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全二册)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包括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国际环境、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围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环境等内容。
  • 机密档

    作者:凤凰周刊

    《机密档》由凤凰周刊编。 《机密档1:台海两岸未公开档案》介绍了:蒋纬国口述蒋介石到台后的反省、用人标准和生活态度,以及其与蒋经国的恩怨和他明知道李登辉有台独倾向却放弃参加“大选”与之竞争的内幕;台湾情报局官员现身说法,揭开两蒋统治时期的情报内幕以及周恩来被暗杀历史悬案的神秘面纱;国民党将领回顾海峡两岸战火纷飞的岁月及隐蔽战场上的往事,揭示两岸关系演变及台湾面对诸多困局的核心问题;胡宗南长子胡为真口述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岁月,详解胡宗南在国共阋墙的烽火岁月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台前新闻局长邵玉铭自述开放报禁秘密,笔杆子暴力又掀波澜…… 《机密档2:被遮蔽的历史》介绍了:现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亲述中以建交全过程;新华社记者王洪起披露中阿关系破裂之谜;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献揭露苏联三次大饥荒真相;杨显惠定西大饥荒的回忆中寻找饥荒和灾难的源头;王骞解密故宫大修18年以及那些故宫中的工匠消失之谜;中、俄、蒙学界和军方研究结果还原9.13事件真相;张富贵叙写“时佩普间谍案”最深潜伏“女主角”真实剧情;前苏联退役老上校首度披露其参与挑选金日成的历史秘闻;智效民新解引言获罪的胡风冤案……
  • 失落的巅峰

    作者:周海滨

    本书由知名口述史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 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更是中共领袖不为人知历史细节最 新披露。其中包括陈独秀的修墓始末、瞿秋白的平反始末、李立三的异国情缘、秦邦宪(博古)的坠机细节、张闻天的最后岁月以及胡耀邦的改革情怀。 1.书中人物的独特性。书中选取的六个人都曾在政治生涯中攀登到权利的巅峰,在党内担任过总书记(总负责)。然而,巅峰与谷底又只是一线之隔,多又犯着“左左右右”的错误,或客死异乡;或刑场就义;或旅居海外;或意外坠机;或牢狱之灾。2.亲人口述揭秘细节。六位领导人的后代提供第一手的珍贵史料,并亲口讲述自己亲见亲闻或走访故人的历史细节。3.符合主流读者口味。作者的行文风格适合大多数读者口味,在许多主流期刊都有专栏或约稿,比如新京报、看历史、文史参考等,第2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他的文章。
  • 克格勃与政权

    作者:博布科夫

    俄罗斯又处于转折的关口。 这样的事情往往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交替的时刻。过去的、似乎是很稳固的理想被推翻了,人们沉浸在欢庆之中,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刚剐过去的一切。一种产生精神真空、精神混乱的危险,国家面临分裂、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的预言威胁着这个国家。然而幸运的是,俄罗斯的社会已经开始逐渐克服这个显然是产生于政治的可怕病魔。人们已经开始有可能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诠释。现在已经不常听到那些否定一切或者肯定一切的极端的话语,人们正在尝试着对于苏联历史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伟大的和悲剧性的矛盾进行深刻反思。 苏联国家安全机关的活动,几乎是一个最敏感和尖锐的问题,这一话题往往能引起对于苏维埃时期的激烈争论。人们经常会回忆起斯大林个人崇拜时期对人民的残酷迫害。这与革命后的一些政治苦役们的回忆录不同,它不仅仅是留给后辈人的一种见证,这首先是一种社会的自我保护,以免在不远的将来重蹈过去的覆辙。我相信,对于人民的悲剧刻骨铭心的记忆,不应淡忘,而且有人认为对过去的悲剧不必旧账重提,这也是不正确的。 目录: 作者的话 生活道路的起点 “斯梅尔什”反间谍学校 “冷战” 一所美国的特工学校 在布鲁塞尔国际展览会上 不设守门员的比赛 怎样招募和使用特工 可疑的集装箱 美国间谍机关的一次失败 50年代 谢尔盖·安东诺维奇案件 一名奸细的本性 苏共二十大 亡党的反思 领袖身边的人 在政治局的会议上 亚·尼·谢列平 弗·谢米恰斯内 安德罗波夫 东欧各国 保守秘密和怕担责任 卢比扬卡的中情局特工 识破假象 知识分子和公开性 民族问题 难忘的1986年12月 兹·加姆萨胡尔季阿的腾飞和跌落 移民问题 宗教问题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与总统的最后一面 展望未来
  • 外交部文革紀實

