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翁山蘇姬
她是全世界受迫害人民追求自由的化身!為了幫助緬甸幾百萬人民,她選擇不考慮自己的感覺!我隨時都在想,這世界沉默而脆弱地等待地平線那頭悸動的第一線黎明之光喚醒,這教我無比感動。 ──翁山蘇姬,緬甸來信翁山蘇姬是全球爭取民主與和平、反對軍權統治的象徵,為了爭取緬甸民主,過去20年,她大部分時間都被軟禁。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名列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位。2010年11月13日終於脫離軟禁被釋放。2011年榮獲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年度最佳政治人物獎。2012年1月以來,正式為其黨員展開拉票競選活動,所到之處皆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和支持……彼德‧波凡姆的《翁山蘇姬》採用了從未公諸於世的嶄新資料,敘述勇氣和毅力讓全球人民為之著迷女性的故事。這位繼聖雄甘地之後以非暴力政治反抗馳名的女性,在初涉政壇四年之後,即獲諾貝爾獎。翁山蘇姬在1988年4月由英國回緬甸照顧她生病的母親之時,她的人生就起了重大轉變。不到六個月,她就成了她國家史上民眾最大規模反抗公認的領袖,然而當她共同創立的政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時,她卻遭到軍政府監禁,不得就職。在先前二十年遭軟禁十五載的翁山蘇姬以個人最大的犧牲,來履行她對和平革命的承諾。2010年11月,在虛假選舉(她並沒有參加)之後,她再度獲得自由,受到民眾熱烈的擁戴──但唯有時間才能說明這位傑出的女性在她國家的未來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牛津通识读本
在这本叙述周详而又引人入胜的著作中,肯尼思•米诺格探讨了从古代世界到20世纪的政治发展过程。作者力图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下问题:政治体制为何演进不止?政治如何在我们的社会中生发权力、保障秩序?民主是否一直有利无弊?21世纪的政治又将有何变迁? 米诺格将政治的脉络与细节娓娓道来,他是叙述这一主题的绝佳人选。 ——《卫报》 尼古拉斯•莱扎德 从这本书中我们不难读出如下六点:政治就是政治、专制就是专制、古代就是古代、现代就是现代、民主就是民主,而未来就是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毛寿龙 -
红星照耀太平洋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推荐书目! 《大西洋月刊》2010年国际关系类最佳图书! 《红星照耀太平洋》将会成为研究中国海权崛起的鼎力之作。它篇幅不长,但内容详尽,它观点平衡,但言无不尽。在清晰的叙述中充满着热情。这不是一本关于海军问题的枯燥论述,而是富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地理意识。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季风》 吉原恒淑和詹姆斯•霍姆斯从美国的立场和设想出发,论述了中国海军行动的理念、策略以及中国海军的能力,评估了中国海权的崛起将如何影响美国在亚洲的海洋战略。 作者认为,除非美国做出调整,否则中国将对美国的战略地位构成挑战。 -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幕
这是一本有关美国现代总统及其核心圈子的权威作品,其学术基础扎实可靠,研究工作一丝不苟,叙述描写栩栩如生;再加上罗特科普夫与众多重要人物亲身接触的经历,使得这本书把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见解深刻,视野广阔,详细分析了美国发展的方向,展现了历史人性的一面,并从前所未有的独特角度出发,介绍了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60年发展轨迹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这应当是有关国家安全委员会历史的权威著作。 ——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萨缪尔•R. 伯杰 一本全面而详尽地揭秘美国政府内权力最大的外交决策机构及其重要人物的著作,见解深刻。对于学者、专业人士及对相关方面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罗特科普夫以老练专业的笔触,准确地指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幕僚多年来所展现出的能力与缺陷是如何被转化为美国的成功与失败从而对全世界人民造成影响的。 ——前美国“反恐沙皇” 理查德•A. 克拉克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委员会”了,它由美国总统身边最具影响力的一群人物所组成。它所制定的许多政策对于世界格局的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这个组织却充满了神秘感。绝大多数人甚至对其组成情况都不了解,对其具体运作机制、工作职能则更是知之甚少。本书的作者罗特科普夫曾就职于克林顿政府,从而有机会近距离审视这一“神秘的”委员会。得益于此,再加上其在后来的工作经历中与基辛格、莱克等人的直接共事,作者为我们奉献了这本极具价值的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幕的著作。本书不仅叙述了一段有关国安会发展进程的恢弘历史,更以其独特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每届总统的资深幕僚之间、幕僚与总统之间微妙的私人关系。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组成国安会的成员都是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实际决策的制定和出台过程并不完全有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严谨和程序化,这些风云人物也经常表现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的性格、脾气、与总统的私人关系都在影响甚至左右着最终事关大局的决策的制定,而历史进程可能正是在这些人的意气用事中就发生了改变。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历史人性的一面。另外,作者也指出,国安会本身机制的不稳定以及很多总统对其作用及地位的理解所存在的偏差,成为国安会系统内部的最大隐患以及国安全继续发挥作用的严重桎梏。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委员会”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得那样神圣、庄重,它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而也许在美国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世界格式也会悄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
经济人的末日
《经济人的末日》是彼得•德鲁克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
他影响了中国
