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中国“左”祸

    作者:文聿

  •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作者:Barrington Moore

    "A landmark in comparative history and a challenge to scholars of all lands who are trying to learn how we arrived at where we are now."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中国托派党史

    作者:刘平梅

  • 自由的新生

    作者:(美)雅法

    本书(《自由的新生》)是继《分裂之家危机》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与《分裂之家》一样,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可以说是它的姊妹篇。不过本书的目的在于评注《葛底斯堡演说》,它以美国内战为背景,以林肯为主要人物,以奴隶制的废除与否为主要问题,以坚持自然权利为思想核心,以林肯与道格拉斯、卡尔霍恩的论战为论述主线,逐层递进、抽丝剥茧地展开了作者的叙述。《葛底斯堡演说》篇幅很短,简单的三段话概括了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就确立的原则,那就是坚持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而这项原则也是本书的作者Harry V. Jaffa所坚持的核心理念。作者正是以这个核心理念为武器,坚持天赋权利,批判那些具有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等思想特征的言论。进而在解读评注《葛底斯堡演说》过程中,作者解析、捍卫了林肯的立场和观点。在美国内战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人们可以看到其中所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在是否废除奴隶制,是否给予黑人以自由和平等权利的问题上,美国的南方和北方表现出了极大的对立性和不可调和性。而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分裂的情况下,林肯一直想避免流血冲突,避免分裂,保持联邦的完整统一,希望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然而他一直坚持天赋自然权利,坚持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则,反对奴隶制,因为这是自《独立宣言》以来美国的立国原则,而且《独立宣言》也是林肯一直坚持他的理念的力量源泉。站在林肯背后支持他的是北方的多数自由州。然而站在南方蓄奴州一边的道格拉斯、卡尔霍恩等人,通过对宪法的不同解读,对《独立宣言》的不同理解,他们不同意赋予黑奴以自由平等权利,坚持认为黑奴是低于白人的物种,此外他们阐述了南方各蓄奴州脱离联邦的权利,并表达了成立南部联邦的愿望,后来则由南方各蓄奴州加以付诸实施,成立了南部联邦,并选出了南部联邦总统。随后,萨姆特要塞传来了枪声,内战开始了。 本书饱含渊博的历史学识和精细的哲学批判,对《独立宣言》和宪法的法理学的分析和解读见解独到,透彻明晰。并且它从西方政治传统的角度出发,并以美国革命的宪政原则为背景,对联邦危机作了原创性分析。总之,本书专业而又博学,是一部精彩之作,值得期待和阅读。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八卷 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

    作者:史雲,李丹慧

    1972年至1976年文革結束,發生了一系列至今仍眾說紛紜的重大政治事件,例如毛澤東曾考慮哪些人當接班人?周恩來為甚麼要做痛苦的反省?中阿、中越為甚麼翻臉?譚甫仁中將為甚麼被刺殺?公安部長李震是自殺還是他殺?毛是否因「紅都女皇」事件要把江青攆出政治局?周恩來對美國人說了些甚麼而被批判?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是防備誰?批鄧是毛的決策還是「四人幫」的挑撥?「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是毛的遺囑嗎?誰首倡粉碎「四人幫」鬥爭?「四人幫」有沒有政變計劃?作者利用檔案資料,一一嚴肅考辯,揭示箇中真相。
  • 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二卷)

    作者:[英]迈克尔·曼

    本书是关于人类社会权力性质系列研究的第二卷。迈克尔·曼分析了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人类权力关系的历史。他主要关注于法国、英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普鲁士德国和美国的发展。根据这些细致的帝国研究,作者提出了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兴起、阶级冲突、现代国家和现代军国主义的新理论。
  • 特别辩护

    作者:马克昌 编

    《特别辩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辩护纪实》意在留下律师为“林、江集团”案主犯辩护的历史资料,所以只写了庭审姚文元、陈伯达、吴法宪、李作鹏、江腾蛟时的律师辩护;而没有请律师辩护的张春桥、王洪文、黄永胜、邱会作等被告人的庭审情况,则不在写作之列。江青虽然庭审时没有辩护律师,但她还是提出聘请律师,并且有三位律师两次与之会见,在“会见被告人”一章,自然应有会见她的篇幅。与此相联系,也将“庭审江青及其自我辩护”列为一章,以便读者了解江青在受审活动中的情况。
  • 论英格兰的法律与政制