    作者:馬繼森

    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國近代政治的一樁大事。直到發生三十餘年後的今天,每年以文革為題或背景出版的專著、文獻紀錄及小說等為數不少。本書作者當時身處外交部,目睹文革的發生。她按時序詳細交代文革運動從1966年開始到1976年間,批判部黨委、奪權、提出「打倒陳毅」,接著批極左、抓五一六分子,以及批判領導幹部、三易外長、批判周恩來等一連串無法無天的勾當。當時的極左政策使對外關係受到嚴重破壞,至1969年外交才改弦更張,調整政策,實現中美關係緩和,對外關係得以大開展。 本書作者在文革後,搜羅了大量有關文化大革命的文件、重要談話紀錄及一些當事人的手稿,並且親自訪問了當年參與文革的外交部人員,所以本書是文革研究和中國外交史研究的重要一手資料。
  • 犹太战争

    作者:约瑟福斯

    本书还有另外一个书名: 《耶路撒冷被毁记》或者《犹太战记》。
  • 现代化新论

    作者:罗荣渠

    本书是对发今重大课题——现代化大潮进行探索性研究的新成果。它从宏观史学视解,把现代化作为全球性大转变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以此论述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总趋势和近世中国的社会巨变,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作了专题考察。全书运用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融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体,突破传统与西方的窠臼,阐发了许多精辟见解。
  • 从帝制走向共和

    作者:杨天石

    一部史学论文集,内容涵括从戊戌政变至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三十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其台前幕后、因果背景等等。如孙中山与章太炎、黄兴、何天炯、廖仲恺等人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对革命事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孙中山的被迫离任与袁世凯的上台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孙中山对黄兴与康有为的关系的态度及导致的后果,等等,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隐微不彰的史实。这些史实,过去常为史家所掩饰,很少论及。
  • 三十年河东

    作者:杨继绳

    本书分别从银行漫谈、股市浅说、财富流动、财政随笔、宏观经济、企业改革、当代老板等十几个大方面归纳选择了一百余篇评论集成此书奉献给读者。 作者经历了改革前后中国两种政治经济体制,还有幸对中国三十年改革的整个历程进行了新闻采访和跟踪调查。三十年来,作者除了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改革的新闻报道以外,还发表了数百篇关于改革的评论。这些评论文章不仅用通俗的文字介绍了有关改革的经济知识,还不时抨击了改革中的问题。改革发表时曾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有的文章还引起高层领导人的重视。
  • 杀戮与文化

    作者:[美]维克托•戴维斯•汉森

    本书深入检视了由古至今的九场里程碑式的战斗——读者将从兵微将寡的希腊人击败薛西斯奴隶大军的萨拉米斯战役开始阅读,体验科尔特斯对墨西哥的史诗征服,最终一直阅读到关于越战期间春节攻势的情形——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向读者们揭示了,为何在贯穿整个历史长河的漫长年代中,西方军队始终是地球上最致命、最有杀戮效率的军事力量。 汉森的思维超越了通行理论,他没有使用地缘、技术等原因来解释西方文明在军事领域的统治地位,转而另辟蹊径,认为文化与价值观才是先进武器与优秀士兵的催化剂——对异议的容忍、对创新与改造的推崇、对公民理念的坚守——这些才是催生出最强大军队的源泉。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战争描写,并对其进行了客观公允的分析。在《杀戮与文化》中,读者们将会体会到军队与文化的密不可分,并明白,诞生于自由文化氛围的军队为何会战无不胜。 鲜活生动的描述……雄心勃勃的主旨……本书挑战了读者思维的界限,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眼中的历史……(汉森)不仅仅是在进行战例分析而已。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向我们阐释了战争是如何反应和影响社会,而社会又是如何引发战争的。没有任何作品能像本书一样,向读者们展示出一幅幅瑰丽的画卷——战争在反映文明沿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样貌,我们的社会亦不例外。 ——《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 汉森……正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杀戮与文化)这本书会让他更加名扬四海。 ——约翰•基根(John Keegan),《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伦敦)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用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又一次引燃了相关领域的论战。他和约翰•基根一样,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有趣的战争史学家。 ——让•贝泽克•爱尔希坦(Jean Bethke Elshtain),《女人与战争》(Women and War)一书作者
  • 战后欧洲史 03:大衰退(1971—1989)

