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正义与非正义战争
《正义与非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的经典著作,作者围绕对待暴力和战争的态度这个问题讨论了战争的道德问题,目的是要恢复规范研究和道德话语在战争问题上的正当性。沃尔泽通过对从古代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直到当代的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的分析展开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使得《正义与非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显得引人入胜,有亲切感和现实感。 -
雷蒙·阿隆回忆录
雷蒙·阿隆是萨特的第一个绝交对象,50年后却伴随着全球保守主义的回潮被重新发现,迎来了国内外思想界研究的高潮。去年,他和萨特同是诞辰一百周年,关于萨特的纪念冷冷静静,而关于阿隆的研究却红红火火。本书的副标题是“五十年的政治思考”,在学界,有人说,是阿隆在全世界拉开对法国及欧洲左翼知识分子遗产的全面反思序幕。 目录: 译者前言 序言 雷蒙·阿隆和他的《回忆录》 第一篇 政治教育(1905-1939年) 第一章 父亲的遗嘱 第二章 学习与友谊 第三章 发现德国 第四章 在拉丁区正中心 第五章 是灰心丧气还是幸灾乐祸…… 第六章 浩劫之路 第二篇 政治愿望(1939-1955年) 第七章 战争 第八章 幻想不出于抒情 第九章 记者和活动家 第十章 瓜分欧洲 第十一章 20世纪的战争 第十二章 “知识分子的鸦片” 第三篇 祸患之中的教师(1955-1969年) 第十三章 返回古老的巴黎大学 第十四章 阿尔及利亚悲剧 第十五章 工业社会 第十六章 将军的宏伟计划 第十七章 和平与战争 第十八章 “他没有理解我们”或1968年5月 第十九章 “自信与统治者” 第四篇 当官的年代(1069-1977年) 第二十章 从皮埃尔·布里松到罗贝尔·埃尔桑 第二十一章 后戴高乐主义 第二十二章 论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十三章 亨利·基辛格与美国霸权的终结 第二十四章 历史评论 第二十五章 西方的衰落 第五篇 死缓阶段(1977-1982年) 第二十六章 心肌梗塞 第二十七章 《快报》周刊 第二十八章 一代人的结束 结束语 作者书目提要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为《费加罗报》写了20年社评的阿隆,在此书中以畅晓通达的笔触,记录下他一生与法国左翼知识人搏杀的过程,尤其是与自己的同窗、左翼思想大师萨特之间的长期论辩,更堪称现代思想一桩最有特色的公案。阿隆始终以镇定左派的文化界狂热为己任,虽不时感到“身处边缘”,却对自己的立场至死不渝。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者的一些最坚韧、最具特色的品质:他不愿提出恢宏而一贯的体系,不敢言之凿凿地谈论完美社会,慎言有关群体拯救的许诺。用萨特的评语说,他“属于那种同火热的历史运动总保持一段历史距离的人”,他给自己的一生定下的任务是“尽可能诚实地理解我的时代,时刻不忘我的知识的局限性”。正是阿隆的这种思想品格,使他的著作能够“擦亮一代知识分子的眼睛”。 -
西方政治传统
西方的政治传统已深深地和现代自由主义嵌全在一起。现代自由主义笃信有法律才有自由,政府官员必须接受公众奥论的监督。即便是在中世纪时期,这样的信念也以一种形式或其他种种形式塑出西方政治学的预设特性。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的解度来分析现代自己主义的各种问题,弗雷德里克·活特金斯以一种统称为自由主义之知识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liberalism)的角度完成了这一目标:他以历史上各个主要的理论家作为讲座的着眼点,检视自由主义思想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失败与敌人等种种经历,并对那些陷入两难困境的现代自由主义论者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界定和建议。 -
反思肯尼迪王朝
本书为乔姆斯基文之一。本文集所译介的几著作分别成书于不同期均为乔姆斯基政治评论的表作基本上涵盖了作者政治理论的核心体系,探讨了美国自越战、海湾战争、“9·11”事件以来的对外政策走向,其是对于一向自我标榜为“价值中立”的美国媒体和舆论界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并进而对当今世界的最大热点问题之一——恐怖主义——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有助于内学人及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政策。 -
武力与治国方略
