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重建的世界
亨利•基辛格为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外交家、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本书为基辛格的处女作,部分为政治传记,部分为外交史,既有基于历史文献的严谨历史叙事,也有基于其理论的客观分析和评论,集中研究了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世界各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所做的努力,尤其关注外交的局限性和国际稳定的要素。 该书所阐发的“均势外交”思想奠定了基辛格战略思维的基础,本书的成功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 《重建的世界》看似一部讲述欧洲历史的著作,但基辛格在书中亦描绘了均势外交的基本原则,而我们也不难在他日后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时采取的政策当中发现这些原则。 本书清晰地表明了基辛格的观点:国际和平最好不是由法律或者国际组织来确保,而是要依靠分散权力以克制强势者的野心来实现。 ——弗朗西斯•福山 基辛格的第一本书回顾了拿破仑战争后期以及欧洲政治家们为取得长期和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在一个大多数政治学家备受热核战争威胁困扰的时期,讨论十九世纪早期欧洲的宫廷外交看上去十分奇怪且缺乏时代性。但是基辛格暗示,即使战争的装备改变了,政治家的任务也不会变,仍旧是在强国中利用相互的恐惧心理构建一个权力均衡的格局,以维持国际体系的秩序。 ——《大西洋月刊》 -
法治与党治
本书在充分了解该主题最新研究成果和广泛搜集海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晚年孙中山、徐谦、王宠惠、居正等人为论述点,按时间先后分阶段叙述了司法党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司法党化的论争及其原因做了深入地考析,这有助于我们观察司法党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认识其间包含的司法理念冲突、利益纠葛、派系斗争等,从而理解民国时期中国司法体制的外来性与本土性是如何纠结一体,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其作用。 -
谁在统治着日本
《谁在统治着日本》通过日本高级公务员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来回答这个问题: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亚洲首先成功地发展了资本主义,走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日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支高效、主动、积极并且廉洁的高级公务员队伍,日本的高级公务员制度是亚洲国家仿效的对象,李光耀就曾经说过日本的制度中最值得新加坡学习的是它的高级公务员制度。可是在培养出了这支公务员队伍的日本,现在却开始了一场排斥和否定这种高级公务员制度甚至排斥和否定这支高级公务员队伍本身的大合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修订版)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它同此前控制中央政权17年的北洋政府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在组织形态方面,国民党始终强调的是“以党治国”。但党的成员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从1928年底东北易帜起,国民党宣称实现全国统一。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在它内部始终 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史中异常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 · 对这种现象,以往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这样说并没有错,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蒋介石长期以来始终视军队如生命,离开对军事的控制,便没有他22年的统治可言。但仅仅如此理解,会导致研究者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本研究重点放在国民党高层面的派系斗争上。这是民国史研究中应该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 · · 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治政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致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金以林的力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为读者细致勾勒出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史料丰富,叙事翔实,论证有据,颇见功力,诚为研究者与读者不可不读之佳作。 ——【汪朝光】 · · 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最后所以会败给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始终派系林立,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多多,但蒋介石特有的统治手法毫无疑问是造成这一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本书很好地勾勒出了蒋在南京政府建政之初的几年里,用派系政治的手法对付派系政治的种种做法的情况。通过此书,读者当不难了解蒋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又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杨奎松】 · ·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陷入激烈的派系斗争中。派系斗争几乎成了国民党最鲜明的政治文化标签。与阶级斗争相比,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有何异样的生态?不同的斗争如何导致不同的历史结局与走向?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入描述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专著,值得一读。 ——【王奇生】 -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 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 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 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 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 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 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 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 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 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 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作者以现代角度切入,诙谐中带着犀利剖析的笔法,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到历史的智慧中去,呈现了行走社会圆融通达的做人哲学。书里有从政、管理、用人、经商的学问;有最经典、最实用的人生哲学;也有为人之法、处世之道。 -
姊妹革命
美国和法国的大革命宣扬的是相同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公正。然而,两者在方法和结果上有着深刻的差异。威廉姆斯学院的邓恩教授,探寻了这两场革命的差异的根源,发现这是由两国人民对于公民权力在基本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差异引起的: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而法国人看重公共秩序。为什么这两次革命沿着不同的轨道前进?这两种对民主的不同理解视角,对近代历史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它们又对今天的民主给予何种经验教训?用一种明晰的叙事型的体例风格,并特别强调对当事人的生动描述,苏珊·邓恩始终追寻着这两次伟大革命在从近代历史一直到我们当代革命运动中所遗留的影响。 -
皇帝与皇权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良霄先生的又一力作。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皇帝制度的各个方面,如称呼服饰、仪仗禁卫、内宫制度、都城格局、临朝听政、继位分封、丧葬陵寝等等。作者对中国历史功底深厚,史实史料烂熟于胸,故能旁征博古通今引,驾轻就熟。在弄清史实的基础上,作者又对一些理论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研究,提出了一些不无道理的看法,对皇帝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也进行了分析批评。读者从中必能有所启迪。 -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本书是一部在广度、深度和简约度上皆超越“常规”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论著兼教科书。它基于对大约500年里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面、演化脉流和内在机理的深切理解,在大致隐含的、首先是关于国际体系与其要素和演进动能的国际关系理论性思考襄助下,浓缩地展示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巨型历史图景,尤其侧重于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多维度复杂画面,同时揭示和阐释其中的动态机理和深层逻辑。 本书以富含哲理和技能地论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开篇,继之以主题集中、表述简约和内涵深邃地阐述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现代国际权势斗争和现代国际体系演变。在多维度地揭示和说明19世纪孕育的20世纪基本趋势之后,本书分别以传统中心的衰落和侧翼大国的兴盛、超级强国的对抗和竞争、超级强国以外的主要新力量、大众政治/新技术/新国际规范为四大分支性主题,阐述和论说20世纪全球性国际政治的历史。全书以论说当今和未来世界政治的基本问题与现时代主要特征框架内的中国崛起结尾,而近乎每页都附的脚注展示了在研习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方面可资利用的大量文献,包括多种精粹的经典文献。 -
漫长的20世纪
本书是对20世纪70年代那次世界经济危机的一项研究。这次危机被概念化为一个单独的历史进程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终结阶段。这个进程被界定为世界规模的美国资本积累体系的崛起、全面扩张和消亡三个阶段。 还记得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的那场经济危机吗?那次经济危机以破坏力大,涉及范围广以及延续时间长而让人刻骨铭心。不过,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地自我扩张和内部革命,使其自身摆脱了一次又一次内在的危机,使资本获得了不断更新的生命力。只是,从热那亚到荷兰、英国、美国,资本的力量还能维持多久?资本主义还能前行多远?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对资本主义数百年的扩张历史作了深入且具有说服力的描述,不夸张地说,即使将它与布罗代尔、沃勒斯坦的杰作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
漫长的革命
1971年,埃德加·斯诺最后一次访华后返回了美国。1972年2月15日,他遽然长逝。如果他活着,他肯定会给《西行漫记》和《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的新版本添加注释和参考文献,为读者奉献更多的历史事实。他肯定会根据自己的记录,增加1970-1971年他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谈话的内容。 埃德加·斯诺的妻子洛伊丝·惠勒·斯诺在同意出版《漫长的革命》一书的信中写道:“这是一本没有完成的著作——我的丈夫刚刚开了个头,便出乎意料地离去了。书中播撒下了中美两国人民新关系的种子。在我们的培育下,它们将会成长壮大。” -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2009年修订版),ISBN:9787040267723,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 -
民族主义