读陈云起伏一生,再现世纪神州云谲波诡 叶永烈抽丝剥茧,揭秘中共历史事件真相 他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 邓小平称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 他的座右铭:“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他低调得近乎神秘,却每每在中共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奠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影响至今。“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就是陈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他都在影响着中国。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危难之际受命负责中共特科,从事反奸、锄奸工作,其手稿弄清遵义会议一系列谜团,担任过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又转行当上中共“掌柜”。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结束了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胀。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又不得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人,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 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他淡泊名利,低调得近乎神秘,却在重大历史转折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秘密会见叶剑英商议粉碎“四人帮”,坚决支持邓小平复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扔出五颗重磅炸弹…… 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通过采访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及陈云的同事、秘书等当事人,获得了大量珍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用生动形象的纪实文学手法,真实再现了陈云起伏曲折的一生,揭秘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陈云多个侧面不为人知的细节。 -
群书治要译注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唐太宗在读《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书治要〉手诏》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观所撰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唐太宗特令缮写《治要》十余部,分赐太子及诸侯王以作从政龟鉴。贞观九年,唐太宗再次总结阅读《治要》的感受说:“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见《贞观政要》)。由此,可知唐太宗及其群臣之所以将《治要》作为创建贞观“盛世”依据的道理了。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所幸者,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据日本尾张国校督臣细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群书治要》时写的考例中记叙,早在公元13世纪日本镰仓幕府第五代武将军北条实时(亦称金泽实时),因其“好居书籍”,故在发现《群书治要》后,请中秘书写“以藏其金泽文库”,《群书治要》因此得以传世。后来,此书归德川家康,他在得到这个本子后,曾于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时的《群书治要》已经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残存四十七卷了。半年后,《群书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册。不幸的是,此时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赠给了德川家康的后裔尾张、纪伊两家藩主。事实上等于没有公开发行,所以流传在外间的不多。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张藩主家的大纳言宗睦,有感于《群书治要》未能流布,便从枫山官库中借得原“金泽文库”藏僧人抄本《群书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赠诸藩主和各位亲臣。这就是今天流传于世的天明本《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译注(全注全译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8卷)》根据天明本《群书治要》、元和本《群书治要》整理校勘,并对字词进行详细注解、对原文和注文都进行了白话翻译。 -
建国之父的失败
1800年美国总统大选,就在费城宪法墨迹未干之际,美国宪法却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在这本基于七年之久档案研究的宪法史新著中,布鲁斯·阿克曼教授讲述一个有关美国建国、总统制和司法审查的新故事。制宪者们设计出的是一个“反对政党的宪法”,并未预计到两党制的形成,因此当杰斐逊民主党与联邦党在1800年为总统职位展开选战时,原初宪法的规则制造了一场革命后的宪法危机,杰斐逊和阿隆·伯尔在众议院内陷入了选举僵局,杰斐逊党人在南方州的民兵已经准备好随时开拔首都华盛顿,而联邦党人则密谋让约翰·马歇尔登上总统的宝座,美国宪法之所以在此次危机中逃过一劫,要归功于政治家的作为和纯粹的运气。本书如同阿克曼历来的宪法作品,不仅是第一流的宪法理论著作,而且是一本“精彩的历史侦探小说”,创造性地重述了美国政党、宪法解释和总统政治的历史,阿克曼告诉我们,建国本身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以在费城毕其功于一役的时刻。 -
右翼美国
《右翼美国:美国保守派的实力》回顾了保守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历史,对战后保守主义的兴衰及其原因作了剖析,从文化、宗教、历史和人口地理等方面详实地分析了保守主义力量作为一种潮流和运动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演变,保守主义和美国例外论相生相运地联系以及他们对美国过去30年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
法兰西第一政客