本书自1983年出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广泛用作国际关系专业教科书,并被不少著名学者誉为经典。两位作者皆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克雷格为研究国际事务的杰出的历史学家,乔治则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学家。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20章。第一部分阐述17世纪至今国际体系的演变,理论思考卓越地体现在历史论说之中;第二部分剖析维持国际体系所涉及的武力和外交问题(包括谈判、威慑、强制性外交、危机处理、结束战争、缓和、武力在外交中的作用、使用武力的伦理道德约束、外交在当代的巨大变化等), 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非常恰当地支撑了理论构建。 在1995年修订第三版中,作者对一些篇章作了扩充或调整,增加了有关海湾战争、冷战结束、东欧巨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反映了1990年代以来改变了的全球政治景观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
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
这部书主要的任务是讨论当下极端的、好斗的民族主义,它的性质,它的勃兴的历史,及其对于将来的内在危机。当时我十分明白,这种民族主义唱则在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最为明显,但它仅是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代所倡导的一种民族主义而已。作者在本书中拟将欧洲过去两世界间所产生的各种主要的民族主义,加以一番讨论,以补充我的民族主义论文集。因为我相信我们有着重一种事实的必要:民族主义是复数的而不是单数的东西。 在讨论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时,我的目的并不在叙述一些社会与经济力量的发展史;这些力量曾多少盲目地,然而又像是必然地,使小王国与大帝国转变而成一种基于民族原则的新政治制度。作者的目的也不在说明(除偶然外)这些军事的,文学的或教育的机关的实际运用程序;这些工具近来已经使各民族产生民族的爱国心了。换一句话说,作者在本书里不拟视民族主义为一种社会程序或一种民族运动,虽则用这种观念去论述当然是安全合法的。作者想把民族主义视为一种“主义”(ism),一个各学说的集体,一种政治哲学,同时讨论各种具有重要民众势力的民族主义思想派别。作者的注意是集中于主义的使徒而不是集中于主义的门徒。 -
一叶知秋
本书记录了杨伟名——一个普通公民,一位思想家植根于中国这块土地,忧国忧民,用沉着智慧而理性的眼光分析和观察国计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文稿展现了杨伟名先生不计得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真理的风骨。杨伟名及其思想在40年后为后人所认识所景仰,说明了人类思想史的一个事实:理论源于常识,思想来自民间。 这本文集对研究农业合作化、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大跃进、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以及杨伟名先生的经邦治国思想等,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读者对象: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研究人员,文化界人士,大学生。 -
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这本书介绍了从中世纪到当代的诸位思想家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并围绕战争、财富、和平和权力这四个恒久不变的主题追述了其发展的过程。作者对国际关系理论传统的看法发出和挑战,并展示了七百多年来学者、士兵和政治家位在这一领域的思想成果。丛中世纪国家和 主权概念的起源开始,作者汲取了无数杰出思想家的精髓。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到黑格尔、卢梭、马克思,以及当代思想家,如伍德罗·威尔逊、列宁、摩根索和华尔兹,这些人都对20世纪国际关系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修改和增补后,本书的最后部分还介绍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 本书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
