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决定时刻
《决定时刻(德国与世界历史的演变)》是作者的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政论性著作。在书中作者继续坚持他的“文化形态史观”,认为来自“东方的”十月革命将是对欧洲白人世界的威胁,并预言革命将向有色人种地区传播,从而革命战争、种族战争将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在书中,作者还表达了对“反犹主义”的批评与对纳粹党的失望,并预言“第三帝国”必亡无疑。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提倡者。 -
三民主义
《民国立国档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简介:《建国方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孙文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书的最后,特别收录了《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总理遗嘱》这三篇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在《建国方略》里,孙中山先生从思想层面到经济层面,再至政治层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详细设计,被民国政府标榜为立国的第一指导纲领,具有深刻的时代色彩,是一份标志性的重要史料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民国史、近现代史的必读经典。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思想学说,指导中国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在民国时期,《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孙中山著作,被视为立国施政之纲领,对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自孙中山逝世至今,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历次革命实践与政治改良,或多或少,也都与孙中山的思想学说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学说,仍是一笔可资借鉴的历史精神资源。 这本《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孙中山先生关于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阐释性演说记录,同时还收入《中国革命史》、《军人精神教育》、《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等影响较大的孙中山名篇,并特别附录了后来国民党人草拟的五权宪法草案,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三民主义》简明扼要地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行者,为实现其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国梦,而进行的艰苦奋斗和深入思考。读者深入研读这两本书,可以掌握孙中山思想学说的核心精华,并借此重新审视民国那段特殊的历史。 -
坏世界研究
《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讨论了决定人们命运的制度、自由、权利和权力,这《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治国、治人、治事的秘密、策略和智慧!《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最适合读者:学者、政治家、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传媒工作者、学生以及关心政治的各界人士。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人手里,每个人都欠着别人的幸福和自由。人的命运是最大的哲学问题,而政治是命运的最大问题。虽然世界是个坏世界。但我们渴望一个好世界。马基雅维利教人制造坏世界,赵汀阳试图指出如何对付坏世界。 -
样板戏史记
《样板戏史记》内容简介:样板戏作为六零年代中国人的公共回忆以及中国国剧史上的某种文化遗迹与经典,深刻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而且确实曾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娱乐消遣。这种全民性的普及始于一九六零年代的群体性京剧革命时代。八个样板戏主导了六十年代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的重张,甚至生活的戏剧化形态。或者说彻底的“文娱京剧化”。而样板戏,也成为一个时代以京剧为形态的重要的悲喜剧。不仅仅是国家的,它甚至是私立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代人来说,样板戏正在成为一段历史的背景。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样板戏的历史,提供真实的样板戏文献,为一代人的怀旧提供一个基本的依据,曾以撰写《宋美龄画传》以及推出革命说明书系列《雷锋》等书而知名的著名作家师永刚、张凡,遍考当年参与样板戏的编创演人员,历时三年,撰写了一部详实的样板戏传记,首度披露了江青与样板戏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的真实内幕,与当年参与样板戏的编创演人员的恩怨情史与结局,是官方审定的首本集中讲述样板戏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文献。 《样板戏史记》同时联手样板戏专职摄影师,首度推出一本荟集全部样板戏经典图片为主的纪念册。书中收集的上千张图片、绘图布景,人物肖像以及草图,披露了当年样板戏经典图片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曲折的故事,这《样板戏史记》也是史上首部解密八大样板戏的权威传记。 -
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
