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
-
苏共亡党十年祭
《苏共亡党十年祭(修订版)》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资格所在这一重大主题。文中渗透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针砭时弊,“实话实说”,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因此,它不失为一篇帮助人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文章。 -
姊妹革命
1790年,美国外交家和政冶活动家古维诺尔?莫里斯对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做了一番比较,他认为法国“以天才人物取代理性作为革全命的指导,以实验代替经验,在闪电和阳光之间,他们更愿意选择前者,也正因为此他们一直在黑暗中措索徘徊”。尽管这两次革命都凸显了对有关自由、平等以及公正的相似的启蒙理念,但这次革命还是存着巨大的差异。美国人非常满意于他们保留了许多英国的传统,而法人却致力于对其千年历史的完全破坏。美国人接受非暴力的政治冲突,而法国人将团结统一看得高于一切。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而法国人着重于一切,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而法国人着重公共秩序和团体的内聚力。 为什么这两次革命沿着不同的轨道前进?这两种对民主的不同理解视角,对近代历史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它们又对今天的民主给予何种经验教训?用一种明晰的叙事型的体例风格,并特别强调对当事人的生动描述,苏珊?邓恩始终追寻着这两次伟大革命在从近代历史一直到我们当代革命运动中所遗留的影响。她的历史学分析和政学分析有机结合,对那些对民主国家治理方式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
问史求信集
《问史求信集》由阎长贵、王广宇著。说中国有“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这只是问题即历史传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传统。司马迁著的《史记》共130篇,其中写西汉初年或重点是写这一时期的人和事的有66篇,占《史记》篇幅的一半多,这是就数量说;就质量说,班固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所以我说,司马迁不仅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突出代表,而且是伟大代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其实,“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也早被中国人打破了。从网上看到《当代中国史料的若干问题》的文章说:“当代人不研究当代史的传统被打破,魏源等首开先河,研究本朝史。民国以后,社会自由度大大提高。李剑农的名著《辛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即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典范。”尽管如此,“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还仍这样或那样地禁锢着我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件怪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就是主张和实践“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在这方面他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著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都是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写出的。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时说:“突出地显示了作者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已初次表现出的惊人的才能,即在伟大事变还在我们眼前展开或者刚刚终结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及其必然后果。”又说:“5月28日,公社的最后一批战士在贝尔维尔一带的坡地由于寡不敌众而殉难。只过了两天,即在5月30日,马克思就向总委员会宣读了自己的著作。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厉史意义,并且写得简洁有力而又那样尖锐鲜明,尤其是那样真实,是后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瀚文献都望尘莫及的。”我们没有马克思那样的天才,我们很难做到马克思那样,但马克思关心现实、追踪现实即为当代修史的精神和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
十年沧桑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修订版)》系统介绍苏东诸国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苏联社会结构的大变化,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自发调节的共识成为了一种改革方略的主体,变幻着各种非市场化国家的内部结构。非市场化的社会形态已成了落后的典型标志,人们纷忙急于脱去这个影响自身形象的外衣,罩上有些市场化标志的东西,不管是一件长袍,还是一顶毡帽,总之必要挂上点什么,以显时尚。 东欧与中国经济社会大有不同,其变革途径也许并不适合中国,但东欧诸国在变革之中经历的社会再造、政府改革、重塑公平等种种难题,也将是中国将来要面对的挑战。《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修订版)》在对中国与东欧改革前经济与社会的不同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比较和解释了中国与东欧改革的不同进程。 -
品位与职位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中国古代官司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的综合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朝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进而,作者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发展,提出了一个五阶段的分期模式。 -
一杯苦酒
雅科夫列夫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政治局委员和总统顾问等重要职务,被认为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的倡导者,是苏联“公开化”运动的奠墓人。在本书中,作者从俄罗斯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讲起,剖析了布尔什维主义对苏联各个历史时期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作者认为,在苏联经历了大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各个历史时期之后,放弃人洞的革命理论,走改良这路,是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作者还认为,简单地导入不适合国情的西方民主制,给今天的俄罗斯带来了官僚主义盛行、国力不下降一系列恶果。 作者表明,强大的俄罗斯不是靠军事实力获得的,它需要凭人民的美德和生活的质量来赢取。只有在法律至上并重视人的价值的条件下,俄罗斯才能走上正途。 本书的观看与看法,针对的是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这些个人的看法请读者加以鉴别。 本书对于我国党政干部及研究机构借鉴前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天俄罗斯联邦的政治和现实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