没有人反对将富歇于这一连串恶名——“职业叛徒”、“龌龊小人”、“厚颜无耻的阴谋家”、“政坛爬虫”、“超级变节者”、“天生的刽子手”、“最可怕的警察头子”——联系在一起。从大革命时期到拿破仑时代一直活跃在法国政坛的约瑟夫·富歇,本来只是一名不见经传的议员,但在风云变化的大革命年头,因既掌握着自己所属的山岳派的机密,有窥探到其所欲投靠的保王派的隐秘,他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像最狡黠的动物那样揣摩着政治舞台的剧情转换以及各方的利益所在,随时准备在适当关口出卖盟友,换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几度沉浮之后,富歇的权势在督政府时期空前膨胀;到了瞬息万变的雾月十八日政变,更是摇身一变,爬上了法国的最高权力宝座。 然而在大师茨威格笔下,富歇却不再是一个漫画化的恶棍。作者试图以较公正的态度,将这个名气极大的变节分子从备受轻蔑的阴影中拖离出来,还原为一个“在各方面又都深不可测”的“历代最为怪异的非凡人物”,并深入挖掘其令人迷惑不解的性格成因以及促成其成功的各种“命运”力量的作用。 -
Thirteen Days
在线阅读本书 The unique, gripping account of the perilous showdow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thirteen days in October 1962 when the United States confronted the Soviet Union over its installation of missiles in Cuba, few people shared the behind-the-scenes story as it is told here by the late Senator Robert F. Kennedy. In a clear and simple record, he describes the personalities involved in the crisi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actions and attitudes of his brother,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He describes the daily, even hourly, exchanges between Russian representatives and American. In firsthand immediacy we see the frightening responsibility of two great nations holding the fate of the world in their hands. -
The Guns of August
Historian and Pulitzer Prize-winning author Barbara Tuchman has brought to life again the people and events that led up to World War I. With attention to fascinating detail, and an intense knowledge of her subject and its characters, Ms. Tuchman reveals, for the first time, just how the war started, why, and why it could have been stopped but wasn't. A classic historical survey of a time and a people we all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he Guns of August will not be forgotten. -
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革命所场起的尘埃虽早已落定,但对它的追溯与探讨却远没结束。在农村那块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得以生养、发展并壮大,没有农民的参与和支持革命断无可能取得胜利,这一点毫无疑问。农民为何参加革命?“为胜者书”的向例使历史与真相分道扬镳。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并在革命胜利后成为新中国法理上的主人,农民理当具有积极的革命意识,而农民革命的滚滚洪流也冲没了他们当初的怯懦、犹豫与退缩。同时,一种必然的因果联系的探讨也让人们陷入泥沼,徘徊反复于其中而无力走出。因是之故,这个过去本是不言自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反而最有争议,各家莫衷一是、歧见杂存。 从1927年举起武装反抗的大旗到1929年底,共产党已在各个偏远山区建立起大小15个革命根据地,并站稳了脚根。其中有得有失,道路婉转曲折。而在后人对失与得、曲与直的相较中,“失”与“得”成隔离的两面,“失”则空无一物,“得”则高瞻远瞩。对所走的道路毛泽东后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解说,但在他放弃攻长沙而引兵山区、开始走出一条创建乡村割据的道路时,是否就在这种理论支撑?如果没有,导引这种革命运行的逻辑又是什么? 军事力量的强弱是割据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它的发展状况也是党在的割据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诸项工作的集中反映。刚开始,农民愿意加入本地的农民或赤卫队而不愿意加入红军,其中固然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观念影响,但红军与当地社会的联系不足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同农民对因革命运动而产生的乡村精英们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样,当红军与当地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后,他们不愿意加入红军的情况也逐渐发生改变。当由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民兵所构成的相互补充的武装组织的等级结构逐步形成后,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的深入获得了成功。 -
南宋文人与党争
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围绕党争这个轴心又产生了多层面文化活动的结构性互动。这种互动既决定了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性格和政治命运,又深深地影响了学术与文学发展,内容十分丰富,也极为错宗复杂。要深入地把握它,并尽可能地作出合理的解析,难度之大是不言喻的。 作者首次揭示了南宋党争是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与南宋多层面文化活动中的一个轴心,全面剖析了围绕这个轴心所产生的结构性互动。书稿将宋金和战之争、道学与反道学之争、文学命运及其走向,从传统的已有模式中提到党争层面上来深入剖析,为南宋政治史、理学史和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拓了原先不免局限的学术视野;对理学与文学的生态环境的揭示、对士人的告密、谄谀等风气的批判,又特具现实认识意义。 -