独立战争拉开了美国革命的序幕,与此同时,美国国父们也开始了思想上的探索与交锋。如何防止政府权力的专断和扩张,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如何防止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侵害,对民选代表的权利加以提防?革命一代的美利坚人不仅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政治体制,而且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政治观念,这是许许多多的政治人物行动和思考积累的结果。《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1776—1787》记录了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联邦宪法颁布的十余年间各种思想在美利坚社会的碰撞,揭示了美利坚人思考政治的方式,展现了美国革命时期政治文化变动的宏大气象。 -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是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最新著作,是其上一卷《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姊妹篇,作者在上一卷里将人类政治秩序的起源一直追溯到前人类时代,概述政治制度的三大组件——国家、法治、(民主)负责制——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叙述的历史截止到法国大革命;本卷接着讲述第一卷遗留的故事,探讨这三大组件在工业革命后的现代世界的发展和互动。 在这第二卷中,福山继续以社会如何发展出强大的、非人格化的、负责的政治制度为核心,考察了从法国大革命到阿拉伯之春和当代美国政治的深层功能障碍等事例,描绘了国家、法治与民主负责制这三大制度在世界各地由于发展顺序的不同而有不同结果。他讨论了政治腐败的治理,检视了殖民主义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不同政治遗产,并大胆估计未来民主如何应对全球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政治瘫痪。 -
肯尼迪:信仰在风中飘扬
勇气,是命运多舛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用生命来实践的最高品格。38岁的年轻参议员肯尼迪,在脊椎手术的生死边缘,写下了美国历史上不惧牺牲自己政治生涯的八位参议员的故事。 历任美国总统唯一的普利策获奖作品, 讲述是什么塑造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这本书的家喻户晓使肯尼迪从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参议员一跃而为政坛的明日之星,最后当选为美国最年轻的民选总统。 它如同北斗星一样,激励着下一代政治家李光耀、奥巴马的人生道路 对于中国的未来,本书无疑是最及时的木铎金声。 -
历史中的英雄
胡克曾经自称是“现世人文主义者”,所以他自然反对以天意、神的意志之类神秘的原因来解释历史,而承认人类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过,他同时又是明确反对英雄史观。但是这本著作批评的锋芒主要却是指向社会决定论的,包括黑格尔、斯宾塞、汤因比和斯宾格勒,尤其是普列汉诺夫——胡克把他叫做“正统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决定论者”,以示与马克思本人的区别。本书书对历史上的“伟人”、“英雄”这个迷惑人的问题构成了一个有成果的系统提法,是对历史理论的极大贡献。 本书的书名说明了它的主题,不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哲学。把它叫做“历史中英雄的局限”或许同样适当。这个书名也能说明本书的内容,不过还不是我们关于历史英雄的想法。我们的想法,书里作了详细的叙述。请读者不要单从书名上去推测。以后各章的分析,其目的主要是给这个迷惑人的问题构成一个有成果的系统提法。我们要努力概括出各种类型的情境和条件,以便正确地承认或否认杰出人物对那些情境和条件的随时的影响。我们提供的不是一种历史理论,而是对历史理论的一点贡献。要给人类历史作出适当的解释,这一点贡献是应该受到注意的。 -
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
作者言:尝忆50年代,为鼓励放胆直言,毛**多次谈及,共产党员应有六不怕:不怕担机会主义、不怕撤职、不怕开除、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六者除头颅犹在,其余皆巳身历。自谓因得福:筋骨耐劳,心志耐苦,世事洞明,胆气犹壮。今年80有余,回首平生,行止无愧天地,得失从不萦怀,素与“左”倾无缘,足以自慰矣!来日无多,请问尚有何恋?关怀莫过后来者,忆旧休忘左祸殃;但愿一言堂永绝,神州遍地百花香。 -
病夫治国
本书从医学角度介绍了里根、安德罗波夫、布迈丁等20位具有影响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政治生涯、性格特点、生活情趣以及家庭和社会交往等,论述了在其疾病缠身时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及其健康状况对其在重大事件面前采取态度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
石油风云
耶金經過七年精心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內幕材料而寫下這部八十多萬字的皇皇巨著,酣暢淋漓地展現了百余年來人們追逐石油財富似顛如狂的千姿百態。書中既有全景式的俯視,也有細致入微的描寫。故事有血有肉,如見其人。文筆生動流暢,可讀性強,並收有近百幅珍貴照片,反映了百余年來世界石油風雲的歷史過程。 -
利维坦的诞生
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竭力解释,在法国大革命之前那段时期形成的欧洲国家为什么会沿着如此不同的路径发展?有些国家为什么走上绝对主义的道路,而另一些国家则走上宪政主义的道路?是什么因素使得有些国家能发展出官僚制的管理体系,而另一些国家在实践中却仍然依附于一种世袭制? 本书展示了一种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国家建设的新理论。埃特曼主张,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权和国家基础结构在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两个因素——在国家形成时期的各级地方政府组织,以及连绵不断出现地缘军事竞争的时间安排——可以解释其中的绝大多数变化。本书利用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经济史领域的理论发现以及历史学界最晚近的研究成果,为用跨学科方法研究政治发展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范例。 -
克格勃全史
作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个特殊组织机构——克格勃。无论它对一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起到过怎样的作用,毫无疑问,它绝不仅仅是“令人不寒而栗”或“神秘”、“恐怖”的代名词,它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鲜明地烙印着特定时代的一切特征。 当然,这样一部真实地记述克格勃内幕的书籍的问世,首先依赖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开放,当人们——特别是生活在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不再感到随时会有来自某种强大政治势力的监视、窃听或谋杀的危险时候,他们的身心和灵性会获得更大程度的解放,重新找回只有在一个理智的国家,才能够看到,也才能够读到的个人尊严。 作者和译者都为这本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参照了西方许多图书馆的秘密资料和克格勃档案材料,使本书增加了许多详实的细节,这项工作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整理,应该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后人了解俄罗斯历史,特别是克格勃历史必须阅读和研究的资料,也许,目前还不能够彻底地做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作者毕竞有其政治和个人的局限,有些观点和看法,我们也只能批判地客观地去理解,但至少,这初步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有趣的。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花时间阅读、研究、品味甚至收藏的书籍。 -