晚清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的开会时间是从1910年10月3日到1911年1月10日,共召开议员全体会议42次。《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就是这42次议员大会的会议原始速记录,除了文字上由点校者有所润色修饰外,没有任何删节。晚清资政院议员,不管是钦定的还是民选的,除了极个别的,绝大多 数都是改良的主张者和实践者。封面底图为资政院议场座位分布图。 -
乐师与史官
《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对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研究论述,共计15篇。 作者对儒者起源问题提出新见,论证了“儒”与古代乐师存在着文化渊源关系,乐师和史官构成两个文化子系统,揭示出早期中华文化演进的一条重大线索;对汉末到南北朝一些重要政治文化现象进行了论述。 作者运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概念,从一个宏观新视角划分了中华帝国官僚等级制演进的阶段。着重考察了汉代禄秩等级制的特性,南北朝至唐初的官阶、军号和散官制的特性,南北朝至唐初的官阶、军号和散官制的变迁。 -
三案始末
《三案始末》不知名的大家小书,比新出的那些大部头的明史著述强出不知凡几。尤其要精读《帝权与相权》、《从宰相到阁臣》这两章,并注意其与民国初年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的内在关系。作者是《大公报》旧人,曾亲炙张季鸾、胡政之两先生。 -
民族与民族主义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精)》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其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本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此书可谓为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这是长达2000年的政治思想演化史,更是一段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伟大历程。这是集合42位思想家的畅销通史著作,更是一部培养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最佳读本。著名政治学者麦克里兰,历时10余载以“雄壮的头脑和丰沛的心灵”写出的史诗巨作。柴静、周濂、何帆、冯克利等盛赞推荐。 政治是众人之事,是演化中的文明,是人类永不止息的努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宪制、宽容……并非抽象、空洞、表面化的概念,它们不但是思想,而且是人类历经数千年运用才智与勇气创造的伟大成果。 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式微……麦克里兰观阔溯源,追寻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一脉传统,精呈其发展与成形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政治思想变迁演化的壮阔画卷。 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他带领我们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位政治思想家的观念创造背后,那暖暖含光的灵魂血肉,以及智慧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一切“深埋于过去的心灵力量”与现代世界联系了起来,着重探寻这些思想先驱,如何为现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丰沛的学识和优雅的文笔,造就了这样一部精巧杰作。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政治和道德上的洞察力,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 无论你想思考政治还是参与政治,无论你想亲近政治还是远离政治,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都能带给你启发。 翻看它,一页一页读下去,你会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思想旅程。 -------------------------------------------------------------------------------------------- 编辑推荐: 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治思想史入门读物,广受欧美大学师生和社会大众读者欢迎。阅读这本书,宛如漫步在不同时空层次之中,经历一次思想的大冒险。每一位希望享受思考乐趣的读者,都无法拒绝它的流畅文笔和明晰洞见。 本书为你—— ◎全面介绍从古希腊至20世纪晚期的政治思想演变; ◎重点讲述1500年之后现代政治思想和实践的兴衰; ◎用鲜活笔触再现42位重量级思想家的人生故事; ◎立足经典,以生动叙述带领读者直接和思想家交流; ◎强调鉴古知今,启发读者对今天的政治进行深入思考。 打开它,放胆接受一次观念的洗礼。 你准备好了吗? ------------------------------------------------------------------------ 媒体评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把政治史的吓人面目撕了个稀烂,他写的都是人的心灵史,要写到这个份上,写作者要有雄壮的头脑和丰沛的心灵,好的书是这样的,像六哥说“大雨滂沱”。 ——柴静(央视著名主持人) 生动活泼的文风、独具匠心的章法是本书较之同类著作最主要的两大特点。政治思想史原来可以这样写!这个收获着实意外! ——汪卫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麦克里兰这本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专为入门者而写,铺陈理念于叙事之中而绝少学究气,使读政治思想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解脱。尤可称道者,彭淮栋先生乃台湾一代翻译名家,文笔洗炼而典雅,读之如饮甘饴。 ——冯克利(著名政治学学者、翻译家,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研究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并培养客观容忍的态度。 ——朱坚章(著名政治学及法学学者、教育家,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 欲彻底了解和评估政治上的重要大事的现象,必须基于对政治思想史的正确认识。一本良好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国内读者迫切需要的。 ——吕亚力(著名政治学学者,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 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在英美出版界畅销,想必是因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故为学术界与文化界共同推崇。 本书首要特色在于文字通俗流畅,所有介绍几乎皆以交谈讨论方式进行,因此口语化程度高,极易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其次,作者比较着重近代及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在800页左右的原稿中,15世纪以后的部分占了600多页,约为全书五分之四强。在20世纪行将完全走入历史之际,此书乃是唯一反映这种时代感的政治思想史通论。最后,本书比前两部著作幸运的是,它找到一位出色的翻译者。彭淮栋先生在翻译工作上素有盛名,对此书之翻译显然投入甚多,故译文典雅流畅,可读性强。 ——江宜桦(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原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
