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作者:唐贤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比较系统地阐述了1648-1945年以来近现代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为线索,把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演变划分为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体系、一战前的两极体系和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等几个阶段史论结合,对每个体系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主要矛盾、大国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力量的分化组合等进行了剖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叙述和分析详略得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在已有的国际关系史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评价。
  • 汪东兴回忆

    作者:汪东兴

    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ISBN:9787801702869,作者:汪东兴著
  • 缔造战略

    作者:[美] 威廉森·默里,[英] 麦格雷戈·

    《缔造战略》是多位著名的战略史家“对军政领导人在回应外问挑战时逐渐形成和明确表达战略的方式”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展示。在所有战略研究论著中尤为出类拔萃的是,本书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多种国家实体,或者说以异常广阔的时空视野涉及了近2500年的人类战略经验。本书自1994年问世以来,已成为大战略和战略研究领域主要的新经典之一。
  • 最后一道命令

    作者:(德)霍夫曼

    东德末任军职国防部长及国家人民军总司令,从个人的角度描述了两个历史性日期――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之日和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之日――间的日日夜夜。 这是一个政治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形势和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霍夫曼将军以其特殊的身份,位居特殊的岗位,直接目击了一系列极其特殊的历史事件。如今,他记录了两支德意志军队合并的全过程。 他的描述比较客观,尽管难免带有个人的情绪。将军在描述这一切的同时,也认真地反思了东德崩溃的历史原因,字里行间充满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他的回忆,为这页特殊的历史篇章作出了精彩的背景注释。
  • 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

    作者:林国华,王恒 主编

    本书为海国图志系列第三辑,主打专题为意大利古典史学家莫米利亚诺的若干重要研究论文。本书每年推出2-3辑,以华夏出版社的“经典与解释”丛书为典范,以研读西洋古典历史、地理以及政治思想源流为依托,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同时鼓励和培养国内青年学人的原创研究。 —————————————— 目录 【莫米利亚诺小专辑: 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 莫米利亚诺小传 波里比乌斯在英国人与土耳其人之间(莫米利亚诺撰 王恒 林国华译) 希腊思想中的海权(莫米利亚诺撰 王恒 林国华译) 罗马城邦的危机与罗马历史学家——从撒路斯特到塔西陀(莫米利亚诺撰 王恒 林国华译) 古代世界的自由与和平(莫米利亚诺撰 王恒 林国华译) 【特稿】 国会政治的童年(刘仲敬 撰) 人文之中: 文中子的中国观(张 沛 撰) 【战争与和平】 重提《政治的概念》——论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重版序(1963)(戴鹏飞 撰) 【专论】 恩典与自然: 被赐福的“政治学”?——阿奎那政治思想刍议(刘晨光 撰) 论霍布斯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与公民哲学的关系(王军伟 撰) 【哲学与政治】 柏拉图《书简》中的政治与哲学问题(王恒 撰) 阿维罗伊《律法与哲学要论》研究(林国华 撰) 【谈艺录】 潘诺夫斯基论丢勒的《忧郁之一》(潘诺夫斯基撰 蔡乐钊 译) “为你披上高飞的羽翼”——代达路斯的传说与但丁的技艺(朱振宇 撰) 机运、政治与德性:马基雅维利《曼陀罗》的三重世界(戴智恒 撰)
  • 帝范

    作者:李世民

    《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共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为文虽短,但文辞有力而优美,展现出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其充满哲理性的语言,或一言中的,或一语道破天机。不但闪露着看问题的高瞻远瞩,也隐含着论理的深邃透彻。《帝范》——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管理和统御之道。《帝范》一书是李世民一生执政经验的高度浓缩。他曾经这样告诉太子:“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可见,他对《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的高度自信。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中,他对为政者的个人修养、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乃至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家国事务都做出了非常有见地的解答。 《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没有对《帝范》做出标准式的翻译,而是根据其思想内涵,并根据现代执政思想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做了某种程度的诠释和延伸。
  • 罗织经