当中国统治世界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的开篇讨论的是全球的现代发展模式这个主题。第二章探讨了欧洲的崛起,以及欧洲成为第一个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大陆,并享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原因。这里暗含着一个主要问题:欧洲的发展是机遇使然还是持续多个世纪的历史转变的积淀?世界的其他大陆能否有欧洲这样的发展机遇?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考察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日本是个特例,它是19世纪开始工业化的唯一非西方国家。而中国却遭受了更多的欺凌与压榨。在第五章,我们看到亚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世界。本章考查了东亚国家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主要考察点是食物、身体、语言和政治。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令人吃惊的。在第一部分的这些章节里,我们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东亚不可能遵从西方的发展模式,东亚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经济。而东亚最重要的国家是中国。本书的第二部分谈到中国的崛起,主要从经济方面。第八章探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包括它有可能成为技术强国。第九章考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像西方,那么就错了。因为它们的根是根本不同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种文明的特征从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显现了出来。第十一章考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十二章考察了中国与其他大陆国家之间的关系。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一脉相承。本书所揭示的谶纬对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帝国的日常运作及其意义、东晋南朝文化的特点和来源、十六国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对南朝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赵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对为政之道的探索和实践、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权转制特征、宋明之际传统政治文化嬗变等,已大致显现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研究有所贡献。 -
我们国家的道路
书籍简介: 我想,我们的历史遗产落在我们的肩上是过于沉重了,好象使我们无法前进。自从1945年光复以后,我们的国家遭受了特殊的苦难,17年来,两届充斥着贪污腐化的政权制造了今日危机的基础,我们正陷于贫困和痛苦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懂得,一个病人不能仅靠一次所谓革命的外科手术来治愈;他的健康也不能仅仅靠切除病灶而达到。要防止旧病复发,就需要经久不变地讲究卫生和保持一个强健的体魄。 但是,我们能在哪里找到出路呢?应当有路,有某条路。我常深夜迟迟不能入睡,思考着我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草草记下不时产生的想法,按顺序整理出来,便写成了这本书。书中的叙述是粗糙的,描写也常常过于零散,但通观全篇,它相当忠实地表述了作者的思想。 作者简介: 朴正熙(1917年9月30日-1979年10月26日),1917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的善山市。1937年,他毕业于大邱师范学校,40年,入读新京满洲军官学校,44年毕业。 韩国光复后,服役于韩国陆军。1960年,韩国爆发了3·15选举舞弊事件以及4·19革命,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朴正熙当时担任第2军副司令。他表示要“尽快拯救陷入混乱中的祖国以及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人民”,与青年将校们一起领导了1961年的5·16军事政变。 政变成功后,朴正熙掌握了最高国家权力,成为大韩民国第5至第9任总统,任期长达18年之久。 朴正熙任内最重要的政绩在于促成京釜高速国道的兴建,亦大力推行新村运动改革农村,使韩国的物流大幅改善,经济得以突飞猛进。韩国的GDP在1969年首次超越北韩,国民普遍认为那是朴正熙的改革取得成效。 朴正熙以俭朴著称,在任内大力整肃歪风,坚定捍卫自由立场,即使身故多年仍然赢得南韩国民的掌声。 