    作者:(英)福蒂斯丘

    《英格兰法礼赞》和《论英格兰的政制》——英格兰政治思想史上最早的作品——乃是出自一个战争与政治动荡年代、一位富于清醒的自我剖析意识并深谙世故沧桑的法律人和政府官员的笔下。两部著作彼此呼应,主张正义,反对专制暴政,对中世纪后期英格兰的法律和政制尤其有独到的见地。谢利·洛克伍德在《导论》中对福蒂斯丘爵士的作品做了清晰的评价,并勾勒出了这两部著作的历史与知识语境,是认识这位开创性的政治理论家的一个便利门径。本书对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尤其是中世纪宪政主义)和法律制度(尤其是英国的法律制度)至为关键。 目录 致谢 编辑的说明 英译本的说明 导论 英格兰法律礼赞 论英格兰的政制 附录 附录1 《论自然法的属性》节选 附录2 好的会议如何带来益处的事例与相反状况的结果 附录3 1470年致沃里克伯爵书 附录4 福蒂斯丘生平大事记 附录5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6 缩略字条 附录7 英国简史年表 附录8 法兰西王室世系简表索引 译者的话
  • 我的生活

    作者:(苏)列·托洛茨基

    在斯大林政权的敌人中,托洛茨基无疑是最危险的一个。所以,即便他已流亡国外,斯大林仍不能释然,屡派杀手,直到将他刺死才罢休。连赫鲁晓夫这位一心想为斯大林制造的冤假错案的牺牲者恢复名誉的人,在访华时也竟把“托洛茨基分子”这顶帽子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然也不客气地回敬了一顶。在戈尔巴乔夫平反冤案的顺序表中,托洛茨基仍被排在最后一名。托洛茨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耿耿于怀呢?本书会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
  • 中东战火

    作者:大陆桥文化

    中东,世界三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悠久的文明和崇高的宗教,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命运的把握和纷争,演变成激烈的冲突。过去的事件和当今的时局紧密交织,使这里成为一个随时爆炸的火药桶。这里随时可能引发全球的毁灭性战争。中东的命运,谁主沉浮?循环往复的纷飞战火,何时平息?饱经苦难的中东,何时见到和平的明媚阳光?...
  • 美国联邦主义

    作者:[美]奥斯特罗姆

    一个社会如何构建其自身以使其成员得以成为一种自治秩序中的自由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国家的臣民呢? 通过对美国联邦制的分析,回顾那些经典性的文献,如《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和托克维尔的著述,本书阐释了创建和维持一个自治社会所必需的条件,并描述了该制度如何运作。在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变得愈来愈不受信任的世界上,这个论题如它在150年前托克维尔评述美国社会“为了其自身而自行治理”时一样重要。 联邦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在相反和敌对的利益之间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府理论。权力是有限度的,在社会中,任何一个团体都没有至高无上的控制权。虽然当仅仅适用于州政府和国家政府的共存关系时,联邦制的思想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在平等自由与正义条件下自治组织和自治能力的发展,联邦制却至少能够提供一个可行的基础。 本书亦阐明了制度分析在处理当代世界问题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中政府治理体制和社会安排建基其上的基础方面面临着一个根本挑战。
  • 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1946-1953年)――吴国桢口述回忆

    作者:(美)裴斐(Nathaniel Peff

    该书是根据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教授裴斐(Nathaniel Peffer)和韦慕庭(Martin Wilbur)1960年11月1日至11日采访吴国桢的英文稿翻译而成。虽然它是口头访谈,文字较松散,也不乏累赘,而且问答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与我们不尽相同,我仍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所谓好书似乎就应该如此,要么让我们读到些什么,要么让我们想到些什么。 从读到的内容方面看,这本书内容是丰富的。首先,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吴国桢口述回忆》从吴国桢自己的立场记述了1945年-1953年七年间的重大事件的幕后原因及其结果,很多史实鲜为人知,如吴国桢与周恩来的交往、吴国桢处理学潮的经过、发行金元券的决策过程、毛泽东通过颜惠庆策反吴国桢的经过、蒋介石企图暗杀吴国桢的细节等。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许多做法的强烈不满,从当政者的角度揭露了国民党政界病入膏肓的腐败,生动地展现了他与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间惊心动魄的争斗场面。局中人讲幕后事,内容独特,鲜为人知,使得该书不仅可读性强,而且又是重要的研究资料,对于学术界研究民国史、上海史、台湾史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次,它展示给我们一个经历丰富的人的内心世界。关注和研究人物,往往不止限于了解一个人的经历与个人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要走进那个人的精神世界,去理解他对待问题的看法、心态及其对策,要有理解、有学习、有批判地去读。也就是说,读一个人,要做到真正有收获,有一个自我的提升与感悟。在读一个人的时候,他的经历越复杂、越耐读,我们的收获也会越多。吴国桢曾是周恩来的同窗好友,留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先后担任过汉口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中央宣传部长、重庆市长、上海市 长、台湾省政府主席等重要职务,是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中炙手可热的大员、毛泽东宣布通缉的15名主要战犯中的第10名,此外他还与美国政界、新闻界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作为20世纪40、50年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人,他亲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有时甚至是在政治漩涡的中心。这样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无疑是丰富而复杂的,而了解这样一个人的复杂心态也必然是有意义的。以吴国桢为例,想在政治上实现其抱负无疑是他成为“市长专才”的重要动因,他所追求的民主政治与蒋介石的政治体制的必不可免的冲突也恰恰是他难有作为的根源所在, 他对国共两党及二者之间斗争的看法也是决定他历史命运的主要因素。毫无疑问,吴国桢是一个干才,但其心路决定了他的结局。
  • 国家与革命