    作者:来俊臣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套装共8册)》在古代涉及权术谋略的古籍中,挑选出八本最具有指导性和谋略价值的,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统的注释,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些书中,读者不仅能很好地重温历史,更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场上、人际交往上更好地解决难题。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 :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小人经"坏人哲学"》 :《小人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作者冯道可称得上是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得有些分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小人经》,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小人经》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权谋术(处世绝学)》 :权谋术是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权谋术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无论在政治、外交、军事,乃至最为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权谋术其实无处不在。权谋术在我国只是一种应用技术,而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这部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怀疑的。现代作者史半山对这部书加以注释,并附以相应历史典故、人物简介,并加以阐发,既充实了内容,又增强了可读性。 《守弱学(人生胜经)》 :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 :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这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难理解了。 《止学(胜败荣辱书)》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 :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这本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经(做官学)》 :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 暴力的衰落

    作者:【美】詹姆斯·希恩

    在这本生动又宏大的作品《暴力的衰落》中,詹姆斯•希恩记录了欧洲史上也许最剧烈的一次变迁的前因后果:从一片破碎的战场到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战争曾定义了欧洲几个世纪的叙事史,影响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每个方面。但二战后,欧洲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定位,弃绝国防预算膨胀,着重物质福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斯坦福大学知名教授希恩揭示了这一变化发生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对美国和整个世界的意义所在。 以非凡的深刻和明晰,希恩包罗了过去百年问欧洲的重大思想和政治事件,从20世纪早期的和平主义和军事主义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到柏林墙的倒塌、伊拉克问题的激烈辩论。他的叙述使人兴趣盎然,分析鞭辟入里,两者结合,展现出暴力的消弭如何令一块大陆转变、令新欧洲成为可能。 这本希恩的权威历史著作《暴力的衰落》纵览了欧洲动荡不安的20世纪,提供了一份亟需的背景文本,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身处其中的时代断层。
  • 国家的视角(修订版)

    作者:(美)詹姆斯·C.斯科特

    20世纪改变人类状况的大型项目为什么出现如此多的错误?这本《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修订版)》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俄国的集体化、巴西利亚的建设、强制的坦桑尼亚乌贾玛村庄等等,揭示了导致所有这些规划灾难的共同条件。《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修订版)》认为,这些失败教育我们,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 交锋

    作者:马立诚,凌志军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内容简介:《交锋》和《呼喊》的初版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希望重版这两《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我们当然乐见其成。在历经十几年的风雨坎坷之后,这两《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终于能够回到自己的老家,这在我们多少有一点意外。说到“那一段历史”,今天40岁以上的人大概很难忘怀。当年这两《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的反响之大不是我们预先所能想象,争议之激烈尖锐就更加出乎我们的预料。赞扬者说它们是记录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经典”,反对者则认定这是射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毒箭”。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许不独是因为它们描述了发生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也是因为,它们的出版以及出版后发生的故事,也构成了那段历史的一部分。
  • 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

    作者:崔奇

    《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讲述了:20世纪50—60年代,中苏两党由意识形态的分歧发展为历时十余年的公开论战,导致两党关系断绝,国际共运分裂。1962年底,钓鱼台写作班子成立,负责起草论战文章和文件。论战期间,苏共发表文章和文件上千篇。中共发表文章30余篇。作为钓鱼台写作班子的助理人员、“前七篇”、“二十五条”、“九评”等重要文章和文件的起草入之一和惟一在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者以大量独家的一手资料和真实生动的讲述,披露了当时中苏关系演变和中苏大论战全过程的内幕及一些领导人的轶事……毛泽东60年代曾说过:苏联领导搞大国沙文主义,……就是因为这个实质问题不能解决,所以连带许多问题都不得不在公开论战中展开了。……我们争的不是居人之上,而是平等的地位。邓小平80年代曾指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真正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 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民族主义是一股奇异而强大的力量,它所触及的是人类灵魂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民族主义同时又是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个困惑难解、却又挥之不去的谜。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 “伊斯兰国”简论

    作者:[美]查尔斯•利斯特(Charles R

    2014年,“伊斯兰国”横空出世,攻城掠地,悍然宣布成立哈里发国。 2015年,“伊斯兰国”对中国宣战。 我们听说过“伊斯兰国”,多半是因为其持续不断的宣教之战和残忍的恐怖行动,而在其吸引全球无数青年的社交媒体和视频宣传背后,是一个“国家”的雏形。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查尔斯·利斯特上溯20世纪90年代末,自该组织核心人物阿布·扎卡维从监狱释放开始,至其现今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大获丰收,全面介绍了“伊斯兰国”的历史、演变、现状、组织结构、军事战略、内部政策、税收机器和治理模式等关键问题,深入分析了其主要力量和未来目标,并从近期和长远角度分析了如何应对这个正在增长的新威胁。利斯特指出ISIS并不是一次短期的脱轨失常,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本书帮助我们认识了ISIS的所欲所求——这是了解怎样摧毁它的第一步,同时也为打击和战胜“伊斯兰国”提出了解决之道,指出了一条消除极端主义的行动路线。
  • 民主的阴暗面