但是,70年代以后,相对性的贫困现象的深化、长期执政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反维新民主化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朴正熙的执政基础。为了保住执政地位,朴正熙反而愈加强硬地压制民主化的要求。政府通过了紧急措施,有很多人因此而被捕,此后以政治人物、知识分子、学生、宗教界人士为中心的民主化运动以及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被忽略的劳动者和农民为中心的保卫生存权的运动愈演愈烈。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首长金载圭暗杀身亡,终年62岁。 -
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下卷)
本书共两卷,分别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政治思想流派的思想渊源和政治主张,时间跨度自13世纪后期至16世纪末,是研究中世纪后期到现代早期西方政治思想演变的经典著作。作者还阐述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与知识背景,展示了在历史环境之中研究历史文本的独到的研究方法,并对重要的政治词汇和概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梳理。 -
谁在真正统治世界
《谁在真正统治世界》内容简介: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所上演的种种阴谋,但我们需要知道世界上的哪些事情“被阴谋”了。世界就是一场混乱。战争、阴谋、木偶操纵、血腥的争锋一直都在持续上演。而我们普通人很难看到阴谋背后的故事,更别说去控制它了。但你又可曾想到过这个问题:谁在控制我们生活的世界?谁绑架了这个世界?表面上看来正大光明的事情,究竟又有多少是幕后黑手的操纵? 跨国公司、美国中情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边委员会、基地组织……在争抢世界的阴谋大战中,谁技高一筹?谁的阴谋嘴脸最能欺骗公众?我们所熟知的双边贸易、关税、业务外包,又有多少会让你震惊不已的黑幕? 在《谁在真正统治世界》中,作为阴谋论的鼻祖,汤姆•伯奈特和亚历克斯•盖姆斯凭借锐利的笔锋深刻揭露了世界各个角落所发生的阴谋事件。你会发现,世界竟然如此恐怖! 相信《谁在真正统治世界》给你带来极大震惊的书,一定会让你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也一定有助于你看透这个世界所隐藏的一切。 -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本书是政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身兼人类学家和英国军官两职的利奇在缅甸北部山区开展的田野工作几乎与“二战”相始终,其间经历战火困扰和资料散失之厄,而此书终成。全书以历史的和动态的视角反思了社会科学中“社群”、“文化”和“仪式”等核心概念,用细致的民族志资料展现出了克钦人(在中国称景颇)的政治结构变迁以及与周边人群的互动,融理论之洞见与经验之鲜活于一炉。它不但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必读书目,对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亦深具参考价值。 -
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
《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1921-1928)》从民族主义视角切入,以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几个主要口号为例,探讨当时的政治文化。内容包括:1920年代关于“反帝”口号的论争;1920年代“打倒军阀”口号的历史遭际;年代关于“反帝”口号的论争等。 -
好公民
《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讲述了从北美殖民 地时期直至20世纪末的美国公共生活,是一本内容庞 杂的社会史,涉及政治、新闻传播、经济、法律、教 育、科技等诸多领域。《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 作者迈克尔舒德森认为,美国的公共生活史可分为 四个时期:开国前后可被称为“同意政治”时期,公 民所要做的就是对绅士的统治表示“同意”;接着是 “从属政治”或政党政治时期,公民、报纸、商人都 应该对其所属政党效忠,无论政党有何主张;到19世 纪晚期,政党对于选举和新闻业的影响逐渐减小,不 依附于政党的、能独立做出理性判断的“知情的公民 ”成为一种民主理想;到20世纪中叶,黑人的民权运 动使“权利政治”兴起,公民权利成为公共生活的核 心议题。 基于对近三百年的公共生活的考察,作者指出, 美国的公共生活没有衰退,它只是发生了变化。美国 历史上的“公共领域”远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因而大可不必发出“今不如前”的哀叹。现代的公 民不必效仿过去的公民,现在他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 大众传播媒介密切监视政治世界。 -
