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史

  • 罗芒狂欢节

    作者:[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罗芒是法国南部伊泽尔河畔的一个小城,仅有一万余居民。在整个十八世纪,该地的宗教冲突时断时续。1578年,当地的一位织毯匠率众起义,反抗当局收缴附加税。1580年2月,该城依照传统举行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不料却因长期积累的矛盾而发生群殴,随之发展成为一场血腥的屠杀,死伤惨重。《罗芒狂欢节》所叙述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这件事虽然非常特殊而且非常孤立,但作者试图通过这个故事,揭示出那个小镇中当时的社会组织间的分裂隔膜所带来的仇恨与矛盾。
  • 屠猫狂欢

    作者:(美) 罗伯特·达恩顿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 清代前期的政治认同与历史书写

    作者:陈永明

    本书旨在探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四朝,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朝野如何通过对南明(1644-1662)兴亡的评述及南明历史人物的臧否,互动地建构了当时的社会话语,并因时制宜地塑造了对这段历史的集体回忆。 综观清代头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在争夺对南明史的解读权时,官、私之间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清代康、雍、乾三代君主虽极渴望垄断社会话语的领导权,但在建构对这段历史的社会记忆过程中,他们却无法做到完全随心所欲,而须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所约制。由于统治者没可能全面控制整个意识形态角力场,故他们在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诠释历史时,仍须与汉族知识分子寻求共识,并在若干历史问题的观点上作出妥协。这亦解释了,何以在禁制社会上南明史异读的同时,统治者也不得不不断修订本身的论点,力求提出合乎华夏文化传统的解读理据。清政府对于南明“忠臣”评价的转变,便是此方面较为突出的例子。
  • 礼貌史

    作者:(法) 鲁维洛瓦

    通过本书,读者能够了解礼貌文化史的变迁,可以见到上流社会名人册中心、大资产家庭的客厅、赛马场、歌剧院等地,并与法国近两个世纪的礼貌专著或历史研究家以及孟德斯鸠、巴尔扎克、大仲马、普鲁斯特等大文豪重缝。本书文字细腻,充满了拜占庭式的时尚和即兴的调情。
  • 从狄德罗到因特网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巴尔比耶,卡特琳娜·贝

    从1751年狄德罗《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到21世纪因特网时代的到来,几百年间,法国传媒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本书以编年史的形式展开,昭示了法国以至欧洲传媒发展进程中,影响最为巨大的那些传播形式。《大百科全书》、司汤达小说、任天堂游戏,电话、广播电视、因特网,这些看似松散的元素是如何集中在一起的?传媒的变迁与文化演进、民族特性的关系如何?传统书业与启蒙运动、印刷刊物和大革命的渊源又怎样?诸多问题得到了详尽而明晰的探讨,许多观点与论据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 本书为研究、了解法国传媒史的必读图书。被译为英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作者:李贞德

    围绕着一桩背景复杂的家庭纠纷案件,从女性学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两性、家庭、政权等关系的认识以及在相关法律问题中引发的讨论。
  • 世界文明史

    作者:(美) 阿德勒

    《世界文明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合大学课程使用。它的撰写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放在心中,帮助他们一窥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世界文明的内在关系。章节的设置也特别针对课时,尤其强调了社会和文化的趋势与事件。较之市场上的其他教科书,给予了西方以外的人民更多的书写。
  • 不轨之举

    作者:朱迪丝·布朗

    从欧洲人对女性同性恋关系存在的可能性的认识来看,他们在法律、神学和文学中对这一问题的忽略,都显示出一种极为不想承认的欲望。 总之,无论是普遍还是罕见,妇女之间的性关系只能由一个目的,增进真正的性关系,亦即与男人的性关系。这是为什么那些时代的人认为最好是避而不谈女性同性恋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认为女性在模仿男人。 ……罪行没有名称,在历史记载中也几乎没留下痕迹。西欧人关于妇女性关系相互矛盾的见解又使得人们根本不可能公开谈论。沉默孕育出混乱,混乱则产生恐惧。在这个基础之上,西方社会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道屏障持续了两千年。 ————-作者接着引入本文论题——这就是为什么教会对圣母修道院院长贝内代塔·卡莉妮生平的审查有那么重要的原因。这是极为罕见的实例之一,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相当详细地从具体事件中窥见西方对女性同性恋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够重新建构并考察这些观念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 ——知识考古学家的任务,即在于,讲述一个故事。因为,“生前是一个引人注目而众说纷纭的人物,而在死后,她的事迹又使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这种对她的注目当初官方是极力想要消除的。” 正文内容:从家庭到女修道院到修女,接着第一次审查和第二次审查,然后得出结论。
  • 中世纪劳动史