    作者:[英] 迈克尔·曼

    ◎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 ◎韦伯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迈克尔·曼重塑对历史的理解 ◎充满挑衅的现代民主新理论 ◎凶残的种族清洗为何是现代民主的丑恶面? 当同一片领土上,两个对立的种族民族主义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国家主权时,危险产生了;当弱势的一方由于外部的支援而不愿屈服、选 择战斗,或者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能够骤然展 开锐不可当的武力行动时,冲突便升级了……行动升级并不只是“邪恶的精英”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杰作,它同样产生于领袖、激进分子以及种族民族主义的“核心拥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种族清洗的源头及升级过程,有助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 媒体及专家推荐—— √ 迈克尔·曼是宏伟思想的多产者,这本巨著中天才、雄辩和发人深思的内容俯拾皆是。从书名开始,本书就引发了一场争论,它借助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来重塑我们对人类历史中最坏方面的理解,借助现代的观点来重塑我们对古老历史的理解。曼将缜密的实证研究与对观念的权威掌控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都有值得称赞、讨论或深思的观点。对它的讨论仍将持续多年。 ——本·基曼(Ben Kiernan),耶鲁大学种族灭绝研究项目主任 √ 社会学术语全无,历史大数据充足,这份研究为外行读者开辟了足够的通道。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内容有如百科全书,叙述分析异常丰富,本书为政治社会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科学学者、政治领导人、政策制定者而言,这都是必读之作。 ——《选择》(Choice) √ 在这本重要而充满挑衅性的书中,这位杰出的社会学家曼提出,凶残的种族清洗事实上是我们现代民主时代的丑恶一面,“它属于我们的文明,属于我们自身”……在种族清洗这个领域,曼的阐释绝非定论,但已跻身最成熟深刻作品之列。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 曼的书为研究残忍的种族清洗做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他大范围地聚合了各种观点和亲历者讲述,这种能力使他的努力适时且值得,因而这对任何研究或处理种族冲突方面问题的人都非常有用。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曼的这本书到达了一种层次,它能同时满足他的同代人和学生们的好奇心,而这也必然会激起更多的对这一论题的探询。 ——《东南欧政治期刊》(Southeast European Politics) √《民主的阴暗面》……是一本强大的书,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引出了一套阐释这些悲惨事件的宏伟社会学理论……曼的作品代表了当代历史社会学的最高水平——广博、论据充足、富有趣味、密切关乎当下——所有的读者都必定会对他的结论满怀敬意……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曼拿出了一份有力的分析,足以引人深思……如今,种族清洗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媒体菜单中的一个稳定部分,每个关注种族清洗的人都应该去读这本书。 ——《英国社会犯罪学》(British Society of Criminology) √ 迈克尔•曼的《民主的阴暗面》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使人们向着阐明造成如此后果的具体社会研究和社会状况前进了一大步……这是一份巨大的成就。 ——《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 √ 在《民主的阴暗面》中,曼审视了民主化与种族清洗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多数其他社会学家不同,曼并不爱用术语。即便这本书很厚重,但所有抱着非学术想法、并耗费精力去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觉得物有所值。 ——《新闻日报》 (News Day) √ 迈克尔•曼的新著涉猎甚广、立论大胆。它的核心主题——残忍的种族清洗伴随着救世宗教与近代民主的诞生而来——与人们普遍的观点截然相反……近年来在该主题上最好的著作之一。 ——贝思·A. 西蒙斯(Beth A. Simmons),哈佛大学 √ 尽管我对曼的理论有所保留,但这部作品明显是重要的。而且,他构成了本书大部分内容的案例研究,叙述清晰,细节丰富,而且优秀到足以令人生畏。作为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民主的阴暗面》很难被打败。 ——乔治•希尔拉巴(George Scialabba) 著名书评人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
  • 延安整风