美国独行
编辑推荐 一部引起巨大争议,屡遭围剿的国际畅销书 西方文明是否就此终结?英国脱欧后世界格局如何变化? 《失控》对科技经济领域前瞻,本书对未来世界秩序精准判断 特朗普现象、ISIS崛起、难民危机、各种暴恐,已一一应验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高度赞赏,中国前外长李肇星作序推荐 名人推荐 马克·斯坦恩是一位针砭时弊的作家。这本书对伊斯兰帝国主义糖衣炮弹进行了有力、持续、快速的反击。身处于西方世界的我们是否具有赢取胜利的意志力呢? ——米歇尔·麦尔金,畅销书《精神错乱》作者 马克·斯坦恩是我们当代最风趣的作家。不过,可千万不要被他那些字面上的玩笑分了神,这些笑话就像是霓虹灯彩,表达了作者深邃而悲怆的洞见:美国已几乎成了抵制西方自杀与激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自杀式袭击的独行侠。 ——约翰·奥沙利文,《国家评论》资深编辑 《美国独行》的中心论点是:西方世界正在走向一场自发形成的种族灭绝灾难,而穆斯林将成为这场灾难的直接受益者。 一个大国的衰亡并非源于战争或毁灭,而恰恰源于自身的无能,源于无法使其自身摆脱自毁之厄运。 ——本书作者马克·斯坦恩 10年或15年之后,还不一定有没有欧盟了呢。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欧盟将在2020年以前宣告解散。我个人觉得这个预测结果还算是保守的呢。“9·11”事件之后,我一直对欧洲形势持悲观态度,预言欧洲的“穆斯林火药桶”马上就要引燃,也预言与前几轮选举一样,在接下来的几轮选举中,欧洲的这种内部矛盾将愈加展露无遗。假如你恰是国际媒体口中借以讽刺美国的“坚持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乡巴佬”中的一员,你或许会觉得欧洲像极了《<圣经>启示录》中的四骑士——只不过因为欧洲的任性乖戾,四位骑士的出场顺序与《<圣经>启示录》恰好相反:死亡——因太过自私而不克繁衍的欧洲种族的灭绝;饥荒——中央集权保障下的穷奢极欲的福利制度的终结;战争——由经济和人口因素导致的血腥内战和实力衰竭;征服——欧洲重新沦为伊斯兰的殖民地。 幸好,大多数欧洲人都堪称“理智”“开明”,也告别了唯“基督教”马首是瞻的阶段,才不会相信诸如启示录之流的过时观念。不过,一目了然地是,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其实都心知肚明,其所身处的欧洲大陆正在日益衰竭,仅有的疑问只是——究竟是以风平浪静的方式寿终正寝,抑或是在兵荒马乱的暴戾中溘然长逝。 无论如何,我敢打赌欧洲一定命不久长矣。 ——本书作者马克·斯坦恩 媒体推荐 《美国独行》是一本关于未来的指南,预言了欧洲在大约2020年前后终将“伊斯兰化”的历史命运。到那时,欧洲从表面上看“桃花依旧笑春风”,大部分基督教堂与林荫大道仍然坐落于罗马、伦敦和巴黎。然而,“人面不知何处去”,伊斯兰政党联盟已经赢得了法国大选——而这还仅仅是整个欧洲政治高层在“伊斯兰化”进程中所倒下的又一块多米诺骨牌而已。君不见,荷兰和丹麦已经颁布了禁酒令,欧陆上的大部分女性蒙上了面纱,同性恋酒吧纷纷关门大吉、集体搬迁去了美国旧金山。 该书提出,西方人的“大败退”始于五年前,自那时起,“传说中更大版图的法兰西”开始日复一日、毫无休止地向着一个“更大版图的波斯尼亚”进化。最后的纯种欧洲人在亡命天涯之际,也只能诅咒过往那些鼓励“大规模移民和文化多元主义”的不堪回忆了。回到眼前,人们已经日益清醒,2005年发生于英国的地铁和公交爆炸以及2006年发生于法国的汽车焚烧事件都还仅仅是“欧洲陷入由伊斯兰化所引发的内战的初级阶段”。这片孕育了人类现代化的欧洲大陆注定要走向“社会崩溃与法西斯复兴”的明天,也注定将陷入“由伊斯兰化所引发的漫漫长夜”。由此一来,美国只能孑然独行,成为抵抗“返古化”悲剧的最后一个西方国家了。 上述言论并非让-马利·勒庞(Jean-Marie Le Pen)所领导的法国右翼政党的狂热宣传,而是近期《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本奇书的大胆预测,这本书已然使得美国的右翼人士们神魂颠倒。马克·斯坦恩,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前电台音乐主持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权威专家,甚至与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一起被奉上了右翼政治的神坛。 ——记者约翰·哈里(Johann Hari)在英国著名杂志《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中发表的书评 “可能是读者所见关于西方与伊斯兰关系的众多著作中最为粗俗下流的一本”。 ——加拿大的《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