    作者:列宁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支部结合本国个体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指志意义。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思想。
  • 英国政治制度史

    作者:阎照祥

    英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她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原创性。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英国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政主义普遍加强时,英国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创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当欧洲诸国也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时,英国又在政治领域实行广泛改革,创立了资本主义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文官制。 英国政治制度在国外的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联邦的建立和英国政治文化的传播,英国政治制度的某些机构与相关制度被不少国家仿效和借用。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也能看到英国议会制度的影响。 《英国政治制度史》分早年岁月(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封建制确立(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议会与君主制(12世纪末-1485年)、过渡时代(都铎王朝)、革命与妥协(1603-1688年)、立宪君主制与寡头政体(1688-1830年)、改革时代(1830年-19世纪末)、动荡与嬗变(19世纪末-1945年)、战后政治制度等九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条陈缕析,是中国史学界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编著。
  • 联邦调查局档案

    作者:(美)凯恩・博斯特尔

    《联邦调查局档案》是一套讲述人的迷失与寻踪的书,书中介绍的世界知名的特殊组织,仅仅是千年命题中的一个分支。它似乎离我们很远,但一旦我们陷入一种破解过程的撕掳痛感时,我们无法拒绝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即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自我争斗。崇高与卑微,勇敢和怯懦竟然在同一个时刻折磨着我们!当我们阅读本丛书时,血液里涌流着梅里美“科西嘉式复仇”的原始冲动:我们仔细审视中情局的徽标,对自由和公正的怀疑油然而生……我们每个人都会涌出面对皇家骑警的不安的感受,我们的灵魂面临拷问: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不经法官批准的逮捕和离奇失踪时,当这个世界的公民尚未实现免于恐惧的自由时,我们能够轻松地说:人类在解除痛苦实现自由的旅程中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晨曦吗? 在这套精彩的丛书里,作者对当代历史中著名的公案进行了有趣的探讨,肯尼迪家族的死亡之链、卢森堡夫妇审判的“毒树之果”真相、纽约的火并、连环谋杀…… 阅读本丛书,读者会透过生活的平庸表相而感知到心灵的不稳定性。《联邦调查局档案》涉及到我们时代最典型的痛苦的故事,但《联邦调查局档案》生气勃勃的生态会使哪怕最脆弱的读者都感到勇气在周围萦绕。
  • 战后国际关系史

    作者: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 编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套装上下)》既是一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教材,也是一部专著。在本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的曙光依稀可见之际,我们编写了《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分析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力求准确、科学地揭示这一时期风云变幻、扣人心弦的历史进程。本书在体例上主要按编年系统撰写,共分6编23章,既反映战后国际关系史的连续性,也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书中依据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原始文件,特别是二次大战后一些国家陆续公布的解密档案材料,同时我们也利用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一些新材料,并参阅了大量中外书刊。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在书后附录了1945—1995年苏联、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历届政府更迭表、大事年表、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和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
  •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作者:方连庆,等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际关系史》三卷本的其中一卷,即现代卷。书中系统地阐明了1917-1945年期间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特点,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分化和重新组合,剖析了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国际事件,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内在规律。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刻意求新,是一部有特色的高等学校教材。
  • 冷战史(上中下)

    作者:刘金质

  • 总统班底

    作者:卡尔·伯恩斯坦,鲍勃·伍德沃德

    本书讲述了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是《华盛顿邮报》的普通记者,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得到一次像样的新闻报道机会。所以,当他们在接到水门闯入案这桩被公认为“三流盗窃案”的报道任务时,失望和沮丧是可想而知的。 但机会来了。记者的敏感使他们感到了这个案子后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他们压抑已久的才华以及对正义的追求,顿时迸发出来。经过日日夜夜艰苦卓绝的调查采访,他们最终把深匿幕后的白宫二、三
  • 罗马共和的衰亡

    作者:[英] 戴维·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