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作者:林文仁

    戊戌(1898)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清德宗「籲懇慈恩訓政」諭的頒布,形同開啟慈禧近半世紀柄政歲月中的第三次垂簾。綜觀西后三度垂簾(或訓政)之發展,幾乎皆是一段她在運用派系,與抑揚派系間,達到個人集權目的之歷程。而且,相較於前兩回垂簾,第三次訓政在權力集中效果上更為徹底。然而,慈禧個人權勢的迭創高峰,反襯的卻是晚清派系結構的沈淪,最終亦斷送有清一代。 事實上,清代後期政治派系運作之再起與變異,幾乎與慈禧擴權之歷程相重疊。不同的是,西后之權力,隨逐次利用派系對立格局,而開創自身操弄空間,愈趨攀升﹔相對地,原於太平軍之役後,因滿洲親貴與漢士大夫集團在政治運作上,漸見合流,而呈現多元發展之派系結構,卻於慈禧權力扶搖而上的同時,面臨土崩瓦解。晚清政局雖因此而又見權力集中之趨向,實際上卻是愈見孤立之滿洲親貴最後的虛幻榮景,而清室天下亦於不久後宣告終結。 無疑地,晚清政治派系活動之重振,與清廷為因應太平軍之役,而不得不進行之權力釋放,息息相關。派系之競爭,雖向來多為負面論述之題材,實亦有其正面功能。當人主可居於制高點,而掌握派系間之互動平衡時,則此一政治現實,未必不能使最高領導人更全面地吸收決策資訊,從中形成更見穩妥之決策模式,維持決策品質。在君主專制政體中,此一情形尤為明顯。以同治朝為例,儘管南北壁壘漸自明晰,恭、醇兩王之路線分立方興未艾,而歷如同治五年(1866)同文館擴大取才,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之交鋒,卻能創造後世史家所稱「中興」之世。「大亂初夷,群有致治之望」,洵非妄論。究其因,當時垂簾之兩宮-尤其實柄其權之西后-未逾人主尺度,而能收並取之用,應為重要因素。 然而同治朝之所以相對有成,亦正反襯光緒初年起,政爭所以漸趨激烈,而中興之望,漸去漸遠之底因。自光緒三年(1875)北派領袖李鴻藻丁憂,而南派領袖沈桂芬於恭王支持下援引門生王文韶入樞,一改南北平衡之局起,政見之爭,乃漸變質為純權力之爭,派系圍繞權力徵逐之根本矛盾,乃告圖窮匕見。尤其滿洲親貴集團中,恭、醇二王對立之表面化,更添問題之複雜性。如此赤裸之權力爭鬥,終令亦有其更大權力企圖之最高統治者,得以藉之操縱以逞其私願。晚清政治情勢,亦由此走上狹路。新局面之主角,以是歸於慈禧皇太后。 然光緒十年(1884)罷用恭王後,慈禧之專權固大為提升,但另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長成之德宗終須接掌政權—已擋在前方,遂使西后專權之路似不可能愈走愈寬。以下,則光緒結合以乃師翁同龢為首之新一代南派精英,圖為最終實現完整帝權之基本勢力,遂不可避免地將政局推向另一更為激烈之派系競逐階段。南派基於崇隆德宗,間取擴大派系權力版圖之連串作為,尤其以對李鴻章為首之淮系北洋所進行之壓縮,終令光緒親政前之各股勢力,舉凡淮系、醇系,與實力雖不之前勝,但終令猶有餘韻之北派,漸向應已退居二線,但影響力仍在之西后靠攏。經歷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之連番攻防,帝后黨立,終告難挽。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間之連串內外紛擾,國勢日蹙,由帝后黨爭之線索觀,幾皆成派系權力抗衡之動線。較諸后黨,實力基礎相對不固之帝黨種種試圖一翻劣勢之派系結構調整,與藉變法力挽頹局之掙扎,畢竟指向光緒二十四年(1898)之戊戌政變,終而成就慈禧個人於前更勝之權力高峰。 后黨在戊戌(1898)政潮中,最終以零和式結局宣告得來的勝利,也徹底改變同、光兩朝延續逾三十年之派系結構。做為漢官僚核心之南北派系,在帝后黨爭中之消融與崩解,也使戊戌(1898)八月後之權力結構中,漢官僚之決策影響力,掉落到1860年代以來之最低點。滿洲親貴集團之重新抬頭,使彼輩試圖以最迅速有效之方式,重掌絕對主動,以充分抑制漢人勢力。由光緒二十四(1898)至二十六年(1900)間,「廢立」與「排外」兩大課題,誠即彼輩落實政治目標之具體作為。1900年「義和團事件」之背景,實亦肇於焉。 只是,經過戊戌(1898)至辛丑(1901)之一段曲折,中國近代將臨巨變之伏筆,亦埋於焉。本文透過對派系分合所進行之分析,實亦欲對清政權所以崩亡,提出另種觀察角度。以此,則以下兩點,或可為本文作結。 首先,袁世凱繼續穩控北洋新建陸軍,並在榮祿以軍權掌握布局主動之結構中,穩步向上的走法,已將彼置於他日接收榮祿所有權力基礎,乃至清政權最終資產之有利地位。此種現實,不因光、宣之交,袁氏因滿洲親貴之疑慮去位而消散,反而於三年後以不得不重用袁氏而證明其難以動搖。事實上,即令於袁氏開缺回籍期間,新建陸軍之領導層仍難更易,袁系要角,如徐世昌、楊士驤、楊士琦、張勳、段芝貴等,仍各據要津,而以攝政王載灃為首之親貴集團不敢輕言黜動,亦可見端倪。他日袁氏得居接收清政權與革命派草創成果之有利地位,未始非早植根於帝后黨爭前後之派系布局與資源分配。而一以實力及軍政資源為取得權力唯一可靠條件之政治人物,居清政權終結後,領袖群倫之地位,也預示體制全面成長之艱難,與政局之不免多事。 其次,回顧時值世紀交替之晚清政局,筆者不能不深感歷三十餘載之派系參商,於清廷之最大傷害,實在漢士大夫集團之淪落凋零。以歷代政局觀之,士大夫因理念、立場,甚或政治利益而介入黨爭,幾乎無朝無之,晚清亦不過其中一例。然而,士大夫之行事,畢竟有其門風與讀書人之基本原則,固不能不為黨同伐異而有所為,卻也總能因清流自許而有所不為。因此,以士大夫為主流之派系角力,大抵再如何激烈,亦不致形成國運之隆替。但晚清三十餘年之派系鬥爭,最傷根本者,莫如都推漢士大夫於第一線,而迭經傾軋耗損,至清季末葉之此時,士大夫階層做為一股勢力,幾已完全由政局中退潮矣。此不啻令此下十餘年之政局走勢中,全以最赤裸之軍、經資源構建權力營壘之政治人物,與看似當道,實益孤立之滿洲親貴為主流,而盡失一股制衡力量。少壯知識菁英,無論革命派或立憲派,更大地流向體制外,尋求改變現勢之途徑,遂漸成風潮。一旦彼輩漸得庶民階層,尤其地主、縉紳階級之同情與呼應,則滿洲政權便臨末日矣。
  • 纳粹德国的兴亡