    作者:[美]托尼·朱特

    分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卷三《大衰退1971—1989》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战后欧洲的经济繁荣热潮退却了。美国单方面废除布雷顿森林协定,稳定世界金融秩序的美元固定汇率制度被埋葬,欧洲货币汇率随之浮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增长率下降接踵而至,同时还伴随着大范围的工人失业和社会不满。 西欧的政治图景开始分裂,左翼和右翼主导的整体格局,被“单一议题”政党和运动打破。一些社会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女权运动、环境保护主义组织与和平运动等新政治团体,利用舆论将社会情绪转化为政治行动。 到70年代末期,欧洲社会开始觉察到其福利国家体制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撒切尔夫人倡导的私有化浪潮,在80年代冲破西欧海岸,并在接下来的10年里席卷了整个大陆。欧洲战后数十年以来的社会民主共识被彻底改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蹒跚而行,经济衰退,民生困顿。新的反对运动在布拉格和华沙蓬勃发展,持不同政见人士选择从个人权利、公民自由等议题切入,终结了苏维埃政权对话语权的垄断。通过环境污染等切身议题,知识分子消除了社会公众的冷漠和恐惧,逐渐建立起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 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为了拯救自己的共产主义,逐渐摆脱了对东欧诸国的监督。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欧洲共产主义政权在1989年轰然倒台。 旧秩序迅速、平静且和平地终结了,留下四分五裂的大陆。 ======================================================= (套装全四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 《战后欧洲史》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 《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 编辑推荐: 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出版商周刊》 精彩绝伦……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纽约时报书评》 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卫报》 欧洲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萨缪尔•琼森奖决选名单; ◎连续荣获2006年亚瑟•罗斯图书奖、2007年汉娜•阿伦特奖、2008年欧洲图书奖; ◎《卫报》《独立报》《纽约客》《观察家》《旁观者》《新政治家》《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近20家世界顶级媒体“年度最佳图书”;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尼尔·弗格森、弗朗西斯·福山、诺曼·戴维斯、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等欧美著名学者高度赞誉; ◎《纽约客》《旁观者》《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伦敦书评》《美国历史评论》《出版商周刊》全球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中文版获托尼·朱特基金会全球独家授权,历时两年精心译校、审校和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部史学巨著以全新面貌震撼面世。 ========================================================== 媒体评论: 精湛地剖析了今日的欧洲如何从1945年的灰烬和疲惫中站立起来。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精彩绝伦,这部著作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描述1945年后的欧洲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一部精彩且引人入胜之作。 ——《卫报》(The Guardi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综合型的、分析型的、反思型的优秀著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值得高度赞赏的著作……任何评论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褒扬它。 ——《旁观者》(The Spectato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卓越之作……文笔生动;朱特的叙述超人般地几乎覆盖到了欧洲大小国家。 ——《纽约客》(The New York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精彩巨著,文笔有力,阐述清晰,具有许多来自个人在政治、社会领域敏锐观察的深刻洞见。全书涵盖的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展现出对已发生、正发生且需要予以面对和了解的改变的深刻理解。 ——《观察家》(The Observ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托尼•朱特以其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走过1945年后欧洲的通衢大道和偏僻小径……他不只探索了这个现代大陆的what和when,最重要的是探索了why。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这部书不只百分之百值得推荐,还应作为全欧陆学校的必备教材……一部旷世巨著。 ——《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 on Sunday) 一旦了解这本书的卓绝出众,你会大吃一惊……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使40岁以上的读者想起他们所曾感受、盼望、参与或逃离的东西。 ——《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随着朱特笔下动人的描绘,“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几乎展开了一幅令人难以承受的悲惨画卷。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1945年后的欧洲复兴史和那过程所受到的限制,已被人讲述过许多次,但少有人讲得像朱特那么清楚,那么从容自信……对朱特来说,以如此易读、公允的方式叙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乃是一大成就,而他的著作……在未来多年里仍将是标杆之作。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在《战后欧洲史》通俗易懂的各章标题背后,涵盖的是近千页对于“二战”后欧洲历史的深入研究。然而,本书不只是在摆放于书架时让人印象深刻;朱特是一位明敏的思想家,以及一位能够将丰富的文化知识——电影、音乐和文学——载入他艰难课题的作家:大屠杀,斯大林治下的东欧,20世纪60年代思潮变化,铁幕的崩溃, 欧盟的政策,新的欧洲生活方式……一些评论家将朱特充满洞见的研究方法归因于他在美国将近几十年的经历。在那里,他成立了纽约大学雷马克研究所,以“支持和推进有关欧洲的研究和讨论”。 ——《书签》(BookmarksMagazine) ======================================================= 名人推荐: 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欧盟委员会主席) 托尼·朱特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议会议长) 任何人如果想了解“二战”后的欧洲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不可不读。 ——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 de Madariaga,欧盟外长) 我大力推崇朱特的《战后欧洲史》……它摆脱了陈腐的冷战模式,合理评价欧盟的角色,为理解欧盟提出崭新而富启发性的观点。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英国保守党领袖) 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处理这么宏大的主题,只有已经成熟的学者,才能依据二手阅读和对当代史的观察,成就如此伟大的历史著作。当代史的作品很容易随着时事演进而被埋没在书海里,但如果兼具叙事的诚意、机智的巧辩和独特的风格,这样的著作就能一直被传颂。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史学大师,著有“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他的最新著作《战后欧洲史》叙述了1945年至今的欧洲历史,已经成为广受好评的历史杰作。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实际的东欧经验和捷克语的学习,使得朱特不同常人,他同时兼具东西欧的知识,这些优点都展现在《战后欧洲史》中。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 托尼·朱特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观点贯穿全书……他时时谨记宏观的观照或跨文化的主题探讨。文笔流畅、优美、引人入胜,全书八百多页,几乎每一页都能予人乐趣和启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 托尼·朱特用天衣无缝的叙述,总结1945年以来的欧洲历史。这是具有慧思与人性的历史书写。短期内不可能有人超越托尼·朱特的成就。 ——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 《战后欧洲史》是历史研究的杰作,带我们综观过去60年东方与西方、文化与地缘政治,无缝交织在一块的欧洲……权威之作。 ——约翰·格雷(John Gray,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托尼·朱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是一部重要的、享誉学术界的巨著,它能给予读者的,不仅是清除谬误的知识,而且还有对于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甚至人性本身的严肃思考。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战后欧洲史》以传统的史学论述方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这是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这是高屋建瓴的历史大视角的“大气之作”。作者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显然是超越了个人能力之作,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读来之顺畅让人心旷神怡。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一位当代历史学家的著作能够同时对史学研究和现实政治都发生重要影响,《战后欧洲史》是一个很出色的楷模。它以独特的视角、高超的综合叙述能力以及充满思想性的大跨度追问描绘了从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图景,全面而又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了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通往未来之路。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 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三次大审判