萬曆十五年
这是中文版台湾本。中文版在内地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大约两年后,也即1984年,陶希圣先生从中华书局获得台湾版授权。陶氏是胡适的学生,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民国时期研修中国社会史,出版过著作《中国政治思想史》,创办《食货》半月刊,参与过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是有名的政治家。对这部论述中国明代政治社会的历史著作,自然比较看重。 是年陶氏86岁,仍力争在自己的食货出版社印刷《万历十五年》繁体版,文字仍按内地版不变,按说应是台岛上的第一个版本。之后八年时间里,食货初版印了25刷。改二版后,延到今年,又有印刷50次的记录,这总共75次印刷到底印数多少,实在无法统计,只由此看出这书所受到的欢迎。 -
苏联的最后一年
本书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超越利益集团
社会的和谐公正,关键在于实现国家政权的超利益化!而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就是这样一个超利益化的政权社会。保障全体老百姓的利益是宋朝历代统治者的核心政治理念。本书借古论今,为我们展示了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和谐社会——宋朝是如何炼成的,并讲述今天的中国怎样延续宋朝的政治模式,努力建造一个和谐社会。 编辑推荐 宋朝,最为后世荣,最为后人痛。 宋朝的先进是如何产生的? 宋朝之后,中国为何反被欧洲超越? 我们从宋朝的政治模式中学到了什么? 汉书下酒,宋史引药,中华病灶,尾大不掉 力笔投射当下,读之觫然汗出 它是伟大时代的“满江红”,它打破“西方中心论” 重拾流逝的胆识与智慧,构建中国新的崛起 保障全体老百姓的利益是宋朝历代统治者的核心政治理念。知识分子作为国家的管理者,他们超越了皇亲国戚、商人等利益关系的束缚,呈现出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体系,并且制定了最为严格的官员监督制度,最大程度上保障老百姓的利益。今天的中国实际上在延续宋朝的政治模式,努力建造一个和谐社会。 -
封面民国
《封面民国》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时间为顺序,描写了九大民国政要: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陈诚、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 作者以这些民国政要为主角,以他们荣登杂志的理由为主线,选取了能够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影响当时社会进程的重要事件来重点叙述,披露了他们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和一些与他们有关的事件的内幕。透过这些描述能够让我们对这些民国政要和当时的政治风云有更清晰的了解。 本书稿共九章内容,分别为:吴佩孚:中国最强者;蒋介石:中国乱世中的历史谱写者;冯玉祥:中国的基督教将军;阎锡山:玩中庸之道的山西王;汪精卫:历史漩涡中的鲸须;陈诚:重庆城的保卫者;宋美龄:她和中国知道忍耐意味着什么;宋子文:通往胜利的路在峭壁之上;陈立夫:走在融合路上的道德家。 全书内容丰富,视角新颖,语言通俗、幽默,叙述生动、流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本书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
大汉帝国在巴蜀
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内在的骨架是一种回环式的梳理:从蜀汉集团的政治论述中厘清其政治定位,以政治定位为参照衡量其政策策略的取舍,以蜀汉集团的兴衰脉络检点其主要政策策略的得失,再以这种成败与得失的比照回溯其政治定位。最后归结到:政治定位如何影响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 藉此视角,通过对蜀汉兴亡过程的完整领略——刘备的崛起及其局限、诸葛亮在局限中的努力、蜀汉国策的调整及蜀政的衰败——冀能对政治变迁的内在逻辑有所体悟。 本书在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评价、永安托孤到底托了什么、襄阳之战的三方博弈、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战略与战术原因、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是本书最殷切的期许。 -
国步艰难
本书拟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做一个逻辑梳理。作者认为,从执政党的建国方略、发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经历了五次选择,即实行新民主主义、效苏联模式、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和转向改革开放。 试图说明以下问题:中共何以放弃原本认真考虑过的新民主主义,急于仿照苏联模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觉察苏联模式弊端并尝试走中国自己的路之后,为什么引导出一场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标志的乌托邦运动?对大跃进的调整和反思,为什么又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不归之路?“文革”结束后,又是哪些社会力量推动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这五次选择呈现两个过程,即从走进传统社会主义(或称苏联模式)到走出传统社会主义。前四次选择是传统社会主义内在的逻辑自然演进,第五次选择则具有根本的转向意义。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尚未完成,但当下的中国无论如何定义,它都与传统社会主义相去很远了。 所坚守的学术态度是:力求每一判断都立于可靠坚实的材料之上,收敛过度解读的冲动,对历史的复杂性抱持一种敬畏;着重于发掘历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做简单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拒绝用某种既成框架来框定历史。本书的考察自然要涉及领袖人物的意志和党内分歧,但更注重于分析在个人意志和党内分歧背后起作用的历史的、制度的和观念的因素。通过这种梳理,为人们思考中国未来走向提供某种历史经验的支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