    作者:乔治·福尔蒂

    该书所收录的彩色照片是由德国摄影师、军人和市民拍摄的。这些照片极其珍贵,首次公之于众。它们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场面,展示了鲜为人知的第三帝国形象。 二战时期,德国人可以买到彩色胶卷,而且政府鼓励人们拍照留影,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德军连战边捷的那几年里。这些照片充分反映了德国人眼里的战争现实,色彩增加了照片的层次感,与棕色照片和黑色照片相比,这些照片让现代读者感到更为“逼真”。军事专家、英国陆军中校乔治·福尔蒂为书中照片做了文字说明,详细解说了每一幅照片的历史背景。 更重要的是,该书让世人了解了经历战争的人们对战争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它既记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场面,又让未经历过这场战争的当代人警惕法西斯的兴起,认识世界大战的恐怖和人类为此会出的惨重代价。
  •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简介:一、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很相似。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但法国人还是原来的法国人,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如出一辙;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下的行政体系却保留了官员免责制;穷人免税、富人缴税的政策从根本上毁坏了旧制度;大承包商和官吏享有同样的待遇;公文风格千篇一律;政府的办事效率低到修缮某教堂神父的住所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审批;法国人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 二、内容充实,文风犀利,是良好的思想磨刀石。《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的侄子)统治的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拿破仑三世非常失望和悲观,《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的强烈不满。
  •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作者:于赓哲