    作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夫

    《斯大林肃反秘史》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夫(真实姓名为列夫·费尔德宾),曾任前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高级官员,在1938年7月从他被派驻的西班牙逃亡美国。他根据个人经历和见闻所写的这本书,提供了主要是1938年以前苏联政治清洗浪潮中一些人和事的细节。 这部书稿于1953年斯大林死后不久由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并陆续以英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版本印行;成为西方研究苏联的学者所重视的史料之一。为保存史料价值,对本书全文、作者前言和原编者约瑟夫·科辛斯基所作的注解和后记,均未作改动。谨供关注与研究苏联历史和现状、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读者以及有关领导阅读、参考。 赫鲁晓夫1956年2 月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首次披露并谴责了斯大林对党的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清洗和镇压的恐怖行为的若干历史事实。苏共随即着手平反大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再次提出对苏联历史上重大案件重新调查与评价。苏共中央政治局1987年组成了重新研究30至40年代和50年代初迫害事件委员会进行工作。1988年二三月间,已有尼古拉·布哈林、米哈伊尔·图啥切夫斯基、尼古拉·沃兹涅辛斯基、亚历山大·库兹涅佐夫等先后在3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被处决的苏联多名前领导人恢复名誉。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奥尔洛夫(真实姓名为列夫·费尔德宾,?——1973),曾任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高级官员,在1938年7 月从他被派驻的西班牙逃亡美国。他根据个人经历和见闻所写的这本书,提供了主要是1938年以前苏联政治清洗浪潮中一些人和事的细节。 这部书稿于1953年斯大林死后不久由美国《生活》杂志发表,并陆续以英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版本印行;成为西方研究苏联的学者所重视的史料之一。 现将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发行。为保存史料价值,对本书全文、作者前言和原编者约瑟夫·科辛斯基所作的注解和后记,均未作改动。谨供关注与研究苏联历史和现状、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读者以及有关领导阅读、参考。 一九八八年三月
  • 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