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本书出自一流外交政策专家之手,是对美国(初建以来)对外交往的全面重新解读。米德的主旨是探讨美国外交政策何以获得成功,为美国外交总结经验。 在这部杰作中,沃尔特·米德重温了美国历史,从汉密尔顿、杰斐逊、杰克逊、威尔逊这四位美国总统的外交思想和实践中,归纳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四个流派,分别代表商人、律师、军人、传教士的价值观和视角,每个学派都有深刻的国内政治根源,每个学派都反映了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核心关切:汉密尔顿主义——保护商业;杰斐逊主义——维护民主制度;杰克逊主义——人民主义价值观和军事实力;威尔逊主义——道义原则。 这四种学派持续不断且较为有益地影响着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思想和政治基础,成为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米德对这四种方式一一进行了追踪溯源、鞭辟入里的剖析,并发现,这四个学派对今天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与200年前一样重要,能够而且应该指导美国克服未来的挑战。因此,对这四种方式理解越深刻,我们就越能更好地把握美国应对过去和未来外交政策挑战的方式。 本书分析独到,发人深思,值得细细品味,是一部卓越的分析作品,是研究美国问题的中国学者和学生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论述了中国从前封建时代直至晚清的政治制度史。作者运用制度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了这一历史时空的政治组织的构架、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的变化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理路。既勾勒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概观,又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核心问题。 -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Virtually all human societies were once organized tribally, yet over time most developed new political institutions which included a central state that could keep the peace and uniform laws that applied to all citizens. Some went on to create governments that were accountable to their citizens. We take these institutions for granted, but they are absent or are unable to perform in many of today’s developing countries—with often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ancis Fukuyama,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provides a sweeping account of how today’s basic political institutions developed. The first of a major two-volume work begins with politics among our primate ancestors and follows the story through the emergence of tribal societies, the growth of the first modern state in China, the beginning of a rule of law in India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in Europe up until the ev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Drawing on a vast body of knowledge—history, evolutionary biology, archaeology, and economics—Fukuyama has produced a brilliant, provocative work that offers fresh insights on the origins of democratic societies and raises essential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politics. -
KGB克格勃全传
克格勃是成立于前苏联时代的反间谍机构,以其高超实力而著称于世,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 《KGB克格勃全传(图文本)》稿以时间为顺序,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以翔实具体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既介绍了克格勃特工组织的成立背景,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克格勃从前苏联时代到俄罗斯独立后的代表性间谍活动和故事,比较全面地揭开了克格勃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强势间谍组织的神秘面纱。 -
中国历代党争
《中国历代党争》内容简介:权利斗争是解读中国历史和人性的钥匙,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也正是党争的动机所在,《中国历代党争》正是一部党派与党派之间,党派与皇权之间、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历史。《中国历代党争》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载了诸多纵横交错的故事。书中历数了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三千年的党争经过,分章节介绍了这些朝代的重大事件、兴衰荣辱、风雨沧桑,记述了诸多因时制变、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精彩人物。 王朝的兴替,如同潮涨潮落,终究是有始有终。每个王朝兴旺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衰败灭亡时却都是一样的,用四个字来形容便是“内外交困”。党争正是内困的根源所在,但是又极难避免。在这样的怪圈里,皇帝、权臣、文人及武将等各类人群的精神世界,在宏大历史背景之下刻画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于是,对于先秦时期的南方人来说孔子是邪教教主。 于是,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说秦国人好乱伦。 于是,儒家与道家、法家在统治者手中变幻成不同的手段来控制人心。 于是,尧舜之间的禅让生出血腥的味道。 于是,汉武帝独尊儒术背后是铁腕权力斗争。 于是,皇帝要认太监当爹。 于是,王莽从力行儒学到权谋变态。 于是,毒品和纵欲变成谋权的手段。 于是,晋朝出身士族的乞丐耻于嫁给出身寒族的官员。 于是,唐朝太监也会当军阀。 于是,宋朝士大夫要反对皇帝搞离婚。 于是,宋朝的女人公然榜下抢女婿,连70岁的老进士也不放过。 于是,有喜欢当木匠的皇帝,也有喜欢批奏折的太监。 …… 历史并不遥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