    于赓哲教授在书中解析了新出土上官婉儿墓志全文,以极为有限的史料,借助发散式推理和点触式联想,再现唐代传奇女子上官婉儿浓墨重彩的一生。全书分为玉殒千载香犹在、被“诅咒”的家族、出入权力核心、与爱情无关、称量天下、山雨欲来风满楼与香消玉殒七章。介绍了上官婉儿墓的基本情况以及网友最关心的七个问题;回顾了上官婉儿姓氏及其家族历史;讲述了上官婉儿如何从寂寂无名的宫女,一步步升为高宗的才人,武则天的首席秘书,中宗的昭仪乃至“称量天下”的巾帼宰相;分析了上官婉儿的感情之路以及她为何在权力与欲望中渐行渐远,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全书通过小贴士的形式对相关背景知识做了介绍,附录中也收录了上官婉儿墓志全文、相关史料,以及上官婉儿年谱,方便读者阅读。
  • 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

    作者:[法]雅克•索雷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被一些西方史学家称为“民主革命的时代”、“大西洋革命”的时代,而法国大革命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核心事件。但是,上述说法虽然概括而凝练,但未免忽略了欧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革命运动的独特性。而雅克•索雷的《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的一个主旨就是要揭示当时欧美历次革命运动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如果说民主革命的时代、大西洋革命之类的论点突出了各个革命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索雷的论述则在关照横向联系的同时,又把每次革命运动置于其由以发生的独特的民族历史的纵向背景中。这样我们就清晰地看到普加乔夫起义的保守性抗议的本质,看到莱茵地区抵制法国大革命时宗教因素、民族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看到拉美革命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质。 也许正是要突出其他革命的原创性,并表明自己摆脱“法国中心论”的意向,索雷没有以专章介绍法国大革命,但他并没有忽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特别它是对英国激进运动、西欧革命运动和海地革命的推动。作为一个深受英国史学传统影响的史学家,索雷没有对这个革命时代作太多的宏观评论,而是注重对历次革命运动的各种维度作经验式的描写,通过事实引出评论,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细节的同时引发读者去思考。 目录: 引言 北美的经验:一次成功的革命 英属殖民地的反叛及其与伦敦的决裂 1、 决裂的深层原因 2、 从政治冲突到战争爆发 3、 独立宣言之旅 独立战争及1783年美国被正式承认 1、 华盛顿军队最初的胜利以及法国参战 2、 爱国者的内外胜利 1787年宪法及其最初的实施 尼德兰的经验: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兴起和失败 巴达维亚爱国者的反叛 尼德兰革命被扼杀 1795年巴达维亚革命者的再度崛起 巴达维亚共和国(1795-1802) 加勒比的经验及海地的诞生 1791年种植园社会的危机 1、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安的列斯社会 2、1789-1791年法属安的列斯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1794年之前的奴隶反叛 1、 1791年的圣多明各起义 2、 圣多明各起义的发展:1793年年初之前 3、 法国废除奴隶制和杜桑•卢维杜尔的入场 1804年之前奴隶捍卫自由的斗争 东欧和中欧的经验 俄国的经验 1、一次失败的革命? 1、 一场保守性的反叛 2、 知识分子的反抗 捷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经验 波兰的经验 西欧大陆的经验: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抵制 比利时的经验 莱茵河地区的经验 革命的法国兼并莱茵河左岸地区 1、 莱茵居民对革命制度的抵制 2、 莱茵知识分子对法国政策的敌视 3、 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抵抗 瑞士的经验218 意大利和希腊的经验 1、 1799年之前意大利的启蒙,法国的影响和革命 2、 意大利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后果 3、 希腊的希望和幻灭 不列颠的经验:民主的尝试 1773-1789年不列颠诸岛的政治和社会骚动 1、1780年之前的宪法之争 2、爱尔兰的骚动 3、1780年代大不列颠的骚动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英国民主运动 1、 起源 2、 阶段和形式 3、 遗产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爱尔兰起义 拉丁美洲的经验:抵抗的传统 发抗西班牙统治之传统的形成 西班牙开明专制主义的进攻和反抗精神的发展 西属美洲独立运动中的社会文化矛盾 巴西的状况 文献导读 简明大事年表
  • 现代国家的起源