    作者:甘怀真

    本书共分三篇,分别为上篇「礼观念的演变与儒教国家的成立」、中篇「政治制序与经典诠释」及下篇「礼制与『东亚世界』的政治制序」。上篇主要论述先秦至《大唐开元礼》中,各时代「礼」观念的转变及其意涵,中篇主要论述中国中古时期至隋朝间,各时代对「国家」、「君臣关系」、「罪」、「政治」、「文化」等观念的形成及其所构成的经典诠释,下篇则着重於中国、日本等,关於「东亚」世界的再省思。
  •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梅尼克

    本书《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德意志文化如何形成?围绕这一问题,梅尼克从两个角度做出回答:一是作为世界民族文化个体的“德意志文化”如何从世界主义的迷梦中觉醒?二是普鲁士文化如何与德意志文化合同?这两个角度构成了本书,上编以“国家民族”与“文化民族”的概念界分为起点,梳理了世界主义观念与民族国家思想之间彼此交错的发展脉络。下编讨论的是普鲁士—德意志问题。这是一个德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难题之一。
  • 温故戊戌年

    作者:张建伟

  • 一场改变了一切的虚假革命(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作者:许平,朱晓罕

    本书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出发,把学生运动放在西方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中,介绍运动的历史成因、思想渊源、各国运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及运动的影响。结尾“没有结论的结语”保持本问题的开放性,介绍运动参加者现在的状况和他们本身对这段经历的反思,以及西方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给予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
  • 明代宦官与三案

    作者:温功义

    本书以灵活流畅的文笔,扼要介绍了中国宦宫(太监)的由来及其在历代的发展、变化和影响;综述了明代宦官的概况;接着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将明代两百多年间的著名宦官(如郑和、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和宫廷内部的重大事件(如“土木之变”、“夺门”事变,帝位之争、厂卫之争等),作了生动的叙写。书中广泛反映了明代的朝野斗争与社会生活,形象展现了明代政治制度和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发展演变情况,深刻揭示了明王朝存在的各种矛盾弊端及其由盛而衰的原因。著者在系统、全面介绍各朝宦官的奇闻异事及其对宫廷政治的重大影响时,还将朱元璋建国到崇祯帝覆亡的全过程,也生动、概略地勾画出来。读者从中会大开眼界,深感这是一部栩栩如生的封建宫廷斗争史和高度浓缩的中国太监演变史。
  • 来自上层的革命

    作者:(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

  • 我们的1950年代

    作者:旷晨 潘良

    这是本年代怀旧丛书,一场关于中国五十年代时政、电影、歌曲、连环画、记忆碎片的追忆盛宴。 每一个时代,都有迥异于其他时代的传奇和语汇,它们是填充整个十年的血肉,我们力图把最坚实、最有力的部分呈示出来,这来自理智上的权衡,更来自于对过去那段岁月的敬畏和虔诚。在总结与检视的过程中,那些鲜活的片断,向我们敞开了它们广博的胸怀:西藏和平解放、没收官僚资本、控制物价飞涨、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运动、创建人民公社…… 对一个时代作完整的定义,无疑是困难的,同时也是愚不可及的。你翻拣不出一个固定的词,对那段美丽悲壮的岁月,作出确切的描摹。五十年代就像一首不断行进的交响曲,它即有呜咽细语,亦有歌舞呐喊,在不同的段落会奏响不同的乐章。所以,我们只能退居一隅,做一个掌勺的厨子,给大家送上一道自认为精美的追荐筵。是叹诧、还是神伤,只能留待读者静下心来细赏。 在本书中,我们力图把家国史诗与民间话本糅杂在一起,使其在厚重之上,更添声色之美。因而,在这里面,你能看到村墟镇、物事风华、腥风血雨、颓靡乡愁……它们肆意奔流,在混生后形成浩大的演义,穿行在这些编排好的史料里,许多欢跃与忧伤扑面而来,让我们感觉自己与时光同在,与历史同在。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起,沿着这十年的流脉,在纸上构筑起你我共有的精神家园。
  • 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

    作者:(法)弗朗索瓦·基佐

    本书是19世纪法国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弗朗索瓦•基佐(Francois FGuizot)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名自由主义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佐有选择地阅读历史,并坚持历史的延续性和长期格局,指出在法国乃至欧洲,自由是古老的,而专制才是近代之事。基佐以大量的法国和英国的历史文献为基础,将宏大的历史叙事风格与哲学归纳的特定才能以及政治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对欧洲代议制机构的全面研究,审视了自由的古老根源以及代议制政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