本书试图来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书中的基本假设是,民族主义是这个世界的根基。要想理解这个世界的意义,就非得阐明民族主义不可。 本书所用的“民族主义”是总称,它包括民族认同(或民族性nationality)与民族意识,以及基于这二者的集合体——民族——相关的现象;它偶尔也用来指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所依托的明确的意识形态,但除非特别说明,它与民族爱国主义的政治行动主义仇外变种无涉,虽然人们经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它。 本书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是:民族主义为何以及如何出现;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的过程中它为何以及是如何转型的;不同形式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意识为何以及如何转变为制度性的习惯与文化模式,并如何塑造了以民族自居的社会的社会政治结构。为回答这些问题,本书主要关注5个率先如此的社会:英格兰、法兰西、俄罗斯、德意志和美利坚合众国。 -
脆弱的联盟
《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回首20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中苏关系无疑是最重要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双边关系之一。虽然21世纪已进入所谓“后冷战”时期,但当前中俄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冷战”与“后冷战”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无不向历史学家提出这一要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有鉴于此,为了“着重反映近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整体动向”,2009年初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在上海召开了题为“冷战与中苏关系:外交、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匈牙利、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国家的4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30位学者提交了自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分9个单元进行了主题发言。本文集就是在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 -
托克维尔回忆录
《托克维尔回忆录》对于当时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奥迪隆·巴罗、阿尔方斯·拉马丁、阿尔芒·马拉斯特、弗朗索瓦·维维安,等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刻薄。我认为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托克维尔回忆录》在他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刊印出版。这时,上述的人物都已去世了。 -
中國革命簡史: 從孫文到毛澤東
《中國革命簡史》,是唐德剛教授一九六○年代用英文寫就、以英文讀者為對象的通史著作,可惜在他生前未能出版。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的古蒼林、夏沛然兩位先 生,花費大量時間心血,將這部著作不失原貌地翻譯為中文,獻給中文讀者,也許可以為唐德剛作品集「民國通史」系列略作補充。 中國從晚 清末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數十年,是歷史大轉型的關鍵時刻,一轉百轉,錯綜複雜。隨便描繪一事件或一歷史人物,都是千頭萬緒,令人無所適從。唐先生的 《中國革命簡史》,大筆一揮,把這數十年間的犖犖大事,勾畫得輪廓分明,脈絡清晰。全書言簡意賅,風格獨特,力圖超越黨派私見和學派偏見,是一個有深湛功 力的專業歷史學家特意為普通讀者所寫的通俗史書,值得一讀。 -
晕眩年代
20世纪之交到一战前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是什么促成了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 《晕眩年代:1900-1914年西方的变化与文化》 编辑推荐: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都展出了些什么稀罕物? 玛丽•居里的好奇心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 伦琴的神秘发现预示了什么? 为什么说卢瑟福的人生始于新西兰的土豆农场? 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激进的时空相对性和马赫的认识论印象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爱迪生的第一次电椅实验为何不算成功? 为什么英国人广泛相信“白人的承担”及英国人的历史使命之说? 那个年代,同性恋是令人谈之色变的话题? 谋杀13人的惊悚事件成了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头条新闻,为何罪犯瓦格纳却没有被判死刑?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为何被称为是“最卑鄙的谋杀”? 内容提要: 20世纪早期的欧洲:一个漂浮不定的世界,一个期待新事物却又恪守传统的矛盾交织时代。当时的主要议题是:恐怖主义、全球化、移民、消费主义以及道德价值的坍塌和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 20世纪不是诞生于索姆河的战壕或者帕斯尚尔战役——而是诞生于一战之前那令人眩晕的十四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出现了最终与旧世界秩序有着悲剧性矛盾的新秩序。也是在这十几年里,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工业革命带给政治和个人的影响:人们逃离乡村及传统身份的改变,使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科学创造了新可能性的同时,又带来了背离传统的梦靥;教育转变了千百万人的观念;批量生产的物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产业劳工要求分享政治权力;女性试图改变社会地位及两性关系的结构,进而争得话语权…… 从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体现的对新世纪的巨大希望,到1914年哈布斯堡大公在萨拉热窝被谋杀,菲利普•布罗姆逐年记录了这个非凡的时代。在这幅灾难前夕华丽而动荡的图景中,在这个新世纪的舞台上,首相与农民、无政府主义者与女演员、科学家与精神病患者交相出现,生动地呈现了20世纪初期的奇观、恐惧和忧虑。 -
浴血荣光
《浴血荣光》内容简介:从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领导层像割韭菜一样,一批一批被对方屠杀。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其他革命都无法类比的空前残酷性……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人也在奋斗。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 列宁去世的时候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大钊就义时还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朱德31岁参加护法战争。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聂耳不到23岁谱写《义勇军进行曲》。寻淮洲21岁担任红军军团长。邹容18岁写《革命军》…… 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 -