    作者:罗贝尔·福西耶

    《中世纪劳动史》详尽描述了这段时期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它从词汇着手,以词汇为切入口,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各行各业和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内容翔实。书中突出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在经济发展中重视法制,制定契约,严格依法行事,而不是只从道德层面的提倡而已。
  • 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

    作者:威廉·亚历山大

    197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 年轻的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为使团的随团画家,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世态风情的画作,随后在英国及欧洲风靡一时。 本书于1814年在伦敦出版,50幅精美的彩色版画,描绘了皇帝、兵勇、仕女、商贩、戏子……向我们展示了欧洲人眼中那个久远而又多姿多彩的乾隆盛世。
  • 天国之花

    作者:唐纳德·霍普金斯

    天花,最具杀伤力的传染病之一,几千年来吞噬着人类的生命,不管是王子,还是贫儿。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康熙继位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罗马智者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死多半与天花有关,亚伯拉罕·林肯差点因为天花而不能完成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天花是造成“雅典瘟疫”的罪魁祸首,使雅典最终败给了斯巴达;天花使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提前灭亡;佛教最初在日本的命运与天花息息相关天花是欧洲人进入北美殖民地的得力助手…… 一部天花历,也是一部微缩的瘟疫史,一部人类认识自我与自然的历史。
  •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作者:何炳棣,范毅軍 何漢威 整理

    何炳棣先生退休二十年研究之大成──《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何炳棣先生初治近代英國農經史,再入明清人口財政史, 最後總結上古中國農業文明起源; 自19世紀始,上溯至西元前五千年終, 在中國史學界遍尋不出第二人。 本書為思想制度史專著,何炳棣先生畢生「久久不跳進思想史」,因為他認為「如果自青年即專攻思想史,一生對史料的類型及範疇可能都缺乏至少必要的了解,以致長期的研究寫作都空懸於政治、社會、經濟制度之上而不能著地。」 由此可見何炳棣先生治學,一向用「紮硬寨、打死仗」的方法,正面「攻堅」歷史學界的重大議題。其「攻堅」利器就是「考據」,以考據為功的思想史,不同於「當代大多數思想史家所關心的,往往僅是對古人哲學觀念的現代詮釋,甚或「出脫」及「美化」,置兩千年政治制度、經濟、社會、深層意識的「阻力」於不顧。 哲學大師馮友蘭曾說:「敘述─時代─民族之歷史而不及其哲學,則如『畫龍不點睛』。」何炳棣先生積四十年之經驗,窮究中國明清至上古農經制度,告誡後學「不畫龍身,龍睛從何點起?」龍身指的是政經社會制度;龍睛則是文哲思想體系。何炳棣先生在退休二十年間,「一往直前,義無反顧」,「踏進先秦思想、制度、宗教、文化的古原野」,積四十年畫「龍身」的經驗,點五千年中華文哲思想的「龍睛」,本書可說是何炳棣先生畢生學術的畫龍點睛之作。
  • 六朝文明

    作者:(美)丁爱博

    《六朝文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丁爱博教授的代表作。丁爱博先后就读和就职于美国多所著名大学,学术兴趣涉及中国历史与语言、内亚历史与文化,但以六朝历史与考古学为主要研究领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西方汉学家,本书是他集三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六朝研究力作。 《六朝文明》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对六朝社会作了全面的考察,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建筑形式、丧葬礼俗、手工艺品、宗教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既有对六朝政治与社会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六朝日常生活的微观观察,以较新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变迁中的六朝社会,展现了灿烂的六朝文明,是一部视野开阔,又不乏深度的历史考古学专著,堪称六朝研究的经典之作。
  • 工具书的诞生