非洲国
《非洲国》是继根室《非洲内幕》之后,一本全面介绍非洲大陆政治、历史的扛鼎之作,虽然内容厚重,但阅读起来颇为轻松。 本书作者全面回顾了非洲独立以来所发生的动荡与悲情、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汇聚了非洲50年来那些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并将其编织成一个条理清晰、扣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作出这部权威性历史著作。本书记述了欧洲人如何将10000多个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部族规划重组,最终又如何导致了布莱尔所称的“世界良知的伤疤”。 这是一部令人折服、发人深省、自始至终引人入胜的巨作,作者以恢宏的气势俯瞰了非洲错综复杂的政治丛林之全貌。 一本了解现代非洲政治的入门读物一本浓缩了人类摇篮半个世纪的悲欢、史诗般讲述的著作梅雷迪思引领我们走进非洲,走进这个宏大而悲壮的故事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刘贵今 这本著作,内容雅俗共赏,语言优美流畅,颇具可读性和感染力。你可能未必认同作者的每个观点,但你也许会记住他讲述的许多故事。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阎学通 这本书所讨论的非洲问题其实并不局限于非洲大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能启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人类总是过高估计政治变革的正面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究竟是积累财富的热情还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独立给非洲的命运带来了重大转机,在世人的欢呼与掌声中,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与光明。但很快,非洲沦为了冷战时代相互对峙两大集团谁都输不起的角逐场。今天,非洲则成为了悲观的代名词,战争、贫困、独裁、腐败、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幸在这块大陆上肆虐横行,几乎没有哪个非洲国家能够侥幸逃脱这种厄运。 在这片拥有丰富资源、文化和历史的广袤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哈罗德·麦克米伦的“变革之风”变成了托尼·布莱尔的“世界良知的伤疤”? 本书讲述了非洲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的历史,通过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冷战背景下的“强人政治”、以及冷战后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等不同阶段里重要人物和事件冷静、深入、甚至近乎残酷无情的阐述与剖析,力图探求和认识非洲何以至此、又何以能够走出困境?这是一本内涵厚重、资料丰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历史著作,是一本带你走进非洲、认知非洲的必读书。 -
大博弈
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秘密战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不朽史诗 大博弈开始,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大博弈结束,两国仅距30公里。 但在中亚的土地上,在丝绸之路的东西交汇点,博弈永不落幕。 19世纪初,英属印度和沙皇俄国中间横陈着广袤的沙漠和群山。这些地带不为人知,也未被测绘,只有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这些蒙古汗国时代的古老地名还残存在人们遥远的记忆中。随着俄国不断向南扩张进入中亚腹地,英属印度不断向北扩张逼进克什米尔,两大帝国逐渐显示出碰撞的态势。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围绕潜在的威胁,英俄两大帝国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如履薄冰的勘探、间谍、军事与外交博弈,史称“大博弈”。 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参与者的故事。其中英国和俄国的年轻军官,他们不断探索,舍命涉险。他们扮作朝圣者、马贩子,绘制秘密山口的地图,搜集珍贵的情报,求得与当地最有权势的汗王结盟。有人一去不返。在今天的中亚,大博弈年代的野蛮和暴力仍然回响不绝。 阿富汗前总统穆罕默德·纳吉布拉计划将本书翻译为普什图语,他说:“(阿富汗人)能从中看到历史的重复……只有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历史,才能打破这个循环。”翻译还未完成,1996年9月,塔利班武装攻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被残酷处死。 -
战争与国家形成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9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 -
历史的拐点
《历史的拐点》的13个精彩故事,悬念迭起,惊心动魄,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13个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3次改革进程,并且把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西方同一时期的改革对照起来加以比较。这一主题,在当前的“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13个精彩故事连缀在一起,形象地描画出中国改革史的轮廓。动感现代的文笔、别出心裁的结构、突破陈规的解读和枝繁叶茂的细节,更增加了阅读的魅力。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当代中国改革大业,与历史中国的诸多改革息息相关,不论是发动时机、战略选择、机会把握还是难点所在,乃至改革哲学等各方面,都能从历史的观照中找出相应的影子。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深思。 改革就是拐点,成功和失败都是拐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多失败,我们已经丧失了太多机遇。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方兴未艾,潮流涌涌。为了进一步摆脱羁绊,攻坚拔城,争取更大辉煌。比对以往的改革,举一反三,实为不可或缺的明智之举。 -
中苏关系史纲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