Why Nations Fail
Review "'You will have three reasons to love this book. It's about national income differences within the modern world, perhap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world today. It's peppered with fascinating stories that will make you a spellbinder at cocktail parties - such as why Botswana is prospering and Sierra Leone isn't. And it's a great read. Like me, you may succumb to reading it in one go, and then you may come back to it again and again.' (Jared Diamond, Pulitzer-prize-winning author of bestselling books including 'Guns, Germs, and Steel' and 'Collapse')" ~~~~~~~~~~~~~~~~~~~~~~~~~~~~~~~~~~ Product Description This is a provocative new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explaining why the world is divided into nations with wildly differing levels of prosperity. Why are some nations more prosperous than others? "Why Nations Fail" sets ou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ith a compelling and elegantly argued new theory: that it is not down to climate, geography or culture, but because of institutions. Drawing on an extraordinary range of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examples, from ancient Rome through the Tudors to modern-day China, leading academics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 show that to invest and prosper, people need to know that if they work hard, they can make money and actually keep it - and this means sound institutions that allow virtuous circles of innovation, expansion and peace. Based on 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and answering the competing arguments of authors ranging from Max Weber to Jeffrey Sachs and Jared Diamond, Acemoglu and Robinson step boldly into the territory of Francis Fukuyama and Ian Morris. They blend economics, politics, history and current affairs to provide a new, powerful and persuasive way of understanding wealth and poverty. They offer a pragmatic basis for the hope that at 'critical junctures' in history, those mired in poverty can be placed on the path to prosperity - with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our views on everything from the role of aid to the future of China. -
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
羅斯福是否遭受欺矇? 邱吉爾是否以鄰為壑? 史達林是否乘機勒索? 中國是否遭到出賣? 一本建立在最新史料上,如說書般詳細解讀「雅爾達」八天歷程的最權威、精彩的著作。 雅爾達會議一直是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冷戰形成導因的重要指標。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三巨頭於大戰尚未結束前,相聚於黑海濱的雅爾達,進行了現代史上最祕密的和平會議,決定了世界的命運。在這場會議裡,他們調遣數以百萬計的雄師,以他們的意志來裁定勝利者的公義;決定各個民族的未來;更使得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東西遷徙,只因他們認為唯有這樣,才能促進永久和平。 本書作者應用了近年來陸續解密的蘇聯政府檔案,及諸位與會者所留下的日記、回憶錄,以宛如說書的方式,鉅細靡遺地描述了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到十一日這短短八天的雅爾達會議中,這三位政治領袖想了什麼樣的問題、作了什麼樣的分析以及算計了什麼樣的利益。情節複雜,敘事詳盡,如同完整還原了這場重要會議的現場時況。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变得残酷的原因,并首次探讨了法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产生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托克维尔深入地研究了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历史事件,结合他对自由的认识,回答了下列几个问题:为什么革命首先在法国产生;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的时期却加速了革命的发生;为什么大革命后出现的中央集权是旧制度的延续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厘清了自由、专制、平等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