    作者:安·布莱尔

    1500年第一本印刷的工具书诞生,它继承了古典与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关于信息管理的全新时代。 本书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历史场景——一个印刷术改变信息生态的时代。作者试图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寻工具书诞生、发展的肌理与脉络,探索工具书诞生过程中学者、作者、出版者、使用者的交互作用,并讨论工具书的编撰与出版对那个时代的阅读史、学术研究、信息处理方式等文化实践方面的影响。
  • 欧洲近代生活

    作者:里夏德·范迪尔门

    《欧洲近代生活:宗教、巫术、启蒙运动》内容简介:《欧洲近代生活》从文化史的角度概述16-18世纪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家与人》阐述城乡居民在居住范围内的生活:出生和童年、爱情和婚姻、年老和死亡。插图64幅。 《村庄与城市》阐述村庄和城市的生活世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民和商人、手工业者和他们的同业公会、庆典、习俗、公众的生活和国家的权力。插图68幅。 《宗教、巫术、启蒙运动》研究宗教改革这场伟大的宗教运动、巫术、迷信和18世纪启蒙运动这个巨大的精神转型的过程。探索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插图63幅。 作者里夏德·范迪尔门是德国萨尔兰德大学近代史教授。
  • 欧洲洗浴文化史

    作者:(德)克莱默

    古人曾沐浴而朝,斋戒沐浴以祀上帝,这是一种隆重的礼仪,孔子赞赏的学生曾点甚至把洗澡作为一种至美的人生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在古代希腊人的生活中,运动的紧张和洗澡的松弛,人们交替感受,并从中发现了人体无以伦比的美妙。在古罗马的豪华浴场,洗澡是古罗马欢宴人生的一种方式,荒淫无度,夜夜笙歌的背景是那些雄伟的建筑艺术,正是它们验证着“宏伟即罗马”的千古名言。 人们以沐浴为礼仪,以沐浴为生活,甚至还曾以沐浴为禁忌。……当过去的历史随风貌远去,我们在遗存的图像中盘桓,那曾经的洗澡已演绎成为一个悠长的故事,关于生活,也关于艺术。
  • 尼古丁女郎

    作者:(英)伊恩・盖特莱

    她从南美古文明走来,魅力四射、使人兴奋,却又充满欺骗、暗藏杀机;她被爱过、恨过、禁过,却仍有着过多的魅惑;她扮过巫、扮过医,其实只是只是致命的毒物。从安第斯山脉到外太空,从神奇药剂到时尚标志,从精神信使到性爱媒介,从暴君的怨恨到总统的偏好,从全球通货到健康杀手……她是妖妇还是屠夫?她是在鼓舞人还是在奴役人? 本书带你走进“尼古丁女郎”的世界,讲述我们这个星球上流行最广、税率最高的致命物——烟草的故事。
  • 犹太人与犹太教

    作者:[英国] 诺曼·所罗门

    本书着眼于犹太教在当代所表现出的诸般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它作为一种活的宗教来探讨。书中主要叙述如下问题:自《圣经》时代,甚至自耶稣时代以来,犹太教有何变迁?犹太教包含哪些教派、哪些分支?它对现代性的挑战有何回应?以色列的世俗政权如何化解政教冲突? 对于犹太教的核心特征与关键人物,诺曼•所罗门的介绍流畅易读又富有洞见。这些关键人物既包括精神领袖、诗人、哲人,也包括异人,如试图使教皇改宗的神秘主义者、阻止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的柏柏尔人公主。 通过这本祛除偏见、予人启迪的小书,诺曼•所罗门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让读者不断投入,自己却从不居高临下;他不预设专业方面的知识,只要求读者怀有思想上的热忱;他引导我们穿越犹太人的生活与历史,字里行间饶有趣味。读毕掩卷,你所体会到的不是阅读后的疲倦,而是被点燃的热情。 ——拉比朱利亚•纽伯格
  •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作者:胡司德

    本书对战国两汉文献做了细致解读,考察古代中国关于动物的文化观念,分析动物观与人类自我认识的联系,探讨动物世界在圣贤概念和社会政治权力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指出古代中国对人在诸多物种乃至天地间地位的认识深受动物观的影响,并就这种影响展开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并未执意为动物、人类和鬼神等其他生灵勾画清晰的类别界线或本体界线,而是把动物界安放在有机整体和诸多物种的相互关系中。整体中的生灵万类,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彼此关系的特点,在于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浑然一体。