    作者:约瑟夫·R.斯特雷耶

    《现代国家的起源》为新政治经济学译丛之一。《现代国家的起源》研究国家起源尤其是现代欧洲国家早期历史的学术小册子。《现代国家的起源》精彩刻画了自中世纪起,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轨迹。特别集中分析了法国和英国,因为作者认为,那些一直持续到我们现代的第一批欧洲国家制度,是在1100-1600年期间法国和英国形成的,正是这些制度的发展,才使得欧洲国家能够拥有用于组织、控制大规模人群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其他欧洲国家,都非常强烈地受到这些先行国家的影响。
  •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3

    作者:墨香满楼

    《国史悦读•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3:女主天下》简介: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她是怎么样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的?她为什么要突破人伦的底线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她怎么能够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怎么又会及身而止,不能传之后世?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为什么李唐的子孙又始终对她尊奉有加,把她当做自己的皇帝?一千三百年来,她是历史也是传奇,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历史的迷雾遮掩了她“日月凌空”的光辉,乱伦惑主、杀女屠兄、废帝篡位……尤其是放荡不羁的私生活,似乎成为她洗刷不去的污点。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已很难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中国历史五千年,只有武则天一位女皇帝。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关心这个女人,去看一看这段历史。 《国史悦读•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3:女主天下》,再现盛唐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剖写一代女皇残忍而悲悯、卓绝而虚无的复杂人生。 若是命运不肯创造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伟大的女人会创造她自已的命运。美貌、理智、坚韧、无畏……她依然是女性的楷模;乱伦、杀戮、倾轧、谋篡……她坚强地走完属于自己的路。中国历史五千年,只有武则天一位女皇帝,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关心这个女人,去看一看这段历史。
  •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作者:[美] 詹姆斯·麦迪逊

    1787年费城 55位代表 127天辩论 亲历人类首部成文宪法诞生 63万字笔记 487条注释 100页附录 见证原则背后更有妥协隐忍 翻译家尹宣先生遗作暌违十年校订新版 法政学者何帆作序推荐 本书是美国宪法的缔造者麦迪逊记录的美国制宪会议的全过程,由著名翻译家尹宣先生翻译整理,有很高之学术价值。本书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
  •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金觀濤、劉青峰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出版《興盛與危機》(1984)、《開放中的變遷》(1993)等著作。作為該系列的第三本著作,本書從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假說出發,著重討論中國歷代政治文化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本書的切入點十分有趣,通過比較魏晉 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及近代西方文明這兩次重大外來文化衝擊,探討中國文化融合消化外來文化具有的共同模式;並進而揭示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思想和共產革命起源。本書結構嚴謹,立足於中西比較,提出不少有創見的觀點,對中國歷史、思想史的研究者和學生,是一本具有啟發性 的重要參考書。
  • 我的丈夫金无怠之死

    作者:周谨予

    电子版(PDF格式)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118084.html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十卷 歷史的轉軌