    作者:王寅城,邢济萍 编写

    本书介绍了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的原因、内容、经过和方针以及延安整风的伟大历史意 义。
  • 战后责任论

    作者:(日)高桥哲哉

    《战后责任论》从哲学理论的观点出发,采取引用、比喻、比较的手法,以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审视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批判日本国内主张”历史修正”的反动民族主义思潮,还历史以原本的面貌。作者站在正直、无私的立场,力主日本人应承担的责任:正视历史,反省过去,迫使日本政府履行战争赔偿并向亚洲各国战争受害者谢罪,用惨痛的历史教育后代,以免历史重演。
  • 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

    作者:杨天宏

    本书旨在厘清民国政制演绎的大致脉络,从国家政制建设与实际政治运作的层面,展示民初西方取向的政制建设及实践概貌。内容关乎制度建设者有约法制定、政党建设及国会内阁诸端;关乎政治实际运作者有段祺瑞执政府对北洋势力的整合,地方意识的兴起及中国政治的区域化,以及晚清以来变幻反复的文武关系等。对于这些民国政制史上的重大问题,本书作者作了视角独特的观察和严谨深入的学术及思想诠释。列强及被视为“赤色帝国主义”的苏俄对中国事务的干 预以及作为其反动的强烈民族主义宣示,系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重要特征,其中一些事件通常被 划归外交范畴,但考虑到斯时外交与内政“打成一片”、不复可分的特殊语境,故一并纳入讨论。本书也涉及学术与宗教,以其或与政治趋于一途、或与政治瓜葛纠缠,故多少染上了时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民国时期的政党与国会政治 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梁启超与宋教仁议会民主思想之比较 民初国会制度衰亡之政治语境分析 胡适与1934年全国考铨会议 第二编 权势转移与民初政治格局变化 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分析 国民党与善后会议关系考析 苏俄、中共与国民党的“左右”分化 直奉战争之后的北京政治 地方意识兴起与中国政治的区域化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 第三编 民族主义与北伐前的中国外交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中的外国因素 北洋外交与“治外法权”的撤废 北洋外交与“华府条约”框架的突破 民族主义与中国教会教育的危机 北伐期间的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人问题 第四编 泛政治化背景下的民国学术与宗教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目标与取径辨析 趋向政治化的近代中国学术 “人权”讨论与胡适的政治思想 基督教与中国“边疆研究”的复兴 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与中国的反教运动
  • 在宪政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

    作者:任东来 等

    本书与任东来教授先前出版的《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可谓是姊妹篇。两书的写作风格类似,所不同的是,后者是“以案说法”的法院案例故事,本书则是“从法院说法”的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史。美国最高法院不仅仅是一个政府机构,更是一个折射美国政治斗争、社会发展、权利保障的宪政舞台。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个舞台何以搭建、巩固的故事,以及在这个舞台上演的那些精彩“戏剧”是社会的缩影,展现着人类寻求自由、权利、平等、秩序、稳定、繁荣、发展和公正这些基本价值的不懈努力。
  • 89年的秋天

    作者:埃贡·克伦茨

    这本书讲述的是克伦茨作为民主德国最后一任党的总书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这本书记述了许多尚不为人所知的事情和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发生的真实情况,并一天天地记录了克伦茨在1989年秋天的真实想法和行为。我们还能在书中找到克伦茨对今天和1989年的那段历史的看法。这些看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上,克伦茨是惟一的见证人。
  • “真相”与自白

    作者:[俄] 米·谢·戈尔巴乔夫

    ・全球7种文字出版,发行量逾10000000册 戈尔巴乔夫曾是全球公认的风云人物。本书“回忆内容”由三方面组成: 第一方面是戈尔巴乔夫的身世及家庭,记述他本人当选苏共总书记前的经历和他个人的家庭生活及与其知心友人间的关系; 第二方面是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的政治生涯,记述他当选总书记后进行改革的理念及活动。其中戈尔巴乔夫本人对改革事业的思考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腻记述、“事过境迁”后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官僚派别间的明争暗斗,是任何其他书刊无法取代、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第三方面为戈尔巴乔夫在“严峻的1991年”的经历,重点记述八月政变、年终解体的详细过程。 戈尔回忆如是,读者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