新思维、美国霸权、世界秩序、全球化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 种族主义源流

    作者:[法] 皮埃尔-安德烈·塔吉耶夫

    必须区分两种种族主义的观点,普遍性观点是将种族主义缩小为一种差别论,引导到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识别,即否定人类的同一性。差别论种族主义要求将种族注意缩小为一种可以从一个标准认识的普遍主义,即否认文化的、种族的特殊性或是根除群体特征性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