    作者:蕭冬連

    文革結束後,中共怎樣清理毛澤東的政治遺產,重新闡釋自己的意識形態,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找到正當性?人們的思想如何不斷獲得解放?數以千萬計的冤假錯案如何得以平反?如何促成華國鋒下台,確立鄧、胡、趙新體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是怎樣起步的?改革為甚麼在農村率先取得突破?黨內黨外何以會出現民主化思潮?中共提出政治改革又何以迅速地退縮?對於歷史大轉軌中頻繁出現的各種意識形態爭論和衝突,作者都盡可能依據第一手資料作出詳盡敘述。
  • 金钱关系

    作者:尼尔·弗格森

    《金钱关系》内容简介: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真的是金钱推动着这个世界的运转吗?本书以相当翔实的世界史知识和事件,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强调政治、战争对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重新审视了西方300年间经济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是政治,而不是金钱推动了世界的运转,尤其是战争,造就了包括税收机构、中央银行、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所等的现代经济生活体系。政治事件和体制往往控制了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经济起伏不稳的主因。此外,是国内的政治冲突,而不是经济,推动了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济增长会导致民主化吗?现代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是战争的产物?西方300年的历史表明,金钱关系只是错综复杂的人类动机链上的一环。尼尔•弗格森的这部杰作,对经济和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透视,深刻精彩,引人入胜。 尼尔•弗格森经典系列: 金钱关系 虚拟的历史 帝国 文明 罗斯柴尔德家族(套装共4册)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3部:动荡的年代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4部:世界的银行家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1部:金钱的先知 罗斯柴尔德家族第2部:金融统治者 货币崛起:金融如何影响世界历史 海报:
  • 统治史(卷三):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

    作者:塞缪尔•E•芬纳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 甘阳:一部《资治通鉴》式的政治史。 张维为:本书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代政治神话的偶然性,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人类社会的 巨大贡献。 汪晖: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 刘军宁:《统治史》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来我首次读到如此详细研究古今中外政体的史书。 赵鼎新:《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我个人认为这一评价仍然低估了芬纳的卓越工作。 作为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塞缪尔•E•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传世巨著。《统治史》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大致依照时间顺序,先把我们带入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统治史》第三卷《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以日本德川时期为开端,接着评述中国清朝、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以及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民族国家和代议制的兴起,随后考察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对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国家路径”进行了概要性评述。
  • “文革”前夜的中国

    作者:罗平汉

    长期以来,关于“文革”前夜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直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文革前夜的中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对于系统总结“文革”发生的原因,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了解历史,展望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民主还是独裁

    作者:智效民

    《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主要内容简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回顾这场关于“现代代”的大讨论,不仅可以看到当年思想界对于如何实现国家统一,如何赶上世纪潮流的种种意见,还可以看到民主政治绝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制度,它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就可以实行,这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思想付诸行动,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斯,中国才会在民主政治和现代化建设方面走上健康正确的道路。
  • 君主论

    作者:马基雅维里

    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它为什么会丧失?……《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君主论》是一本毁誉参半、不可不读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本书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 主角与配角

    作者:傅国涌

    历史是一个大舞台,舞台、剧本和角色不可分离,主角、配角和群众角色相互依存、制约和转移。本书从角色意识这一新视角观察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过程中最具典型性和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通过其台前后的诸多细节,展现出一幅幅历史的真实图景和演变轨迹。 由于作者采取的视角新颖,采掘的历史深博、图片丰富,清未明初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角之争,光复会与同盟会的革命“正统”之争,得以更真切地揭示初个中内幕……
  • 夹缝中的六国

    作者:(英)艾伦.帕尔默

    本书是一本中文东欧地区史。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客、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六国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战后1968年的历史,由于作者是这个地区各国各民族人民历来遭受邻近大国德、意、奥、俄的侵略,兼并、凌辱,到起而反抗,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来写作的,因而本书也涉及了这些“夹在中间的国家”与邻近大国的关系史,其中包括苏联与东欧之间的内幕情况,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东欧各国民族复兴运动的发展;摆脱异族统治、大国控制,建立民族国家,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各国所作出的反应,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到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欧欧各国的影响,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对重要的历史人物也作了扼要的介绍。本书所提供的史料,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东欧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苏联与东欧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